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曲酸对苹果汁酶促褐变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将几种护色剂在苹果破碎时加入,考察它们对苹果汁的防褐变作用。L-半胱氨酸、曲酸对苹果PPO的抑制作用最强,防褐变效果最好。曲酸是值得推广的防褐变剂。 相似文献
3.
4.
5.
曲酸的生产现状及其在食品与日化工业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概述曲酸国内外研究生产及应用现状,重点阐述曲酸在食品和日用化妆品中的作用机理,并介绍曲酸在食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及配方,为曲酸产业化升级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7.
食品中曲酸的色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食品中曲酸(KA)的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0.01mol/L磷酸氢二钠-甲醇(95:5,V/V)为流动相,添加1.0mmol/L四丁基溴化胺(TBA),检测波长226nm,样品用40%甲醇超声提取,曲酸在Nova.PakC18柱上获得了良好分离。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32mg/L,回收率为95.7%~103.2%,相对标准偏差为1.16%-2.01%。结果表明,方法的检出限为0.032mg/L,回收率为95.7%~103.2%,相对标准偏差为1.16%-2.01%。该法准确、快速、简便,应用于食品中曲酸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曲酸生产菌种的筛选和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多次UV诱变黄曲霉菌A-5,获得-高产曲酸生产菌株UV3x3,该菌株的适宜发酵条件为:温度33℃,淀粉14%,酵母浸出物0.5%,H3PO4。0.07%,MgSO4·7H2O0.05%,FeSO4·7H2O0.002%,K2CO30.03%,在此条件下摇瓶培养6天可生产曲酸6.84g/100m,平均生产效率为11.4g/(1·d),后期生产效率达15.4g/(1·d),转化率为55%。 相似文献
13.
以从湖南冰糖橙皮上筛选获得的优良产曲酸菌种米曲霉为研究对象,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回归分析,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即:可溶性淀粉8.3 g/L,蛋白胨5.0 g/L,MgSO4·7H2O 0.5 g/L,KH2PO4 1.0 g/L,KCl0.5 g/L,FeSO4 0.01 g/L,初始pH 6.1.此时曲酸产量达到最大值99.89 g/L.采用该试验方法大大提高了曲酸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以生产菌株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w-56为出发菌株,经2次紫外线、2次60Co多重复合诱变处理,选育获得曲酸生产菌UR28,生产发酵周期由原来的130h缩短至65h,曲酸产量由原来的36g/L,提高到68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88.9%。实验证明采用复合诱变,能有效改变菌株对诱变因素的敏感性,提高突变率,逐步提高突变株的产酸水平。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本文建立了食品中曲酸的高效液相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以甲醇-0.005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水溶液(5:95)为流动相,ZOBAX XDB C18色谱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为230nm。该方法线性范围为1.00~100μg/mL,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5%以上,方法准确可靠。质谱法离子源为ESI正电离源,脱溶剂气温度为350℃;电离电压为25V;脱溶剂气流量500L/h,锥孔气流量50L/h;监测模式采用多反应监控(multiple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定量离子对142.8/68.2,碰撞能量为20v;定性离子对142.8/96.4,碰撞能量为15v。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