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储藏真菌危害早期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大豆储藏中水分和温度的变化,与真菌生长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大豆真菌危害早期预测方法。将样品含水量分别调至11.4%、12.1%、13.0%、13.9%、14.3%和14.7%,经低温平衡后,于10、15、20、25、30、35℃温箱中储藏,每隔10 d取样1次,检测样品中真菌生长变化情况,试验周期为180 d。结果表明,11.4%水分大豆在6个试验温度下储藏均是安全的,12.1%水分样品在20℃以上储藏,检出有真菌生长,随着水分增加,真菌生长逐渐加快,大豆储藏水分与真菌生长速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大豆在15℃以下储藏,低温对真菌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超过20℃时这种影响会随着温度上升逐步变小。本试验对不同水分大豆储藏温度与真菌生长起始时间进行了幂函数拟合,得到了大豆储藏水分、温度,及真菌起始生长时间预测关系曲线,通过本曲线,可对高水分大豆短期储藏安全性进行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2.
小麦储藏水分、温度和真菌生长危害进程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芳 《中国粮油学报》2012,27(5):5-9,26
对小麦储藏水分、温度、真菌最初生长时间和危害进程进行了初步探索性研究。采用喷雾着水方法将样品水分调至13.2%、13.6%、14.0%、14.5%、15.1%、15.5%、16.9%,分别于10、15、20、25、30、35℃恒温箱模拟储藏,定期检测各样品真菌生长变化情况,周期为120 d。结果表明,小麦在不同温度储藏,随着温度增加,真菌生长速度加快,30℃时达到最高,35℃时生长速度降低。在6个试验温度中,从安全和经济角度评价,最佳储藏温度为20℃;16.9%水分的小麦,由于出现一些青霉生长,即使低温储藏,这个水分仍存在着较大风险;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研究首次提出了小麦储藏水分、温度和真菌最初生长关系曲线,小麦在不同温度下储藏,真菌危害进程所需的时间。由于储粮真菌生长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本试验数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麦储藏危害真菌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真菌孢子计数法,对不同含水量的小麦在储藏期间,危害真菌生长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0℃,13.3%、14.2%、15.7%、16.4%四个水分的小麦样品,除13.3%水分储藏90 d未检出有危害真菌生长外,14.2%水分储藏80 d时,可检出有真菌生长迹象,但生长很慢.15.7%和16.4%两个水分,储藏20 d时,检出有真菌生长,这些真菌初期生长速度较快,当达到一定的值时,生长逐步减缓,整个生长呈动态变化过程,即:孢子-菌丝-孢子;经初步鉴定表明:在本试验中以灰绿曲霉生长为主,另外还有少量的白曲霉和青霉.整个试验期间样品的水分变化幅度为0.3%~0.9%,温度变化幅度为0.3~1.1℃,其变化大小与危害真菌生长有明显的关系;本方法与感染粒法比较,两者研究的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储存水分、温度和真菌生长对大豆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大豆储存过程中水分、温度和真菌生长对其品质的影响。采用11.2%、11.8%、12.7%、13.9%和14.7%水分的大豆,分别置于10、15、20、25、30、35℃下模拟储存,周期180 d,检测储存真菌、发芽率和脂肪酸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豆储存中,真菌生长受储存水分和温度的影响,水分是决定真菌生长的主要因素,而温度影响真菌生长速度。真菌生长临界水分(11.8%左右)以下储存,种子发芽率和脂肪酸值主要受温度的影响,20℃以下低温储存能维持较高的发芽率,30℃以上储存会加剧脂肪酸值升高。真菌生长临界水分以上储存,种子发芽率和脂肪酸值受真菌生长和温度协同作用的影响,大豆储存水分越高,真菌生长越快,即使低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豆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5.
小麦储藏过程中,真菌在粮食中生长,会产生大量的孢子、菌丝及真菌分解物,它们可直接引起小麦中粉尘的变化。采用比浊法研究了13.3%、14.2%、15.7%、16.4%、18.2%水分的小麦在15、20、25、30℃下储藏90 d,粉尘的变化与真菌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13.3%和14.2%的小麦储藏90 d,未发现有真菌的生长,浊度值变化均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小于0.250 A);15.7%、16.4%和18.2%水分的样品储藏中有部分检出有真菌的生长,初期浊度值在0.260~0.308 A,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被感染样品的真菌生长和浊度值的变化均呈上升趋势,两者有良好的相关性。在储粮过程中通过对小麦粉尘变化的检测,可对储粮真菌的生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稻谷储藏危害真菌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真菌孢子计数法,模拟不同含水量的稻谷,对储藏期间主要危害真菌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0℃,13.5%、14.1%、15.0%、16.1%、16.7%5个水分的试验稻谷样品,其中13.5%水分的样品储藏80 d时,发现有危害真菌生长迹象,但其生长速度很慢;14.1%和15.0%水分的样品,危害真菌感染时间为20 d,其生长速度较为缓慢;而16.1%和16.7%水分的样品,危害真菌10 d即可检出,且生长迅速.稻谷储藏期间主要危害真菌,以灰绿曲霉和白曲霉为主,储粮水分在16.0%左右时,为两种曲霉生长优势的转折点,灰绿曲霉生长由强变弱,白曲霉生长由弱变强,它们的生长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本试验期间,样品水分的变化与真菌的生长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京农科728玉米籽粒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储藏温度(15、20、25、35、45℃)、湿度(40%~55%、75%、80%~90%)模拟储藏条件下小尺度高水分玉米籽粒的湿基水分、黄度、色差、粗淀粉含量及α-淀粉酶变化规律及其淀粉颗粒显微结构。结果表明,低温、高温低湿对玉米籽粒的霉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储藏过程中高水分玉米的水分、色差和黄度三者之间高度相关,且储藏环境湿度越高,三者之间的线性相关性越显著;此外,高水分玉米籽粒的品质变化受到储藏湿度的影响明显大于储藏温度对其的影响,譬如35℃-RH=80%~90%条件下的玉米籽粒在储藏第4天后即发生霉变,而35℃-RH=40%~55%、20℃-RH=75%、15℃-RH=75%等条件下的玉米籽粒可完好储藏至180 d,其中15℃和20℃条件下的玉米籽粒水分可达15%。  相似文献   

8.
玉米储藏主要危害真菌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储粮真茵孢子计数法,对不同含水量的玉米在储藏期间,主要危害真菌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将新玉米清理、除杂后,采用喷雾法将水分调至14%、15%、16%、17%、18%五个梯度,于30℃恒温恒湿箱中储藏,定期取样,检测孢子数、水分、温度等指标,实验为期60 d.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玉米储藏危害真菌以灰绿曲霉和白曲霉为主;在水分16%下,以灰绿曲霉生长为主,随着水分和储藏时间增加,与其危害程度有明显的规律性;在水分17%、18%时,以白曲霉生长为主,其对储粮的危害与储藏时间和水分有明显的相关性;两种曲霉具有典型的储粮真茵生长特征,即孢子-菌丝-孢子,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孢子呈动态上升趋势,与玉米危害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15~35 ℃ 的恒温条件下对14.6% 水分含量的优质粳稻进行了模拟储藏实验,采用电镜赋值法、孢子计数法和平板培养法三种方法定期检测稻谷表面和糙米表面的霉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5 ℃ 低温条件能有效抑制霉菌生长,20~35 ℃ 储藏条件下,温度越高,霉菌被检出的时间越早,检出量越大。相同条件下,稻谷的检出量高于糙米。三种方法的检出结果基本一致,孢子计数法灵敏度更高,在稻谷中霉菌的早期检测中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临界安全水分下小麦储藏过程中抗霉变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3种角质化率有显著差异的小麦品种增水调节至临界安全水分附近进行模拟储藏试验,结果表明,这几种小麦在水分13.5%、30℃条件下储藏28 d后,小麦籽粒上霉菌含量的增速存在较大差异,冀麦38和矮抗58的带菌量增加速率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温麦6(p<0.01)。进一步的研究证明,温麦6对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laucus)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30℃、25℃、20℃和15℃的各种温度和相应的临界水分下进行储藏试验,温麦6中的灰绿曲霉生长迟后时间均达到或超过7 d;将干燥小麦置于RH 85%高湿环境下进行吸湿模拟储藏,温麦6中的灰绿曲霉生长迟后时间达14 d。因而,质地偏软的温麦6在相同的储藏条件下具有更强的抗霉变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