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甘蔗的一生均受到蔗螟的为害。幼期受害造成枯心苗,伸长期拔节后受害造成螟害节或枯梢(死尾蔗),结果有效茎数减少,蔗株不高,糖分降低,对甘蔗的产量和质量均有严重的损失。是影响甘蔗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及时防治蔗螟为害是确保甘蔗高产优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不能忽视。蔗螟种类多,有黄螟、条螟、二点螟、白螟、大螟及台湾稻螟等多种。发生期复杂,为  相似文献   

2.
蔗螟是为害甘蔗的主要害虫,在广东珠江三角洲蔗区,主要有黄螟、条螟、大螟三种。甘蔗从下种出苗到收获,整个生长期均受蔗螟为害,甘蔗苗期受害后,造成枯心苗,使有效苗数减少,随之影响后期的有效茎数;甘蔗生长中、后期受害后,轻者造成螟害节,重者造成梢枯(死尾蔗),对甘蔗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因螟害损失产量一般在10—20%左右,重者可达85%以上。由于甘蔗生长期长,一年才收获一次,蔗螟种类又多,发生为害期长,这为防治好蔗螟  相似文献   

3.
甘蔗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均会遭到一种或多种害虫的为害:如甘蔗苗期,蔗瞑幼虫及地下害虫从近地面叶鞘处蛀入茎内及根部进行为害,造成枯心苗,以致全株枯死,在甘蔗生长中后期,幼虫从蔗茎地上都蔗芽或根部生长带侵入造成螟害节,据笔者在仙游惠安等地调查得出,常年蔗螟为害造成格心苗率平均为5-8%,螟害节率为7—13%,甘蔗受害后蔗茎产量减少约为3-5%,糖产量降低1%以上(绝对值),且增加蔗茎的纤维含量,影响蔗糖的质量。甘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1.选用经济性状符合生产要求的耐虫、抗虫良种如闽选203、闽选263等,实行早…  相似文献   

4.
我场位于雷州半岛北部,是一个以种植甘蔗为主的国营农垦场。甘蔗螟虫的种类有二点螟、黄螟、白螟和条螟等多种。据1973年调查,春植蔗苗期以黄螟为主,宿根蔗苗期则以二点螟为主,同年春植蔗苗期螟害累计枯心苗率为15.7%,宿根蔗高达60.9%。由于蔗螟的严重为害,给甘蔗生产带来很大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甘蔗生长中后期的螟害防控难题,利用无人机在蔗区开展条螟性诱剂迷向飞防技术示范,分别于第3、第4代条螟成虫发生盛期各喷1次性诱剂微胶囊剂。示范结果显示:性诱剂迷向飞防处理区与对照区相比,平均螟害株率降低40.98%,螟害株率平均防治效果为47.54%,平均枯梢率降低20.72%,平均虫节率降低22.53%;理论预测的甘蔗平均产量提高14425.05 kg/hm~2。无人机喷施性诱剂迷向防治是甘蔗螟虫绿色防控的优选技术,飞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2015~2017年在广西农垦北部湾总场蔗区大面积连片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总面积达4947.3 hm~2。放蜂区螟虫枯心率比未放蜂区低4.74个百分点,螟害节率降低16.87个百分点,死尾率降低8.11个百分点,蔗糖分提高1.35个百分点,增收13363万元。  相似文献   

7.
条螟是为害甘蔗的一种主要螟虫、甘蔗苗期受害和其它螟虫一样造成枯心、甘蔗拨节伸长期受害则造成梢枯(死尾蔗)或螟害节,对甘蔗生产威胁极大。据1977年在顺德县蓬间大队调查,仅甘蔗生长后期受害而造成梢枯死尾的蔗茎占10.8%,由此造成蔗茎产量损失5.6%,若加上苗期的为害造成枯心缺株及中后期受害造成螟害节,损失达10%以上。沙围田蔗  相似文献   

8.
条螟(Proceras Venosatus walker)是为害甘蔗的主要蔗螟之一。甘蔗从苗期到生长中后期均受到条螟的为害,苗期受害造成桔心苗,伸长拔节后受害造成梢枯(死尾)或螟害节,对甘蔗的产量和糖份影响均很大。广东的珠江三角洲蔗区,进入七十年代以来,随着高产良种粤糖57/423的推广,条螟的为害也比过去日趋严重,一般产量损失15—20%。因此条螟在种植粤糖57/423为主的蔗区,已经成为影响甘蔗产量的一个主要因素。近年来我们在条螟为害较为严重的番禺县东冲公社和鱼涡头公  相似文献   

9.
甘蔗条螟是为害甘蔗的一种螟虫,六十年代以前,广东各蔗区虽有发生为害。但并不严重。进入七十年代以来,由于推广了高产良种粤糖57/423和以及耕作栽培制度比以往复杂,所以条螟发生逐趋严重,特别以珠江三角洲主要蔗区番禺、中山、顺德等县尤甚,对甘蔗产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湛江蔗区在六十年代中期通过多点试验和示范,找出了在甘蔗下种时蔗沟施六六六防治苗期蔗螟的方法,它对压低苗期螟害枯心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加上简便易行、兼治多虫、保护天敌、增产增收等优点,因而深受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能够短期内迅速地在蔗区中推广开来。对虫口夺蔗,增加产量,起了一  相似文献   

11.
试论广西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蔗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广西蔗糖产业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促进广西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探讨,特别是从战略高度提出了促进广西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6项措施:即实施高糖高产甘蔗新品种带动战略;实施蔗糖高产甘蔗种植示范带动战略;实施甘蔗全程机械化带动战略;实施甘蔗专业户规模经营带动战略;实施蔗糖产业化服务带动战略;实施对外交流与合作带动战略。6项战略措施的提出,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广西蔗糖产业乃至全国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甘蔗品种开花对工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内陆具有得天独厚甘蔗开花条件的云南瑞丽蔗区进行调查.甘蔗开花可导致甘蔗糖分降低和蔗茎产量损失的情况并不存在。相反,即使花期长达150天的甘蔗品种,仍能继续完成蔗糖分的积累,达到高糖。  相似文献   

13.
在霜冻蔗区,甘蔗必须窖种越冬。而蔗梢留种栽培是一项省工,省种,省成本,增产,增糖,增效益的技术,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广西蔗糖发展主要气象灾害分析及蔗糖产业优化布局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谭宗琨  欧钊荣  何燕 《甘蔗糖业》2006,(1):17-21,33
在分析制约广西蔗糖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全国甘蔗气候区划指标,对广西蔗糖产业的布局进行了新的区划,为广西蔗糖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制糖工业节能减排工程示范及研究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广西近几年在制糖工业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及最新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糖厂零取水、零排放;无硫熏澄清工艺;糖蜜资源化利用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2015~2017年,基于当时广西蔗区主栽品种ROC22宿根蔗缺株断垄严重而开展了种茎直接补种宿根蔗延长年限研究,利用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ROC22、桂糖42号、桂柳05-136宿根蔗的田间试验。根据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处理蔗茎产量比对照平均增产19.39 t/hm2,增幅33.51%,种茎补种处理蔗茎蔗糖分比对照高0.04%。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宿根蔗因年限延长2年而年节约种植成本平均为1234.2元/hm2,种植者纯增收平均为4898.8元/hm2,制糖企业新增工业产值平均为14838.0元/hm2。综合部分制糖企业多点及其它甘蔗品种的示范表征结果,完善与提炼出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种茎直接补种宿根蔗延长年限栽培技术体系”。对该技术在广西蔗区生产未来大面积推广应用,对蔗糖产业提质和降本增效,以及利用机械化作业以提高补种作业劳动生产率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一定的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17.
澄清是制糖生产最重要的工段,糖汁澄清效果的优劣对成品糖的质量影响重大。本研究以制糖业澄清工艺专利申请为切入点,借助国内外大型数据库及多种分析工具,围绕制糖澄清技术领域开展专利信息分析研究,了解该领域的技术动态、研发热点专利布局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广西甘蔗制糖业澄清工艺创新发展的浅见,希望借此为广西乃至全国甘蔗制糖业澄清工段的工艺创新提供新思考与新视点。  相似文献   

18.
A strain of Syncephalastrum racemosum isolated from herbivores feces was studied for chitosan production using sugar cane substrates, such as juice or molasses, from Northeast Brazil. S. racemosus was batch grown in shake flasks over 5 days using sugar cane juice or molasses as carbon source. The effect of supplementary nitrogen source was studied by supplying medium with yeast extract or ammonium sulphate. The highest yield of the biopolymer (30 mg chitosan. g-1 sucrose) was obtained using sugar cane juice (21 g sucrose. L-1) plus 0.3% yeast extract. Batch fermentation in a 5-L bioreactor using the same medium, increased the yield to 50 mg chitosan. g-1 sucrose. Chitosan extracted from S. racemosus cultured in sugar cane juice medium showed a low degree of acetylation with a high D-glucosamine content.  相似文献   

19.
A strain of Syncephalastrum racemosum isolated from herbivores feces was studied for chitosan production using sugar cane substrates, such as juice or molasses, from Northeast Brazil. S. racemosus was batch grown in shake flasks over 5 days using sugar cane juice or molasses as carbon source. The effect of supplementary nitrogen source was studied by supplying medium with yeast extract or ammonium sulphate. The highest yield of the biopolymer (30 mg chitosan. g?1 sucrose) was obtained using sugar cane juice (21 g sucrose. L?1) plus 0.3% yeast extract. Batch fermentation in a 5-L bioreactor using the same medium, increased the yield to 50 mg chitosan. g?1 sucrose. Chitosan extracted from S. racemosus cultured in sugar cane juice medium showed a low degree of acetylation with a high D-glucosamine content.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云县糖厂自实施甘蔗品种与原料蔗生产系统优化技术后,每年吨蔗产糖量增幅达8%~19%。3~4年后,产蔗量接近翻番,而蔗区甘蔗品种仍与实施前一样,以传统品种桂糖11号、川糖61-408、粤糖79-177等为主。该县品种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有本质上不同,形成了一种能最大限度消化利用现有甘蔗品种增糖增产潜力的品种改良运作机制,产糖率和产蔗量不断提高。这是通过原料蔗优化砍运和蔗区品种优化布局2条技术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