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花色苷稳定化途径及自聚合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次数:2
|
|
|
|
|
位佳静 邓洁红 田小燕 敬小波《包装与食品机械》,2012年第4期
|
|
花色苷作为一种天然食用色素,安全无毒,被认为是替代合成食用红色素的最理想的天然色素。但花色苷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花色苷的种类、结构及变化和改善花色苷稳定性的方法,同时重点阐述了花色苷自聚合作用的发生机制、检测指标及利用现状等,并对花色苷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2.
|
水提紫甘薯色素废渣花色苷提取工艺研究
|
|
|
|
|
曲燊宇 王瑞欣 吴志霜 徐芳 周建于 王琦 吴少雄 李桑柔 吴丽莎 殷建忠《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年第5卷第9期
|
|
目的 研究水提紫甘薯色素废渣花色苷的提取工艺,旨在为紫甘薯废渣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溶液浸提法、超声波辅助法、微波萃取法对水提紫甘薯色素废渣中的花色苷进行提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方法及工艺条件。结果 水提紫甘薯色素废渣花色苷最佳提取方法为微波萃取法,其最佳提取工艺:pH 1.5柠檬酸溶液,料液比1:20,微波功率708W,时间4min,最佳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提取并测得水提紫甘薯色素废渣中花色苷总量178.33 mg/100g。结论 水提紫甘薯色素废渣花色苷含量较高,可考虑将其应用于食品工业、生态动物饲料生产等行业。
|
3.
|
葵花籽壳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次数:2
|
|
|
|
|
张海悦 王蕾《中国酿造》,2009年第7期
|
|
以黑色葵花籽壳为原料,用加酸乙醇溶液浸泡提取天然红色素,并从光、温度、pH值、糖类、金属离子以及常用食品添加剂的影响等方面对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证明,葵花籽壳色素属花色苷类,可以适用大多数食品,是一种值得开发的天然食用色素资源.
|
4.
|
复合谷物花色苷提取工艺及成分分析
|
|
|
|
|
艾晓莉 冯艳林 刘达玉 颜军 刘刚 王毅《中国调味品》,2022年第1期
|
|
花色苷提取主要影响有色作物及产品中天然色素的准确检测及含量评定。试验以花色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ANOVA分析法确定复合谷物花色苷提取工艺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其最佳提取工艺,并以此为基础对谷物花色苷与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含量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氨基磺酸作为花色苷提取的新型酸试剂具有良好实用性,其花色苷最佳提取工艺为氨基磺酸0.05%,料液比1∶50(g/mL),提取次数2次,乙醇含量(体积比)60%,提取时间10 min;谷物中主要花色苷为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该试验获得的花色苷提取工艺为天然色素分析与研究提供了参考。
|
5.
|
河东乌麦色素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次数:5
|
|
|
|
|
余杰 郭慧敏 陈美珍《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年第28卷第11期
|
|
首次从河东乌麦麸皮中提取一种天然红色素 ,用酸性乙醇水溶液提取 ,粗色素得率为 14 .7%。经光谱学、薄层色谱及定性分析初步推断该色素为水溶性黄酮类花色苷色素 ,主要由 3种组分组成。理化性质试验表明 ,该色素吸收光谱随pH值而改变 ,pH =3 .0时 ,色素的λmax为 5 3 0nm ;该色素对短时间高温耐受性较好 ,但光稳定性及耐氧化还原性差 ;Zn2 + 、K+ 、Cu2 + 、Mn2 + 、Al3 + 、Ca2 + 、Mg2 + 对色素无不良影响 ,Fe3 + 使其变色 ;蔗糖、食盐、柠檬酸能使色素增色 ,茶多酚有突出的增色、稳定作用 ;质量分数 0 .1%的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对色素影响不大 ;急性毒性实验表明该色素为实际无毒。
|
6.
|
花色苷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及其应用研究
|
|
|
|
|
钟瑞敏《食品工业科技》,2000年第6期
|
|
花色苷是一种安全性好 ,来源极广的天然食用红色素。本文主要探讨了花色苷的结构与稳定性的内在关系并综述了国内外对花色苷结构稳定性应用的研究成果。目前可使常见的稳定性较差的天然花色苷得到实际应用的较好方法是分子间辅色作用和化学改性 ;生物工程技术使本身结构稳定的一些天然花色苷大量生产成为可能 ;通过更深入的研究 ,合成安全的花色素等同物色素也是解决目前食用红色素应用问题的有效方法。
|
7.
|
大孔树脂法纯化黑加仑果渣花色苷及初步鉴定
|
|
|
|
|
郭庆启 张娜 刘洪博 王萍 王振宇《中国调味品》,2010年第35卷第9期
|
|
通过静态吸附和解吸实验,选择了X-5型大孔树脂纯化黑加仑果渣花色苷.优化了吸附和解吸条件,结果表明,黑加仑果渣花色苷提取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1 nm,大孔树脂吸附pH 2.0的黑加仑果渣花色苷提取液,吸附时间6 h时吸附率可达92.6%,pH 2.0的70%(v/v)乙醇溶液可较好的洗脱花色苷,解吸时间6 h时解吸率为58.7%.纯化后黑加仑果渣花色苷的色价为79.6,是纯化前色价的20.9倍.红外光谱测定表明,黑加仑果渣花色苷中有苯环、羟基、含氧杂环和甲氧基等特征基团.应用纸色谱法对树脂纯化后的黑加仑果渣花色苷进行了初步的分离鉴定,发现纯化后的花色苷有2种主要成分,初步鉴定为矢车菊色素和飞燕草色素.
|
8.
|
蜀葵花紫红色素的研究 被引次数:12
|
|
|
|
|
孙健 彭子模 蒋跃明《食品科学》,2005年第26卷第10期
|
|
本文以蜀葵(Althaea rosea(L.)Cavan.)紫红色花瓣为实验材料,从光、热、pH值、氧化介质、还原介质、蔗糖、食盐、防腐剂和金属离了等方面对色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了色素粗成分及有害微量元素的含量,同时对色素的食用安全性进行了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色素属于花色苷类,耐光性好;但抗H2O2、Na2SO3较差,具有一定的耐热性;维生素C可起增色作用;食品基质蔗糖、食盐,防腐剂苯甲酸钠及多数金属离子对该色素的稳定性无不良影响,但Fe^3+、Fe^2+、Cu^2+、Pb^2+、Sn^2+对色素具有不利的影响。经有害微量元素测定及毒理学实验,说明该色素可作为天然功能型色素使用。
|
9.
|
花色苷提取及纯化研究进展
|
|
|
|
|
周萍 吴仲君 黄才欢 张延杰 郑洁《精细化工》,2020年第37卷第8期
|
|
花色苷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的器官中,它不仅是自然界重要的水溶性色素,还同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癌、预防疾病等多种生物活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化妆品等行业。天然植物花色苷的提取和纯化是花色苷应用的前提。该文综述了花色苷提取与纯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不同提取和纯化方法对产品提取率及纯度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植物花色苷研究,实现花色苷的高效提取与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
10.
|
黑豆皮色素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次数:26
|
|
|
|
|
陆国权 吴小蓉《中国粮油学报》,1997年第12卷第3期
|
|
通过对黑豆皮色素提取方法的研究,确定其最佳提取条件为:0.8%盐酸酒精(V/V)提取液,75℃恒温,1:250物料比,1h提取时间。在此条件下,提取3次,得率可达91.2%,所得色素浸膏经理化性质研究,确定该色素具有花色苷色素性质,适于用作天然食用色素。
|
11.
|
山桃稠李花色苷水解条件的研究
|
|
|
|
|
李冬梅 刘程国 张晓松 魏丽娜《化学工程师》,2009年第23卷第12期
|
|
山桃稠李的花色苷是一类从山桃稠李果实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其水解后得到花色素和糖类,对花色素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花色苷的结构和性质。本实验采用HCl水解山桃稠李花色苷制备花色素,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花色素含量来监测花色苷的水解程度,确定了山桃稠李花色苷的最佳水解条件:水解时间为1h、HCl浓度为3mol·L^-1,固液比为1:9。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花色素类物质具有简便、快捷、准确、可靠等优点。
|
12.
|
天然玫瑰茄红色素研究进展 被引次数:2
|
|
|
|
|
王金亭《粮食与油脂》,2010年第11期
|
|
天然食品色素是最近20多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一类食品添加剂,玫瑰茄红色素是从玫瑰茄花萼中提取花色苷类色素,是一种安全、无毒天然食用色素,具有抗氧化、保肝、降血脂、降血压等重要生物活性。目前,玫瑰茄红色素提取方法主要有:盐酸―乙醇提取法、微波辅助法、膜技术提取法等,并应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进行精制。玫瑰茄红色素包括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接骨木二糖苷和飞燕草素–3–接骨木二糖苷四种花色苷,主要着色成分为后两者。我国已批准玫瑰茄红色素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GB/T12493–1990(08.125)]。该文综述玫瑰茄红色素提取方法、纯化工艺、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等,对该红色素综合开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13.
|
天然色素的提取及其生理功能 被引次数:31
|
|
|
|
|
徐清海 明霞《应用化工》,2005年第34卷第5期
|
|
介绍了天然色素的提取和精制方法,讨论了溶剂萃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微波辐射提取法、酶法、吸附解吸法、膜分离法的特点。针对天然色素不稳定的特点,介绍了天然色素的稳定化方法。综述了天然色素的生理功能,对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类、黄酮类、花色苷类等色素的抗氧化活性、抗菌活性及保健功能进行了介绍。开发功能性的天然色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14.
|
天然黑玉米色素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次数:1
|
|
|
|
|
王金亭《粮食与油脂》,2013年第2期
|
|
黑玉米色素是从黑色玉米植株、玉米芯和玉米籽粒中提取花青苷,是一种安全、无毒天然食用色素;黑玉米色素呈有良好抗氧化活性,并具抗肿瘤、延缓衰老、降血压、调节血脂、降血糖等功能。黑玉米色素以酸性溶剂提取,其至少含有9种花色苷,主要活性物质为花青素-3-葡萄糖苷;黑玉米色素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可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染色剂等。该文综述黑玉米色素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工艺及应用价值,对加强该色素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15.
|
黑宝石李果皮花色苷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次数:1
|
|
|
|
|
王原羚 郝睿 罗云波 朱本忠《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第9期
|
|
对黑宝石李果皮花色苷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L9(34)正交实验考察了甲醇浓度、料液比、温度和提取时间对花色苷提取的影响,优化了黑宝石李果皮花色苷的提取工艺,得出了最佳提取条件:甲醇浓度65%、料液比1:40、温度15℃、提取时间3.5h,极差分析得出温度对黑宝石李果皮花色苷的提取影响最大,其次是时间、甲醇浓度、料液比。研究了温度、pH等因素对黑宝石李果皮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黑宝石李花色苷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受pH影响很大,在pH2.5左右色素最稳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但抗还原能力较差。
|
16.
|
花色苷对慢性疾病营养干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
|
|
|
|
白卫滨 朱翠娟 胡云峰 焦睿 吴实 孙建霞《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6年第35卷第10期
|
|
花色苷是一种天然食用功能色素。本文从花色苷的结构特点、生理活性及作用机理等方面,综述了花色苷对慢性疾病的作用途径及分子机制,并对花色苷对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具有的营养干预作用进行了讨论,为花色苷预防疾病和营养干预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17.
|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pH示差法测定紫荚豌豆花青素含量的比较
|
|
|
|
|
刘芳芳 向成钢 张宏 徐加莲 刘琼枝 赵凯 杨正安 韩曙《食品科技》,2022年第1期
|
|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LPC)测定不同豌豆品种的花青素单体及含量,并与pH示差法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旨在研究紫荚豌豆花青素定量分析方法的差异及其花青素的种类及功能。方法:紫荚豌豆以乙醇和盐酸作为萃取剂,采用安捷伦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以10%的甲酸溶液、10%的甲酸甲醇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波长520 nm的条件下检测紫荚豌豆花青素含量。pH示差法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缓冲液pH值为1.0和4.5,30 ℃水浴60 min,波长为520 nm条件下测定花青素总含量。结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荚豌豆的花色苷含量和种类,紫荚豌豆中含有飞燕草色素和矢车菊色素这2种花色苷,其中飞燕草色素含量显著高于矢车菊色素。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总花青素,T0183的花青素含量最高。结论:相较于pH示差法测定紫荚豌豆花色苷总含量的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含量更低,两者间的差异可能与紫荚豌豆中花色苷的种类和含量、HPLC法和pH示差法的花色苷标准品的选择以及pH示差法仪器准确度较低等相关。文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pH示差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紫荚豌豆花青素定量分析,提高了花青素检测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
18.
|
酿酒葡萄皮渣中花色苷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次数:3
|
|
|
|
|
杨晓伟 薛红玮 牟德华《食品与机械》,2009年第25卷第2期
|
|
以提高花色苷的提取率为目的,探索酶法提取酿酒葡萄皮渣中花色苷的工艺条件;考察影响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采用分光光度法对花色苷产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40℃,酶用量0.15%,pH值3.4,提取时间0.5h。在此条件下,所得最终产品的花色苷的提取率可达71.13%,色素浓缩液的色价为6.83。
|
19.
|
黑米色素分子结构解析 被引次数:13
|
|
|
|
|
钟丽玉 胡秋林《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1996年第15卷第1期
|
|
用纸层析,紫外一可见扫描及气相色谱结合的方法,对黑米色素的分子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样品91-53黑米色素为水溶性花色苷类化合物,由矢车菊花色素-3-鼠李糖苷和芍药花色素-3-阿拉伯糖苷等5种色素化合物组成,其颜色呈玫瑰红色,可以作为一种具有天然保健功能的色素添加剂。
|
20.
|
黑米色素分子结构解析
|
|
|
|
|
钟丽玉 胡秋林《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1996年第15卷第1期
|
|
用纸层析、紫外一可见扫描及气相色谱结合的方法,对黑米色素的分子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样品91-53黑米色素为水溶性花色苷类化合物,由矢车菊花色素-3-鼠李糖苷和芍药花色素-3-阿拉伯糖苷等5种色素化合物组成,其颜色呈玫瑰红色,可以作为一种具有天然保健功能的色素添加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