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模拟人体胃肠环境,对淀粉微球的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使其在人体中的可控降解成为可能;借助FT-IR对微球降解后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粒度分析仪跟踪微球降解过程中的粒度变化;以亚甲基蓝为药物模型,考察了淀粉微球的载药及释药行为。结果表明:可以控制微球在3h内基本不降解,12h内缓慢降解;微球载药率约20%,包封率可达90%;微球在0-2.5h释药迅速,释药量31%,2.5-12h均匀释放,释药量40%,12-24h平衡缓释,释药量10%。  相似文献   

2.
在反相悬浮体系中以K2S2O8-NaHSO3引发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与淀粉的接枝共聚,制备了淀粉接枝典聚物微球.用人工肠液对所得淀粉微球进行体外降解,运用FT-IR、SEM、粒度分析仪对微球及其降解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用正交实验分析了合成因素对微球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50.2μm,微球中存在酰氨基结构.正交实验表明: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油水比对微球的平均粒径影响较大;体外降解表明:微球在3~4 h内基本维持稳定聚合结构,之后降解迅速.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Span-60和Tween-80为乳化剂,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SDS)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法制备淀粉微球(CSM)。试验探讨交联剂用量和油水相体积比对淀粉微球平均粒径的影响;对比了淀粉和淀粉微球对金属铜离子的吸附性差异。结果表明:交联剂的用量和水油相体积比是影响微球粒径的主要因素;当交联剂用量为0.4 g,油水相体积比为5∶1时,被交联淀粉的吸附性最强;与淀粉相比,淀粉微球比淀粉对金属阳离子有更强的吸附作用,可作为一种良好吸附剂。XRD结果表明了所得淀粉微球的漫散衍射峰居多,FT-IR结果表明了淀粉与交联剂发生了明显的交联,SEM结果表明了所得淀粉微球结构致密、表面粗糙多孔。  相似文献   

4.
可降解淀粉微球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可降解淀粉微球,并测定了它的粒度分布、红外光谱、降解性、载药性等.结果表明:可降解淀粉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5.423μm,94%分布在1~50 μm,8 h后被淀粉酶降解11.72%~24.58%,淀粉微球具有很好的可降解性.  相似文献   

5.
复合淀粉微球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玉米淀粉β-环糊精为原料合成复合淀粉微球.通过IR、SEM分析及粒度分析仪(LAP)对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微球产率高达88.36%,且颗粒分散性好、表面较光滑、粒径分布较窄,其中14~142μm占80%,7~37 μm占50%以上.  相似文献   

6.
两步交联法制备淀粉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Span-60和吐温为乳化剂,氯仿和环己烷的混合物为油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及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采用两步交联法制备了淀粉微球,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和光透式粒度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及搅拌速率不变的条件下,MBAA用量、油水相体积比是影响微球粒径的主要因素;在反应时间为2.5h,搅拌速率为450r/min,油水相体积比为3∶1,MBAA用量为0.4g时,微球平均粒径分布较为均一,粒径在65μm以下微球的占95.5%。所得微球球形圆整,表面粗糙多孔,可用作药物载体和吸附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苦荞麦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和性能。方法:正交实验法优化交联淀粉微球的最佳工艺,红外、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对其进行表征。结果:制备苦荞麦淀粉微球的最佳条件为:5%苦荞麦淀粉、0.9gSpan60、3mL环氧氯丙烷、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为4h。在该条件下制备的淀粉微球近似球状,球体表面粗糙,结构呈多孔立体网络结构,平均粒径为32μm;其对次甲基蓝的吸附量为3.78mg/g。结论:苦荞麦淀粉微球粒径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吸附和缓释性能,可应用于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8.
以可溶性淀粉作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茶碱淀粉微球,利用正交实验得出了制备茶碱淀粉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和粒度分析仪对微球的微观结构和物相以及粒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浓度10%、淀粉和茶碱的质量比20:1、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0g、油水比3:1,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最佳工艺条件下的载药量为32.6μg/mg,包封率为58.7%;淀粉微球表面稍显粗糙,平均粒径为110μm,粒度分布范围较窄,呈正态分布;载药后淀粉微球的结晶能力下降,结晶度约为6.2%。  相似文献   

9.
交联玉米淀粉微球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用反相悬浮法合成交联玉米淀粉微球(CSMs),运用红外、X射线衍射仪、电镜、粒度分析仪对产物进行表征分析,测定淀粉及淀粉微球吸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后pH值与Zeta电位,研究两者吸附性差异。实验表明,合成淀粉微球大小均一、结构致密、表面粗糙、孔隙发育良好,粒径在30μm以下微球占83%;与淀粉相比,随交联度增加,淀粉微球溶解度、溶胀度下降,吸水量增加,淀粉微球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间存在比淀粉更强吸附作用,可作为一种良好吸附剂。  相似文献   

10.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在反相悬浮体系中合成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淀粉微球(CSM)为载体。研究淀粉微球对Fe2+ 的吸附行为,利用红外(FT-IR)、扫描电镜(SEM)、X 射线衍射仪(XRD)对微球及其吸附产物进行表征,研究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淀粉微球对Fe2+ 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 等温方程,对其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相关性较好。在室温条件下,pH 值为4.5,对Fe2+ 的吸附时间为60min,最大吸附量为0.866mmol/g,得出吸附速率方程,吸附Fe2+ 后微球结晶度降低。  相似文献   

11.
抗性淀粉体外消化模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消化模拟方法,研究了抗性淀粉在人工胃肠液和大肠液中的消化吸收情况,并用原淀粉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抗性淀粉和原淀粉在生理盐水中均没有被分解,生理盐水对抗性淀粉的消化毫无影响。与对照组原淀粉相比,抗性淀粉在人工胃液(pH3、pH4、pH5)和人工肠液(pH6.8)中变化很小,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对抗性淀粉不起消化作用。抗性淀粉在大肠液中有明显的失重,说明大肠液对抗性淀粉有影响,抗性淀粉能够被大肠中的微生物发酵或部分发酵。从而说明抗性淀粉不能在胃和小肠中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2.
以传统泡菜中分离出的40株乳酸菌为对象,通过耐酸、抗人工胃液和抗胆盐试验,确定传统泡菜中具有良好抗性的乳酸菌,并使用16S rDNA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良好抗性乳酸菌的种属关系。试验结果表明,40株乳酸菌中编号MFR-28和MFR-30两株菌对人工胃液和胆盐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其在人工胃液中的存活率分别为85.21%和90.47%,在0.3%胆盐中的生长效率分别为11.84%和7.37%;经16S rDNA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MFR-28和MFR-30均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该研究筛选出的2株抗性干酪乳杆菌,可作为潜在益生菌进一步探索其生理功能,以期用于开发益生菌产品。  相似文献   

13.
免疫磁珠的制备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胃肠液对纳豆激酶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模拟人体胃液、肠液中的生理过程, 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 对粗酶液和含豆固体粉碎样品2种形态的纳豆激酶进行纤溶活性研究。结果 粗酶液和含豆固体粉碎样品在人工胃液处理5 h左右时, 活性分别下降到对照组的28%和35%, 说明2种状态的酶在酸性的胃液中都不稳定, 大部分活性丧失; 粗酶液和含豆固体粉碎样品在人工胃液处理4 h后, 再用人工肠液处理 5 h, 活性分别下降到对照组的89%和91%; 说明在人工肠液中2种状态的酶都较稳定, 都保持较高的酶活性。结论 为避免胃酸的破坏作用, 建议将纳豆激酶制成肠溶性的产品服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莱菔子水提液中芥子碱硫氰酸盐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莱菔子水提液中芥子碱硫氰酸盐在未加胃蛋白酶人工胃液、人工胃液和未加胰酶人工肠液、人工肠液中不同时间的峰面积,计算各自质量浓度及平均剩余百分率。结果芥子碱硫氰酸盐在人工胃液中比在人工肠液中稳定,在未加胰酶人工肠液中最不稳定;其次芥子碱硫氰酸盐在两种人工胃液中稳定性相差较小,在两种人工肠液中相差较大。结论芥子碱硫氰酸盐在人工胃肠液中剩余百分率均大于70%,性质较稳定,为其吸收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嫚 《中国酿造》2012,31(8):130-132
本文探索了新鲜牛蒡和马铃薯RS3抗性淀粉在酸奶中的应用,旨在开发健康、新型酸奶产品.正交试验结果表明,V(牛蒡原汁)∶V(复原乳)=1∶8、接种量6%、蔗糖量8%、抗性淀粉1.2%、果胶0.1%的组合获得最优感官性状.以脱脂复原乳为原料,添加适当比例的牛蒡原汁和RS3抗性淀粉后,获得风味独特的酸、甜、爽、滑口感,其理化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最新国家标准,其中乳酸菌高达到1.8× 108cfu/mL~1.2×1010cfu/mL.  相似文献   

16.
探讨南瓜多糖在体外模拟人工胃液中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南瓜粉为原料,经过水提取、有机溶剂分步萃取、三氯乙酸除蛋白、超滤等分离过程,得到一种水溶性多糖(PP)。在体外模拟人工胃液环境中,经30、90、150、720min作用时还原糖及分子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南瓜多糖在体外模拟人工胃液环境中,随胃酸与胃酶作用时间的延长,还原糖的量不断缓慢增加,HPLC结果显示作用30min时出现小分子糖,作用90min时大分子量多糖出现明显变化,提示南瓜多糖在体外模拟人工胃液环境中随时间作用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降解,产生还原糖和寡糖片段。  相似文献   

17.
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为醚化剂与交联淀粉微球CSMs反应制备阳离子淀粉微球,探讨影响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因素,用FT-IR、SEM、XRD、DSC对产物进行表征。阳离子淀粉微球保持了CSMs的圆整形态,但粒径略有增大,分散性能更好。醚化反应进一步破坏了淀粉分子间的氢键作用,阳离子淀粉微球结晶度更加降低,孔隙度变得更大。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沙棘果汁分层问题,选用果胶、阿拉伯胶、黄原胶、魔芋胶作为稳定剂,通过测定离心沉淀率与粒径大小,分析稳定剂 对沙棘果汁稳定性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选择3种稳定效果好的黄原胶、果胶及阿拉伯胶进行响应面试验,并利用激光粒度分布仪 分析添加稳定剂前后沙棘果汁的粒径分布的差异。 结果表明,在果胶添加量0.14%、黄原胶添加量0.14%、阿拉伯胶添加量0.24%时, 浑浊型沙棘果汁的离心沉淀率为0.45%;通过激光粒度分布仪分析显示,空白组90%粒径分布在8.95 μm以下,而添加最优复配组合 稳定剂的沙棘果汁粒径90%分布在4.92 μm以下,表明添加优化后复配稳定剂的沙棘果汁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9.
几种薯类与豆类抗性淀粉的抗消化性及其益生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压热法制备了木薯、红薯、马铃薯、豌豆和绿豆5种抗性淀粉,研究了它们对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的抗消化性,以及它们对肠道益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胃液对木薯、红薯、马铃薯、豌豆和绿豆抗性淀粉的消化作用很小,人工肠液对它们有明显的消化作用;经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先后作用,它们的消化率都比单独人工肠液处理后的要高;各种抗性淀粉对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乳链球菌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殖作用。综合分析可知,对肠道益生菌增殖作用最强的是豌豆抗性淀粉,其次是红薯和绿豆抗性淀粉,再次是马铃薯抗性淀粉,最差的是木薯抗性淀粉。  相似文献   

20.
以来源于健康动物肠道的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通过模拟体内高胆盐环境(胆盐含量0.3%),来监测菌株的耐受能力;测定在人工胃液、肠液环境中作用不同时间后的存活菌数的方法,来初步筛选能够作为益生菌的芽孢杆菌。实验结果表明,有3株芽孢杆菌分别为B5329、B22、B544,在胆酸盐、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表现出了很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