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九甜粱l号茎秆为试材,在2007年茎秆收获后贮存近7个月的过程中分4个时期进行了乙醇提取实验。结果表明,甜高梁茎秆在贮存过程中,粗乙醇的提取率随茎秆水分、有效糖分的减少和纯度的下降而递减,虽然较鲜秆分别下降了1、02%、2.67%、3.25%,但能够有效延长北方地区甜高粱茎秆的加工期。为确定吉林地区的合理加工时期与最大加工时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甜高粱品种九甜粱1号和九甜杂1号为材料,采用简易固态发酵法,对其茎秆提取乙醇进行了实验.实验证明,甜高粱茎秆是提取乙醇极佳的生物质能源.九甜粱1号茎秆可提取50%vol粗乙醇9.26 t/hm2,折99.6%vol的无水乙醇3.96 t/hm2.九甜杂1号茎秆可提取50%vol粗乙醇8.76 t/hm2,折99.6%vol的无水乙醇3.75 t/hm2.单位面积甜高粱茎秆乙醇提取量明显高于单位面积玉米籽实的乙醇提取量.但不同的甜高粱品种茎秆乙醇的提取量有明显的差异,要科学的选用甜高粱品种..  相似文献   

3.
以甜高粱品种九甜粱1号和九甜杂1号为材料,采用简易固态发酵法,对其茎秆提取乙醇进行了实验。实验证明,甜高粱茎秆是提取乙醇极佳的生物质能源。九甜粱1号茎秆可提取50%vol粗乙醇9.26t/hm^2,折99.6%vol的无水乙醇3.96t/hm^2。九甜杂1号茎秆可提取50%vol粗乙醇8.76t/hm^2,折99.6%vol的无水乙醇3.75t/hm^2。单位面积甜高粱茎秆乙醇提取量明显高于单位面积玉米籽实的乙醇提取量。但不同的甜高粱品种茎秆乙醇的提取量有明显的差异,要科学的选用甜高粱品种。。  相似文献   

4.
利用北方冬季漫长且气温低的独特气候条件--天然大冷库进行茎秆保存,可有效延长甜高粱茎秆生产粗乙醇的加工期.实验结果证明,冻秆加工较鲜秆加工的出酒率下降不明显,可操作性甚至好于鲜秆加工,在北方有一定的推广价值.重点介绍了甜高粱栽培和甜高梁从收获、冻贮到简易冻秆加工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2007午12月中旬,国内第一套现代化甜高梁茎秆制乙醇生产装置在江苏省东台市建成投产。这个利用沿海滩涂等边际性土地实施的年产3000t甜高梁茎秆制乙醇项目,是2008年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探索“非粮”生产燃料乙醇的示范项目,在充分利用甜高粱茎秆丰富的糖分生产乙醇的同时,还能综合利用其废弃物,创造更高的效益附加值,形成良性循环。以甜高粱茎秆为原料制燃料乙醇项目的建成投产,不仅开启了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新途径,而且还可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有力地拉动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甜高粱茎秆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甜高粱茎秆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工艺条件、残渣综合利用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甜高粱茎秆汁液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最佳工艺条件:高粱汁锤度为20°Bx(糖度17.8%)、接种量为10%、pH值4.5、发酵时间48h,发酵醪的酒精浓度可达10.2%以上,残糖1%以下.  相似文献   

7.
利用北方冬季漫长且气温低的独特气候条件--天然大冷库进行茎秆保存,可有效延长甜高粱茎秆生产粗乙醇的加工期。实验结果证明,冻秆加工较鲜秆加工的出酒率下降不明显,可操作性甚至好于鲜秆加工,在北方有一定的推广价值。重点介绍了甜高粱栽培和甜高粱从收获、冻贮到简易冻秆加工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2006年吉林市农科院以甜高粱茎秆为原料,采用简易固体发酵法提取粗乙醇,结果是每吨甜高粱茎秆可提取50%粗乙醇100kg以上.该方法工艺设备简单、投资少、操作简单、便于推广.重点介绍简易固体发酵法提取粗乙醇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发展非粮可再生能源是解决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甜高粱作为一种高能高产作物,利用其发酵生产燃料乙醇意义重大。文中利用优良甜高粱品种M-81E茎秆汁液进行发酵,研究确定发酵条件为:添加3 g/L尿素,2.5 g/L MgSO_4·7H_2O,5 g/L CaCl_2·2H_2O,pH 5.3,在32℃发酵32 h,发酵液中乙醇浓度为8.3%(w/v),乙醇得率为90.5%。  相似文献   

10.
介绍APSP甜高梁茎秆渣化机浆的实验流程、设备、工艺条件和研究结果。成浆的质量能满足教科书用纸(防近视纸)等纸种的要求。APSP甜高梁秆渣化机浆研制成功,完成了国家十五“863”高科技研究开发项目“甜高粱茎秆制取乙醇技术”的(甜高梁秆渣APSP法制浆)配套研究任务,也为我国造纸工业开拓了一种新的原料。APSP法制浆具有:用途广、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和全套设备国产化等优点,用于甜高梁茎秆渣制化机浆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