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辣椒籽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用FTC法和TBARS法研究两种辣椒籽甲醇提取物时亚油酸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其活性与BHA相当。辣椒的籽产率31.4%~36.8%;籽的甲醇可提率2.8%~2.6%,含总酚1.42%~1.39/mg绿原酸当量/g籽。  相似文献   

2.
用四种不同极性溶剂提取五种常用植物香料,并用福林-酚法检测提取物总酚含量,用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azyl,DPPH·)法检测提取物自由基清除活性,铁离子还原法检测提取物总还原力,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提取物抑制Fe2 -半胱氨酸引发的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表明:丁香石油醚提取物、甲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和肉桂甲醇提取物的总酚含量较高,其抗氧化活性与常用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作用相当。总体而言,高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比低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总酚含量高,抗氧化活性也比低极性溶剂提取物的强。  相似文献   

3.
初步研究金银花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将金银花药材用石油醚脱脂后,分别用无水乙醇、95%乙醇、90%乙醇、80%乙醇、70%乙醇、60%乙醇和50%乙醇提取,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不同溶剂提取物的绿原酸、总黄酮和总酚含量进行分析,并测试各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OH)和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的清除作用以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金银花95%乙醇提取物绿原酸、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23.99、242.62和48.76 mg/g;95%乙醇提取物清除·OH和DPPH·能力也最强,清除率分别为90.69%和65.64%。可见,金银花清除·OH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与绿原酸、黄酮和多酚的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甜叶菊废渣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并阐明其对甜叶菊废渣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的贡献情况。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甜叶菊废渣提取物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法、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法、铁离子还原法3 种体外抗氧化方法分别对甜叶菊废渣提取物中主要成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并采用抗氧化活性综合(antioxidant potency composite,APC)指数法进行比较分析。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含有8 种主要成分分别为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槲皮苷和槲皮素,其中异绿原酸C最高((126.7±1.27)mg/g),其次为咖啡酸((97.2±0.36)mg/g)和绿原酸((46.5±0.29)mg/g)。APC指数显示8 种主要成分抗氧化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咖啡酸(92.56%)>槲皮素(78.31%)>异绿原酸B(62.09%)>绿原酸(58.92%)>异绿原酸A(48.15%)>异绿原酸C(36.55%)>隐绿原酸(35.5%)>槲皮苷(34.24%)。通过对模拟提取物和甜叶菊废渣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进行比较发现,在质量浓度为50~400 μg/mL时,甜叶菊废渣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均强于模拟提取物。结果表明,甜叶菊废渣提取物富含绿原酸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咖啡酸对甜叶菊废渣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贡献最大。除8 种主要成分外,甜叶菊废渣提取物中还存在其他抗氧化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5.
用1:2(V/V)的氯仿:甲醇超声提取,并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对提取物进行萃取,利用Schaal烘箱法进行抗氧化实验,同时与合成抗氧化剂BHT进行对照。结果显示乙酸乙酯提取物(EAF)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活性,其活性大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利用硅胶、RP-18和Sephadex LH-20对其进行活性追踪分离,得到3种纯的抗氧化成分。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其为迷迭香酸、槲皮素-3-O-葡萄糖甙和山奈酚-3-O-葡萄糖甙。抗氧化活性大小顺序为迷迭香酸〉槲皮素-3—O-葡萄糖甙〉山奈酚-3—O-葡萄糖甙〉EAF〉BHT。含酚羟基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活性大小主要取决于酚羟基的数目。  相似文献   

6.
厚朴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用DPPH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及Na2S2O3滴定法测定了厚朴提取物的抗氧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溶剂厚朴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其中以乙醇提取物清除能力最强。厚朴乙醇提取物对亚油酸、猪油的脂质过氧化有良好的阻断作用,其抗氧化作用随提取物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对猪油的抗氧化作用以60%乙醇提取的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7.
紫草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及其活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醇依次提取紫草成分,浓缩干燥后,用烘箱法及OSI仪测定了3种提取物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发现石油醚提取成分和三氯甲烷取成分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在猪油中,LE-pet比VE的抗氧化活性强,并且LE-pet与VE混合使用时两者具有抗氧化同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槐米抗食用油脂氧化活性及其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海兰  李俊  徐波 《食品科学》2007,28(8):86-89
用1:2的氯仿:甲醇超声提取槐米成分,并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进行萃取,利用Schaal烘箱法进行抗氧化实验,同时与合成抗氧化剂BHT进行对照。结果显示正丁醇提取物(BF)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活性,其活性大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利用硅胶、RP-18和SephadexLH-20对其进行活性追踪分离,得到两种纯的抗氧化成分。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为槲皮素和芦丁。抗氧化活性大小顺序为槲皮素>芦丁>BF>BHT。含酚羟基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活性大小主要取决于酚羟基的数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莪术不同溶剂提取物体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分别用蒸馏水、95%乙醇、乙酸乙酯等不同极性溶剂提取温莪术中活性物质,采用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亚铁离子螯合和还原能力等方法考察温莪术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同时用Folin-Cioeaile法测定不同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考察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清除率的关系。结果:DPPH自由基、.OH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结果表明95%乙醇及乙酸乙酯提取物在较低的质量浓度显示了较高的清除率;同时总酚含量测定结果显示95%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所含总酚含量较高,这表明这两种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性与其提取物含有较高的酚类密切相关;亚铁离子螯合实验结果显示水提物的螯合效果优于其他溶剂提取物。结论: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差别较大,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清除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有“第七类营养素”之称的多酚类物质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在许多天然植物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黄酮、异黄酮、黄酮醇、黄烷酮、黄烷醇、花色素苷等)、绿原酸、没合子酸和鞣花酸等多酚类单体及其衍生物,以及花色素原、没食子单宁、鞣花单宁等低聚或多聚类多酚。这些物质都有一定量的R·OH基,能形成有抗氧化作用的氢自由基(H·),以消除超氧阴离子(O_2~-·)和羟自由基(OH·)等自由基的活性,从而保护组织免受氧化作用的损害,以及提高免疫功能、抗癌、抗衰老等作用。因此被称为是“第七类营养素”。 本文介绍了部分国际上市售的多酚类制品,包括甘草油性提取物、洋葱提取物、芸香普及其酚解物、大豆多酚、杨梅提取物、蓝莓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生苹果提取物、松树提取物、月见草提取物、紫地丁提取物、甜菜多酚等,它们的基本功能和市场情况  相似文献   

11.
Phenolics were extracted from potato peel waste using water or methanol. Phenolic acids in the extracts were quantified by HPLC. The greatest amounts of phenolic acids resulted when potato homogenate was refluxed with water for 30 min. yielding a total concentration of 48 mg/100g. Four phenolic acids (chlorogenic. gallic, protocatechuic, and caffeic) were characterized as major components. Aqueous extracts were stored 20 days and after 7 days at 25°C exposed to light, chlorogenic acid had degraded to caffeic acid.  相似文献   

12.
冯程程  于筠  王春玲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6):244-249,253
为研究鲜切紫甘薯的褐变条件与机理,本文对不同贮藏温度下(4和12℃)的鲜切紫甘薯的褐变程度、褐变相关酶活力以及褐变底物酚类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贮藏组的鲜切紫甘薯褐变度始终显著高于4℃贮藏组(P<0.05)。贮藏期间,褐变重的鲜切紫甘薯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更高,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更多。2~8 d,不同贮藏温度下鲜切紫甘薯绿原酸和阿魏酸含量显著不同(P<0.05),因此推断褐变相关酶活性、膜脂过氧化程度以及酚类物质含量可能是引起鲜切紫甘薯褐变的关键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是引起鲜切紫甘薯褐变的关键酶。绿原酸和阿魏酸是鲜切紫甘薯褐变的主要底物。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波辅助乙醇-磷酸氢二钾双水相的方法对甘薯叶中绿原酸进行提取,探讨了双水相体系的磷酸氢二钾用量、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和微波功率等因素对绿原酸提取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法进行优化。并以对照物VC作比较,通过清除DPPH·的能力对甘薯叶绿原酸粗提液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以40%乙醇溶液、磷酸氢二钾质量浓度100 mg/mL组合的乙醇-磷酸氢二钾双水相萃取体系,微波提取时间75 s、液料比100∶1(V/m)、微波功率为320 W等条件下,绿原酸得率可达(3.72±0.036)%。甘薯叶绿原酸粗提液清除DPPH·的能力强于对照物VC。本实验优化甘薯叶绿原酸的提取工艺参数准确可靠、稳定、可行,所提取的甘薯叶绿原酸纯度高、抗氧化活性较好,为甘薯叶的进一步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Aqueous extracts of potato peel waste were freeze-drie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of the freeze-dried extracts revealed that chlorogenic (50.31%), gallic (41.67%), protocatechuic (7.81%), and caffeic (0.21%) acids were the major phenolics. During 15 days storage of the freeze-dried extract, no degradation of phenolics occurred. After 4 days storage at 63°C, 5.00g of sunflower oil containing either the freeze-dried extract (200 ppm) or butylated hydroxyanisole (BHA) (200 ppm) reached peroxide values (PV) of 37.38 and 37.47 meq kg-1 respectively. L-ascorbic acid-6-palmitate was the best antioxidant (PV= 10.65 meq kg-1) but the freeze-dried extract was as good as BHA.  相似文献   

15.
红薯叶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性及活性成分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极性溶剂对红薯叶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以及提取物抗氧化性的影响,并鉴定提取物中的主要抗氧化成分组成。分别采用极性不同的7种溶剂(蒸馏水、甲醇、无水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和氯仿)从红薯叶中提取多酚,并评价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和花青素的含量,以及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最后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scopy,HPLC-MS/MS)技术分析抗氧化活性最好的提取物中多酚的主要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提取溶剂的极性对红薯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效率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有很大的影响,水提物具有最高的粗提物得率((37.13±1.60)%),而甲醇提取物中总酚含量(13.80 mg GAE/g)和总黄酮含量((5.68±0.35)mg QE/g)最高,且具有最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为0.32 mg/m L)与还原能力(ρ0.5为0.95 mg/m L)。采用HPLC-MS/MS从红薯叶甲醇提取物中鉴定9种、初步鉴定3种酚类化合物,鉴定的化合物为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1-咖啡酸奎宁酸、3-咖啡酸奎宁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3,4,5-三咖啡酰奎尼酸和金丝桃苷。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声-微波协同提取的方法对甘薯皮绿原酸进行提取;采用锐孔法,以绿原酸为芯材,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绿原酸微胶囊,并优化其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提取最佳条件为:液料比80:1((V/m)、乙醇浓度50%、微波功率 100 W、提取时间25 min,该条件下,绿原酸得率可达14.44 %;微胶囊制备最佳工艺为:针头孔径 0.60 mm、下滴高度8 cm、海藻酸钠浓度4 %、氯化钙浓度3 %、壁芯比2:1(V/V,芯材浓度 5%),此条件下包埋率可达 85.05%。绿原酸微胶囊化可提高绿原酸的热稳定性。本实验为农产品废弃物中绿原酸的进一步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甫  陈斌  李联洪  王明奎 《食品科学》2015,36(12):133-137
从紫薯中提取制备高纯度、市场价值较高的绿原酸类化合物标准品。紫薯切片,采用沸水提取、大孔树脂吸附和凝胶柱色谱分段,然后以反相制备液相色谱获得高纯标准品,最后以核磁共振技术确定化学结构。从紫薯中制备得到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和3,4,5-O-三咖啡酰基奎宁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表明这些化合物的纯度均在98%以上。本研究建立的制备工艺可高效地将紫薯中绿原酸类化合物富集,并快速获得高纯样品,有效地避免了紫薯花色苷类化合物对产品色泽和纯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甘薯叶中绿原酸最佳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文芳  晏丽  田春莲  古鑫  肖玉梅 《食品科学》2007,28(11):245-248
目的:优选甘薯叶中绿原酸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用正交设计对传统水煎法、乙醇回流法、超声波法等提取工艺进行比较,以提取物中绿原酸的含量与提取率为评判指标,考察浓度、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有效成分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该成分的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回流法,最佳提取条件为:60%乙醇,料液比1:20,回流提取1.5h。此条件下绿原酸含量与提取率最高。影响提取的主次因素为:乙醇浓度>回流时间>料液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三种不同干燥方式(微波干燥、热风干燥、冷冻干燥)对甘薯叶物化特性的影响。方法 以新鲜甘薯叶为原料,探究三种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叶基本成分(水分、蛋白质、总膳食纤维、粗脂肪、可溶性糖、总酚、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物化特性(色度、微观结构、胆固醇吸附能力、持水力、持油力和葡萄糖吸附能力)和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率、ABTS法自由基抑制率、总还原力和.OH清除能力)以及酚类物质的组成等影响。结果 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叶基本成分的影响中,利用热风干燥的甘薯叶水分含量最高,为7.96 g/100 g;冷冻干燥含水量最低,为7.29 g/100 g;冷冻干燥的蛋白质含量、粗脂肪、总酚、总黄酮以及绿原酸含量最高,分别为31.39 g/100 g、3.43 g/100 g、50.73 mg CAE/g DW、18.49 mg RE/g DW、7.05 mg/g DW;热风干燥的总纤维含量最高,为28.8 g/100 g。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叶理化指标的影响中,利用冷冻干燥的甘薯叶色泽品质明显优于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热风干燥的胆固醇吸附能力和持油力最强,分别为0.23 mg/mL,1.54 g/g;冷冻干燥的持水力和葡萄糖吸附能力最优,分别为7.33 g/g和12.00 mmol/g。抗氧化性上,不同方法测定的抗氧化能力都表现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热风干燥,冷冻干燥的总还原力、DPPH.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ABTS+清除率分别高达83.34、41.28、9.17、27.21 mg Vc/g。结论 冷冻干燥最适合用来对甘薯叶进行干燥处理。  相似文献   

20.
鲜切甘薯不同部位褐变机理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渝薯17’甘薯为实验材料,将鲜切甘薯分为皮部、周边以及中心3个部位。通过对冷藏过程中鲜切甘薯不同部位褐变情况、褐变底物酚类物质含量、褐变相关酶活力的比较研究,探讨鲜切‘渝薯17’不同部位的褐变机理及差异。结果表明,绿原酸是甘薯褐变的主要底物,鲜切甘薯不同部位褐变存在差异,皮部褐变最严重,周边次之,中心最弱。皮部总酚和游离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周边和中心组织(P0.05),其中主要底物绿原酸含量为周边和中心组织的3~4倍。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是引起皮部组织褐变的主要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对酚类物质的积累起促进作用;周边组织褐变由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协同作用催化;中心组织褐变则主要由POD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