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对高大平房仓布设手检数字电缆,通过垂直间距为18cm的每个温度传感器测温监测,分析在东北气候条件下高大平房仓储粮规律.对于高大平房仓检温电缆布设、粮情检查、系统研究低温温度变化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小麦粮堆中热量传递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与油脂》2017,(1):62-67
采用人工加热的方法在小麦粮堆中形成明显的温度梯度,通过观察加热阶段和加热结束后粮堆内部的温度变化,探究小麦粮堆中热量传递特性。结果表明:加热过程整体粮温呈线性上升,距热源越近的位置温度上升速率越快,热量逐层传递,各层粮温变化成显著正相关,粮堆内部原"热皮冷芯"的现象被打破。全地板通风下不同横向距离处粮温变化不显著,不同纵向距离的粮温变化极显著(Ρ0.01),热量平均传递速率约为0.087m/h。停止加热后平均粮温基本保持不变,但粮堆内部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扩散,热量传递速率由(0.1~0.16)m/d逐渐降至(0.02~0.04)m/d并保持稳定。整个过程中中上层及上层粮温出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表面粮层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变化较剧烈,同时粮堆水分变化不大,水分在温度梯度和热应力的作用下有向上扩散和渗透的趋势,但传递速率远小于热量的传递。  相似文献   

3.
在高大平房仓采用硫酰氟20 g/m3的剂量对仓温27~30℃、中部上层粮温26~28℃、中部中下层粮温16~19℃、东北部上中下层粮温26~29℃的8 000 t小麦粮堆利用环流系统施药口和粮面多点施药并环流,测定粮面、粮面下1.5和4.5 m深处的硫酰氟浓度,以及对室内培养的锈赤扁谷盗成虫、蛹、幼虫、卵和粮堆中采集的锈赤扁谷盗成虫的致死效果。在环流条件下粮面和粮堆下4.5m深处在施药完毕硫酰氟浓度即达到或接近峰值,粮堆下1.5 m深处浓度较低。熏蒸3至12 h时各部位层点浓度均在20g/m3以上,分布较为均匀。12h时,粮堆中硫酰氟浓度总体较高,此时间后随时间延长浓度下降趋势明显。在24 h时停止环流后,各检测点硫酰氟浓度下降较快,粮温较高的东北角部位检测点浓度下降速率大于粮温较低的粮堆中部的浓度下降速率,粮温高的部位硫酰氟浓度下降比粮温低的部位明显较快。粮堆中硫酰氟浓度在降到2 g/m3(约13 d)以后衰减速率变小,从2 g/m3衰减至0 g/m3的时间约10 d。粮面硫酰氟浓度27~24 g/m3熏蒸3 h可完全杀死锈赤扁谷盗成虫和幼虫,浓度27~22 g/m3经6 h可完全杀死锈赤扁谷盗蛹,27~19 g/m3经24 h可完全杀死锈赤扁谷盗的卵。锈赤扁谷盗各虫态对硫酰氟的耐受力大小为:卵蛹成虫≈幼虫。在粮堆表层和周边粮温26~29℃、内部粮温16~19℃的粮堆中,锈赤扁谷盗4个虫态经硫酰氟浓度24 g/m3上下开始到23 d后的0 g/m3的过程均可全部被杀死。  相似文献   

4.
粮多在储藏过程中测温是必要的手段,它对掌握粮情变化有着重要意义。现在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粮仓已广泛应用电子测温仪。当前粮多仓少,为了缓解矛盾,保管好粮食,当前不得不采用席茓囤露天保管形态。但在粮食测温、测湿上仍沿用手工方式,一是测温点不全,而有隐患;二是劳动强度大;三是器材耗用多。  相似文献   

5.
对适用于小型粮仓的手持式粮情检测系统进行研究。区别于传统的大型测温系统,该粮情检测系统可直接插入小型粮仓粮堆内部测量粮食的温、湿度,系统界面可进行灵活的温湿度阈值设置及自动报警,并且具有控制风机启停进行紧急通风处理功能,用户可根据测量的温、湿度估算仓内粮食水分,进行安全储粮辅助操作决策。该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体积小、成本低、操作方便等特点,系统在满足广大农户需求的同时,符合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需要,具有极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王森  张淑媛  周阳  侯耀龙 《中国油脂》2023,48(8):137-141
为研究大豆在机械通风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以华北地区内径为30 m、装粮高度为20 m的钢筋混凝土浅圆仓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利用数值模拟软件COMSOL建立大豆储藏过程中粮堆内部温度变化的数值模型,利用此模型对机械通风过程浅圆仓大豆粮堆温度场进行了分析,并预测了不同初始粮温和装粮高度条件下仓内粮堆温度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与风道距离的增加,粮层温度变化幅度由剧烈逐渐变得缓慢;粮堆热阻的存在导致热量在整个粮堆的传递过程表现出一定的迟滞性,从而使整个粮堆温度分布不均;初始粮温分别为12、14、16、18、20℃时,机械通风86 h后仓内粮温分别降至4.9、6.2、7.3、8.4℃和9.6℃,分别下降了59%、56%、54%、53%和52%,在相同边界条件下,初始温度较低的粮堆,粮温降幅较大;机械通风过程,不同装粮高度(18、19 m和20 m)的粮堆温度变化差异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机械通风19 h和110 h后,装粮高度相差1 m时,粮堆之间温差分别为0.1℃和0.6℃,在机械通风结束后,仓内粮堆温度分别为0.3、0.5℃和0.9℃,此时装粮高度相差1 m时,粮堆之间...  相似文献   

7.
在原有的粮仓测温、测湿技术基础上,通过新研发出的温、湿、虫、气多功能粮情测控系统,进行实仓运行。比较常规人工检测和电子检测,结果显示系统运行期间各项检测指标正常,特别是对害虫数量的检测比人工检测快捷、方便,利于判断虫害程度,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高大平房仓仓储小麦1个储存周期的“三温”检测,分析了不同类型仓房粮温变化的情况,总结了在鲁中地区气候条件下高大平房仓储粮温度变化规律,对于该地区储粮过程中粮情检查、熏蒸以及通风作业时机的选择、低温或控温储藏以及实现智能化通风提供重要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9.
刘亚卓  张元 《粮油加工》2007,(11):96-98
粮仓中粮堆的温度变化直接影响着粮食储藏的安全,传统的温度传感器存在着种种弊端.本文根据粮温与气温的关系提出用微波辐射计代替传统的测温系统测量粮堆温度的思路.简要介绍了微波辐射计的结构组成,粮温与气温的关系,重点介绍毫米波微波辐射计测粮温的原理以及系统构成,并与传统的测温系统进行了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10.
粮仓中粮堆的温度变化直接影响着粮食储藏的安全,传统的温度传感器存在着种种弊端。本文根据粮温与气温的关系提出用微波辐射计代替传统的测温系统测量粮堆温度的思路。简要介绍了微波辐射计的结构组成,粮温与气温的关系,重点介绍毫米波微波辐射计测粮温的原理以及系统构成.并与传统的测温系统进行了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粮食储备库发生火灾后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应用PyroSim软件对粮食储备库进行火灾模拟。选取应用较为广泛的平房仓为研究对象建立物理模型,针对磷化氢熏蒸口引起的火灾场景,分析火灾烟气发展和温度分布情况,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表明:烟气形成阶段和向上发展阶段为灭火和作业人员疏散的最佳时期,此时烟气尚未弥漫至整个仓房;烟气在顶部扩散时作业人员应马上撤离;烟气充满仓房时作业人员严禁进入仓内;10~100 s之间是火灾发生和发展阶段,1.5 m以下范围仓房温度未达到人员极限忍受范围;100 s到10 min由于燃烧物充分燃烧,温度不断升高,作业人员面临烧伤风险。  相似文献   

12.
科学高效使用通风设备对粮仓通风,可有效控制粮堆温度,保障粮食储藏安全。为探究谷物冷却机通风过程中的粮堆温度变化规律,采用谷物冷却机先后对2个浅圆仓、3个平房仓进行冷却通风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浅圆仓通风效果良好,温度迁移速率约为1.7m/d~1.9m/d,通风11天后会降低整仓粮温,无通风死角;平房仓通风过程中会形成风道,打乱粮堆原始冷心,有效降低平均粮温但无法实现整仓粮温均匀降低,存在通风死角。  相似文献   

13.
采用AHP-熵权- TOPSIS法构建了包含初始投资、运行成本、材料性能、几何与能耗参数在内的评估我国现役粮食平房仓屋面架空层改造综合效益的决策指标体系,进而得到包含总目标、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以夏季具有湿热气候的赣州地区为例,从经济性、隔热性能、通风能耗和安全性等方面对赣州直属库粮食平房仓屋面架空层改造过程中多种方案进行了分析,采用AHP与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综合权重,评估了赣州直属库粮食平房仓屋面改造综合效益,运用TOPSIS法得出了各方案与理想解的贴近度(0.795、0.563、0.445和0.339)进而确定了最优方案(贴近度0.795)。通过赣州实际工程运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在粮食平房仓架空层隔热改造优化研究中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储粮生态环境,将我国分为三个典型的低温储粮生态区域,即低温区、中温区和高温区。提出了三个储粮生态区域低温储粮对仓房隔热条件和气密条件的要求及不同地区低温储粮的优化集成方案。低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是:冬季通风降温 夏季隔热 适当控温;中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是:冬季机械通风降温 夏季严格隔热 必要的控温;高温区最佳的低温储粮模式为:冬季机械通风降温或谷物冷却机降温 夏季严格隔热 谷物冷却机降温。同时给出了三个储粮生态区域低温储粮优化方案的工艺流程图。  相似文献   

15.
粮食储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确保粮食储备安全的核心业务是仓储管理。从粮食仓储管理全流程出发,将仓储管理分为准备、入库、在存、出库4个主要环节和23个具体步骤,利用矩阵图法将发生在各环节的问题匹配人、机、料、法、环、测6个本质因素和15个细分因素,并通过帕累托图确定了我国粮食储备仓储管理业务流程中的6个关键控制点:准备环节仓房整理整洁度,准备环节人员技术能力,准备环节未深入调查粮食产地情况,在库环节仓储技术设备投入,在库环节部分工序缺少操作规程,入库环节扦样检验质量把关程度。针对关键控制点,提出了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储备安全和提升仓储管理规范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神经网络中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不断优化,针对平房仓内部不同温度监测点处的粮食温度建立预测模型,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拥有更好的局部寻优能力和全局寻优能力,较传统的BP神经网络预测拥有更精确的预测精度,更小的预测误差,使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能快速的从历史粮温中总结平方仓粮温变化规律,实现平房仓粮温的预测。  相似文献   

17.
房式仓粮堆温度和水分变化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对"F"型网络冷却通风时房式仓粮堆内部的温度和水分变化规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得到了就仓通风时粮堆内部热量和水分迁移的基本规律,并与实验测试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高大平房仓双侧吸出式斜流降温保水通风实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分析了在双侧吸出式斜流通风过程中粮堆温度和水分的变化规律,对实验数据与计算机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探究了斜流通风与横向通风相结合时的降温保水效果。研究发现,采用双侧吸出式揭膜斜流通风,在通风空气温度和湿度合适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高大平房粮堆上部的快速降温保水效果。在进行斜流通风后,再适当地进行一段时间的横向通风,就可以有效地降低粮堆底部的粮温,而且粮堆水分基本不变。斜流与横向相结合的通风方式可以实现储粮快速降温保水效果。  相似文献   

19.
粮情云图动态分析软件是以储粮生态系统、多场耦合和“通风窗口”理论为基础,汇集 WU模型、粮温变化正弦模型和热质传递模型及相关经验模型编制而成,通过绘制可视化的“粮情动态云图”,结合仓型特征、储粮特性以及区域环境等物理印记,预测预报储粮状态及变化,判别储粮数量与质量安全状态,软件系统经过了 2018 年和 2019 年在国家清仓查库大检查工作的应用和完善提升,为实现储粮全过程的数量和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和工具服务。  相似文献   

20.
国家粮食储备多以平房仓为主要存储仓型,储粮粮堆在夏季时受到外界持续传热而会达到较高温度,而且微生物生长繁殖会进一步引起粮堆内部发热,对安全储粮产生危害。为了确保储粮品质,控制储粮温度,粮仓温度场预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就愈显重要。基于神经网络模型,以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选取典型高大平房仓实际粮情监测数据为实例,在MATLAB平台进行仿真,通过实测数据进行训练,构建实测模型。分析了粮食温度场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确定了影响因素的权重大小,并采用神经网络方法验证了主成分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