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熔体静电纺工艺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熔体静电纺工艺的特点,与溶液静电纺工艺进行了优劣势比较;分析了熔体静电纺工艺的影响因素;阐述了近年来熔体静电纺工艺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熔体静电纺技术尚未成熟,降低聚合物熔体黏度以获得直径更小的纤维是其主要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2.
静电纺丝是制备纳米纤维的重要方法,在众多领域具有较强应用价值,引起广泛关注。所得纳米纤维的取向和结构对其性能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获得结构不同、形态各异的电纺纤维材料,以满足不同领域的使用要求。接收器作为静电纺丝装置的重要部分,决定电纺纤维的分布与组合。目前,通过对接收器进行改进已经能够制备三种基本结构电纺纤维材料,分别是排列规则纳米纤维线、图案化纳米纤维膜和三维纳米纤维体。本文简述静电纺丝原理,分别对比三种类型纳米纤维结构制备中所采用的不同接收器结构特点和收丝效果。该综述可供纳米纤维材料制备、静电纺丝装置改进和静电纺丝技术应用等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冯丽 《产业用纺织品》2011,29(7):1-6,15
通过调整纺丝溶液性质、改变纺丝过程中的加工参数、改进纺丝装置以及结合相应的后处理工艺,可以改变采用静电纺丝技术获得的纤维的结构,包括纤维集合体的结构和单纤维的结构,而纤维结构的改变对扩大纤维应用领域及增强纤维应用性能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近年来静电纺丝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颖的纤维结构,并展望了静电纺纤维结构调控的发...  相似文献   

4.
正微纳结构表面可以赋予材料许多优异的特性,如亲疏水、抗菌、产生结构色等。近日,南洋理工大学魏磊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张挺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种在热拉纤维成型的过程中直接压印的工艺——DITD工艺。该工艺在热拉纤维的同时制备表面微纳结构,从而实现具有微纳结构表面的功能纤维的大规模制备。  相似文献   

5.
超大容量熔体直纺仿棉共聚酯纤维产业化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仿棉聚酯纤维在20万 t/a熔体直纺装置上产业化的难点,对共聚酯可控聚合工艺、熔体输送过程模拟和纺丝牵伸工艺进行研究。第一酯化后添加第四单体山梨醇,终缩聚之前添加第三单体聚乙二醇,可生产性能指标满足要求且稳定的共聚酯;通过熔体管道长距离输送模拟,熔体输送过程中主要调节熔体温度、熔体黏度、第一热媒温度来改变熔体黏度降、熔体温度降;纺丝过程中采用中空和十字复合喷丝板,并调节纺丝温度、冷吹风条件、卷绕速度等来控制异形度,在假捻过程中使用皮圈式假捻器等,可获得稳定、优质的共仿棉聚酯纤维。  相似文献   

6.
吴立平 《江苏纺织》2014,(4):35-37,46
在现有生产设备上,对熔体直纺FDY细旦22dtex/24f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介绍。探讨了纺丝组件的选择、缓冷区、冷却成型条件、拉伸工艺等参数的合理选择,可以批量生产出涤纶FDY22dtex/24f优质的产品。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熔体直纺涤纶FDY33dtex/72f的生产过程,探讨了聚合的熔体质量和纺丝温度、冷却条件、上油装置及拉伸工艺对生产的影响。通过优化工艺可以生产出优质多孔的超细纤维33dtex/72f产品。  相似文献   

8.
聚苯硫醚中空纤维微滤膜的研究--中空纤维的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讨论聚苯硫醚中空纤维熔融纺丝的主要工艺参数,介绍纺丝温度、氮气通量、熔体挤出速度、空气纺程及卷绕速度对纤维成型的影响,得出最佳纺丝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基于静电纺丝技术微纳米多级结构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纳米纤维多级结构的成型机理。通过调控聚合物溶液性质、加工参数以及环境条件,获得直径可控、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具有多级结构(如串珠、沟槽、螺旋、核壳、中空、纳米孔洞、纳米凸起等)的纳米纤维,从而实现多级纳米纤维的可控制备和结构的精细调控。  相似文献   

10.
由于聚丙烯纺丝温度太高,使防老助剂的分解,流失以及由此造成污染环境等缺陷。本文通过分析熔融纺丝过程中造成熔体挤出膨化的原因,认为采用在喷丝板下方增添加热套筒,可减少或消除熔体挤出膨化,从而达到降低纺丝温度30~40℃的目的,也可提高纤维的均匀性并有利于提高纺丝速度。与此同时也进行了加与不加热套筒和不同热套筒温度对初生纤维晶态结构,密度和双折射的影响;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对纺丝温度的影响,以及与此有关的成型与纤维结构性能的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服装以及纺织行业的未来到底在哪里?随着新型纤维、面饰、服装技术以及客户期望的汇聚.在未来服装行业将有可能实现协作设计。此时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名客户不仅仅能够知道他自己所希望的服装设计形式、颜色以及质地.而且还知道他自己确切的身体尺寸及其热量散布剖面——也就是他的身体将会对一个寒冷、潮湿或者一个炎热干燥的环境做出怎样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通过氨基、羧基、硫醇基等官能团改性纳米纤维素以及纳米纤维素和其他材料复合,制备成2D膜材料和3D凝胶材料的方法及其性能,同时也介绍了其在水环境中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应用进展,并对纳米纤维素基吸附剂的制备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EOP技术在马尾松硫酸盐漂白浆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氧气和过氧化氢强化碱抽提(EOP) 技术在马尾松硫酸盐浆漂白过程中的试验室研究和生产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15.
<正>1944年5月份,采用泪滴型座舱罩且机身结构线条更加优化的P-51D型服役,换装了两段式机械增压的帕卡德-梅林发动机,机翼强化武装至6门12.7毫米机枪和6枚空射火箭挂点。另外值得一提的是P-51D增强的油箱,使其航程足以全程掩护轰炸机至柏林往返,使得昼间轰炸任务的战损比明显下降,进而给德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由于生产数量的庞大以及卓越的设计,"野马"战后在一些国家一直服役到1980年代,而且民间至今还保有大量能飞的P-51D,使我们能时时看到这种二战名机的身影。  相似文献   

16.
主要论述了N70D/JC14.6 40D交织提花织物的开发过程中工艺及生产中的难点,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3D/4D打印技术凭借个性化、精准定制等优势,吸引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在如何提高3D/4D打印天然食品的精度等问题上存在着巨大挑战。目前,针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通过加入添加剂和调整加工方式来提高食品的印刷性能,而关于加工方式缺乏系统的总结和分析。为了明确加工方式改善3D/4D打印天然食品的原理,本文概述加热、研磨、盐处理3种加工方式对3D/4D打印食品油墨的流变性能、微观结构、水分分布、感官特性等打印性能的改善作用,以期为3D/4D打印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说实话,自从开始玩儿拼装模型以来正经八百地做出架飞机,这还是头一回。一是做多了“地面爬虫”,换换口味,二是做飞机的难度普遍比较大,可以检验自己的基本功,并拓展一下制作范围。“ACADEMY”1/72系列,除了早年的F—16、F-104等几个老版外,品质都很不错,价格又十分低廉,自然是首选了!在一堆小飞机里左挑右选,最后选定了二战盟军阵营里最威武的战斗机  相似文献   

19.
3D food printing has recently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both from academ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ers, due to its ability to manufacture customized products in such terms as size, shape, texture, color, and nutrition to meet demands of individual consumers. 4D printing, which is a technique that allows evolution of various characteristics/properties of 3D printed objects over time through external stimulation, has also been gaining more attention. In order to produce defect-free printed objects via both 3D and 4D printing, it is necessary to first identify the causes of defects and then their mitigation strategies.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these important issues is nevertheless missing.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investigate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efects occurring during and/or after 3D food printing, with a focus on how different factors affect the printing accuracy. Various techniques that can potentially minimize or eliminate printing defects and produce high-quality 3D/4D printed food products without the need for time-consuming trial and error printing experiments are critically discussed. Guidelines to avoid defect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uture 3D/4D printed food production are given.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