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纳米金粒子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及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是目前现有的纳米材料中应用和研究最多的材料之一,其在诸多领域如生物传感器、表面电化学分析、免疫分析、药物传递以及治疗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金具有极高的消光系数和强烈的粒子间距效应,其在分散状态下呈红色,变为交联团聚状态后呈蓝色,依据该特性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纳米金比色快速检测方法。由于纳米金比色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结果肉眼可见且灵敏度较高等优点,近年来在分析化学尤其是快速检测领域发展迅速,许多影响食品安全的有害物质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纳米金的聚合状态,从而使纳米金比色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纳米金比色法的原理及其在食品安全各类污染物中的检测应用,并总结了该方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将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酶因其催化效率高、与底物特异性强等优势在保障食品安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天然酶也面临着对环境敏感、提纯难度大、价格相对高昂等问题。基于此,模拟酶应运而生。模拟酶在保持天然酶的生物活性的同时,又能克服其稳定性不高等不足。将纳米技术和模拟酶结合发展的纳米酶融合两者优势,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展现出较强的潜在应用价值,在大规模样品筛查和半定量检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s)作为纳米酶常用材料之一,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并在农兽药残留、重金属离子、食源性病原菌真菌毒素等食品的快速检测方面得到应用。本文简要介绍纳米酶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组成并简要介绍其在快速检测中的原理,重点综述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作为纳米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进行展望,以期对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AuNPs)是一种具有类似天然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已被开发成比色传感器,特别是基于AuNPs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比色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分析检测领域.该文介绍了AuNPs的合成方法,总结了基于AuNPs过氧化物酶活性比色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列举了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实例,最后就...  相似文献   

4.
酶联免疫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酶联免疫技术(ELISA)的原理和方法,从生物毒素、药物残留、致病微生物、重金属污染和食品的品质等方面评述了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广阔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综述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及其在农药残留、食品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食品中生物毒素、食品中病原微生物、转基因食品等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并根据当前研究现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纳米酶作为具有类似天然酶催化活性和酶促反应特征的纳米材料,虽然克服了天然酶成本高、稳定性差等弊端,但却面临着催化活性较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纳米生物交叉领域的快速发展。随着球差校正电子显微技术的发展,不同种类的单原子纳米酶被不断地研制、开发出来,并迅速成为纳米酶领域的研究前沿。单原子纳米酶具有均匀分散的活性位点和精准设计的配位结构,使其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这对于开发灵敏、高效、快速的食品检测技术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综述了单原子纳米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单原子纳米酶类酶活性的最新研究动态,并详细介绍了单原子纳米酶在食品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展望了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 AuNPs)是一种有着良好的光学性质,具有类似天然酶活性的纳米材料,通过改变AuNPs的尺寸、形貌,进行表面修饰,优化局部环境以及改变催化条件等手段,可以改变AuNPs聚集状态,吸收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溶液颜色发生改变;也可以改变AuNPs的类酶活性,促进有机底物发生颜色变化,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基于AuNPs的比色法以其操作简便、特异性识别能力高、可视性强、灵敏度高、检测成本低等优点在食品快速检测中有着很大的优势,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此方法成为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AuNPs的制备方法,总结了基于AuNPs的比色法的显色机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此方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最新应用进展,主要包括金属离子、农兽药残留、真菌毒素、微生物等检测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两种显色机制的基于AuNPs的比色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对比,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对未来发展前景作了简要展望,以期将此方法更好的应用于食品快速检测及现场风险筛查,及时、快速、有效地从源头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8.
纳米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光学性质,可与生物和有机分子结合,形成功能化的纳米金。基于这些特性,纳米金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纳米金在食源性致病菌、生物毒素、重金属离子、药物残留、食品添加剂及非法添加物和其他食品有害因子检测中的应用实例,并对纳米金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是当今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研发出灵敏、快速、准确、经济的食品安全检测产品则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中之重。纳米金在此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在简要介绍纳米金特性的基础上对近些年来纳米金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食源性致病菌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是全球卫生保健系统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受污染的食品基质复杂且早期致病菌浓度低,干扰了现有检测手段的灵敏度。通常使用传统的增菌培养能提高致病菌的浓度以满足检测需求,但其过程耗时、费力,不能满足市场监管部门快速检测的需要。为了准确检测前期污染食品中的致病菌,保障食品安全,迫切需要食源性致病菌分离富集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磁性纳米粒子被广泛研究,通过在其表面修饰能特异性结合致病菌的识别元件,能够对复杂食品基质中的致病菌进行有效的分离富集,结合现有的高灵敏度检测手段,可快速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早期检测。本文主要综述了磁性纳米分离技术、磁性纳米粒子与识别元件的偶联方式、识别元件的种类及结合检测手段的应用情况,以期为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微生物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理生化代谢产物、自动化仪器、生物传感器等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举例说明了食源性病原菌免疫学、核酸探针技术、PCR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一些应用,通过对比指出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是今后微生物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免疫层析试纸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免疫层析试纸因其使用方便,耗时少,结果稳定,价格相对低廉,可适用现场和家庭检测,在临床诊断等 领域得到了有效普及。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得到快速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免 疫层析试纸技术的简介、研究、应用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评述,以期为免疫层析试纸技术的 未来发展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子印迹技术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实用性、良好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综述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在食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添加剂和生物性污染等方面检测应用的研究进展,比较分子印迹技术与传统固相萃取法所具有的优势,同时还分析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  相似文献   

14.
兰小淞  吕延成 《食品科学》2014,35(21):344-349
随着国家和人民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各种食品安全检测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以满足不同场合需求,同时往往伴随着特殊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的运用出现在多学科领域,展现了其优良特性和运用前景,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运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将碳纳米管整合于传统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中;另一类是开发基于碳纳米管的生物传感器。碳纳米管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使得检测方法和技术自动化、微型化,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生产成本低、寿命长、效率高、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生物传感器研究现状,生物传感器由于其特异性好、分析速度快、成本低,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学方  杨安树  陈红兵 《食品科学》2009,30(21):399-402
近年来,量子点荧光标记技术已得到较快的发展,以其为基础开发的检测技术具有准确、灵敏、稳定、特异性高的特点,在生物医学方面已有广泛应用。本文阐述了量子点的特性和相关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免疫纳米金技术是近年发展较快的标记技术,在生物医学方面已有广泛应用,以纳米金为基础开发的检测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特异性高的特点。本文从纳米金技术应用的发展历程出发,介绍了以纳米金为标记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其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纳米金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
研究SiO2固载离子液体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Fe3O4@SiO2@IL)制备,及其H2O2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Fe3O4@SiO2@IL具有比辣根过氧化物酶更高的催化活性,并能催化H2O2与过氧化物酶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形成蓝色产物。因此,开发H2O2比色检测方法,线性范围为4~100 μmol/L,检出限为0.698 μmol/L。该方法还可用于葡萄糖的高灵敏度和选择性检测,线性范围为8~200 μmol/L,检出限为2.39 μmol/L。将该方法用于检测实际样品(如牛奶)中的H2O2,加标回收率为94.0%~107.8%,相对标准偏差为2.24%~3.12%,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Fe3O4@SiO2@IL纳米材料在临床诊断、制药、食品研究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