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蛋黄酱制造的技术及原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松 《食品科学》1989,10(5):39-40
蛋黄酱是以精制植物油、食醋、鸡蛋或蛋黄为基本成份,通过现代化的加工方法制成的一种半固体食品,可以直接用于调味佐料、面食涂层和油脂类食品。蛋黄酱原料市场广阔、生产周期短、产量灵活可调,制品在我国城市有一定市场,并已经在快餐、方便食品中打开销路。蛋黄酱可归类于一种部份易腐蚀产品,在一段时间内,它是充价稳定的,无冻结现象。  相似文献   

2.
宋子烨 《中国油脂》2020,45(11):52-57
以类蛋黄酱体系为研究对象,运用Turbiscan、流变仪、粒度仪、显微镜研究在pH 3条件下橄榄油与椰子油不同比例复配(10∶ 0、9∶ 1、8∶ 2、7∶ 3)的混油基对于乳清分离蛋白-蛋黄卵磷脂稳定的乳液体系流变性质及冻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椰子油比例增加,乳液黏度增加,弹性模量增加,橄榄油与椰子油质量比7∶ 3复配混油基制得的乳液具有最大的黏度和最高的弹性模量;所有乳液在4~40 ℃弹性模量下降,说明乳液在贮存、冷藏运输过程中内部结构完整,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蛋黄卵磷脂能够提高含椰子油(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乳液的冻融稳定性,并且椰子油比例越大(饱和程度越高),冻融稳定性提高效果越好;乳液冻融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橄榄油与椰子油质量比为7∶ 3>8∶ 2>9∶ 1>10∶ 0。  相似文献   

3.
增稠剂对大豆分离蛋白纺丝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研究了果胶,海藻胶,羧甲基纤维素,糊精,酪蛋白钠这几种增稠剂对大豆分离蛋白纺丝性能的影响,为以大豆分离蛋白等原料研制模拟(或仿生)肉制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酸性(pH 3.0)热致大豆分离蛋白聚集体(AHSPI)的平均粒径(Dh)、表面电位(ζ)、表面疏水性(H0)与溶解度进行了表征与测定,并用酸性(pH 3.0)天然大豆分离蛋白(ANSPI)、中性(pH 7.0)热致大豆分离蛋白聚集体(HSPI)作为对比分析,同时选用了AHSPI代替蛋黄制备高冻融稳定性的类蛋黄酱乳液,探讨了不同蛋白浓度对类蛋黄酱乳液的外观质地、微观结构、流变性质、DSC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HSPI的平均粒径(204.67 nm)及H0(79418)均大于ANSPI与HSPI(pH 7.0),但ζ电位绝对值(35.93 mV)小于ANSPI与HSPI(pH 7.0),溶解度(89.47%)较HSPI(pH 7.0)更好。用AHSPI制备的类蛋黄酱乳液经过3次冻融循环保持稳定的最低浓度可达0.3 wt%,冻融前后乳液结构保持不变,只是乳液粒径的略微增大,流变性质表明类蛋黄酱乳液具有以弹性为主的凝胶网络结构,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大,油滴粒径逐渐减小,粘弹特性增强。DSC热分析表明: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加,类蛋黄酱乳液的结晶凝固点降低(-18→-28 ℃),而蛋黄酱即使具有低于冷冻温度(-20 ℃)的结晶凝固点(-27.89 ℃),仍发生了冻融破乳现象,类蛋黄酱乳液较好的界面稳定性赋予了其较好的冻融稳定性,为开发一类天然低胆固醇高冻融稳定性的酱类乳液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浅谈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线试车及调试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线安装、调试工作是大豆分离蛋白工程建设的关键步骤,也最终决定着 工程建设的成败。作者简单介绍一下对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线的试车、调试工作认识。  相似文献   

6.
新型复合乳化剂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乳清蛋白、大豆分离蛋白、谷氨酰胺转胺酶及海藻酸钠各自的特性,通过正交实验最终确定了最佳的新型复合乳化剂配方,即TG添加量为1%,PG添加量为0.5%,乳清粉与蛋白粉比例为1:1时其乳化功能性较好。最后,将其应用于乳化香肠中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测定不同样品浓度、离子强度、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 SPI)、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 SC)、蔗糖酯(sugar esters, SE)制备乳液的平均粒径、乳析率、微观结构的影响,评估了这3种食品级乳化剂的乳化性能。结果表明,SPI为20 g/L、SC为12 g/L、SE为2.0 g/L时均可以制备粒径细小且稳定的乳液,平均粒径d4,3分别为(0.724±0.238)、(0.451±0.003)、(0.541±0.003)μm。在乳化过程中,当乳化剂不足以覆盖油/水界面时,不同乳化剂制备的乳液发生的不稳定机制也不同:SC、SE乳液仅发生了聚结,而SPI乳液可能由于不溶性蛋白颗粒存在导致发生桥联絮凝;向SPI、SC、SE乳液中添加NaCl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CLSM)可以观察到絮凝体的存在,但是激光粒度分析仪无法测定出SC、SE乳液絮凝体的大小,表明NaCl对液滴的静电屏蔽作用使SC、SE乳液产生比较弱的絮凝,这...  相似文献   

8.
9.
不同源大豆油脂体对蛋黄酱组成成分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油和低油大豆源油脂体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油脂体对蛋黄酱基本组成成分及贮藏稳定性的影响,并对蛋黄酱进行了感官评价。结果表明,油脂体蛋黄酱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普通蛋黄酱(p<0.05),而水分、脂肪、胆固醇、棕榈油酸含量均显著低于普通蛋黄酱(p<0.05);相同比例下高油油脂体蛋黄酱水分、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低油油脂体蛋黄酱(p<0.05),而胆固醇含量则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蛋黄酱(p<0.05);全高油和全低油油脂体蛋黄酱胆固醇含量(768.942%±0.892%,601.639%±2.330%)均显著低于纯蛋黄蛋黄酱(808.157%±0.603%)(p<0.05);油脂体蛋黄酱与普通蛋黄酱相比具有更好的贮藏稳定性,相同比例下低油大豆油脂体蛋黄酱具有更好的贮藏稳定性;普通蛋黄酱和油脂体蛋黄酱在外观形态和气味上差异不显著(p>0.05),在色泽和口感上差异显著(p<0.05);除色泽外,相同比例下油脂体蛋黄酱在其他感官上无显著差异(p>0.05)。本文实现了大豆油脂体低胆固醇蛋黄酱的开发,提高了蛋黄酱的贮藏稳定性,为大豆油脂体更好地应用于食品工业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为了实现大豆油脂体部分替代蛋黄以研发出低脂低胆固醇的蛋黄酱,以高油和低油大豆源油脂体为研究对象,用大豆油脂体部分(油脂体和蛋黄比例为8:2和9:1)及全部替代蛋黄制作蛋黄酱,比较分析了油脂体对蛋黄酱的基本成分、脂肪酸、磷脂及VE含量的影响,并对蛋黄酱的粘度、质构及流变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脂体蛋黄酱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普通蛋黄酱(p<0.05),而水分、脂肪、胆固醇、棕榈油酸、磷脂含量均显著低于普通蛋黄酱(p<0.05),油脂体蛋黄酱含有更多的DL-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同源油脂体蛋黄酱随油脂体含量增大,水分和蛋白质呈上升趋势,脂肪和胆固醇呈下降趋势;同比例下高油大豆油脂体水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低于低油大豆油脂体蛋黄酱(p<0.05),而胆固醇含量则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蛋黄酱(p<0.05);油脂体蛋黄酱的粘度、质构和流变性低于普通蛋黄酱;同源油脂体蛋黄酱随油脂体含量增大,粘度和质构性质表现越好,而油脂体含量大小对蛋黄酱流变性影响不大,同比例不同源油脂体蛋黄酱的粘度、质构和流变性无显著差异(p>0.05);流变性分析表明,蛋黄酱为假塑性流体,呈现出弱凝胶性。本研究实现了低脂低胆固醇蛋黄酱的开发,主要采用低油大豆油脂体制作蛋黄酱,油脂体与蛋黄添加比例为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