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实验首先优化出了微波提取牛蒡籽油的工艺参数,然后将微波提取和其他提取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微波提取牛蒡籽油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223 s、提取功率303 W,液料比10∶1(mL:g),在该提取条件下,牛蒡籽油的得率为17.940%;与其他提取方法相比,微波提取时间短,得率高。  相似文献   

2.
番茄籽油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溶剂浸提番茄籽油的浸提及精炼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籽油的浸提最佳工艺条件是:以正己烷为浸提剂、物料粒度70目、含水量6%、料液比1∶6(g∶mL)、浸提温度70℃和浸提时间7h,番茄籽油的提取率为77.3%。番茄籽油的精炼主要工艺条件是:在超碱用量11%~15%、皂化温度31~40℃、皂化时间30min,精炼所得番茄籽油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在72.2%,其中必需脂肪酸—亚油酸质量分数为49%以上,符合食品植物油卫生标准,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素实验,对紫茉莉籽油的溶剂提取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测定了紫茉莉籽油的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在以石油醚为溶剂,料溶比1∶6,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6h条件下,毛油提取率可达11.70%。紫茉莉籽油中硬脂酸含量仅为1.74%,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达83.46%。亚麻酸的含量高达17.87%,是一种良好的保健植物油。  相似文献   

4.
猕猴桃籽油的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对猕猴桃籽油的理化特性及其脂肪酸组成和VE 含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猕猴桃籽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 ,其中油酸 12 89%、亚油酸 12 5 9%、亚麻酸 6 3 99%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 90 % ;猕猴桃籽油VE 含量为 0 81mg/ g。可见 ,猕猴桃籽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营养保健油资源  相似文献   

5.
以辣木籽为原料,经湿法超微粉碎预处理后再经过低温烘干制成辣木籽粉,通过水酶法提取辣木籽油。利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料液比、pH、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辣木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水酶法提取辣木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以辣木籽油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考察光照、温度和抗氧化剂对辣木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木籽油最佳提取条件为:以中性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按1∶1组成的复合酶为酶解用酶,料液比1∶6,pH 5. 0,复合酶添加量6%,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8 h。在最佳提取条件下,辣木籽油提取率为85. 23%±0. 72%。光照及高温均能使辣木籽油的过氧化值升高,其中光照比温度对辣木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更大。因此,贮藏辣木籽油时,应尽量放置低温、避光处。另外,添加抗氧化剂BHT也能有效提高辣木籽油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微波预处理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经 《食品科学》2012,33(6):87-91
研究微波处理茶叶籽仁,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的工艺条件。茶叶籽仁粉碎60目加6倍质量的水,经过800W微波处理10min,加入纤维素酶1.5%、果胶酶2.0%、蛋白酶0.25%,采用pH4.5、酶解温度45℃、酶解6h,离心萃取茶叶籽油。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茶叶籽能够促进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出油率达27.9%。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刺山柑籽油的脂肪酸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刺山柑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确定了刺山柑籽油中6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73.10%,必需脂肪酸的含量56.01%。  相似文献   

8.
凤丹牡丹籽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常规正己烷提取法提取凤丹牡丹籽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并与超声辅助正己烷提取法进行了比较,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确定了凤丹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常规正己烷提取法提取凤丹牡丹籽油的最优条件为料液比1∶6、提取时间8 h、提取温度65℃,在此条件下牡丹籽油得率为30.67%,提取率达93.5%;超声辅助正己烷提取法在超声功率350 W、超声时间20 min、提取温度50℃、料液比1∶6条件下,牡丹籽油得率为30.63%,提取率达93.4%。凤丹牡丹籽油以亚麻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其不饱和脂肪酸及亚麻酸含量分别达85.47%和60.074%。与常规正己烷提取法相比,超声辅助正己烷提取凤丹牡丹籽油具有提取效率高、提取温度低等优势,有利于保证牡丹籽油品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水黄皮籽油的理化性质与抗氧化性;测试了含水黄皮籽油护肤品的防晒性能、理化性质;通过体外模型模拟测试水黄皮籽油对皮肤的保湿性能。结果表明:与2种化学防晒剂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和聚硅氧烷-15相比,水黄皮籽油具有高铺展性和低渗透性;随着水黄皮籽油质量浓度的增大,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增大,水黄皮籽油质量浓度6 g/L时,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22. 10%; 3%杜仲绿原酸、3%阿魏酸与水黄皮籽油的复配体系,随着水黄皮籽油在配方中质量分数的增加,防晒霜的防晒性能提升,水黄皮籽油质量分数为7. 5%时,防晒霜的SPF(防晒化妆品防晒指数)为16. 0±0. 90,PFA_0(防晒化妆品长波紫外线防护指数)为7. 6±0. 70;在相对湿度为34%和变色硅胶条件下,加入6. 76%水黄皮籽油的保湿霜表现出一定的保湿性能,可减少皮肤表面水分的蒸发。  相似文献   

10.
香薷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开发利用香薷籽资源 ,对香薷籽油物理化学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 ,香薷籽含油率为 4 2 .38% ,香薷籽油脂肪酸组成中α -亚麻酸的含量为 5 8.0 6 % ,亚油酸为 2 0 .70 % ,油酸为 11.70 % ,棕榈酸为 6 .93% ,硬脂酸为 2 .6 0 %。香薷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 90 .4 6 % ,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高的植物油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用正己烷对使君子仁中的粗脂肪进行提取得使君子仁油,其含量为25.3%,再经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使君子仁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4.0%,主要是油酸及亚油酸;其中油酸含量高达56.2%;饱和脂肪酸占36.0%,主要是豆寇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使君子仁油属优质植物油,该分析结果可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续随子冷榨油脂肪酸及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机械压榨法获取续随子冷榨油,通过化学方法分析其理化指标,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续随予油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确定续随子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续随子冷榨油含7种脂肪酸,主要为油酸(达84.42%),不饱和脂肪酸占其总量的92.98%,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且续随子油脂肪酸组成与理想柴油替代品的分子组成相类似,是我国发展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续随子蛋白质含17种氨基酸,主要为谷氨酸(3.597%),天冬氨酸(1.953%)等,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较高,是一种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的蛋白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大豆油、葵花籽油、橄榄油、杏仁油、核桃油和牛油及配制好的4种W/O型牛肉肌内脂肪乳状液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配制的4种W/O型牛肉肌内脂肪乳状液(BSS、BSSA、BSSW和BSSO)中的功能性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均分别高达44%、87%和44%以上,而牛油中则仅分别为2.29%、60.91%、2.407%。说明配制的W/O型牛肉肌内脂肪乳状液达到了改善脂肪酸组成的目的,符合脂质营养新观点。将W/O型牛肉肌内脂肪乳状液注射于大理石花纹不丰富的牛肉中,可以改善牛肉脂肪酸的配比。  相似文献   

14.
对金樱子籽油进行提取和精炼,考察了籽油的理化性质,并用气质联用仪对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金樱子籽油的出油率为5.24%;酸价为0.36 mgKOH/g,过氧化值为46.10 mmol/kg,碘值为160.90 gI2/100 g,皂化值为193.76 mgKOH/g;金樱子籽油中检出5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86.10%,亚油酸和α-亚麻酸分别为43.99%和42.11%;饱和脂肪酸占13.90%,由棕榈酸、硬脂酸和花生酸所组成。金樱子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营养保健油源。  相似文献   

15.
旨在确定生物柴油原料的可利用性,以可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木本植物油脂、餐饮废油和酸化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不皂化物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棕榈油等7种木本植物油脂不皂化物含量低于1.10%,脂肪酸含量均高于91.50%,脂肪酸组成以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除棕榈油外);餐饮废油的不皂化物含量变化较大,脂肪酸含量在83.99%~94.87%之间,大部分餐饮废油脂肪酸组成以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5种酸化油的脂肪酸含量在71.35%~92.05%之间,椰子酸化油饱和脂肪酸占比为80.06%,其他4种酸化油的脂肪酸组成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综上,7种木本植物油脂是优良的生物柴油原料,餐饮废油和酸化油作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时要严格控制其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鸡油加工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以酸价、过氧化值、碘值、丙二醛含量、脂肪酸组成和香气成分为指标,对鸡油加工过程进行品质控制。结果表明:鸡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0%以上,油酸含量最高,含量为39.79%;加工过程中酸价和过氧化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碘值呈下降趋势。加工过程未对鸡油的脂肪酸组成造成影响,但鸡油产品香气成分差异较大,其中空气介质中气味最强的物质为2,3-戊二酮。  相似文献   

17.
为给怒江地区漆树种籽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怒江昭通栽培的官大木、青杠皮、薄叶漆、光叶漆4个漆树品种种籽为试验材料,利用索氏抽提法和GC-MS法,分别测定并分析了漆籽中漆油和漆蜡的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漆油是以亚油酸为主的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60%。漆蜡是以棕榈酸为主的脂肪酸,其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0%。漆油和漆蜡的主要脂肪酸总量差异小,仅差0.16%。但主要脂肪酸的含量比例差异极大,漆油主要脂肪酸由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和棕榈油酸等6种脂肪酸构成,漆蜡主要脂肪酸由棕榈酸、油酸、硬脂酸、二十烷二酸和花生酸共5种脂肪酸组成。漆油和漆蜡的主要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差异极大。漆油的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占比79.77%,而漆蜡的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占比小于19.04%。其中官大木漆树漆油的主要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最高,其可视为漆油中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漆树良种。4个品种漆油和漆蜡中的脂肪酸成分均不少于18种。4个品种漆油和漆蜡均检测出特有的成分,漆油和漆蜡的脂肪酸成分存在明显差异。漆油中含有漆蜡中未测到的蓖麻醇酸、木蜡酸、2-己基-环丙辛酸、二十一烷酸、二十三烷酸和二十九烷酸。漆蜡中含有漆油中未测到的植物甾醇、3-辛基环氧乙烷辛酸和抗坏血酸-2,6-二棕榈酸酯。  相似文献   

18.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seed oil from Pentaclethra macrophylla was analysed by gas-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 Linoleic acid (56.6%) was the major fatty acid with oleic (16.1%) and lignoceric (10.5%) acids making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wo long-chain fatty acids not commonly found in vegetable oils were identified. These were shown to be hexacosanoic (C26:0) and octacosanoic (C28:0) acids; 4.8% and 1.0% of each acid being present, respectively. The oil content of the seeds was 42.0%.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开发新油脂和提高经济价值角度出发,研究乌榄仁油的理化性质与脂肪酸组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不同压榨温度下提取的油脂进行脂肪酸组分测定。结果表明:乌榄仁的含油量高(65.71%);其各项理化指标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随着压榨温度的升高,色泽加深,气味更加愉悦;脂肪酸组成共有10种,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63.47-67.15%,随着压榨温度升高,除亚油酸外其他脂肪酸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与其他油脂脂肪酸的对比中发现其优点是亚油酸含量高;结论:乌榄仁的含油量高,脂肪酸成分好,亚油酸含量略有优势,具有开发前景,可为乌榄仁油的进一步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百香果果籽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百香果果籽油。以百香果果籽油的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超声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料液比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法试验设计,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表明,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百香果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60 W、料液比1:16 g/mL,超声温度35 oC,超声时间39.3 min,该条件下百香果果籽油得率为24.7%。百香果果籽油的脂肪酸主要由亚油酸(69.6%)、油酸(17.1%)、棕榈酸(9.8%)和硬脂酸(2.2%)组成。参照食用调和油标准(Q/BAAK0012S),配制了百香果果籽食用调和油,配方为:大豆油56.5%、菜子油20.90%、百香果果籽油10.0%、玉米油3.0%、葵花籽油3.0%、花生油6.0%、芝麻油0.6%。该调和油含13.89%饱和脂肪酸、33.86%单不饱和脂肪酸和50.66%多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含量分别为:4.73% 、45.90%、1.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