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温度对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的储存温度下淀粉糊中抗性淀粉的含量。发现抗性淀粉的形成符合晶体的结晶理论,即在低温下成核速率最快,而在较高温度下晶体的成长速率最快,进一步研究了切变温度对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证实低温下淀粉糊中凝胶的形成阻碍了直链淀粉的进一步结晶,而121℃的压热处理可以破坏该凝胶结构。  相似文献   

2.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对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链淀粉含量对抗性淀粉的形成有显著影响,直链淀粉含量与抗性淀粉产率明显呈正相关.脱支处理使直链淀粉含量明显提高,经压热处理后,抗性淀粉产率大幅度增加,实验结果表明,仅直链淀粉参与了抗性淀粉的形成.支链淀粉不利于抗性淀粉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大米抗性淀粉压热处理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性淀粉以其显著优点及特殊的生理功能,成为食品营养学的一个研究热点。以大米淀粉为原料,制备大米抗性淀粉对大米的深加工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以抗性淀粉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压热法制备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对大米淀粉进行压热处理时,影响抗性淀粉得率的主次因素为: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淀粉乳质量分数,最佳工艺条件为:热处理温度120℃,热处理时间70 min,淀粉乳质量分数30%。采用此组合进行验证性试验得抗性淀粉产率为9.54%。  相似文献   

4.
不同热处理方式下抗性淀粉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凯  张守文  方桂珍  杨春华 《食品科学》2006,27(10):118-121
不同热处理方式对抗性淀粉的形成和淀粉的颗粒及结晶性质有较大影响。其中湿热处理前后淀粉的颗粒形貌变化较小。但淀粉的结晶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表现为特征峰的部分融合、峰强度的下降以及结晶度的降低。其中马铃薯淀粉基本呈非晶状态。压热处理后淀粉,颗粒形貌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颗粒破裂重组,不同淀粉颗粒中的链淀粉相互形成氢键,从而改变了原淀粉的结晶结构,从X射线衍射图谱我们可以看出,处理后淀粉有新结晶峰的形成。在过量水分条件下的压热处理有利于抗性淀粉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直链淀粉含量对抗性淀粉的形成有显著影响,直链淀粉含量与抗性淀粉产率明显呈正相关。脱支处理使直链淀粉含量明显提高,经压热处理后,抗性淀粉产率大幅度增加,实验结果表明,仅直链淀粉参与了抗性淀粉的形成,支链淀粉不利于抗性淀粉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直链淀粉含量对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高直链玉米淀粉形成抗性淀粉的能力。结果表明: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抗性淀粉含量增大,最高可达20.74%,普通玉米淀粉的抗性淀粉得率仅为9.09%。  相似文献   

7.
老化条件对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酶法制备小麦抗性淀粉,研究老化条件对小麦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15%的淀粉乳浓度十60℃、24h循环老化2次,抗性淀粉得率最高可达17.0%.老化因素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次序为:老化温度>淀粉乳浓度>老化时间>pH值.  相似文献   

8.
微波辐射对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光  杨波  丁霄霖 《食品科学》2008,29(10):118
微波处理使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发生较严重的降解,产生大量的分子量相对较小的淀粉,对抗性淀粉的形成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适当的降解有利于抗性淀粉的形成,过度的降解则不利于抗性淀粉的形成,水分含量为75%时,抗性淀粉的产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压灭菌锅对蚕豆淀粉进行压热处理,分析不同压热和回生条件对蚕豆抗性淀粉生成的影响。淀粉乳浓度、压热时间及温度、回生时间及温度对蚕豆抗性淀粉的终产率都有显著影响,适合蚕豆抗性淀粉生成的条件是:淀粉乳浓度30%、125℃压热处理45m in、4℃下回生24h,抗性淀粉产率为46.78%。   相似文献   

10.
链淀粉含量对抗性淀粉形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经典碘量法及氯化钙法对通过酶法制备所得的各抗性淀粉(RS)样品进行链淀粉含量测定。测定结果表明普鲁兰酶的作用使样品中链淀粉含量大大提高,为形成高含量抗性淀粉提供基本条件。试验证明,并非链淀粉含量越高,RS含量就越高;RS含量除了与链淀粉含量有关之外,链淀粉分子量大小也是决定因素之一。但链淀粉含量偏低的样品,其RS含量肯定偏低,因为形成酶抗性晶体的主要是直链分子。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了水解-压热法制备玉米抗性淀粉的关键环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水解条件为淀粉乳浓度10%,水解时间30min,pH值7.0,水解温度65℃;压热条件为pH值5.0,压热时间40min,压热温度130℃。  相似文献   

12.
压热处理对玉米淀粉颗粒结构及热焓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了压热处理前后淀粉颗粒形貌、结晶结构及热焓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淀粉在过量水分含量条件下压热处理后,其所具有的基本颗粒形貌方面的性质已经完全消失。同时,压热处理前后,玉米淀粉结晶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表现为特征峰的消失和新结晶特征峰的形成。压热处理后淀粉的相变焓小于原淀粉。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参薯淀粉转化为抗性淀粉的产率,对参薯淀粉的压热法制备抗性淀粉进行了研究。以参薯淀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各种因素对抗性淀粉产率的影响;经过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得出淀粉乳浓度、pH、压热时间对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大小次序:淀粉乳浓度>pH>压热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质量浓度33.00%,pH 7.6,121℃压热处理36 min,4℃下老化处理24 h,80℃烘干18 h,得到的抗性淀粉质量分数为13.92%。  相似文献   

14.
超声波对甘薯回生抗性淀粉生成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研究超声波作用时间、作用温度、作用顺序、盐离子以及淀粉乳浓度对回生抗性淀粉制备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下制备回生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浓度20%,NaCl的最佳加入量为每100 mL淀粉乳2.0 g,α-淀粉酶加入量200 U/100 mL,酶解时间30 min,酶解温度95℃,超声波作用在酶解和高压之间,超声波作用时间60 min,作用温度30℃,压热温度120℃,压热时间30 min,老化时间12 h,在这种工艺条件下,甘薯回生抗性淀粉产率最高为8.2%,比未经超声波作用的2.5%提高了2.28倍。  相似文献   

15.
以酶解-压热法制备紫山药抗消化淀粉,考察了淀粉乳浓度、普鲁兰酶用量、酶解时间、压热时间对制备淀粉中抗消化淀粉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明确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并优化工艺条件;比较分析了糊化淀粉、压热淀粉以及酶解-压热法制备淀粉的水解动力学。结果表明:酶解-压热法制备紫山药抗消化淀粉的含量随各因素水平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优化的条件为:淀粉乳质量分数20%、普鲁兰酶用量8 U/g、酶解12 h、以120℃压热处理40 min 2次时,制备抗消化淀粉样品纯度为96.67%,其中抗消化淀粉含量为47.85%;水解特性研究表明:与糊化、压热法相比,酶解-压热法制备抗消化淀粉的水解率、水解指数与血糖指数均显著降低,具有更好的抗消化性。  相似文献   

16.
Resistant starches (RS) were prepared from banana starch by debranching with pullulanase for different times and after autoclaving treatment.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 produced seven RS products, which were tested with respect to available starch (AS), RS and in vitro hydrolysis rate. The control sample (without debranching) had the highest AS (80.5%) and the lowest RS content (9.1%). The samples debranched for 5 h and longer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α = 0.05) in AS (approximately 72%) and RS (approximately 18%). The RS values obtained in the samples prepared were twice as high as that of the control sample. However, the sample debranched for the longest time had the highest hydrolysis rate, demonstrating that this product has a high digestion rate. Banana starch is a good source for RS preparation by autoclaving due to its high RS content and can be an alternative sour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for obtaining a nutraceutic ingredient for functional food preparation.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探究不同温度的压热处理对3种不同晶型(A型、B型、C型)淀粉颗粒结构和消化特性的影响,将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和豌豆淀粉在110、120、130℃压热条件下进行处理,并采用XRD、SEM、RVA、DSC和酶解等方式表征不同处理前后淀粉样品的理化性质和消化特性。结果表明,压热处理后淀粉的糊化特性显著改变,峰值黏度、回升值、最终黏度、崩解值降低,糊化温度升高。微观结构分析表明,压热处理过程中的水分和热能会使淀粉颗粒部分糊化,进而导致颗粒表面出现凹陷。压热处理后的马铃薯淀粉逐渐失去B型结晶的特征衍射峰,并显现出A型结晶的特征。与原豌豆淀粉相比,压热处理后的豌豆淀粉晶型有从C型转为A型的趋势,而玉米淀粉的衍射峰没有的明显变化。此外,压热处理后不同晶型淀粉中抗性淀粉的质量分数均显著升高(P<0.05)。作者系统揭示了压热处理后不同晶型淀粉结构及消化特性的变化规律,为后续利用压热法制备具有低消化率的淀粉基食品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为实验材料,通过研究压热处理、老化处理以及干燥条件对产品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对富含抗性淀粉的营养金玉米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质量分数40% 的玉米糊,125℃压热处理60min,4℃老化6h,60℃干燥16h,金玉米产品中抗性淀粉的质量分数可达到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