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磷脂结构、性质、功能及研究现状(1)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该文较系统介绍磷脂的性质,种类,不同种类磷脂的生物学功能与应用,高品质磷脂制备方法进展;并对各种磷脂在医药、食品和非食品上应用进行较详细归纳总结,最后针对我国是磷脂大国现状,提出加强磷脂研究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食品中磷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一直是食品领域研究的热点。蛋白质是食品组分中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质,其功能特性和结构的变化对食品品质影响较大。磷脂是一种有效的天然乳化剂,是重要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已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中。磷脂与蛋白质通过疏水相互作用、氢键等方式结合,进而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特性。本文对食品中大豆蛋白、酪蛋白、乳清蛋白、肌原纤维蛋白等蛋白质与磷脂相互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对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磷脂改善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和提高食品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溶血磷脂的润湿能力、乳化稳定性等性能优于普通磷脂,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本文介绍了溶血磷脂的结构的和生产方法,及溶血磷脂在食品、医学、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磷脂是肉制品或水产品风味物质重要的前体物质,其降解产物对食品风味有着重要贡献。磷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相比其他脂质更能促进食品的氧化降解,此外磷脂氧化降解与美拉德反应的相互作用也对食品的风味形成有重要影响。随着技术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磷脂组学的研究方法也得以快速发展。文章对磷脂的水解、氧化过程及其降解产物对食品风味构成的影响、磷脂提取和分离的方法进行总结,为全面理解磷脂对肉制品或水产品等食品的特征风味形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磷脂改性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简要介绍磷脂基本加工过程和化学改性方法,着重介绍磷脂酶改性及其工业化生产现状,用于磷脂改性的酶主要包括磷脂酶和脂肪酶。在工业化设计时,除考虑反应基本参数,如酶的种类、水分、溶剂等因素外,工艺方案确定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对几种反应器进行比较,填充床反应器被认为是最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溶血磷脂的酶法生产代表着酶技术在油脂行业中应用开始。  相似文献   

6.
溶血磷脂(Lysophospholipids)是磷脂在自然降解或磷脂酶的作用下从1位或2位酯键断裂产生的单链脂肪酰磷脂衍生物,是一类仅含有1条脂肪酸链的甘油磷脂。溶血磷脂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乳化性等性能,应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也作为信号分子参与生命活动。我国在溶血磷脂方面的研究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综述了溶血磷脂的制备方法、分离提取方法、检测方法以及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对溶血磷脂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饲料用大豆磷脂的种类、生产工艺、使用效果,以及开发应用前景,并对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饲料质量不稳定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饲料企业在选择大豆磷脂产品时除了要考察磷脂的颜色和气味外,还要加强对其酸值、水分、磷脂含量和脂肪含量等指标的检测和控制,这些重要指标对控制饲料产品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动物源食品是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良好来源,但是因其丰富的营养易受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寻求安全高效的保鲜方法是保证食用安全性的重要措施。辐照属于非热加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多种农产品和食品的杀虫、灭菌。不同的辐照剂量、辐照射线的种类对产品的品质特性和口感具有显著影响。该文综述γ-射线和电子束两种应用最广泛的辐照加工方法在动物源食品的辐照应用。同时,分析目前应用中的问题,以期为动物源食品的辐照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豆磷脂具有多种功能特性,而磷脂的衍生物,特别是溶血磷脂具有更活泼的生物活性。磷脂及其衍生物能够促进胎儿和婴儿的大脑发育、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防止脂肪肝和肝炎的发生等.以磷脂为主要组分的脂质体在不同的场合下被用作免疫增强剂或免疫抑制剂.磷脂及其衍生物具有抗菌作用,在食品保鲜和医疗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表面活性剂性质有助于药物的渗透,应用于化妆品中能调节皮肤、舒展皱纹。  相似文献   

10.
大豆蛋白和大豆磷脂在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蛋白和大豆磷脂是大豆深加工的两种主要产品,大豆蛋白所含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较高,大豆磷脂则富含卵磷脂、脑磷脂和肌醇磷脂。本文对二者在食品加工中的多种应用情况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被广泛关注,它不仅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严重时甚至还会引起感染者死亡,所以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技术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不同地区的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率,并综合分析了分子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光谱学检测方法等优缺点以及发展现状,为研发新型快检技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朱寅  滕健 《食品工业科技》2023,44(2):436-444
粮食因其种类和加工方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挥发性成分,形成食物独特的风味,引起人们的食欲。小麦制品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主食之一,众多学者对不同小麦及其制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对处理方式的影响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就常见小麦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研究结果、加工方式对风味的影响做一综述,以期为小麦制品的天然留香和增香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13.
乳脂肪以脂肪球的形式存在, 乳脂肪球膜是包裹在乳脂肪球周围的三层生物薄膜, 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随着食品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分离技术的发展, 乳脂肪球膜中的活性成分及其功能作用正在逐渐被揭示。乳脂肪球膜是含有蛋白质、磷脂、鞘脂、神经节苷脂、胆碱、唾液酸和胆固醇的混合物, 这些成分是具有重要功能的食品成分, 应用于配方食品生产。本文综述了乳脂肪球膜中常见的蛋白质、脂质及其生物活性, 综述了近年来乳脂肪球膜及其成分在改善肠道健康、改善大脑发育、改善肥胖及相关并发症、改善老年人虚弱、抗癌、抗氧化和缓解疲劳等方面的体内研究和临床研究进展, 并讨论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以期为乳脂肪球膜配料的研发及其在配方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庞敏  姜绍通 《食品科学》2010,31(23):434-438
植物甾醇具有降低胆固醇等生物学效应。本文在概述植物甾醇的功能特性和食用安全性的基础上,对其氧化产物的形成机制及特性、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以及功能性甾醇食品的开发现状进行综述,针对中餐食用油以高温煎炸为主的食用习惯,对我国功能性甾醇食品的研究与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肠道吸收机制的膳食多酚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丹  廖霞  李瑶  石芳  王丽颖  明建 《食品科学》2017,38(7):266-271
膳食多酚是植物性食物的重要成分,不仅与食品的风味和颜色等品质直接相关,还有利于人体健康。由于它们在基质释放、消化、吸收、代谢和组织分布期间发生改变,使得各种酚类化合物生物利用度有一定的差异。饮食中含量最丰富的不一定具有最佳生物利用度,多酚的吸收转化及生物利用度是多酚生物活性主要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多酚肠道吸收机制为基点,综述了膳食多酚在胃肠道释放、吸收、代谢等过程,以期为多酚类保健食品的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嘌呤代谢紊乱是引起人体内诸如痛风、肾衰竭等一系列病理表征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嘌呤虽少但却几乎都转变成为了诱发痛风、肾衰竭等病症发作的有害物质,因此研发低嘌呤产品具有重要的营养健康价值。以降低高嘌呤食物中的嘌呤为出发点,论述国内外低嘌呤产品的研究进展,并对常见的降嘌呤方法进行分析论述。为低嘌呤产品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穆兵  吕海鹏  朱荫  林智 《食品科学》2018,39(11):309-315
茶叶香气是多种挥发性化合物以不同的浓度存在的混合体,是评价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茶叶中多数 挥发性化合物都具有一个或多个立体中心,存在香气特征与香气阈值迥异的对映异构体,其不同组成比例引发的致 香效果对茶叶香气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围绕近些年国内外关于茶树等植物或食品的挥发性成分对映异构体 的研究,比较分析不同挥发性成分对映异构体的香型特性,阐述了手性挥发性成分的研究现状及分析方法,并对未 来研究及发展趋势等进行展望,以期从对映异构体的角度更深层次了解茶叶香气品质的化学实质。  相似文献   

18.
角鲨烯是一种重要生物活性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功能食品、医药产品和化妆品的开发。该文简述不同生物质中角鲨烯的来源及分析检测方法,橄榄油中角鲨烯动态变化特点,将橄榄油中角鲨烯与其他油品中角鲨烯的含量进行比较,并着重对橄榄油中角鲨烯的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9.
吞咽障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项严重的健康问题。增稠流体能够有效降低吞咽障碍病人吸入性肺炎 的风险,在吞咽障碍病人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用广泛。增稠流体的生产和使用与其流变特性密切相关,因而流变 学成为了吞咽障碍食品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根据近期国际上在该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 利用流变特性评判增稠流体黏稠程度的原则以及测量方法,深入分析了各种因素对于增稠流体流变特性的影响,并 对影像学造影剂、增稠流体食品流变特性的差异和匹配、口腔对于流变特性变化的分辨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目 的是为我国增稠流体食品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