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0 毫秒
1.
回顾了PVA纤维的发展,综述了高强高模聚乙烯醇纤维、水溶性浆乙烯醇纤维、阻燃聚乙烯醇纤维等的生产制备方法和主要性能用途,并对聚乙烯醇纤维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易姣 《中国纤检》2023,(1):61-63
通过75%硫酸溶解聚乙烯醇纤维和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并使用银氨溶液、氢氧化铜悬浊液、乙酰丙酮试剂对纤维溶液进行醛基检测,发现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溶液能够在乙酰丙酮试剂的检测下出现黄色络合物,从而能够准确定性鉴别上述两种纤维。进而又使用乙酰丙酮试剂检测部分常用纤维的75%硫酸溶解液,发现唯有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从而得出在混纺情况下可以使用此方法鉴别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与其他纤维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以海藻酸钙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为原料,采用针刺工艺制备了不同比例的海藻酸钙纤维/聚乙烯醇纤维非织造布。并对其表面形态、吸湿性能、凝胶特性和抗菌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聚乙烯醇纤维的加入增加了海藻纤维的可纺性,并改善了其结构性能;随着聚乙烯醇纤维比例的提高,海藻酸钙纤维/聚乙烯醇非织造布的吸湿性能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海藻酸钙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的比例为55/45时,所制非织造布的吸湿性能最好,具有较好的凝胶性能,并随海藻酸钙纤维比例的增高而增大。海藻酸钙纤维/聚乙烯醇纤维非织造布的此类性能决定了其在医用敷料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探讨静电纺聚乙烯醇羊皮水解物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并对其进行表征。以聚乙烯醇和羊皮为原料,通过酸解法得到羊皮水解物和聚乙烯醇的混合纺丝原液,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乙烯醇羊皮水解物复合纳米纤维膜和聚乙烯醇纳米纤维膜,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聚乙烯醇羊皮水解物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吸水性较高,成纤性较优,热稳定性较高。认为:羊皮水解物可以有效提升复合纳米纤维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梁冬 《化纤与纺织技术》2020,49(1):23-26,37
以水溶性聚乙烯醇(PVA)纤维为试验材料,研究其纵向和横截面结构形态,分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测定了水溶性聚乙烯醇纤维耐酸碱性、回潮率和溶解度等基本性能。通过对水溶性聚乙烯醇结构、性能的探索与研究,为水溶性聚乙烯醇纤维的开发利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为新型纺织面料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新的原料。  相似文献   

6.
通过聚乙烯醇纤维加入混凝土后的力学性能试验 ,证明聚乙烯醇纤维可以改善水泥基材料的抗裂性和韧性 ,提高抗拉和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聚乙烯醇纤维在造纸领域的应用状况,在检索分析了大量国内外专利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涉及聚乙烯醇纤维的相关专利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特别是对相互竞争对手的核心专利进行了分析,并就聚乙烯醇纤维在造纸领域应用中的专利布局及专利战略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水溶性聚乙烯醇纤维平衡回潮率的概念、试验方法及其可靠性,并对我厂生产的水溶性聚乙烯醇纤维的平衡回潮率进行了试验测定。  相似文献   

9.
聚乙烯醇纤维的缩醛化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次沛  王辉明 《纺织学报》1994,15(10):20-24
本研究了经干热处理聚乙烯醇纤维的缩氯乙醛及缩本甲醛化反应,发现阻溶胀剂硫酸钠浓度对聚乙烯醇纤维缩氯乙醛化的后期缩醛反应无明显影响,而氯化锌对聚乙烯醇纤维缩苯甲醛化反应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凝胶纺聚乙烯醇纤维的结构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证明该纤维断面为原形 ,结构均匀 ,力学性能好 ,水溶温度可根据应用需要由原料和生产过程控制。对聚乙烯醇水溶纤维在与其他纤维混纺、无纺布、造纸等方面的用途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祝来燕  金淑兰  张瑾 《纺织导报》2007,(10):79-80,82,86
以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与人纤、合纤进行混纺、交捻、包缠,以改变其功能性,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主攻方向,但未改变其产品的基本特性.进入21世纪,产品中出现了无捻纱制品,在起圈产品中曾轰动一时.  相似文献   

12.
酸性染料对大豆蛋白/牛奶/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I. 酸性蓝113和C.I. 酸性蓝168对大豆蛋白/牛奶酪素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简称双蛋白纤维)和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简称大豆蛋白纤维)进行染色,比较了Langmuir和Langmuir+Nerst两个染色热力学方程对实验点的模拟结果,探讨了染色温度对Langmuir+Nerst吸附常数的影响,分析了两只染料对双蛋白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吸附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Langmuir+Nerst吸附模型比更适合于描述C.I. 酸性蓝113和C.I. 酸性蓝168在双蛋白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上的吸附,染料在双蛋白纤维上的平衡吸附量高于大豆蛋白纤维,C.I. 酸性蓝113与纤维离子键结合程度高于C.I. 酸性蓝168。  相似文献   

13.
大豆纤维的活性染料染色及其固着机理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讨论毛用和棉用活性染料对大豆纤维染色的适用性,以及染色温度和纯碱用量对棉用活性染料染色的影响;分析活性染料对大豆纤维的固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中高直接性、活性基反应性强(如乙烯砜、一氟均三嗪)的活性染料更适合大豆纤维染色,其不仅可与大豆蛋白组分反应,也可与聚乙烯醇组分反应。大豆蛋白和聚乙烯醇组分同时染色,对保证纤维表面的颜色均一性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戴宏钦  潘志娟  徐明  王建明 《丝绸》2006,(8):24-25,34
着重研究了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的聚乙烯醇纳米纤维毡(以下简称静电纺PVA纳米纤维毡)的透气性及其吸水性能。研究表明,由于静电纺PVA纤维毡结构紧密,其透气性能差,且不同的纺丝条件制备的静电纺PVA纤维毡的透气性也是不同的;静电纺PVA纤维毡和PVA烘干膜相比具有更好的吸水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对聚乙烯醇(PVA)进行阳离子化改性制得阳离子聚乙烯醇(QPVA),并加入戊二醛进行交联反应,制备戊二醛接枝季铵型阳离子聚乙烯醇(GQPVA)。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元素分析仪测定QPVA氮含量,得出醚化度;并以GQPVA为增强剂,少量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PAE)为交联剂,添加到浆中用以提高纸张湿强性能,探讨了GQPVA-PAE用量对纸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GQPVA-PAE树脂用量为1%(对绝干浆)时,与单独使用PAE相比,湿抗张指数提高了11.8%,抗张强度保留率提高了6.88%,抗张指数提高了6.94%,撕裂指数提高了8.27%,纸张耐折度提高了26.2%。  相似文献   

16.
大豆蛋白复合改性纤维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大豆蛋白复合改性纤维的内部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及漂白和染色对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大豆蛋白复合改性纤维的拉伸性能、松弛性能进行测试分析。选择Vangheluwe模型、改进的Vangheluwe模型、Zurek模型、改进的Zurek模型对不同夹持方式下漂白及染色的大豆蛋白复合改性纤维拉伸曲线进行拟合,通过比较得出不同情况下的最佳模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节溶液质量分数、质量比、纺丝电压、供液速度、接收距离和辊筒转速等工艺参数,探讨不同条件对静电纺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影响,制备纤维形貌优良的复合纳米纤维膜。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并分析纤维直径及其分布。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聚乙烯醇质量分数10%、海藻酸钠质量分数2%、质量比8∶2、纺丝电压19 kV、供液速度1.6 mL/h、接收距离19 cm、辊筒转速300 r/min。此时,可得到形貌良好、分布均匀,平均直径为120.8 nm的复合纳米纤维。  相似文献   

18.
粉煤灰纤维的改性及其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芳  陈均志 《中华纸业》2010,31(6):45-47
通过实验室自制的氧化阳离子聚乙烯醇改性剂对粉煤灰纤维进行改性,再将改性后的粉煤灰纤维与植物纤维混合进行抄片实验,通过测定添加了粉煤灰纤维纸张的性能,得到最佳的改性条件为:改性剂用量为4%,改性pH值为6,改性温度为90℃,改性时间为1.5h。最后通过扫描电镜分析粉煤灰纤维的改性结果。  相似文献   

19.
探讨水溶性维纶伴纺细号纯棉纱线退维前后的性能变化。通过对水溶性维纶伴纺细号纯棉纱线退维前后的性能进行测试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经退维处理后,股线结构变松、直径变细、捻度增加、纤维排列变得紊乱;股线强力下降50%左右,断裂伸长率和初始模量下降超过8%,其可织性变差;股线条干均匀度明显恶化,细节、粗节、棉结等疵点大幅度增加。由此认为,采用"纱线退维"方式生产高密轻薄织物,必须严格控制纤维混纺比例和确保纤维充分混和,同时提高维纶伴纺单纱的质量水平;合理配置单纱和股线捻度;重视纱线退维工艺的优化,尽可能减少对纱线强伸性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生物活性纤维的研究目的、现状和制备方法,选择了聚乙烯醇(PVA)作为纤维基质,配伍以壳聚糖(CS)、丝胶(SS)分别作为生物活性功能材料与PVA共混,并选择相应的成形(成型)工艺制备了CS/PVA、SS/PVA共混膜及复合纤维。将共混膜样品浸泡于模拟体液进行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CS、SS能均匀地分布于PVA中,并对复合材料的生物降解有明显调整作用。研究结果为生物活性纤维的制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