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大地电磁法在观音峡背斜地热勘查中的应用水平,通过观音峡背斜15个深地热井钻孔与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对比分析,总结了观音峡背斜地层电阻率范围特征,分析认为观音峡背斜中段嘉陵江组地层岩溶发育程度及含水量高于南段和北段,从地热远景开发角度来看,观音峡背斜中段为最有利区域。常见的储水构造大地电磁法电阻率异常形态有3个类型,即圈闭低阻、"V"形低阻以及条带低阻。研究了电性异常形态类型、钻孔位置与出水量的关系,认为圈闭低阻和"V"形低阻的核心区域是钻孔最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2.
大地电磁法和瞬变电磁法均是对水体较为敏感的探测方法。通过现场大量大地电磁法和瞬变电磁法探测,划分了基岩分界面,分析了隧道附近含水地质体的分布规律,并通过水文钻孔加以验证,应用大地电磁方法和瞬变电磁法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开展地下水体特征探测工作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于桂西南地区北泗组碳酸锰矿的成因一直存在诸多争议,采用的分析方法也多种多样,文章通过分析北泗组地层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探讨北泗组锰矿的成因问题。北泗组样品具有LREEHREE的热水沉积建造的基本特点,高丰度的∑REE、不同岩性表现出的不同Ce异常以及Eu异常的散乱分布显然与正常的海水沉积不同。Ⅰ类含锰岩系样品表现为正Ce异常,而Ⅱ类泥灰岩样品整体上表现出负异常,部分样品表现出显著的正Eu异常,结合Mn、Fe离子络合物的吸附作用,推测北泗组锰矿为形成于氧化环境的热水沉积型锰矿床。  相似文献   

4.
大地电磁测深(MT)是一种以天然电磁为场源勘探地下介质的电性结构,它的原理是以不同频率电磁波趋肤深度来测量地表由高到低的不同电磁响应,MT正演问题是给定大地的地下结构参数,当平面电磁波垂直入射到大地表面时,求出在地面的电磁响应,而地球物理反问题一般情况都是不适定的,这需要我们增强反演结果的稳定性,所以文章简单介绍了正则化方法中的自适应方法,通过加入一个先验模型约束条件来减少反演结果的非惟一性,该方法是针对正则化因子选取困难而提出来的,它是在反演计算中对数据拟合和模型约束的折衷和平衡。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高大地电磁法对不同深度、不同规模异常体的分辨率/识别能力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此问题,文章从大地电磁测深最优化反演的概念出发,提出大地电磁多尺度解释策略的概念,通过建立典型地电模型,对比分析了全频数据、高频数据以及不同剖面长度的大地电磁正演模拟和反演计算结果,论证了多尺度解释策略既能有效识别深部总体构造轮廓,也能有效识别浅部不均匀异常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从理论上为提高大地电磁法在实际工作中的解释分辨率及解释精度提供了较好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该杂志由1979年成立的乌兰克科学院地球物理学部编辑,杂志的前身是1956年由С.И.Субботин乌克兰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出版的《地球物理汇编》。杂志刊登的作品介绍了理论地球物理和实验地球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有关地球不同物理场分布规律性的资料;说明了地壳和上地幔深部构造的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地球物理控制论、现代地球动力学及地震预报的问题;提供了在不同温压条件下研  相似文献   

7.
文章讲述了"遵循地质选线理念"在公路隧道通过断裂构造带的实际应用。拟建公路隧道通过或位于多条区域断裂带附近,断裂构造对岩体的工程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及洞室围岩稳定性起着控制性作用。通过详尽的地质调绘,并结合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和钻探,对"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两种隧道方案进行了初步围岩级别划分和施工风险评估,并对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预测,为隧道选线提供了地质依据。隧道方案应尽量避开断裂带,尽可能垂直穿越,避免平行通过。  相似文献   

8.
孙学兴 《轻工设计》2014,(32):137-138
为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确保生产接替,新集三矿急需开辟深部水平用以解放深部煤炭资源。鉴于原有勘探工程严重不足,且受到井下开采及地面沉降影响,地面地质补勘工程无法开展,故决定由井下开展深部水平勘探。通过对该勘探方案的实施,查明井田深部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掌握深部各主采煤层的赋存与构造发育情况,为深部资源的采掘设计与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旬阳县南沙沟铅锌矿经多年开采,目前已探明的资源量采掘殆尽。文章结合矿山勘探成果,通过对地质成矿条件进行分析,总结矿体富集规律,为矿山开展深部勘查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甘肃省镜铁山(又名桦树沟)铁铜矿床中的红碧玉,是我国玉石原料中唯一呈朱红色的玉料。现将其地质及工艺特征介绍于下: 一、红碧玉产出地质特征及资源状况 镜铁山铁矿为条带状变质铁矿床,产于寒武系千枚岩中,含矿岩系中的铁矿层为中寒武系黄灰色、灰红色、红褐色、黑褐色条带状铁矿,似层状铜矿体赋存于铁矿层的向深部延伸部位,与红色碧玉岩共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煤矿采区断层的导水特征,结合地震勘探取得层位和断层发育成果,运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对研究区域进行了探测。根据石炭、二叠煤系地层中上覆冲积层含水层、煤层顶板砂岩强含水层、煤层下覆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等不同岩性含水层的电性分布规律及其表现出的电阻率异常,确定了各含水层的富水性强弱分布范围,对研究区内落差较大断层是否导通各含水层以及断层的富水性进行了判断,为煤矿开采中潜在水害问题提供了确定性的资料,进一步保证了煤矿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2.
何智渊 《轻工设计》2012,(22):20-20
文章介绍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D在某铅锌矿上的应用效果。首先在已知地质剖面上进行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确定合理的数据处理解释方法,认识矿体与CSAMT异常的对应规律,进而根据区域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在确定了勘探区后,开展了CSAMT的探测研究。通过对CSAMT资料的数据处理,定性、定量解释和地质推断,圈定控矿构造的有效性,大致查明了矿区的构造情况。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在某铅锌矿上的应用效果。首先在已知地质剖面上进行了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确定合理的数据处理解释方法,认识矿体与CSAMT异常的对应规律,进而根据区域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在确定了勘探区后,开展了CSAMT的探测研究。通过对CSAMT资料的数据处理,定性、定量解释和地质推断,圈定控矿构造的有效性,大致查明了矿区的构造情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开展水害及异常体地质参数研究、隐式时域三维有限差分实时成像技术研究、数值模型建模及隐蔽水害实时探测方法等实施井下突水预警多方位电磁法动态探测实时成像技术研究,并开展示范工程与应用,联合研发相关探查设备,达到实现煤岩水害地质异常体参数提取、隐式时域三维有限差分方法成像技术、数值地质模型,水害瞬变电磁法预警实时成像技术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广西轻工业》2016,(7):84-85
介绍一种中长线客车超载自动停车系统,它包括壳体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电性输出连接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电性输出连接报警器、电磁阀门和车门锁死装置,且中央控制模块电性双向连接数据存储模块。该系统中设置检测客车座位是否有人的智能检测报警装置、车门锁死装置和电磁阀门,当智能检测报警装置检测到客车上已经没有空的座位,则车门锁死装置就会锁死车门,电磁阀门关闭,油箱将不能为发动机供油,进而实现了超载自动停车。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密度电法、重力、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等方法综合解释奥陶系顶部岩层厚度、推断了隐伏断裂构造、经钻探验证发现了地下热水、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根据地表岩石发育程度的等值线,定量评价岩浆作用程度的方法。同时以苏联远东为例说明对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花岗岩类评价的结果,以及在深部地质地球物理研究中应用所得结果的可能性。在苏联远东的大地构造史和内生成矿中长期和多样的岩浆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岩浆作用,特别是花岗岩类岩浆作用的全面研究结果,不仅具有一般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8.
文章应用基于双二次插值的有限单元法去进行大地电磁测深正演模拟研究,采用C++语言编写二维大地电磁正演程序。设计逆断层模型,得到模型的正演结果,结果表明,TE模式纵向分辨率较高,TM模式横向分辨率较高。基于双二次插值的有限单元法进行二维大地电磁正演模拟方法计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为大地电磁测深的资料处理及解释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查明隧道地下地质构造情况,文章基于麦克斯维方程组原理,了解了大地高频电磁场特征和EH4电测深系统工作方法,结合西南某隧道低电阻层段和高电阻层段的地电断面实例,讨论分析了大地电磁法在隧道勘探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大地电磁法在岩性划分,断层、破碎带识别及含水层分析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表明大地电磁法在隧道探测中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在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区,狭窄的"绿岩"(超镁铁质及镁铁质火山岩)带及上覆沉积岩与广阔的"花岗岩"(花岗质侵入岩、片麻岩及混合岩)区相伴出现,因其缺乏任何清楚的现代类比物而长期困惑着地质学家们.不仅不能确定绿岩最初如何形成,而且对这类地区独特的构造、变质格局的成因及发育时间也争论不休.许多花岗岩-绿岩区显示出穹-脊的几何学特征,其中带状表壳岩(火山岩和沉积岩)出现在构造槽中,楔入于穹状花岗岩-片麻岩-混合岩杂岩体之间.在邻接穹隆的表壳岩系中出现典型的变质晕,接触带本身是剪切带.本文报道了巴西一个花岗岩-绿岩区的野外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结构型式形成于元古宙,比绿岩喷出时间晚500Ma.作者认为形成这种格局所必要的热体制及变形运动学可能发生于地壳伸展期,当时,热的基岩沿着超壳正断层系统向上输送到表壳岩系的底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