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快速鉴别泔水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市售食用植物油、收集到的泔水油分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及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的泔水油与食用植物油具有相似的红外光谱特征,经离心分离后泔水油与食用植物油红外光谱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加入去离子水并经超声分散后泔水油与食用植物油的电导率差别较大.FTIR及电导率法可作为鉴别泔水油与食用植物油的快速方法.  相似文献   

2.
地沟油的近红外光谱分析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地沟油和食用植物油近红外吸收光谱的研究,发现光谱经过基于基线校正和一阶导数的预处理后,食用植物油的885 nm光谱强度值与897 nm光谱强度值之比大于1.4,地沟油则小于1.1,利用这个比值差异,可以区分这两类油;在2 430~2 445 nm和2 465~2 485 nm两个波段,食用植物油有明显的峰值,而地沟油则没有峰值.实验表明,近红外光谱可以用于分辨地沟油和食用植物油.  相似文献   

3.
赵静 《中国油脂》2021,46(9):71-76
以7个品种的77份合格食用植物油、28份不合格植物油和118份地沟油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二极管阵列近红外光谱仪,以10 nm为步长对所有样品进行950~1 650 nm全波段扫描,通过对不同组别扫描数据的差异化分析,建立特征波长下不同组别的数学模型,鉴别地沟油与合格食用植物油及不合格植物油。结果表明:通过统计学分析手段建立的数学模型,对原始数据分类准确率为96.0%,交叉验证准确率为95.5%,该模型对未知样品的判定准确率达到95%以上。表明基于近红外全波段扫描技术鉴别地沟油的分析是可行的,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样品用量小等特点,可作为地沟油快速筛查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离子迁移谱法快速测定地沟油与食用植物油中的挥发性物质,从而得到挥发性风味成分的谱图。对比谱图,进一步对食用植物油与地沟油的离子迁移谱图数据分别求一阶导数,提取各自特征点,可以将大部分食用植物油谱图数据从地沟油谱图数据中分离。最后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对离子迁移谱图数据进行训练,对盲样进行识别,食用植物油识别正确率达93.41%,地沟油识别正确率达90.00%。  相似文献   

5.
电导率测定在鉴别食用植物油掺伪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该研究探索通过电导率测定鉴别食用植物油掺入地沟油检测方法。通过对比地沟油、合格食用油、掺假食用植物油电导率方法,结果表明,地沟油经提取后水相平均电导率为100.7μs/cm,是菜籽油10倍,大豆色拉油10倍,芝麻油11倍。地沟油以不同质量分数掺入到菜籽油中,掺假量与电导率呈线性关系,且由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掺假量对电导率影响显著;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91.41X+12.49,R2=0.996,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电导率可用于地沟油掺入食用植物油鉴别检测。  相似文献   

6.
生物柴油可以植物油、动物油为原料制造,但目前多以脂肪酸、泔水油、城市地沟油、精炼下脚料为生产原料。生物柴油可作为石油燃料的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7.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地沟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地沟油,实验结果表明,地沟油在波数1711 cm-1处有区别于食用植物油的特征吸收峰。对于掺有地沟油的调和油,本方法可以鉴别体积分数为10%的样品。由GC-MS试验推断,地沟油所测特征峰,是由羧酸类物质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PCR法检测食用植物油中动物源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家标准无法鉴别食用植物油是否掺入动物油脂的问题,尝试用PCR法测定植物油中动物源性成分,鉴别是否掺入动物油脂,为食用植物油监管,特别为治理在食用植物油中掺入地沟油的非法行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测定胆固醇含量鉴别地沟油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提出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胆固醇含量鉴别地沟油的方法。地沟油是从餐饮业废弃物中提取的,成分复杂,常混有动物脂肪。动物脂肪中普遍含有大量的胆固醇,而在植物油中一般不含或含有极少量的胆固醇。植物油中主要含有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多种植物甾醇。利用极性毛细管色谱柱可将油脂中的胆固醇和植物甾醇很好地分离,从而可鉴别油样中是否混有地沟油。使用这种方法,当食用植物油中掺有10%(质量分数)以上的地沟油时,即可检出。  相似文献   

10.
为丰富牛油产品种类,降低其熔点及硬度,将其与菜籽油、大豆油、橄榄油、调和油进行二元复配,结合固体脂肪含量等温曲线(SFC-T)和偏差曲线(△SFC-T),对二元混合体系相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二元混合体系在不同温度下主要呈现偏晶现象,各组0~40℃时的等温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20.95);4种植物油中,菜籽油与牛油的相容性最好,牛油与调和油任一组分为10%,20%,30%时相容性较好,牛油与橄榄油在任一组分为10%,20%时相容性较好,△SFC值在±2%,大豆油相比于其他几种植物油相容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
萝卜籽油对大豆油和花生油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二氯甲烷作溶剂提取萝卜籽中的油脂,并以过氧化值和酸值为指标研究了萝卜籽油在大豆油和花生油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萝卜籽油在大豆油和花生油中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效果比花生油好;0.1%萝卜籽油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效果比0.02%BHT好;0.2%萝卜籽油对花生油的抗氧化效果稍差于0.02%BHT。  相似文献   

12.
花生油中掺杂棉籽油、大豆油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以掺入这两种油的花生油为样品,通过伯利哀试验和气润色谱法测定不同掺入量的混浊温度和脂肪酸组成,从而对花生油的掺杂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油茶籽油、油橄榄油、核桃油、香榧油中的主要功能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基于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种木本油脂中脂肪酸组分、角鲨烯、β-谷甾醇和维生素E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油脂中各种功能成分组成和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种木本油脂中总不饱和脂肪酸(USFA)和总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分别在83.1~91.4%和8.6~16.9%之间,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差别较大,油茶籽油和油橄榄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而核桃油和香榧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油橄榄油中角鲨烯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油脂,达到398.9 mg/100 g;香榧油中β-谷甾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油脂,达到328.7 mg/100 g,维生素E在不同木本油脂中存在形式和含量差异较大,总维生素E含量在24.9~129.8 mg/100 g之间。结论从主要功能成分组成来看,油橄榄油和油茶籽油比较接近;核桃油与香榧油中各种功能成分含量相近,通过对4种油脂功能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开发和推广我国木本油料资源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植物油罐测量方法中的人工检尺法、质量流量计和雷达液位仪的测量原理进行了介绍,并根据生产实际对人工检尺法、雷达液位仪和质量流量计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说明质量流量计和雷达液位仪具有较好的测量效果,可用于植物油罐油脂的计量.  相似文献   

15.
对碘值60棕榈油与大豆油调和而成调和油在0℃、10℃、20℃三种温度条件下进行冷冻性能研究。在0℃情况下,即使棕榈油含量仅10%,也会很快混浊和结冻;在10℃情况下,含20%棕榈油的棕榈油大豆油调和油可保持15天以上澄清透明;在20℃情况下,含40%棕榈油的棕榈油大豆油调和油可保持25天以上而澄清透明。  相似文献   

16.
17.
椰子油、棕榈仁油制取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善勋 《中国油脂》2007,32(12):16-17
探讨了椰子干和棕榈仁加工工艺。由于这种高含油油料自身特点,不能套用我国常用的油脂制取工艺,有些虽属小道理,但影响全局,影响安全、稳定、低耗运行。所述内容对开拓国外油脂工程市场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棕榈油和棕榈仁油的地位和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是一个油脂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 ,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油脂以满足人民生活及工业需要。据统计 ,1997年中国进口的大豆油是 2 0 0万吨 ,棕榈油 16 2万吨 ,棕榈仁油 1 5万吨 ,其中棕榈油的消费量已位居第 4(见表 2 )。预计 ,至 2 0 0 5年 ,世界棕榈油的消费量将超过大豆油 (见表 1)。作为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和价值的油脂资源 ,国外就棕榈油和棕榈仁油的生产、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已日趋深入[1] ,但在我国有关棕榈油和棕榈仁油的研究和介绍资料极少。为此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 ,能加深对棕榈油和棕榈仁油的了解 ,并能引起…  相似文献   

19.
以芝麻、花生、油茶籽、油菜籽为原料,通过热榨工艺与冷榨工艺制取油脂,比较分析不同工艺制取油脂的基本理化指标、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总酚含量、生育酚含量、甾醇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制油工艺对4种原料制取的油脂的基本理化指标及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没有明显影响;热榨菜籽油、热榨芝麻油、热榨花生油、热榨油茶籽油的总酚含量分别是冷榨工艺的4.76、2.08、2.99、1.17倍;冷榨花生油、冷榨油茶籽油、冷榨芝麻油、冷榨菜籽油的生育酚含量分别是热榨工艺的1.19、1.17、1.12、1.07倍;冷榨芝麻油、冷榨花生油、冷榨油茶籽油、冷榨菜籽油中甾醇含量分别是热榨工艺的1.21、1.29、1.27、1.20倍。  相似文献   

20.
Virgin coconut oil: emerging functional food oi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