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响应面法在植脂稀奶油搅打特性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SAS的TwoLevel设计从影响植脂稀奶油搅打性的几个因素中选出3个主要因素:酪蛋白酸钠、植物油和Span60。运用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对三者进行了优化,以确定主要因素的最佳水平。优化分析表明:在酪蛋白酸钠2.04%(质量分数),植物油25.1%(质量分数),Span600.43%(质量分数)时植脂稀奶油的打发率达到最大值332%。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麦芽糊精和复配糖(葡萄糖、白砂糖和淀粉糖浆组成)为原料制备总糖浓度为18.60 wt%的降糖植脂奶油,研究了麦芽糊精与复配糖不同的比例(0:20~9:11)对降糖植脂奶油搅打性能和品质的影响。比较了植脂奶油的水分分布、界面蛋白浓度、脂肪部分聚结率、最佳搅打时间、搅打起泡率、硬度、感官评价、储藏稳定性等指标。研究发现,当麦芽糊精与复配糖比例从0:20增加至3:17,植脂奶油的界面蛋白浓度和硬度明显增加,储藏稳定性提高,感官评价稍有降低;进一步增加麦芽糊精与复配糖比例至9:11时,植脂奶油的脂肪部分聚结率、搅打起泡率、感官评价和储藏稳定性明显降低,搅打性能和品质均较差。综合考虑搅打性能和品质的影响,当麦芽糊精与复配糖的比例分别在3:17和5:15时,降糖植脂奶油的搅打起泡率为353.3%和342.2%,硬度为325.6 g和329.1 g,横截面光滑,此时搅打性能和品质更佳。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植脂奶油粉的制备工艺及配方,制备的植脂奶油粉在搅打时不仅具有较高的起泡率,而且具有较好的可塑性、硬挺性和稳定性,通过多次试验,在室温15-18℃下搅打7min,起泡率达3.5,硬度为0.50N,24h内无脱水收缩现象。制备的植脂奶油粉具有良好的搅打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分析液体发酵过程中影响乳糖酶活力的主要因素,利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响应区域,应用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葡萄糖、乳糖和玉米浆的质量浓度是影响乳糖酶酶活的主要因素;优化后的培养基为:葡萄糖36.2 g/L,乳糖6.7 g/L,蛋白胨6 g/L,玉米浆4.4 g/L,MgSO4·7H2O 0.3 g/L,K2HPO4·3H2O 0.5 g/L,KH2PO40.5 g/L,Tween-80 1.5 mL/L,乳糖酶的活力比优化前提高了32.3%。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醋蛋浸泡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醋蛋浸泡工艺条件,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建立醋蛋浸泡过程中关键因素对蛋白质水解度影响的数学模型.经SAS岭分析确定醋蛋浸泡的条件为:醋蛋比值3.2,浸泡时间64h,浸泡温度24℃.通过验证试验测得蛋白质水解度为37.19%,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艾叶中绿原酸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艾叶中绿原酸的醇提工艺。方法:以乙醇为溶剂,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为自变量,绿原酸的得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艾叶中绿原酸醇提工艺的最佳条件为60%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13、提取温度63℃、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绿原酸的得率为0.820%。结论:通过对绿原酸提取工艺的研究,艾叶中绿原酸的提取率达94.0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艾叶中绿原酸的醇提工艺。方法:以乙醇为溶剂,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为自变量,绿原酸的得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艾叶中绿原酸醇提工艺的最佳条件为60%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13、提取温度63℃、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绿原酸的得率为0.820%。结论:通过对绿原酸提取工艺的研究,艾叶中绿原酸的提取率达94.04%。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改性大豆蛋白的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以及其替代进口酪朊酸钠应用于植脂奶油对其搅打时间、起泡率、保形性、变粗程度、入口即化感、光泽度、细腻度、油腻感的影响,研究表明,改性大豆蛋白的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池陛介于进口酪朊蛋白和国产酪朊蛋白问,优于国产大豆分离蛋白;改性大豆蛋白替代进口酪朊酸钠50%应用于植脂奶油产品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9.
于明  朱文学  郭菡  宋宇 《食品科学》2013,34(2):114-118
为优化超声提取槐豆胶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为自变量,槐豆胶提取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及交互作用对槐豆胶提取率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确定超声提取槐豆胶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47(g/mL)、提取温度43℃、提取时间63min、超声功率800W,在此条件下,槐豆胶提取率达到28.03%,槐豆胶产品符合FCCⅣ的标准,并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0.
采用SAS软件针对七种风味添加剂:高汤粉、肉味香精、酵母抽提物、水解植物蛋白(HVP)、大蒜精粉、胡椒精粉和独活草精粉对蒸煮火腿风味的影响进行因素水平实验,以感官评定结果进行响应面分析,建立影响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回归模型,根据回归方程获得用于蒸煮火腿的七种风味添加物的最佳添加量:高汤粉2.99g/kg、肉味香精0.11g/kg、酵母抽提物1.9g/kg、植物水解蛋白2.64g/kg、大蒜精粉0.48g/kg、胡椒精粉4.81g/kg、独活草精粉1.43g/kg,其感官评定值优于商业化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稀奶油在搅打过程中的起泡率、泡沫硬度和浆液分离系数随搅打时间的变化规律,及搅打过程微观结构的变化,可将其分成3个阶段,即迅速充气阶段、脂肪球稳定附聚阶段和脂肪球急剧附聚阶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搅打过程的模型,并分析了其搅打机理。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油脂用量对搅打稀奶油的粒度分布、脂肪部分聚结、液相蛋白质浓度、搅打起泡率、质构特性、感官品质和稳定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油脂用量增加,冷却后乳浊液脂肪球粒径增大;搅打过程中脂肪部分聚结速度和脂肪球粒径d4,3均随油脂用量增加而增大,且脂肪部分聚结率与脂肪球粒径d4,3有很好的相关性;液相蛋白质浓度和搅打起泡率降低;搅打稀奶油的质构特性值增加;稳定时间呈先增后减趋势,当油脂用量为23%时,搅打稀奶油的稳定时间最长达到2.7h;搅打稀奶油的感官品质以油脂用量为20%最好,综合考虑,油脂最佳用量范围是20%-23%。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对搅打稀奶油的乳浊液粒度分布、脂肪球部分聚结、液相蛋白浓度、感官品质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乳浊液冷却及解冻后脂肪球粒径随乳化剂用量增加而减小,随着乳化剂用量增加,脂肪部分聚结速度和液相蛋白质浓度增加速度加快,搅打起泡率和感官品质以乳化剂用量为0.60%时最好,搅打稀奶油稳定时间随乳化剂用量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当乳化剂用量为0.60%时,稳定时间达到最大2.4h。综合考虑,当乳化剂HLB值为7,乳化剂用量为0.60%时,搅打稀奶油搅打性能和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亚麻籽胶的特性及其在冰淇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主要探讨了亚麻籽胶的粘度特性及其在冰淇淋中的应用,以亚麻籽胶为稳定剂,通过对亚麻籽胶液、配料液粘度和制作出的冰淇淋的膨胀率、抗融性及其口感等特性进行单因素对比分析,表明亚麻籽胶能有效提高冰淇淋的配料和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响应面法对花菇多糖进行微波萃取工艺研究.考察工艺参数——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提取温度、液料比4个因素对花菇多糖得率的影响,用Design-Expert软件程序对实验数据进行二次响应面分析,同时做上述工艺参数的优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相较于热水浸提法与超声波法,微波提取法使多糖得率分别提高了1.02%和1.18%;当微波功率为700W时,其余3项工艺参数对花菇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次序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2)优化的微波提取花菇多糖的工艺条件是:提取时间21 min,微波功率700W,提取温度88℃,液料比69.在该条件下花菇多糖得率8.80%,多糖二次萃取得率1.79%.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降解棉酚的响应面分析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AS软件的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微生物固态发酵脱毒棉酚的发酵参数进行筛选,得出3个影响较大的重要因素,即料水比、发酵时间、装料量,再用SAS软件二次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各因素的优化水平值,经过响应面法的优化,脱毒事提高近20%。  相似文献   

17.
萌发糙米中多酚物质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萌发糙米为原料提取多酚类化合物,探讨超声作用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等因素对总酚得率的影响。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最终确定萌发糙米中多酚类物质提取适宜条件为超声作用时间11.08 min、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g∶mL)为1∶17.62,此条件下多酚提取得率为60.13μg/g。  相似文献   

18.
根据响应面分析法中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对食醋中苯甲酸的提取率有影响的料液比、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3个因素进行优化。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分析确定最佳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得到食醋苯甲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78(g/mL),提取次数2.63,提取时间3.69min;在此条件下食醋苯甲酸的提取率可达到17μg/mL。  相似文献   

19.
研究光果甘草中光甘草定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100%工业甲醇为提取溶剂,选定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3个因素的3个水平进行中心组合实验,建立光甘草定得率和纯度的二次回归方程,其决定系数分别为98.08%和91.21%。通过响应面及岭嵴分析得到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是:料液比1:38.5g/mL、提取时间64min、提取温度50.4℃,在该条件下光甘草定得率预测值为0.52%,验证值为0.51%。  相似文献   

20.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灵芝孢子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考察3个变量(水料比、超声温度、微波时间)对灵芝孢子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设计法确定灵芝孢子多糖提取技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料比20∶1,超声提取时间为55 min,微波(200 W,60℃)提取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多糖的提取率为2.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