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影响鲜切果蔬外观品质最主要因素之一是变色。变色不仅影响鲜切果蔬外观品质,而且会影响其营养价值、风味等。本文主要概述了鲜切果蔬主要变色现象,包括褐变、黄化、白变和脱绿等,阐述了几种变色的机制及极易出现这几种变色现象的鲜切果蔬种类,同时还综述了目前控制鲜切果蔬变色的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方法(如化学护色剂处理、可食性涂膜、天然植物提取液处理等)、物理方法(如低温贮藏、热处理、气调贮藏、超声波处理等)和综合处理方法,以期为以后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6.
为拓展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设计用于销售鲜切果蔬、熟食品等农副产品的新型节能自动售货机。设计基于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的制冷系统,采用相变蓄冷材料(PCM)的蓄冷系统和弹簧推送方式的货物传送装置,并开发出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控制系统。应用结果表明鲜切果蔬自动售货机具有安全卫生、低能耗等特点,能够增加系统保冷时间,提高了储物箱温度的稳定性,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鲜切果蔬酶促褐变发生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进一步揭示鲜切果蔬酶促褐变发生过程及其机理,采用鲜切茄子和鲜切甘薯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与酶促褐变发生密切相关的酶活性变化及伤害胁迫生理。结果表明:两种果蔬经鲜切处理后诱发了酶促褐变的快速发生,鲜切甘薯的酶促褐变反应滞后于鲜切茄子。在贮藏期间两种果蔬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上升,总酚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一致,均先升后降。鲜切甘薯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逐渐上升,但鲜切茄子的PPO却呈下降趋势。结果还表明:鲜切果蔬不仅在切割表面发生酶促褐变反应,在远离切割部位也诱发了生理生化反应,这可能是由于切割伤害胁迫产生的刺激信号转导而引致组织的整体协同伤害防御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14.
鲜切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鲜切果蔬因具有营养丰富和新鲜度高的优点,日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鲜切果蔬经清理、去皮、切分等处理后,组织结构受到损害,容易出现组织褐变、质地下降和微生物侵染等问题,货架期随之缩短。简述了影响鲜切果蔬品质的原因,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鲜切果蔬保鲜技术的新进展,其中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保鲜技术。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肠炎沙门氏菌在鲜切果蔬中的动态生长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Enteritidis,SE)在4、10、15、30℃的鲜切苹果、卷心菜、生菜中7d内的动态生长变化,验证ComBase数据库中的生长预测模型GP(Growth Predictor)的预测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SE在4℃的3种鲜切果蔬中生长受到抑制,但能存活。不同温度下,生长到最大菌落数的时间有一定差异,温度越高,所花时间越短。对比GP的预测值,SE在鲜切果蔬中生长的最大菌落数均不能达到GP的预测值。在10℃下,GP预测的SE在鲜切果蔬中的生长比实际生长速度慢,这在安全风险评估时并不可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