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有机硅制备硅氟聚丙烯酸酯乳液,并用于亚麻纤维织物的后整理。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热重分析、扫描电镜、电子织物断裂强力仪和视频接触角测定仪等测试织物服用性能。结果表明,有机硅、有机氟均参与聚合反应,制备的整理剂乳液在亚麻织物表面形成薄膜,且氟、硅元素在表面富集。相比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硅氟聚丙烯酸酯乳液整理的亚麻织物热稳定性更高,疏水性明显提升,断裂强力提升9%,可达850 N,摩擦系数和弯曲刚度因有机硅的引入有所下降,表明硅氟聚丙烯酸酯乳液能改善亚麻织物的柔软性。  相似文献   

2.
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过硫酸钾(KPS)、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DNS-458)、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探究了无皂乳液的最佳合成工艺,并将其用于亚麻织物的整理。采用FT-IR、TG、XPS和SEM等对乳胶膜和经无皂乳液整理的亚麻织物进行表征与分析,并采用纳米粒度仪考察了无皂乳液粒径的大小。结果显示:当DNS-458质量分数为2.5%、KPS质量分数为0.7%、DFMA质量分数为12%、A-171质量分数为2%时,无皂乳液的合成效果最好;无皂乳液的平均粒径为104 nm时,其胶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水接触角为128.45°。无皂乳液和亚麻纤维之间结合紧密,氟硅链段富集在整理后亚麻织物的表面,降低了织物的表面能,提高了疏水性。  相似文献   

3.
以纳米ZnO、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ZnO/有机氟改性聚丙烯酸酯,探索了合成工艺,然后将合成乳液用于亚麻织物的整理。采用FT-IR、XPS和SEM等方法对乳胶膜和整理后的织物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当乳化剂质量分数为4%,引发剂质量分数为1.5%,反应温度为80℃,保温时间为60 min时,乳液的合成效果最好。合成的乳液具有良好的抗紫外性能,其乳胶膜的吸水率为8.64%。XPS和SEM测试结果显示,合成的复合乳液和织物相结合,提高了亚麻织物的疏水性。相比聚丙烯酸酯整理后的织物,经复合乳液整理后的亚麻织物对水的接触角提高了60.4°。  相似文献   

4.
梅敏  钱建华  周榆凯  杨晶晶 《纺织学报》2022,43(12):118-124
为提高涤纶织物的防水透湿性能,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酯类单体为聚合单体,以纳米SiO2 、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A-171) 为功能单体,制备出纳米SiO2/含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并将其应用于涤纶织物的整理。对改性共聚乳液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整理后织物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各单体均参与乳液聚合反应,且改性共聚乳液的热稳定性大大提高,乳胶粒子平均粒径为66 nm;在整理剂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交联剂后,整理织物的静水压和耐水洗性能都得到显著的改善,其接触角为138°,相比未整理织物的防水性能明显提高;整理后织物的透湿率也有所提高,且经向断裂强力由315.6 N增加到493.4 N。  相似文献   

5.
用自制的氟硅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对亚麻织物进行整理,研究了焙烘温度、焙烘时间对织物性能的影响,并对整理后的亚麻织物进行了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测试、光电子能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水接触角测量。结果表明,焙烘温度为160℃、时间为3 min时,氟硅丙烯酸酯共聚乳液整理亚麻织物的效果最佳,整理后的织物表面光滑平整,较纯丙烯酸酯乳液整理的亚麻织物有更好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6.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乙酯(EA)为主要原料,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含氟硅的聚丙烯酸酯乳液涂饰剂,并将其应用于皮革的涂饰。通过FT-IR、XPS、SEM、接触角、耐磨耗等测试方法对乳液及其胶膜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氟、有机硅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发生了反应,成功制备出含氟硅聚丙烯酸酯乳液。经含氟硅聚丙烯酸酯乳液涂饰后,革样的拒水性及耐磨性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硅烷偶联剂对纳米TiO2表面进行改性,采用改性纳米TiO2、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为聚合单体,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TiO2/有机氟改性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并将其应用于亚麻织物整理。采用红外光谱对乳液胶膜进行分析,以XRD和TG对表面改性的TiO2进行分析,并测试复合乳液粒径分布及大小,以及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等。结果表明:TiO2表面经KH-570改性后,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降低了TiO2自身的团聚。制备的无皂乳液稳定,粒径分布均匀。经无皂乳液整理的亚麻织物柔软光滑,疏水角达到134.78°;整理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明显提高,UPF达到63.7。  相似文献   

8.
梅敏  钱建华  周榆凯  徐凯杨 《印染》2022,(3):26-30+35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纳米SiO_(2)/含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并将其应用于涤纶织物的后整理工艺中。探究了各变量因子对合成反应的影响,通过测试乳胶膜的FT-IR和XPS,对乳胶膜结构进行了分析。优化合成工艺为:质量分数为4.5%的乳化剂、0.5%的引发剂、20%的有机氟G04、4%的有机硅A-171以及1.0%的纳米SiO_(2),反应温度为82℃,保温时间为60 min。整理后涤纶织物的接触角为138°,与未改性的纯聚丙烯酸酯乳液相比,其疏水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整理剂,并将其应用于亚麻织物的整理。通过分析织物断裂强力、透气性、弯曲刚度、动/静摩擦因数和织物对水接触角等指标,得出最佳整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含氟整理剂质量浓度为90 g/L、交联剂质量分数为2.5%、预烘温度为80℃、焙烘温度为160℃时,亚麻织物的综合整理性能和拒水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印染》2020,(5)
针对传统聚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不足,试验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DNS-458)为反应型乳化剂,以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探究了引发剂和反应型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对制备的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图、粒径大小及分布以及Zeta电位的表征与分析,对整理后亚麻织物的TG、SEM、疏水性能以及应用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引发剂0.7%,反应型乳化剂2.5%,反应温度80℃。制备的乳液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整理后亚麻织物对水的接触角达到134.54°,与传统聚丙烯酸酯乳液整理的亚麻织物相比,疏水性能明显提高;亚麻织物的弯曲刚性下降,柔软性能有所改善,同时断裂强度有较明显的提高,可达到786 N。  相似文献   

11.
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纳米ZnO接枝改性,然后以改性纳米ZnO、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为原料,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有机氟/纳米ZnO聚丙烯酸酯织物整理剂,并将其用于亚麻织物的整理。采用FT-IR对合成的乳胶膜进行结构表征,以TG和XRD对接枝改性的纳米ZnO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KH-570成功改性了纳米ZnO,提高了纳米ZnO的分散性;制备的共聚乳液呈半透明泛强蓝光。用其整理亚麻织物,织物表面变得光滑,对水的接触角为134.52°,具有疏水性能和抗污性能,优异的抑菌性,抑菌带宽度约为1.7 mm,经向和纬向断裂强力分别提高了152 N和139 N,透气率和透湿率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含氟聚合物在亚麻织物上的应用效果,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G04)为改性单体,丙烯酸正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软、硬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制备氟改性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并将其用于整理亚麻织物。利用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粒径分析仪、接触角测量仪等对产物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探讨经其整理后亚麻织物透湿透气性及断裂强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所得含氟共聚乳液胶粒呈核壳结构,其粒径属于纳米级;经其整理的亚麻织物对水接触角可达130°,且织物断裂强力有所增加,透湿透气性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以丙烯酸和烷基醇为原料,合成含不同碳链长度的烷基丙烯酸酯软单体,再以含氟丙烯酸酯功能单体和丙烯酸酯软单体为原料进行乳液聚合,得到了稳定性良好的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在织物上的应用.采用二浸二轧、110℃预烘1 min、170℃焙烘3 min的整理工艺,整理后棉织物拒水达3~4级,拒油达2级,接触角可达130.4°.  相似文献   

14.
分别将丙烯酸六氟丁酯共聚物(PFA1)、丙烯酸八氟戊酯共聚物(PFA2)和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共聚物(PFA3)3种短氟链聚丙烯酸酯的乳液应用于棉织物整理,对比了整理织物性能.结果表明:PFA3整理棉织物拒水效果最佳,最高达90分,接触角最高为130.5°.3种含氟丙烯酸酯乳液整理后织物白度略有下降,拉伸断裂强力增大,折皱回复角减小.最后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研究了整理前后棉织物微观形态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饱和的含氟单体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在常压下反应合成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并用其整理亚麻织物。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X光电子能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乳液及其胶膜的结构以及亚麻织物整理后应用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可合成出纳米级核壳结构的氟代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用其整理亚麻织物,织物变得光滑平整。整理后的亚麻布样断裂强力明显提高,透湿透气性略有降低。胶膜对水和十六烷的接触角分别为98.32°和65.58°。  相似文献   

16.
用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G02、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为反应原料制备氟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其合成工艺,并将其应用于亚麻织物疏水整理。用Spectrum one红外光谱仪、S-43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K-Alpha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表征了乳液及胶膜的结构。同时测试并分析了胶膜的耐热性及乳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当乳化剂用量为3.0%、引发剂用量为0.4%、滴加时间为60 min时合成效果最好,有机氟、有机硅成功地连接到共聚物长链上;制备的乳液具有良好稳定性,并具有完整的核壳结构;乳液整理过的亚麻织物对去离子水的接触角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单良  李战雄  臧雄  蔡露  许燕  吴林 《纺织学报》2015,36(1):123-0
以聚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核,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双(丙烯酰氧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和丙烯酸十三氟辛酯(TEAC-6)共聚物为壳,采用饥饿态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及接触角(CA)研究了核壳粒子的形貌结构和热稳定性,以及不同含氟量与交联剂用量对整理织物拒水拒油性和织物表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氟单体与有机硅交联剂参与了共聚合,所合成乳液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为76 nm左右。当核壳结构共聚物乳液的氟含量为6.7%,交联剂用量为3%时,用于织物整理效果最佳,整理棉织物的拒水评分达到80,拒油达5级,水接触角为138.2°。共聚时有机硅交联剂的加入使整理织物拒水拒油和耐热性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8.
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为反应单体,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通过优化条件,得到了性能较好的自交联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FT-IR分析结果表明,加入的单体已成功引入到共聚物链段中,TEM结果表明,乳胶粒子具有核壳结构.用合成的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对阔叶木浆进行浆内施胶实验,结果表明,纸张的抗张强度、耐破度都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9.
核壳型阳离子聚丙烯酸酯硬挺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为主要原料,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型(软核硬壳)阳离子型聚丙烯酸酯乳液.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差热综合热分析仪(DTA-TG)和Zeta电位仪分析了自制乳液的结构和性能,并测试了竹浆纤维织物经硬挺剂与氟系防水防油剂一浴法整理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阳离子型聚丙烯酸酯乳液与氟系防水防油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稳定性,整理后织物可达到与二浴法整理相近的硬挺、防水与防油效果,且织物富有弹性.  相似文献   

20.
刘燕  赵涛 《染整技术》2014,(5):44-47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技术制备了一种含氟聚丙烯酸酯乳液(简称氟丙乳液),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选用一种氨基硅油与氟丙乳液复配后作为增深剂用于织物的增深整理中,并探究增深剂用量、焙烘温度、焙烘时间、织物色光等因素对增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深剂增深的最佳条件:复配液氟丙乳液120 g/L,氨基硅油20 g/L,焙烘温度140℃,焙烘时间3 min;增深剂对黑色涤纶织物的增深效果优于其他色光,增深比最高可达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