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肉中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以麦洼公牦牛为研究对象,采用2×3交叉设计,日粮类型分别为玉米型日粮以及用裸大麦替代60%玉米型日粮,两种日粮由玉米和裸大麦-玉米分别与酒糟、苜蓿等混合而成,两种日粮的精料与粗料比例由低到高分别为3:7(低精料组)、4:6(中精料组)、5:5(高精料组)。试验选取36头年龄为4周岁、体重(143.98±21.01) kg、健康状况良好的麦洼公牦牛,按体重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6个处理组,预饲期15 d,正试期180 d。试验结束后,所有牦牛全部屠宰,采集倒数第1与第2肋骨间背最长肌,测定肉样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以及脂肪酸。结果表明:日粮类型对背最长肌水分、粗蛋白(Crude protein,CP)、粗脂肪(Ether extract,EE)、粗灰分(Ash)的含量、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类型只对背最长肌C17:1有显著影响(p<0.05);日粮精粗比对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EAA/TAA)和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比例(EAA/NEAA)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着精料比例越高,氨基酸含量越高;日粮精粗比的不同显著(p<0.05)影响了脂肪酸C18:0的含量,并且低精组和中精组的C18:0的含量显著高于高精组(p<0.05),但低精组与中精组差异不显著(p>0.05);低精组和中精组的SFA含量均显著高于高精组(p<0.05),但UFA均低于高精组(p<0.05)。低精组和中精组的UFA/SFA均显著低于高精组(p<0.05)。可见,日粮精粗比对牦牛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均具有改善作用,其中,日粮精粗比为5:5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以油菜蜂花粉及其同种植物源的蜂粮为原料,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自由基清除两种体外抗氧化方法,评价并比较油菜蜂花粉及其蜂粮水提物和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4种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均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依次为蜂花粉醇提物、蜂粮醇提物蜂粮水提物蜂花粉水提物,其中蜂花粉及其蜂粮醇提物清除能力最强,IC50值分别为0.204 mg/mL~0.290 mg/mL和0.094 mg/mL~0.167 mg/mL,二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2种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与蜂粮水提物、蜂花粉水提物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果进一步证实蜂花粉及其蜂粮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其在抗氧化功能性食品等领域的开发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野生和养殖乌鳢肌肉的成分分析及营养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野生和养殖乌鳢肌肉中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野生乌鳢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乌鳢(P0.05)。野生乌鳢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c22:6(DHA)含量均高于养殖乌鳢,野生和养殖乌鳢肌肉中n-3/n-6的比例分别为1.21和0.65。两种乌鳢肌肉都检测到了17种氨基酸,养殖乌鳢肌肉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野生乌鳢,野生和养殖乌鳢肌肉中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的比值分别为42.66%和42.28%,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的比值分别为74.40%和73.26%,均高于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模式,野生和养殖乌鳢肌肉的必需氨基酸评分(EAAI)分别为63.48和70.82。两种乌鳢肌肉中矿物质元素均以钾最高,养殖乌鳢微量元素含量显著高于野生乌鳢(P0.05)。因此,以低值野杂鱼饵料为食物来源的养殖乌鳢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不同地区、品种及养殖模式罗非鱼营养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南方主要养殖产区的罗非鱼为对象,选择奥尼和吉富两个优势品种,采集池塘养殖(单养)、鱼虾混养、鱼鱼混养(罗非鱼-大宗淡水鱼)三种养殖模式的罗非鱼,分别测定其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并分析不同品种、养殖模式及不同产地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罗非鱼基本营养成分差异不大;两者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基本一致;但奥尼罗非鱼氨基酸总量(19.51 g/100 g)和必需氨基酸含量(7.96 g/100 g)均高于吉富罗非鱼,其多种氨基酸含量也高于吉富(p<0.05)。鱼鱼混养罗非鱼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等风味氨基酸以及部分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鱼虾混养罗非鱼(p<0.05),单养模式与另外两种养殖模式相比差异不显著。四个主要罗非鱼产区中,广东罗非鱼的氨基酸、脂肪酸含量更高;其鲜味氨基酸含量(7.65 g/100 g)显著高于广西和海南地区(p<0.05),氨基酸总量(19.36 g/100 g)也为四个地区中最高。广东罗非鱼的油酸(1.44 mg/g)、亚油酸(1.02 mg/g)以及DHA含量(0.91 mg/g)均高于广西和福建地区(p<0.05),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在四个地区中最高。综上分析,奥尼罗非鱼营养品质高于吉富罗非鱼;鱼鱼混养罗非鱼品质高于鱼虾混养;广东吉富罗非鱼品质高于其他三个地区。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芽及其产品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与营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利平  吴建平  汪晓娟  张鹏  杨联 《食品科技》2006,31(12):141-144
通过氨基酸分析仪分别测定了紫花苜蓿芽及其产品中氨基酸的含量,分别计算了必需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E/T)、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N)、氨基酸评分(AA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综合评价苜蓿芽及其产品的食用价值。测定结果表明,紫花苜蓿芽及其产品中含有18种氨基酸,包含9种必需氨基酸。紫花苜蓿芽和苜蓿芽产品中氨基酸总含量、必需氨基酸、E/T、E/N分别为25.27%和18.75%、9.34%和7.757%、36.96%和41.37%、58.63%和70.56%。紫花苜蓿芽及其产品必需氨基酸中苏氨酸的含量都最高,色氨酸是紫花苜蓿芽及其产品共同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氨基酸评分分别是56.74%和98.58%。在紫花苜蓿芽中含硫氨基酸(蛋氨酸 胱氨酸)是第二限制性氨基酸,而在其产品中不是。必需氨基酸指数计算结果表明,苜蓿芽及其产品蛋白均属优质蛋白。综合评价认为苜蓿芽及其产品中蛋白质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该苜蓿产品加工工艺提高了苜蓿蛋白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低温酸奶储存过程中氨基酸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低温酸奶储存过程中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方法使用氨基酸分析仪对样品中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搅拌型酸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凝固型酸奶(P0.05),其中搅拌型酸奶-Ⅱ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达到40.93 g/100 g蛋白。5种低温酸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氨基酸(P0.05),其最高值为(22.16±0.04)g/100 g蛋白。半胱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氨基酸(P0.05),其最低值为(0.15±0.00)g/100 g蛋白。必需氨基酸中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在储存6 d时达到最大值,亮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在储存3 d时达到最大值。非必需氨基酸中丝氨酸、脯氨酸和半胱氨酸在储存6 d时含量降到最低。结论储存过程中乳酸菌发酵对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代谢产生影响,缬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脯氨酸、半胱氨酸和丝氨酸含量都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不同群体缢蛏营养成分的多元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研究不同地区缢蛏的总蛋白、脂肪、氨基酸、脂肪酸、灰分、呈味核苷酸、甜菜碱、游离总糖、肌球蛋白等与品质密切相关的各类指标。其中,脂肪酸、游离总糖、外套膜中呈味核苷酸及肌球蛋白含量均呈现出春季含量明显高于秋季的规律(p<0.05),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总蛋白、脂肪、灰分含量则呈现出相反的规律(p<0.05),甜菜碱含量无显著差异。春季的长街种群优势主要体现在甜菜碱、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呈味核苷酸的含量;秋季的长街种群缢蛏优势主要体现在游离总糖、脂肪、肌球蛋白明显高于当季的其他种群(p<0.05)。由于养殖方式的不同造成了缢蛏营养的多样性,从总体上可以看出,不管是春季还是秋季养殖缢蛏,滩涂养殖方式的缢蛏品质上明显优于围塘养殖缢蛏,聚类分析结果也可以看出,各样品最终可以聚为两类,即滩涂养殖和围塘养殖。  相似文献   

8.
不同产地油菜蜂花粉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产地油菜蜂花粉的抗氧化活性,本实验以青海、湖北、陕西、安徽、新疆、四川、福建7个油菜主产区的油菜蜂花粉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乙醇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还原力和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新疆与湖北油菜蜂花粉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青海、陕西、福建、四川、安徽(P<0.05),安徽油菜蜂花粉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显著低于其他产地(P<0.05)。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测定西伯利亚鲟鱼背部肌肉、腹部肌肉和尾部肌肉的基本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以及矿物元素含量,分析不同部位肌肉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鱼背部肌肉蛋白含量高于腹部肌肉和尾部肌肉,脂肪、灰分含量则显著低于腹部肌肉和尾部肌肉(p<0.05);氨基酸总量(16.1 g/100 g)及必需氨基酸含量(6.85 g/100 g)均高于腹部肌肉和尾部肌肉。各部位鲜味氨基酸含量基本一致,腹部肌肉鲜味氨基酸比值略高于背部肌肉和尾部肌肉。西伯利亚鲟鱼尾部肌肉和背部肌肉各脂肪酸组成含量均高于腹部肌肉,但差异不显著(p>0.05)。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背部肌肉较高(2.67 mg/g),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尾部肌肉较高(4.89 mg/g),但不同部位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部位肌肉的矿物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尾部肌肉中Na、Fe元素含量最高(p<0.05),K元素在背部、尾部的含量均高于腹部(p<0.05),而Ca、Mg、Zn元素在不同部位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上看,西伯利亚鲟背部肌肉营养价值高于腹部肌肉和尾部肌肉。尾部由于不饱和脂肪酸和Fe含量较背部和腹部高,更易发生脂质氧化而产生腥味。  相似文献   

10.
南极冰鱼与南极磷虾营养成分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国标方法分析了南极冰鱼的营养成分,并与南极磷虾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期望为南极冰鱼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南极冰鱼肌肉中的蛋白质和灰分含量与南极磷虾差异显著(p0.05),脂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与南极磷虾差异不显著。南极冰鱼肌肉与南极磷虾均含有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44.24和34.03,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D/WHO的标准;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分别为35.86%和40.51%。南极冰鱼中饱和脂肪酸(33.37%)和单不饱和脂肪酸(41.22%)含量分别高于南极磷虾(32.60%和29.75%),南极磷虾多不饱和脂肪酸(25.12%)含量低于南极磷虾(45.38%)。南极冰鱼肌肉中的矿物质(Ca、Fe、Zn、Cu等)含量低于南极磷虾。因此,南极冰鱼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油菜蜂花粉品质的影响,本实验测定自然晾晒、热风、中短波红外、真空冷冻和真空脉动5 种干燥方式处理油菜蜂花粉的干燥特性、色泽、酚酸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并分析油菜花粉微观结构和品质变化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中短波红外干燥速率最快;自然晾晒耗时最长,色泽劣变最严重;真空脉动干燥油菜蜂花粉铁离子还原力最强((1 961.11±4.42)mmol/g),比新鲜油菜蜂花粉提高了24.78%,色差值最小(0.98±0.04)。此外,5 种干燥方式均显著提高了油菜蜂花粉的铁离子还原力及绿原酸、香草酸和芥子酸含量(P<0.05),而各干燥处理对于对香豆酸含量影响不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对香豆酸含量与总色差显著负相关(P<0.05),与L*值显著正相关(P<0.05)。聚类分析显示,自然晾晒与其他4 种干燥方式相似度为0;热风干燥与中短波红外干燥相似度高达84.11%。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很好地体现了5 种干燥方式之间的差异。综合分析不同方式干燥的油菜蜂花粉品质,在低温(45 ℃)干燥条件下,真空脉动干燥能较好地保护油菜蜂花粉的微观结构和色泽,且能显著提高其绿原酸、香草酸、芥子酸含量及铁离子还原力(P<0.05),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蜂花粉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12.
对林芝和那曲酥油脂溶性维生素和脂肪酸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酥油中维生素E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020μg/100 g和1900μg/100 g,其次是维生素A含量,分别为345μg/100 g和311μg/100 g,维生素E和维生素A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维生素D3含量相对较少,维生素K2未检出。两种酥油分别检测到25种和20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及脂肪酸总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功能性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占到总量的1/2以上,棕榈酸、硬脂酸含量最多。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4.22%和32.66%,差异显著(p<0.05)。功能性脂肪酸主要有油酸(19.2%和29.7%)、亚油酸(0.52%和4.20%)、亚麻酸(0.65%和0.26%)、花生四烯酸(0.27%和0.15%),林芝酥油还含有少量的EPA(0.06%)和DPA(0.17%)。  相似文献   

13.
测定向日葵、益母草和五味子等3种植物源蜂花粉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并结合文献报道的向日葵和五味子蜂花粉及另外10种植物源蜂花粉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数据,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营养价值评价方法对13种植物蜂花粉的蛋白质含量、化学评分(chemical sore,CS)、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EAAI)、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core of ratio coefficient of amino acid,SRCAA)、生物价(biological value,BV)和营养指数(nutritionalindex,NI)等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蜂花粉的蛋白质含量为14.3%~29.0%,CS为64.4~89.3,EAAI为66.9~107.0,SRCAA为79.9~91.1,BV为61.2~104.9,NI为11.7~29.3;茶花蜂花粉的上述6项指标均高于平均值,分别为29.0、83.1、101.3、88.8、98.7和29.3,是所分析的13种蜂花粉中营养价值最均衡的蜂花粉。  相似文献   

14.
油菜蜂花粉蛋白的分离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菜蜂花粉为研究对象,根据溶解性的不同,从中分离出了水溶性蛋白、醇溶性蛋白、碱溶性蛋白及盐溶性蛋白,并对各蛋白组分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菜蜂花粉中主要蛋白为水溶性蛋白,占其干重的7.35%,其次为醇溶性蛋白3.65%,盐溶性蛋白和碱溶性蛋白分别占2.50%和2.24%。4种不同溶解性的油菜蜂花粉蛋白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各蛋白组分的总抗氧化能力以及对DPPH自由基、OH.和O2-.的清除能力呈现较好的量效关系;4种蛋白抗氧化活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水溶性蛋白>醇溶性蛋白>碱溶性蛋白>盐溶性蛋白。因此,油菜蜂花粉蛋白质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剂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油菜蜂花粉醇提物中抑菌活性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选用我国产量最高的油菜蜂花粉为原料,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油菜蜂花粉乙醇提取物中甲酸提取组分对常见食品污染微生物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0.5% 甲酸提取组分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50、50、100mg/mL;经HPLC分析表明乙醇提取物中甲酸提取组分抑菌有效成分可能为弱极性物质。  相似文献   

16.
豆天蛾氨基酸及脂肪酸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华  张义明 《食品科技》2012,(5):68-70,73
对豆天蛾幼虫氨基酸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豆天蛾幼虫含有18种AA和8种EAA,EAA/TAA为53.34%,属于优质完全蛋白质昆虫。豆天蛾幼虫不饱和脂肪酸含量61.74%,其中亚麻酸和油酸的含量较高,亚麻酸含量高达34.11%;饱和脂肪酸含量36.43%,其中棕榈酸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长阶段翘嘴鲌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不同生长阶段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肌肉营养成分,本研究分析了翘嘴鲌肌肉营养成分、质构特性、矿物元素含量、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指标。结果表明:三组翘嘴鲌肌肉水分、粗蛋白、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0.5 kg和1 kg组翘嘴鲌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分别比0.2 kg组增长38.12%和53.96%。随着翘嘴鲌生长,肌肉硬度、弹性和咀嚼性显著提升(P<0.05),肌肉K、Ca、Mg、Na和Fe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在1 kg组含量最高。1 kg组的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鲜味氨基酸(DAA)和支链氨基酸(BCAA)含量显著高于0.2 kg组(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结果,不同生长阶段翘嘴鲌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1 kg组的EAAI指数最高,为68.81。翘嘴鲌肌肉共检测出28种脂肪酸,其中0.5 kg和1 kg组EPA和DHA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0.2 kg组(P<0.05),分别下降65.52%、57.38%和70.43%、60.51%。因此在配制翘嘴鲌饲料时,应适当添加EPA和DHA,以提高翘嘴鲌肌肉品质。结果表明翘嘴鲌肌肉具有丰富的营养,1 kg规格具有更好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薄层层析- 生物自显影法筛选油菜蜂花粉中清除DPPH 自由基的活性成分和抑菌活性成分。结果显示:油菜蜂花粉中清除DPPH 自由基的黄酮类活性成分主要以苷的形式存在,酸解后生成了包括槲皮素和山奈酚在内的多种抗氧化成分;在Rf 值0.29 和0.86 处存在抑菌活性成分,不同显色方法确认,抑菌活性成分的种类可能包括酚类、鞣质、黄酮类或皂苷类。  相似文献   

19.
杨洁  陈纯  邢建军  刘睿 《食品科学》2010,31(22):273-278
以湖北大宗油菜蜂花粉为材料,对其中微量特征成分黄酮类化合物进行鉴定。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提取,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实验优化提取工艺,通过响应面分析和岭嵴寻优分析,确定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采用HPLC-DAD 以及HPLC-MS 对酸解后的提取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技术提取油菜蜂花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为体积分数76% 乙醇、料液比1:30、超声波时间33min,超声波温度为51℃。蜂花粉中总黄酮含量的理论得率为2.12%,实际得率为1.89%,实测得率达到理论预测值的89.15%。HPLC-DAD 以及HPLCMS分析结果证实油菜蜂花粉中可能含有9 种黄酮苷元。其中可以推定的黄酮类物质是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和柚皮素。可为识别蜂花粉的植物来源,鉴别真伪提供研究方法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枸杞蜂花粉为原料,对其可溶性总糖、游离单糖与双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总多酚、总黄酮、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并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清除率、金属离子螯合率为指标对枸杞蜂花粉的抗氧化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枸杞蜂花粉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为44.8%,果糖、葡萄糖和蔗糖质量分数分别为18.4%、15.2%和3.7%,蛋白质质量分数为25.0%,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2.95mg/g(以没食子酸当量计)和21.17mg/g(以芦丁当量计);枸杞蜂花粉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抗氧化效果顺序为水提醇沉上清物>水提物>粗多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