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鱼水陶情     
正以彩陶鱼纹为设计元素进行饰品化设计,探寻这些形象背后所反映出的先祖们的审美和认识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作品从艺术的角度,利用史学资料,以彩陶的鱼纹装饰为出发点,对鱼纹进行形式分析,并结合目前珠宝市场关于鱼纹象征意义的讨论,更好地结合当今中华文化,创作相关的传统中国工艺美术的珠宝设计作品。采用半坡型彩陶中的单体鱼纹,进行鱼体的分割及重新组合,将原本直角和线纹组成的装饰图案中的鱼纹,结合当今人们的审美,使纹样抽象化、样式化,在鱼的周身缀以白钻及蓝宝石,腹部采用翠榴石,提升产品价值。纹样的布局突破了彩陶瓶游鱼纹平板的格式,尾鳍展现的是游鱼的姿态,构图力争紧凑活泼、严谨灵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笔画发展至今,在传承艺技法同时,也融合了中西艺术的精华。在这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镶嵌珠宝手绘设计结合表现的可能性;传统工笔画的形式、表现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代珠宝设计提供了借鉴。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人类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即考古学意义上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远在距今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出现了大量具有装饰意味的器物,警如仰韶文化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三鱼纹彩陶盆》等,且这一时期的器物花纹就已经使用宽带、三角、斜线、波折等几何图案来造型。  相似文献   

3.
《漩洑》     
宝石部分使用了圆形刻面红宝石及六个蛋面红宝石,金属戒托为金质的黑色陶瓷镀层。作品采用仰韶文化彩陶纹样中的漩涡纹和鱼纹作为主要的设计灵感,戒指正面为漩涡纹,戒托部分采用两个相对的鱼纹。整体色调以彩陶常见的红黑色为主。神秘的漩涡纹似乎在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同时也见证着过去的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良渚文化的彩陶纹饰中,鱼纹随着历史的推进,由最初的写实风格,演变为以象征的线条与几何图形为特征,这是先民们审美意识及良渚文化发展的见证。本套作品以良渚彩陶纹样中的几何型鱼纹作为主要的设计元素,采用传统金珠焊坠工艺表现出鱼身的鳞片,从而凸显整体造型的鲜活感与生命力。项饰的主体部分选用了江南地区常见的珍珠,以"鱼戏良渚"为主题,表现了在远古的良渚土地上人们伴水而生、以水而乐的繁盛美景。  相似文献   

5.
《涟漪》     
该作品灵感来源于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极为出色的彩陶纹样。原始社会的彩陶纹样丰富多彩,是我们祖先根据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与物创造出来的。彩陶纹样充满着韵律感和节奏感,这和劳动的节奏感有着内在的联系;同时还采用了多种装饰方法,形成多种多样的装饰面,体现了我们祖先热爱生活以及当时的社会文明。提取了彩陶纹样中鱼纹、螺旋纹以及多效装饰法的特点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马家窑彩陶元素为切入点进行文化创意品牌的视觉设计探索,从文化创意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角度对“上古人家”文化品牌进行解析,通过提取马家窑彩陶元素,对彩陶的纹样与器型进行再设计,并结合现代文化发展现状,探寻我国传统文化与品牌设计结合的可能性,创作出符合当下审美标准和具有高附加值的视觉作品。  相似文献   

7.
彩陶艺术是一种古老、神秘而又极具魅力的艺术,因其蕴含的热情与创作美感致使不少设计师从中汲取灵感进行创作。本设计采用了彩陶纹样中的水纹与鱼纹,水纹利用包金工艺与温润的白玉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彩陶随想"系列作品均出自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2020级设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之手,设计作品是其《中国传统造物艺术与设计观念》课程的命题作业。作品为学习中国古代彩陶艺术后的自由创作,体现了学生们对于上古彩陶艺术的理解,并通过现代首饰设计的方法呈现出来,故此,作品统称为"彩陶随想"。  相似文献   

9.
鱼乐     
正提到彩陶,会想到各种各样的器形:尖底瓶、圜底盆、船型壶、大口鼓腹小平底钵……以及器物身上的特色装饰纹样:半坡的鱼纹、庙底沟的鸟纹、马家窑的旋涡纹和舞蹈纹、半山的锯齿纹、马厂的蛙纹等。原始社会彩陶的丰富的造型语言、出色的装饰方法、多样的艺术风格,至今仍然可以给我们带来无尽想象力和创作来源。了解和学习原始社会的彩陶,结合珠宝首饰设计进行思考,使原始社会彩陶文化能够以珠宝首饰为载体被大众所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中国黄金珠宝》2009,(2):62-67
2008CHINA国际珠宝设计大赛,以"竞技之美"为主题,旨在弘扬奥运精神,演绎中国传统珠宝文化,彰显珠宝时尚潮流,挖掘珠宝设计人才。大赛分别评出三等奖19个、两等奖8个、一等奖2个和一个创意大奖。制作出的作品中,大部分由TTF单独完成。本期刊出获三等奖作品。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作为西方万众敬仰核心,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珠宝首饰的设计理念也是其所属文化的衍生物。英国珠宝设计师Stephen Webster以基督教教义经典《圣经》中的"七宗罪"为主题,将基督教理念具象化,成功设计出一系列既满足了目标消费者对另类造型需求的作品,又有着训诫和提示意义的珠宝设计作品。这些设计对当代中国珠宝设计者如何合理、有效的传承创新中国民族文化,设计并创造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珠宝设计作品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黄金珠宝》2009,(1):80-83
2008CHINA国际珠宝设计大赛,以“竞技之美”为主题,旨在弘扬奥运精神,演绎中国传统珠宝文化,彰显珠宝时尚潮流,挖掘珠宝设计人才。本次大赛分别评出三等奖19个、二等奖8个、一等奖2个和一个创意大奖。制作出的作品中,大部分由TTF单独完成。本期刊出获二等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嘉宾     
《中国宝石》2011,(7):28-28
当代世界闻名的意大利珠宝工艺设计大师,罗马首饰制作商协会顾问。自1968年开始,在罗马市中心万神殿旁的工作室进行他的珠宝设计制作。“倾听珠宝、爱珠宝、理解珠宝”,是他对珠宝设计的非凡理念。他的作品曾出现在美国好莱坞电影中,出现在纽约畅销杂志封面上,更是巴黎、米兰、纽约世界级服装展示会上模特们的爱物。迭戈的作品高贵典雅,充满古典宫廷的华美,深受欧美上流社会的钟情。本期,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位大师,一同感受他在珠宝设计中为我们展现的巴洛克风情。  相似文献   

14.
《北京服装纺织》2014,(12):138-140
珠宝创作不再只是艺术的呈现更是一种文学与哲学的探讨;台湾知名珠宝艺术家黄湘晴(Stella Huang)继2012年出版《文学珠宝经典飨宴-谈珠宝创作的十种发想面向》一书,带领她的“喜柿设计团队”于北京发布百件文学珠宝系列作品获得广大群众热烈的回响后,历经2年潜心创作,再度以她独创的“文学珠宝”设计风格,凝聚中国字形、图腾强大的艺术性,率先与沉香做一完美的结合,重磅推出市场上史无前例令人为之惊艳的沉香珠宝系列作品。  相似文献   

15.
《渡她》     
这件首饰针对丧子女性设计,是对生者心灵的慰藉。纹样元素选自仰韶文化葬具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鸟羽冠、人面和鱼。少年重生的愿景让人联想到传说中哪吒重生时以莲藕塑身,故外轮廓结合了莲花的造型。主石是以死者骨灰为碳源的合成钻石,合成钻石能做成多种颜色,其中蓝黑色如深水般静寂肃穆,符合原图案祈求儿童在水中重生的情境。  相似文献   

16.
有人称她是珠宝设计师,但她更喜欢说自己是艺术工作者。尽管作品很少参加设计比赛,但在各大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她作为评委的身影。她不学术派,然而上海各大珠宝高校都在排着队邀请她去授课。 她的“唐风”,以颠覆性的设计风格对珠宝进行另类诠释,正在中国掀起传统文化的阵阵热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宝石》2014,(9):251-251
燕京粲然珠宝设计工作室是由著名的国家级玉雕大师苏然与新锐青年珠宝设计师刘洪燕共同创立的,此工作室的创作理念是依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结合现代珠宝首饰设计表现方法,以全新的视角,从题材的深入挖掘,设计的创新探索,材料的万里挑一,工艺的精雕细琢,创作出含蓄优雅的广受大家喜爱的精致珠宝作品。  相似文献   

18.
《幻动》     
在陶罐的装饰纹样中感受到了流动变化的美感,虽然质朴但是通达,同时自身还散发着自然原始的神秘力量。作品为短项链(配合35cm长度的黑色绒带),以彩陶纹样中的图腾和线条形态为中心,将它们融入到作品中。鱼儿的尾部托着紫水晶,向中心一跃,水也跟着波动了起来,水波纹、圈纹、鱼纹相互之间的配合共同构成变幻的动态之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宝玉石》2008,(1):56-57
从以"魅力东方·韵味中国"为主题的"周大生杯"中国首饰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中可以看出,一直是西风尽吹的珠宝设计,在本届大赛上进行全面"破局".在"中国元素、中国风、东方魅力"为核心的本届大赛设计理念中28件珠宝设计作品赢得专家的青睐,预示着08年的珠宝设计理念"中国元素"将引领时尚潮流的风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宝玉石》2014,(4):176-177
HRD Awards国际钻石首饰设计大奖赛被誉为国际珠宝设计的“奥斯卡”,被公认为世界上极具影响力的珠宝设计大赛.大赛两年举办一次,吸引了中国、韩国、巴西、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设计师参与,盛况空前,可谓国际珠宝盛事.2014年以“虚幻与真实”为主题的HRD Awards国际钻石首饰设计大赛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国顶尖珠宝设计师的1350件参赛作品,最终有28件作品入围决赛,这些设计作品已被制作成璀璨夺目的豪华珠宝首饰,相继在世界各地的大型展会中心、国际珠宝展等展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