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萌发条件对绿豆芽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绿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析因试验设计,确定绿豆芽最佳的萌芽条件。结果表明:当浸种温度为40℃、浸种时间为24 h,萌发时间为96 h和萌发温度为15℃时的条件下,绿豆芽中GABA含量最高,测得的GABA含量为0.408 mg/mL;考虑到生产应用,选用萌发温度为20℃,浸种温度为20℃,浸种时间为24 h的萌发条件。在此条件下,谷氨酸和谷氨酸钠都可促进绿豆芽中GABA的转化生成,谷氨酸的促进作用高于谷氨酸钠。当谷氨酸的浓度为7.5‰时,绿豆芽中GABA含量最高,为0.467 mg/mL。  相似文献   

2.
王珊  马挺军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5):120-128
以萌发72 h黔苦1号苦荞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法生产低醇度萌发苦荞酒。苦荞萌发阶段,考察培养温度、光照时间以及盐种类和浓度对总黄酮、总酚酸的影响。糖化阶段,考察糖化温度、糖化时间、酶添加量对DE值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分别优化苦荞萌发培养条件和糖化工艺,选出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苦荞最佳萌发条件为KCl浓度20 mmol/L、培养温度25 ℃、光照时间4 h,在此萌发条件下,萌发苦荞总黄酮含量为(14.70±0.08) mg/g,总酚酸含量为(16.78±0.05) mg/g;最佳糖化工艺为糖化酶添加量3%、糖化温度58 ℃、糖化时间3.5 h,此时DE值为24.13%±0.02%。经过萌发和糖化优化后,萌发苦荞发酵4 d可得到酒精度为8.83%±0.11% vol、口感较醇厚的苦荞酒,其中萌发苦荞酒中总黄酮含量为(1.458±0.015) mg/100 mL,总酚酸(24.93±0.01) mg/100 mL,γ-氨基丁酸(12.33±0.012) mg/100 m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5.22%±0.01%。因此,萌发苦荞酒在保持良好口感的同时又能提高营养价值,为低醇度苦荞酒的酿造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一定浓度的铝、锌、铜盐溶液浸种后,苦荞种子萌发7d内发芽势、发芽率、粗蛋白含量的变化,并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用吸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铝、锌、铜盐溶液浸种萌发对种子的芽苗生长和粗蛋白含量增加有促进的作用,而对发芽势和发芽率影响并不显著;正交试验发现对总黄酮含量影响因素显著性依次为萌发温度>萌发时间>金属盐种类,最佳萌发工艺条件为:金属盐种类为1000mg/L硫酸铝溶液,萌发时间为84h,萌发温度25℃,在此工艺条件下,苦荞种子中总黄酮含量可以达到1347.1mg/100gDW.  相似文献   

4.
以青藜2号为原料,采用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和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协同处理藜麦萌发富集γ-氨基丁酸(γ-amniobutyric acid,GABA),探讨了浸泡和萌发因素对藜麦GABA含量的影响并优化了最佳富集工艺参数,并对萌发藜麦胆酸盐吸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SG和ASA浓度分别为2和6 mg/mL时有利于藜麦GABA含量的提高,以该浓度组合为基础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藜麦胁迫萌发富集GABA最佳培养条件为浸泡时间6 h、浸泡温度25 ℃、萌发时间48 h、萌发温度25 ℃,在此条件下GABA含量达到1.613 mg/g,分别为藜麦种子和对照组去离子水处理萌发藜麦GABA含量的3.07和2.26倍。胆酸盐吸附试验显示,萌发前后藜麦对牛磺胆酸盐和甘氨胆酸盐结合能力均较强,其中以藜麦原粉最高(177.68和179.53 mg/g),其次为去离子水萌发藜麦(150.25和163.12 mg/g)和胁迫萌发藜麦(125.17和144.92 mg/g),萌发处理后藜麦胆酸盐结合能力有下降趋势。本研究可为藜麦萌发研究及富GABA食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会宁当地优质苦荞为原料,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研究苦荞萌发过程对其营养成分(尤其是芦丁、烟酸)含量的变化及感官综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25℃、培养时间50h、湿度85%、pH5.8的条件下,产品中芦丁含量达到19.54mg/g,比萌发开始时提高了3.17%;烟酸含量达到0.164mg/g,比原料中烟酸含量增加了0.103mg/g;且感官指标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6.
荞麦和商品苦荞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荞麦不同栽培种、植株不同部位以及不同商品苦荞茶中的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UV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通过回流法提取,NaNO3-Al (NO3)3法显色测定样品吸光度,以芦丁为标准溶液计算求得总黄酮含量结果:芦丁在0.003006~0.1503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9%,RSD为1.95%结论:不同栽培种荞麦总黄酮含量测定中,苦荞的总黄酮含量在13.67~21.56mg/g之间,甜荞总黄酮含量在5.79~7.23mg/g之间,苦荞总黄酮含量总体高于甜荞;荞麦植株不同部位中叶的总黄酮含量最高,最高达到68.30mg/g;商品苦荞茶中,所测商品总黄酮含量在6.96~16.78mg/g之间,较苦荞种子中总黄酮含量有一定程度减少 该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荞麦和商品苦荞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以秦巴山区苦荞秆为原料,通过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研究了纤维素酶-超声辅助提取苦荞秆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并考察其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正离子的清除活性及还原能力。结果表明,苦荞杆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10 mg/g,乙醇体积分数40%,超声温度40 ℃,超声时间30 min,料液比为1∶40(g∶mL),该条件下总黄酮的得率为2.30%,苦荞秆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正离子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0.18 mg/mL、0.24 mg/mL和2.24 μg/mL,强于同浓度条件下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C。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培养条件、干燥方式对苦荞芽苗品质的影响,得到高黄酮、γ-氨基丁酸含量的苦荞芽苗粉。方法通过苦荞芽苗培养研究了热激温度、热激时间、浸种时间、喷施钙离子(Ca~(2+))、紫外照射、热风干燥、冷冻干燥对苦荞萌发及芽苗黄酮、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结果适宜的热激、浸种处理均能促进芽苗发芽率和黄酮含量的升高,适宜的条件为热激温度45℃,热激时间10 min,浸种时间4 h;喷施Ca2+(1~5 mmol/L)可促进苦荞发芽,对总黄酮的积累表现为低浓度促进(0~1 mmol/L)、高浓度抑制(2~5 mmol/L), 1 mmol/L为最佳喷施浓度;紫外线照射对苦荞黄酮积累有一定促进作用,从第4 d开始照射紫外线效果最好;芽苗鲜样粉碎后再60℃热风干燥的苦荞芽苗粉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最高;冷冻干燥后粉碎的苦荞芽苗粉中总黄酮含量最高。结论通过适宜的热激处理、浸种处理、喷施Ca~(2+)、紫外照射可提高苦荞发芽率和总黄酮含量;热风干燥可得到较高γ-氨基丁酸含量的苦荞芽苗粉,而冷冻干燥可得到较高总黄酮含量的芽苗粉,可根据对活性物质的需求不同选择不同的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黑苦荞的有效利用率和附加值,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黑苦荞发芽富集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发芽前后黑苦荞中的基本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发芽时间为4 d、发芽温度为25 ℃、浸泡温度为25 ℃、浸泡时间为6 h时,发芽黑苦荞中GABA含量最高可达33.40 mg/100 g。发芽会显著提高黑苦荞碳水化合物、总酚、总黄酮、槲皮素、山奈素、表儿茶素、绿原酸的含量。其中,绿原酸和表儿茶素分别是发芽前的16.14、11.05倍,山奈素和槲皮素分别增加了86.4%、83.5%、总酚和总黄酮分别增加了57.1%、28.6%。发芽前后,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相差不大,而灰分和芦丁含量却显著(P<0.05)下降。研究结果为黑苦荞的精深加工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功能性成分,在食品中有着广阔的利用前景。该实验以豇豆为原料,研究了发芽温度和时间对豇豆发芽率和GABA含量的影响,同时分析了不同浸泡液对萌芽豇豆中GAB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30℃下萌发24h,豇豆发芽率高且出芽整齐。在30℃下,萌发24h的豇豆GABA含量高达815.21μg/g,较萌发前高158.32μg/g。在浸泡液pH为4时,萌芽豇豆GABA含量可达2330.90μg/g,为萌发前豇豆GABA含量的4倍左右。Ca2+浓度在0.1mmol/L时,GABA含量可高达886.24μg/g,继续增加Ca2+浓度,则GABA含量降低。磷酸吡哆醛(PLP)浸泡液浓度在4mmol/L时,萌芽豇豆GABA的含量可达843.14μg/g,较萌发前提高了20%左右。VB6浸泡液在1mmol/L时,萌芽豇豆GABA含量为966.61μg/g,是萌芽前豇豆GABA含量的1.5倍左右。NaCl和L-谷氨酸浸泡液不能起到促进萌发豇豆富集GABA的作用。可见通过控制发芽时间和温度以及选择合适的浸泡液培养,能有效调节豇豆富集GABA。  相似文献   

11.
以川乔1号苦荞种子为研究对象,研究微波处理协同营养液L-苯丙氨酸(L-Phe)处理富集发芽苦荞黄酮效果。采用单因素和CCD响应面优化的方法,以苦荞芽中黄酮含量为指标,优化微波协同L-Phe处理下苦荞萌发富集黄酮的最佳工艺,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苦荞芽中黄酮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富集工艺为:苦荞种子经消毒、催芽,采用微波功率250 W处理90 s,微波温度为(40±2)℃,然后在温度25 ℃,湿度75%±5% RH条件下避光培养7 d,发芽盘底盘中装入2.90 mmol/L的L-Phe溶液作为营养液,培养第7 d苦荞芽中黄酮含量为6.26 g/100 g。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苦荞芽中黄酮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分离和确定出绿原酸、牡荆素、芦丁三种黄酮类物质,含量分别为3.2764、0.5644 和31.8962 mg/g。  相似文献   

12.
朱云辉  郭元新 《食品科学》2015,36(19):96-100
为优化盐胁迫条件下发芽苦荞富集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最优培养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探讨NaCl浓度、发芽时间和发芽温度对发芽苦荞中GAB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苦荞在盐胁迫条件下富集GABA的最佳培养条件为:NaCl浓度34 mmol/L、发芽时间5 d、发芽温度31℃,在此条件下发芽苦荞中GABA富集量为250.06μg/g(以干质量计)。方差分析及验证实验显示,模型具有极显著的可靠性和拟合度(R~2=0.9611),可准确预测盐胁迫条件下苦荞发芽过程中GABA的富集量。  相似文献   

13.
为富集西兰花芽苗菜总黄酮,研究不同消毒方法(物理消毒、物理化学联合法)对西兰花种子消毒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培养条件下总黄酮含量的变化。以西兰花种子为试材,通过单因素试验(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发芽温度、发芽时间)与正交试验对发芽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紫外消毒10 min联合1%食品级奥克泰士D10消毒效果好,发芽率最高;西兰花富集总黄酮的最适发芽条件为:浸泡温度25℃、浸泡时间6 h、发芽温度20℃、发芽时间4 d。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西兰花芽苗总黄酮含量为11.33 mg/g。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苦荞茶总黄酮冲泡特性与其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方法:以市售的12份米茶型和11份造粒型苦荞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总黄酮的冲泡特性、清除DPPH·和总抗氧化能力。结果:米茶型苦荞茶总黄酮均值为1.37%,造粒型苦荞茶均值为3.04%,造粒型苦荞茶总黄酮均值比米茶型苦荞茶高出121.9%;米茶型苦荞茶三次冲泡总黄酮溶出率平均值为47.53%,造粒型苦荞茶平均值为15.07%。造粒型苦荞茶清除DPPH·的IC50为0.59 mg,总抗氧化能力FRAP值为0.549 mmol FeSO4/g;米茶型苦荞茶清除DPPH·的IC50为1.50 mg,FRAP值为0.152 mmol FeSO4/g。造粒型苦荞茶总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米茶型苦荞茶的总黄酮含量(p<0.01);米茶型苦荞茶总黄酮冲泡溶出率极显著高于造粒型苦荞茶(p<0.01);苦荞茶总黄酮含量和DPPH·(IC50)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总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造粒型苦荞茶抗氧化能力极显著高于米茶型苦荞茶(p<0.01)。结论:在饮用米茶型苦荞茶产品时,同时将茶渣一起食用,更能发挥苦荞茶的保健功效;造粒型苦荞茶因其耐泡性更适合餐饮行业选用。  相似文献   

15.
提高苦荞醋黄酮含量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态发酵苦荞醋过程中黄酮损失大,发酵液由于多糖含量高导致黏稠度大而影响生产。该实验以经过多糖、黄酮提取的苦荞粉为原料酿制苦荞醋,再将所提取的黄酮添加到苦荞醋中,在同样条件下以未提取多糖、黄酮的苦荞粉酿造苦荞醋为对照,探究苦荞破碎度、糊化与否、糖化时添加不同蛋白酶等条件对苦荞粉酿醋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荞破碎度>40目、糖化后添加中性蛋白酶、不糊化等条件下,将提取的黄酮加入处理过的苦荞粉所酿制的苦荞醋中可有效提高黄酮含量,酿制的苦荞醋黄酮含量(5.20 mg/mL),比对照(3.02 mg/mL)提高了72.19%。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贵州地区不同品种苦荞的灰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淀粉、直链淀粉、总糖、粗纤维、总黄酮、出粉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不同品种苦荞粉对苦荞面条感官品质、蒸煮损失、拉伸特性、质构特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加工苦荞面条的苦荞品种。结果表明:10个品种总黄酮含量均值可达2.07 g/100 g,黔苦7号中总黄酮含量(2.95±0.11)g/100 g显著多于其他品种(P<0.05),粗蛋白含量均值为10.91 g/100 g,黔苦7号粗蛋白含量最高(12.09±0.77)g/100 g,直链淀粉含量均值达到22.85 g/100 g,出粉率均值达到70.32%。在苦荞粉添加量40%,小麦粉添加量60%,面团含水量35%的条件下制作苦荞面条,黔苦7号感官评分最高,拉伸阻力最大,弹性较好,更适用于苦荞面条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