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浓香型白酒窖池微生物分离培养基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游剑  陈茂彬  方尚玲  刘前生 《酿酒》2009,36(1):62-64
选择了多种分别针对细菌、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培养基,对中国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窖池微生物区系的消长情况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YPD培养基、淀粉培养基和高氏培养基分别对糟醅和窖泥中细菌、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具有较好的分离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2.
浓香型白酒糟醅微生物分离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快速而准确地分离糟醅中的各种微生物是进行浓香型白酒发酵机理研究的关键所在.主要从微生物分离的方式、稀释梯度的选择、抗生素的添加等方面介绍了快速分离白酒糟醅中好氧细菌、酵母和霉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PCR-DGGE方法研究浓香型白酒糟醅微生物群落结构,通过对DGGE图谱中单一条带的切胶回收、测序和细菌16S rDNA克隆子的挑取、测序及Blast比对。测序结果显示:浓香型白酒糟醅中存在的细菌包括18个属,其中首次分离出Dyadobacter属、Pantoea属、Pediococcus属、Saccharomonospora属、Bavariicoccus属、Serratia属、Petrimona属、Exiguobacterium属菌株。  相似文献   

4.
王小坤  张夏子  丁鹏飞 《酿酒》2022,49(2):91-92
浓香型白酒占中国最大的生产和销售市场,其产品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并且在国内整个白酒市场发展中有着绝对的影响作用.浓香型白酒以中高温大曲为主要糖化发酵剂,采用混蒸混烧、泥窖固态发酵、固态蒸馏、跑窖法、老五甑法、续糟续醅法等酿造技术.独特的酿造工艺使其具有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5.
对3个不同的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窖池的片球菌进行研究,共分离得24株纯菌株。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其中20株菌属于片球菌属的7个已知种,另外4株菌的特征与已报道的种不同,因而提出了两个新种:酒窖片球菌和耐乙醇片球菌。  相似文献   

6.
窖泥和黄泥微生物分离分析的培养基选择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黔型浓香型白酒习酒的发酵窖泥及环境土样中微生物区系构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选择多种分别针对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丝状真菌等微生物茵群的分离培养基进行了调查探讨.实验结果显示:添加1600 u/mL青霉素钠的培养基可完全抑制原核类微生物菌落的长出.添加0.067%孟加拉红的培养基可抑制部分真菌的扩散生长;选择葡萄糖胰胨琼脂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YEPD培养基或卡尔氏培养基、孟加拉红培养基或淀粉培养基或查氏培养基等,分别用于分离培养细菌、放线茵、酵母菌,丝状真菌等微生物茵群,可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获得更多种群的菌落.在方法学上,采用适合的分离培养基探讨窖泥和黄泥中微生物区系的基本构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的微生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微生物区系的多样性及消长规律 ,以全兴酒厂正常生产窖池为试验窖 ,采用特制取样器跟踪发酵过程取样 ,对窖池酒醅中不同空间位置的微生物区系进行了动态分析 ,初步弄清了浓香型白酒窖池酒醅不同层面、不同区域微生物数量的分布及变化趋势 ,并通过形态、生理学特性的分析比较以及 16SrDNA、18SrDNA序列分析等 ,对发酵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类群进行了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8.
浓香型白酒窖池是酿酒微生物的载体,其质量影响成品酒品质。近年来,浓香型白酒窖池微生物不断被分离鉴定,文章系统阐述了窖泥主要酿酒微生物种类、分离鉴定方法和窖池养护技术,总结了常用的窖池养护方法和技术,以期为浓香型白酒品质改善及酿酒微生物的人工调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白酒曲药微生物分离培养基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多种分别针对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培养基和抗生素,对白酒曲药微生物区系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含有50μg/mL制霉菌素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40μg/mL链霉菌素的YPD培养基、40μg/mL链霉菌素的PDA培养基分别对曲药中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具有较好的分离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浓香型白酒窖池糟醅原核微生物区系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了探讨中国传统白酒窖池糟醅中的原核微生物区系的构成及变化,运用PCR扩增技术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等方法测定糟醅中原核微生物的16SrDNA基因全序列,根据与基因数据库中相似菌群16SrDNA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窖池糟醅中原核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和区系分布。结果发现,发酵60d的浓香型白酒糟醅中,真细菌主要分为6个菌群:低GKmol%革兰氏阳性菌、高G Cmol%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群、革兰氏阴性拟杆菌群、革兰氏阴性变形杆菌群、革兰氏阳性纤毛菌群和耵Ⅵ7门,其中β-变形杆菌群约占窖池糟醅中原核微生物的80%;古菌主要为产甲烷古细菌,包括Methanoculleus群和Methanospirillum群。通过不同窖池的比较分析得出,微生物的多样性与窖池微生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夹泥发酵生产双甑双轮底酒,结果表明,“多甑双轮发酵”不仅提高了窖地特级酒单产(由原15-40kg提高到40-60kg)和总产(由原2.67t提高到6.04t),而且己酸乙酯的含量得到了大大提高(由原271.1mg/100ml提高到450.98mg/100ml),已乳比,已乙比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2.
泸型酒拌沙酿造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拌沙酿造工艺系采用正常发酵成熟糟醅(回糟或回沙),不经蒸酒就按一定比例拌入新粮继续入窖发酵的酿造工艺。该工艺能为发酵糟醅提供大量酿酒微生物、丰富的糟醅营养、乙醇和大曲酯化酶、酯化发酵和酒体陈熟的中间产物及香味前体物质。大生产试验表明,拌沙酿造工艺能显著改善糟醅风格,提高产品质量。与一年窖相比,拌沙窖的生产成本低、发酵期短、产量高,在相同时间内,优质酒产量提高约300%,极大提高经济效益。(孙悟)  相似文献   

13.
香醅袋在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以香醅为载体,加入超浓缩复合己酸菌液、红曲酯化酶等材料,在生物酶的作用下,充分发挥浓香型窖池特殊功能优势,提高优质品率7.2%-14%。通过试验,己酸乙酯含量明显提高,增幅在124.8-162.5mg/100ml,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提高窖帽高度、增加投料量及适当延长发酵周期,结合对新窖池发酵过程中糟醅微生物区系变化进行监测.发现相对于普通高度窖帽的窖池,酵母茵的存活时间明显较长,酒精发酵时间得到相应延长,细菌的存活率较高,强化了产酯生香;3口不同封窖高度的窖池中霉菌数量相差不大,发酵30d后,已经难以检测到霉菌的存在。比较封窖高度为60cm、110cm、160cm的窖池,其出酒率分别为24.4%、26-3%、26.7%,优质率分别为35.4%、38.1%、39.8%,皆是随封窖高度的提高而升高,尤以优质品率提高明显。结果表明,增加窖帽高度可影响窖内微生物区系而提高出酒率,特别是优质酒率。  相似文献   

15.
以五粮液技术中心试验窖池为研究对象,通过跟踪发酵过程取样,对酒醅中的微生物区系及其生态因子进行了研究,初步揭示了酒醅微生物区系与酒醅生态因子在演变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对浓香型白酒的发酵机理进行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6.
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对酿酒工艺条件的改变,将单粮发酵改为多粮发酵,其配比为高梁45%,大米35%,糯米8%,玉米7%,小麦5%,用糠量23%-25%,及其他工艺调整,生产出一种新型风格的酒品,有助于通过发酵的方式使白酒口感多样化,品种多样化,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浓香型白酒酒醅中乳酸菌分离及其对模拟固态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惟琦  陈茂彬  镇达  郭艺山 《酿酒》2010,37(3):37-41
从发酵酒醅中分离得到21株产乳酸菌株,其中16株为芽孢杆菌。利用梅里埃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得到干燥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xerosis)、耳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icula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腊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group)、浸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macerans)6种产乳酸菌。将6株产酸菌进行模拟固态发酵,结果显示所有乳酸菌都不同程度的抑制了己酸、己酸乙酯以及乳酸乙酯的产量,其中浸麻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属的2株产乳酸菌严重抑制了乙醇和己酸乙酯的生成量,巨大芽孢杆菌的一株还严重抑制了己酸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浓香型酒生产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蒸馏时在酒醅中加入一定的食用酒精,使酒醅中香味成分最大程度地提取出来,在提高质量的同时,提高发酵糟活力,更利于下排粮食酒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