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永楚料”翡翠的宝石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楚料"是近期我国翡翠批发市场上出现的一个新品种,对若干"永楚料"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测试及大型仪器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永楚料"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是绿辉石,可含少量钠长石。"永楚料"的密度、折射率、结构等测试结果符合国家标准中所规定的翡翠鉴定特征,"永楚料"是一种绿辉石质翡翠。  相似文献   

2.
现代测试技术在优化处理翡翠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地评述了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阴极发光等现代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鉴定翡翠A、B、C货中的应用进展。认为翡翠的鉴定还是要注意样品的结构特征,从翡翠的自身属性出发,遵循传统鉴定方法和现代测试技术相结合的综合鉴定原则,才能使翡翠无损鉴定技术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3.
沈崇辉  赵茜  王新民 《中国宝石》2007,16(3):140-141
绿色翡翠深受人们喜爱,价格也逐年攀升,不法商人为了谋取暴利,对翡翠的处理手段更加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日前收到一粒绿色拼合翡翠的戒面,通过由表及里的认真观察,从常规检测到大型仪器测试,比较对照天然翡翠和拼合翡翠的区别特征,总结出拼合翡翠的简要鉴定要点。  相似文献   

4.
目前,采用传统的中红外光谱技术鉴别不透明注蜡与注胶翡翠有一定的难度.采用便携式近红外矿物分析仪检测鉴定了翡翠、注蜡与注胶翡翠样品,对其近红外反射光谱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同时对微透明样品作了中红外透射光谱的比对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BJKF-1型便携式近红外矿物分析仪,能获得较好的透明或不透明翡翠、注蜡与注胶翡翠样品的近红外反射光谱,三者的近红外光谱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利用这些特征可有效地鉴别翡翠、注蜡翡翠与注胶翡翠.  相似文献   

5.
我国玉器市场的繁荣发展,使得玉器优劣并存,导致大量墨绿色"石材"充斥市场,充当翡翠销售。在广东玉器加工批发集散市场上收集了多种墨绿色仿翡翠原料,挑选具有代表性的4件原料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宝石显微镜观察、折射率、密度以及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偏光显微镜薄片鉴定等测试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该4件样品的密度、折射率与翡翠一致,红外反射光谱与绿辉石非常相似,但其结构特征、矿物组成明显区别于翡翠。综合国标判定,该4件样品均为仿翡翠品。笔者提醒,常规宝石学测试和红外光谱测试不易区分此类制品,而加强基础性研究、提高镜下鉴定能力是防范检测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李雪明  龙楚 《中国宝石》2006,15(3):100-100
近年,在广东的玉器市场,出现了一种“种”非常好的黄色“翡翠”,并且价格比“种”一般的翡翠贵好几倍,经过常规仪器和大型仪器的鉴定,确定这种高品质的“翡翠”实际上是钙铝榴石集合体,现将其主要鉴定特征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近期笔者在检测中发现一批仿豆种飘花翡翠的玉石品种,由于混在豆种飘花翡翠中,外观上与翡翠非常相似,具有极高的欺骗性。对该批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及X荧光能谱仪分析,结果表明,该批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碳酸盐。在检测中可以通过粒状结构、折射率、遇酸气泡、红外光谱测试可以很好的将碳酸盐与翡翠区分开。  相似文献   

8.
翡翠被称为"玉石之王",通过对翡翠的矿物成分及化学组成、物理化学特性、结构、品质及人工优化处理方法等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对翡翠进行系统的鉴定,总结出天然A货翡翠、人工处理的B货和C货翡翠的肉眼鉴定、常规仪器鉴定和大型仪器鉴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绿色翡翠颜色指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色是评定翡翠价值的主要因素。利用色度学原理,使用USB2000仪器通过对绿色翡翠反射曲线和色度学参数的测定,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1931—XYZ色度坐标和颜色指数分析方法来定量描述绿色翡翠的颜色,将目测样品颜色与仪器检测的数据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比较相符,表明色度学的测量方法在表征绿色翡翠的颜色方面较为准确,且不同品种的绿色翡翠样品的颜色呈规律分布。  相似文献   

10.
蓝色翡翠的呈色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广东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来自缅甸的蓝色翡翠样品,该样品目前未见相关报道.为了确定其定名,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对样品进行分析,表明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硬玉,质量分数约97.1%,检测鉴定结论为翡翠.为了对蓝色翡翠呈色机制进行研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表明可见光区480 nm以后逐渐增强的吸收带是其产生蓝色的原因;采用电子探针进行化学成分测试,表明蓝色的成因与钒离子有关.根据3d过渡金属离子的晶体场理论和翡翠晶体场理论的研究,可以推测:由于翡翠结构中M1位的Al3+被过渡金属离子钒(V4+)替代,引起八面体结构畸变而导致蓝色的产生,因此,蓝色是过渡金属离子钒(V4+)产生的原生色.  相似文献   

11.
云南是旅游大省 ,是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著名的翡翠集散地 ,因而又是我国的珠宝大省。在我们从事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工作的过程中 ,曾遇到过不少消费者、珠宝玉石爱好者及珠宝商业界的朋友 ,向我提出了诸如怎样识别、鉴定翡翠 ,以及鉴定翡翠需要使用哪些仪器和方法等问题。现结合我们的工作和传统的经验 ,谈一谈鉴定翡翠的常规方法。当我们面对一块玉料或玉件 ,首先 ,要判断它是不是翡翠 ,然后才考虑它是否经过处理 ,它的品级如何 ?科技工作者鉴别翡翠的方法多种多样 ,在一般情况下 ,这些鉴定方法概括起来不外乎有三类 :感观识别、仪器检测…  相似文献   

12.
使用带近红外光纤探头附件红外光谱仪鉴定翡翠B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有近红外光纤探头附件的红外光谱仪是一种有效的、非破坏性鉴定工具,用于鉴定漂白及聚合物充填处理的翡翠(所谓翡翠B货)。此项技术在鉴定翡翠中具有下列优点:不但能对较厚的或镶嵌的翡翠饰品进行鉴定,而且能耐非常大的翡翠饰品,如手镯、大型雕件等进行鉴定,这对其它红外技术来讲是望尘莫及的。本项技术的关键在于使用了光纤探头,并且在近红外频率范围进行测试。因此,能获得7400cm^-1至4000cm^-1频率范围内情晰明确的近红外光谱。翡翠B货在此频率范围内产生的吸收光谱起因于C—H键伸缩振动与弯曲振动的合频以及伸缩振动的倍频。  相似文献   

13.
随着翡翠价格的不断攀升,市场上可作为仿翡翠的玉石种类也越来越多.利用宝石显微镜、折射仪、静水称重法、红外光谱仪对一批外观与黑色翡翠相似的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样品外观颜色呈黑色,略带淡绿色,玻璃光泽,放大观察为柱粒状结构,折射率为1.71(点测),相对密度在3.34~3.42之间变化,红外光谱显示为黝帘石谱峰,初步鉴定其主要矿物组成为黝帘石.进一步通过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等测试方法研究分析得出,这批具有黑色外观的样品为单一的黝帘石矿物集合体.通过对其颜色、光泽、结构、折射率、密度、红外光谱以及偏光显微镜、XRD测试的对比,可将这种黑色样品与黑色翡翠区分开,并能确认其为黝帘石玉.  相似文献   

14.
陈美玲  邓磊 《中国宝石》2007,16(4):219-219
最近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市场上出现了种冰种处理翡翠.经分析是将冰种翡翠沿样品纹饰剖开后,将样品中间挖空充填有色染料,再用粘合剂将切开的两部分粘合在一起。由于冰种翡翠价值较高.而在此之前很少发现处理品,  相似文献   

15.
颜色是评定翡翠价值的主要因素.利用色度学原理,使用USB2000仪器通过对绿色翡翠反射曲线和色度学参数的测定,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1931-XYZ色度坐标和颜色指数分析方法来定量描述绿色翡翠的颜色,将目测样品颜色与仪器检测的数据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比较相符,表明色度学的测量方法在表征绿色翡翠的颜色方面较为准确,且不同...  相似文献   

16.
红-黄色翡翠是否经过热处理,其价值相差悬殊。随着市场对红-黄色翡翠的需求增加,鉴别其是否经过热处理是目前宝玉石鉴定的难点和热点问题。通过加热实验,利用红外光谱测试技术对加热前、后的红-黄色翡翠样品的红外光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热前、后的红-黄色翡翠样品的红外光谱具有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硬玉结构中OH的四组吸收峰强弱的变化:(1)吸收峰的强变化是在3 000~4 000 cm-1之间的峰型从加热前呈U型到加热后呈V型;(2)吸收峰的弱变化则是谱线略有改变,出现3 622~3 628 cm-1或3 670 cm-1附近的吸收峰,这些特征可作为红-黄色翡翠是否经过加热处理的辅助性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近期在检测中发现一批仿黄色翡翠的玉石品种,由于其混在黄色翡翠中,且在外观和部分测试数据上与翡翠接近,因此极具欺骗性。对该批样品进行了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批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黝帘石,并含少量石英,因此定名为黝帘石玉。在检测中可以通过粒状结构、折射率1.69(点测)、红外光谱很好的将黝帘石玉与翡翠区分开。  相似文献   

18.
近来,在广东的玉器市场,出现了一种"种"非常好的黄色"翡翠",并且价格比"种"一般的翡翠贵好几倍.经过常规仪器和大型仪器的鉴定,确定这种高品质的"翡翠"实际上是钙铝榴石集合体.现将其主要鉴定特征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起荧"翡翠的矿物学特征及光学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能谱仪(ED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仪器对目前珠宝市场价值较高的“起荧”翡翠样品进行了矿物学、岩石学研究,并对其“起荧”现象的光学原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翡翠(包括硬玉质翡翠和绿辉石质翡翠)的“起荧”现象与其化分成分无必要关联。翡翠发生“起荧”现象的必要条件为:1.翡翠饰品应整体或局部被切磨成弧面琢型,其弧面琢型的高度对“起荧”现象的强弱有一定的影响;2.翡翠饰品的表面抛光精良;3.翡翠的矿物颗粒大小基本上在0.05~0.14mm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由于商业化的原因,翡翠烧红工艺及其内容方面的资料很难获得,作者在翡翠烧红实验研究过程中进行了多组翡翠烧红实验,初步获得了烧红翡翠的温度条件。利用差热分析手段对翡翠样品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验样品外观分析,探讨了烧红实验中温度因素与翡翠水头和颜色变化的一些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