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苦荞黄酮提取物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于智峰  付英娟  王敏  王军  郑慧 《食品科技》2007,32(3):126-129
苦荞黄酮粗取物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得到精提物,以芦丁、Vc为对照,对精制前后苦荞黄酮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DPPH·自由基、H2O2以及NO-2的清除效果进行了体外研究。结果表明,苦荞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而且经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几乎不受影响,而且对部分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苦荞麸皮黄酮纯品与粗品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对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Fenton反应检测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对烷基自由基引发的亚油酸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以及自身的还原性能对苦荞麸皮黄酮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荞麸皮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对烷基自由基引发的亚油酸氧化体系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具有较好的还原性。研究发现,纯化后的苦荞麸皮黄酮的抗氧化能力要明显强于苦荞麸皮黄酮粗品。   相似文献   

3.
苦荞种子黄酮类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一步开发利用苦荞麦资源,研究苦荞种子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性。以70%乙醇为溶剂提取苦荞种子黄酮化合物;并以抗坏血酸(VC)和VE为对照品,采用DPPH法研究苦荞种子黄酮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苦荞种子黄酮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在其浓度为66.185mg/L时其清除率可达88%,显著高于相同浓度下的VC和VE的清除率。认为苦荞种子黄酮提取物是一种有前途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4.
苦荞麸皮蛋白的提取分离及清除自由基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苦荞二道荞麸为原料,进行复合蛋白提取和蛋白质Osborne分级分离,并对各蛋白组分进行清除自由基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苦荞麸皮中最主要的蛋白组分为清蛋白,占蛋白总量的51.22%;其次为球蛋白和谷蛋白,分别占13.69%和17.07%;最少的为醇溶蛋白,占8.83%。苦荞麸皮复合蛋白及各蛋白组分均有体外清除自由基作用,其中水溶性清蛋白和球蛋白清除自由基能力高于醇溶蛋白和碱溶蛋白,且在低浓度范围内,随蛋白质浓度增加,清除能力呈线性提高,但在高浓度时却无明显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5.
花椒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清除自由基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椒为原料,测定其黄酮类化合物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花椒黄酮类化合物对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其清除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有效半数浓度分别为0.39mg/mL和0.43mg/mL。  相似文献   

6.
千里光黄酮类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六盘水市本地野生的千里光为原料,利用70%乙醇作为提取介质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并以抗坏血酸(Vc)和VE为对照品,采用DPPH法研究千里光黄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千里光黄酮对DPPH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在其浓度为62.36mg/L时,其清除效果最好,清除率达54.93%,显著高于相同浓度下的Vc和VE的清除率,认为千里光黄酮提取物是一种有前途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7.
苦荞萌发期抗氧化活性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Fenton反应体系、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体系,弱酸条件下的亚硝酸盐(N02-)体系,以及自身的还原性能,对苦荞芽粉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苦荞萌发后其黄酮类化合物(以芦丁计)的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明显高于未经萌发处理的苦荞,且抗氧化活性总体随苦荞萌发的天数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荷叶功能成分的提取及其对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荷叶中的功能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碱的水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以水为溶剂来提取荷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及生物碱时 ,较佳的工艺条件为 ,m (水 )∶m(荷叶 ) =30∶1,于 80~ 90℃提取 1.5h ,提取液呈酸性。同时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捕集技术 (ESR) ,研究了以荷叶在水溶剂中的提取物 (LLE)对羟基自由基 (·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O-2 ·)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 :LLE对·OH和O- 2 ·有很强的清除能力 ,2 6.94 μg/mL的LLE对次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体系产生O-2 ·的清除率达 65 .60 % ,LLE浓度大于 8.98mg/mL时 ,可以全部清除由Fenton反应体系产生的·OH。  相似文献   

9.
黄芪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及其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对黄芪中的功能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乙醇为溶剂提取黄芪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乙醇浓度 95 % ,固液化 (WW)为 1∶30 ,75℃水浴中提取 1h。此条件下黄酮类合化物的得率为 7 1 8%。且该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 (·OH)有良好的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油菜蜂花粉中黄酮类物质清除羟基自由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玉平  卢挺  王永宁 《食品科学》2004,25(11):300-302
自由基是人体过早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利用油菜蜂花粉提取液中的功能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菜蜂花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羟基自由基有着较好的清除效率,在12.5~100μg/ml的范围内浓度与清除效率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酶法提取荞麦茎叶中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纤维素酶法结合乙醇提取法进行提取荞麦茎叶中黄酮的研究,添加纤维素酶预处理法后优化的提取工艺为:干燥粉碎样品中加入10倍原料重的45℃的水,调节pH至4.5,加入终浓度为0.125g/L的纤维素酶,浸泡5h,然后加入20倍原料重的95%乙醇,在70%下恒温浸提3h。实验结果表明,应用纤维素酶法后,茎、叶及茎叶混合物的黄酮的提取率比单纯的乙醇提取法分别提高了19.6%、16.7%、17.3%。  相似文献   

12.
苦荞菜中总黄酮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苦荞菜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可见分光光度法。结果在420 nm波长处测得即食型苦荞菜中的总黄酮含量为6.87%;苦荞芽苗在生长1,3,5,7 d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31%,4.19%,4.20%,4.15%。结论苦荞菜中富含黄酮,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快速,适合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应用。  相似文献   

13.
苦荞保健茶开发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苦荞麦营养成分独特,现代医学表明苦荞麦在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防止内出血、抗癌、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该研究以苦荞籽粒加工过程中总黄酮含量、芦丁含量、抗氧化性、感观质量为指标,对苦荞保健茶加工工艺进行探讨,得出最佳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4.
苦荞黄酮类化合物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苦荞黄酮类化合物的稳定性。方法用分光光度法研究储存时间、光照、加热、pH值、食品添加剂、氧化剂、还原剂和金属离子等条件对苦荞麸皮中类黄酮化合物的影响;比较了两种提取方法获得的黄酮提取物在上述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苦荞黄酮溶液在暗处存放60 d无变化,但光照能破坏其结构;苦荞黄酮溶液耐热性强,90℃保温1 h不受影响;在酸性条件下苦荞黄酮溶液稳定,在中性、碱性环境中不稳定,碱性对其有强破坏作用;常用食品添加剂在安全使用量范围内,柠檬酸、苹果酸、抗坏血酸、蔗糖对苦荞黄酮稳定性无影响,苯甲酸钠对其有一定的影响,氧化剂H2O2对其稳定性无明显影响,还原剂Na2SO3对其有强烈破坏作用;金属离子K+、Na+、Ca2+、Mg2+对苦荞黄酮稳定性无明显影响,Cu2+、Fe2+、Al3+对其影响较大,Fe3+影响最大。结论各因素对苦荞黄酮2#提取物的影响较1#提取物大,即1#提取物的稳定性略高于2#提取物。  相似文献   

15.
苦荞麦营养保健面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苦荞-小麦混合粉制作面条,研究了不同比例的苦荞粉和添加剂(明胶,海藻酸钠和CMC)对苦荞面条加工特性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苦荞面条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随着苦荞粉添加比例的增加,面条的断条率逐渐增大,烹调损失也逐渐增加,面条的品质随之变差;三种添加剂的使用均可改善面条的蒸煮品质,其中CMC的效果最好;当苦荞粉与小麦粉的比例为3:7时,按混合粉质量分别添加0.55%的CMC添加剂、35%的水及1%的食盐,经和面、熟化、压面、切条与干燥工艺,可制得品质较好的面条.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剂量的苦荞颗粒冲剂(TBPM)灌胃STZ(链脲佐菌素)造模糖尿病模型小鼠,检测小鼠空腹血糖、口服糖耐量指标.将健康的昆明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TBPM 1号低、中、高3个剂量组与TBPM 2号中剂量组.饲养5周后,测定不同剂量TBPM对小鼠血糖、口服糖耐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  相似文献   

17.
高芦丁含量苦荞面包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荞小麦混和粉(30:70)的焙烤特性较差,其面包体积较纯小麦粉面包小230 ml.转谷氨酰胺酶和戊聚糖酶淀粉酶合用能使天然苦荞小麦混和粉面包的体积增加60 ml;而葡萄糖氧化酶和戊聚糖酶淀粉酶合用,能使处理苦荞小麦混和粉面包的体积增加40 ml.表现出酶在焙烤工业上的协同作用.天然苦荞小麦混和粉面包,其内的黄酮类化合物以槲皮素为主,含量为4.09 mg/g,苦味严重;而处理苦荞小麦混和粉面包,其内的黄酮类化合物以芦丁为主,含量为4.49 mg/g,槲皮素仅占较少的一部分,具有苦荞所特有的清香味,没有苦味.所有的苦荞面包均没有粗糙的口感.  相似文献   

18.
马琦林  王化斌 《酿酒》2021,48(1):90-92
在我们白酒勾调研发过程中,常常需要同时考察3个或3个以上的试验因素,若进行全面试验,则试验的规模将很大,往往因试验条件的限制而难于实施.正交设计是安排多因素试验、寻求最优水平组合的一种高效率试验设计方法.实验运用正交设计实验,大大缩小了实验次数,减少了原材料、人工、时间等成本,结合感官品评和仪器分析得出苦荞酒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9.
苦荞麦棕色素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苦荞壳为试材,对苦荞麦棕色素进行了提取纯化,并研究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苦荞麦棕色素对光、热、金属离子、糖等较稳定,是一种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天然色素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