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陈家祠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阐述了陈家祠建筑装饰艺术是岭南地域文化的特色体现,是入世、入俗的务实装饰风格体现,具有兼容并蓄的开放性,及追求天人合一、以自然为宗的意境等四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如今,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日益受到重视,岭南建筑是岭南文化内涵与价值的体现,独具特色且载体丰富,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现代建筑中融入岭南建筑元素不仅是对岭南传统建筑的创新,也是对岭南文化的传承。本文以东莞可园为素材,研究如何将岭南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以创作出具有岭南地域韵味的现代建筑。文中首先介绍岭南建筑(东莞可园),其次从整体外观造型、细部装饰元素、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四方面进行可园建筑元素的提炼与总结,最后得出四种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游牧文化作为蒙元文化的切入点,对蒙元文化的内容和蒙元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进行分析,探讨蒙古地区在景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对于蒙元文化的提炼与运用。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接触与融合,设计师在充分理解蒙元文化的背景下,将蒙元文化进行传承与再创造,并且与西方美学理念结合,从而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新的蒙元建筑形式语言。本文将以民族文化中的蒙元文化为出发点,分析蒙元文化对蒙古建筑和建筑装饰风格的影响,解读蒙古建筑装饰设计中的独特艺术。  相似文献   

4.
雷州半岛,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的西南部,三面环海,南部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是中国第三大半岛。雷州半岛民居建筑装饰艺术题材丰富、古朴典雅、寓意深刻,是岭南文化中具有鲜明特色和活力地域文化之一。本文梳理雷州半岛东林村民居建筑的发展历程,分析传统民居建筑地域特征,重点研究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探寻雷州民居建筑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确立其在岭南民居建筑中的地位,为进一步研究雷州地区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岭南地区所处位置特殊,在文化上兼收并蓄,融合了海外文化以及中原文化的特征,并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岭南文化。岭南建筑是岭南文化的综合体现,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庭院结合的设计方式、因地制宜的环境设计以及富有岭南特色的细节装饰,都体现了岭南文化的意蕴。本文对岭南建筑风格进行简要阐述,分析岭南建筑风格的创作特征,介绍了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岭南建筑风格的运用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环境艺术设计中岭南建筑风格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广东岭南沙湾古镇传统建筑装饰文化保护进行了很长时间,现状比较复杂也比较艰难,该文通过分析沙湾古镇传统文化形成的地域、自然以及人文背景,对沙湾古镇的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的元素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其保护及传承的规律,通过物质和非物质的手段对其进行传承、发扬,并且针对性地从文化地域性格的角度探讨我们在城乡建设转型期对沙湾镇类传统建筑装饰文化进行的保护方式,其策略对新型城镇化创新型建设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湘西泛指湖南西部地区,当地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审美特征。其中,民居建筑构件与装饰元素是地方性、民族性装饰特色与审美的重要表现。湘西建筑中的构件包括山墙、脊饰、门窗、壁画、梁柱等,构件上的装饰有明显的地域性。此外,建筑中的装饰题材具有形态美、工艺美等美学属性,以及趋福避灾、道德教化、礼制等文化内涵。建筑及其装饰是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突出的历史文化意义、审美意义和现代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木建筑装饰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由于历史的演进,建筑之装饰亦逝陈而代新,民族之文化亦俱进而增益。本文主要以花戏楼建筑装饰中的三国戏曲彩雕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调研对它的表现方式以及表现内容进行探析,总结三国戏曲彩雕的艺术特征及设计法则,其次由三国戏曲彩雕延伸出建筑装饰所隐含的文化是多样性的。本研究意在探究花戏楼建筑装饰的艺术特征和人文内涵方面的审美价值,为花戏楼建筑装饰的保护工作以及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现阶段岭南建筑的发展背景下,其传统建筑面临着大量的拆毁,同时现代建筑资源过度消耗和同质化,双向加剧了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缺失的危机。对如何将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并与现代建筑结合提出了新的思考。文章通过探讨岭南传统建筑中对布局规划的生态特征,从通风、遮阳、防潮三方面去分类研究,发现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契合点,强调岭南传统建筑的布局文化对现代建筑发展生态理念的参考意义,为构建岭南建筑的生态发展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胡蓉蓉 《中国皮革》2023,(7):102-105+109
在国潮文化兴起深受大众喜爱的大背景下,箱包设计国货产品与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产品个性化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皮革服饰创意创新设计成为主流趋势,产品的设计应顺应大众对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与潮流元素相结合的个性文化发展需求。据此,本文分析了岭南传统建筑的结构与造型,以及岭南传统建筑的装饰纹样,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哲思。提炼独特的造型结构与文化元素应用在皮革服饰产品设计中,古为今用,不仅传承岭南文化,实现传统与现代潮流融合,而且推动箱包设计创新发展,提升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民居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的载体,通过上千年的发展,民居风格迥异却各有特色,历史上封火墙最初是为了防止火灾扩散而建造的,后演变成一种建筑装饰。它反映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审美情趣及图案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首先概述了岭南地区潮汕民居的地理位置及历史地位,后分别介绍潮汕地区封火墙装饰元素的题材、文化及表达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建筑装饰艺术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独具特色的传统元素,这些元素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文化特征,将其应用于现代建筑装饰艺术,不仅能够提高装饰设计的文化内涵,也能使设计的品位得到不断提升。但是目前由于设计人员缺乏对传统元素的研究,很多设计人员受西方装饰设计理念的影响,导致设计过程中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现象,这对于提高城市建筑的文化品位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需要认真做好反思,不断加大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学习,使传统元素能够被积极应用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本文结合对现状的分析,探讨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广州骑楼建筑是传统的建筑艺术与西方古典建筑风格相融共存的典型代表,凝聚了广州城市近百年以来建筑艺术风格、地域文化、人文历史和经济的发展轨迹,是岭南建筑造型艺术的经典和活化石。本文通过阐述骑楼建筑的形成与变化,对广州骑楼建筑平面、立面造型特征进行了设计分析,从艺术设计的角度进行了论述,为了解和欣赏广州骑楼建筑造型艺术的人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岭南建筑历史悠久,在中国建筑中独树一帜,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在大量高新建筑物涌现出来,许多新的建筑思想和理论由外国引入的今天,我们对于岭南传统建筑文化,要分析批评地继承,重在于借鉴和启发,继承其设计理念的神髓,使岭南文化传统的精髓在新建筑中得以不断的发扬和延续。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盛夏,围绕着:新岭南建筑创新的主旨,活跃在岭南地区建筑设计第一线的设计大师们以及业界精英,借助于2011中国(广州)建筑装饰博览会这一专业展会平台,展开了见仁见智的对话交流;其中关旋晖女士的绿色低碳建筑案例《城市动力联盟大楼》与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孟建民团队的《基本任务-义鸟篁园服装批发市场》,以及林毅先生...  相似文献   

16.
地域不同产生的文化习俗与装饰风格也就存在差异,岭南地区从建筑到装饰都有着独到的一面。岭南满洲窗作为特殊历史条件下衍生的窗户样式,在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中不仅融合了中西文化,而且体现了岭南文化兼容并蓄、宁变勿仿、宁今勿古的个性特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急剧推进,一些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濒临灭亡,本文将带有标示性传统建筑元素满洲窗的起源和发展、造型特征以及装饰纹样进行研究,探索岭南文化内涵,为后人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10年,艳阳下的流火七月。再聚首,以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扛鼎之作而享誉全球的建筑大师何镜堂院士为代表的岭南地区建筑大师们借助于"2010广州建筑博览会"这一交流对话的专业平台,围绕着"新岭南建筑潮流"的主题,展开了智者贤能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与会者达成共识:"敢为天下先"敢于竞争、务实求真的创新精神是"新岭南"建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面对未来的文化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18.
建筑是形成城市环境艺术特色的主要因素,它既是城市文化的承载者,又是城市文化的推动者。环境艺术要求城市建筑遵循统一、变化、协调的美学原则,创造既统一又有变化的城市建筑艺术美。建筑艺术是这样的一种东西,它是往往具有一定的艺术装饰因素、体现一定纯艺术规律、展现于大地之上的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建筑装饰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装饰在发展过程中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也应该看到其存在的不足。文章在简要分析建筑装饰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建筑装饰中装修材料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简要地分析与总结,并结合实际发展需要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浅谈岭南文化的特点及发展历程,在岭南传统地域文化的背景下,结合新的时代信息进行再次创作,有机地将其运用在本土建筑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地域性色彩的岭南派建筑。设计过程中植根于岭南地域文化,挖掘本土精神,让其在建筑空间内得到动态的延续,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