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十月十一日,随着山东高密57岁的"年轻作家"莫言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设立110年来首位获奖的中国籍作家,这个诺贝尔奖也是新中国建立六十多年来获得的第一个诺贝尔奖。中国的乡土文学为世界关注,中国文学开始真正走向世界,融入世界。自此,中国文学翻开了历史性的新一页,值得中国文化界永远铭记。当莫言得知获奖时,他说:"狂喜而又惶恐。"喜为人之常情,而"惶恐"则透出一位大家的心胸。他谦逊表示:"中国作家有很多,写得好的作家成群结队,我想我是很幸运得了这个奖,这个我心里很清楚。"所以他诚惶诚恐。有人拿诺贝尔奖与奥运金牌相比,在我看来奥运金牌是年轻人几年的拼搏,诺贝尔奖往往要付出毕生的创造与智慧,不好相提并论。中国的文豪鲁迅、巴金、老舍、沈从文都无缘诺贝尔奖,莫言幸运的赶上了中国崛起的好时代,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毕竟中国一百年出一位莫言。  相似文献   

2.
莫言的美食莫言是第一个中国文学的胜利者,有人说莫言会找翻译。到底莫言会找翻译,还是翻译会找莫言,无从寻觅也不必寻觅。爱默生说,深海处还有更深的海床。我说,莫言的深海处,是一片有关吃的海床。我从莫言一首回忆童年的打油诗里,看出端倪:"不才生在平安庄,从小吃草与秕糠。忽然一日吃鸡蛋,犹如打开一扇窗。"(《忆童年吃鸡蛋》)读到这首打油诗,我笑了。莫言说过,饥饿是他写作的财富,此言不虚。20世纪文革前后,在山东高密的平安  相似文献   

3.
《新食品》2012,(22):I0001-I0001
近日,中国酒业因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引出的好事、奇事、趣事连连不断:各大媒体自发式地刊发了莫言到郎酒采风时的文章《水乃酒之魂》,使得郎酒不花一分钱便赚足了影响,此为好事;6年前花费1000元注册的“莫言醉”商标一举突破1000万元的成交价,此为奇事。  相似文献   

4.
当“诺贝尔文学奖”几乎毫无征兆地花落中国,这个被无数人追捧的名头立即引发了一轮“莫言热”。从公众讨论到图书市场火爆,一时间似乎中国长期对诺奖的焦渴迅速得到满足释放。莫言获奖将引发哪些连锁效应?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位置能否改观?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当地时间10月11日13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诺贝尔委员会给他的颁奖词为: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诺贝尔奖为世界公认最高荣誉奖。莫言是新中国建立六十年来第一位获此奖项的中国公民。他用自己的文学作品征服了世界,证明了中国。为方便读者更多了解诺贝尔文学奖,本刊特别列出2000—2012年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6.
合肥论坛网上,一则"莫言也救不了新华书店"的帖子引发关注。这是咋回事?原来,莫言写的书因获诺奖而陡然脱销。一位从事网络工作的读者,专程到合肥一家大型图书卖场买莫言的书却未果,心中已有几分不快,又遇营业员解释不细、耐心不够,遂产生了怒气,一气之下,到网上发了此帖。莫言与能不能救新华书店并无直接关联,可那位发帖人却为何断  相似文献   

7.
《中国印刷》2013,(4):9-10
随着中国作家莫言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图书成为了2013年德国莱比锡书展上的一大热点。莱比锡书展上的中N展台前门庭若市,很多当地读者前来购买汉语学习的相关书籍。  相似文献   

8.
2012年10月11日19时,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引起世界关注.然而,面对接踵而至的赞誉,莫言却表现得很淡然,因为对他来说,自己最大的成功,不是写出了多少名篇,而是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相似文献   

9.
[策划缘起] 今年10月,随着各领域诺贝尔奖的陆续揭晓,最为聚焦人们眼球的莫过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和获诺贝尔医学奖的英国医学教授约翰·格登.可是,约翰·格登中学时生物成绩曾垫底,被同学讥笑为"科学蠢材",被老师断言绝不可能成为科学家;而作家莫言出身贫寒,也不可能有过人的智商遗传.然而,他们却获得了别人难以企及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正早年,中国曾以四大发明享誉世界,上世纪,华人杨振宁、李政道分别获得诺贝尔发明奖,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内地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然而,在整个近代工业革命中,却还找不到由我国发明的重大工业项目。可喜的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创新技术层出不穷,即使在一些落后于西方的技术领域(如移动通  相似文献   

11.
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古往今来,文人雅士对粥都情有独钟。明代诗人张方贤写有《煮粥诗》,诗中写道:"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这是粥清淡素雅的真实写照。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对粥也颇有研究,曾编有《粥品》一书。后来,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也把祖父品粥的闲情带进书里,有六个回目七次写到了粥,粥品有碧粳粥、红稻米粥、江米粥、鸭子肉粥、燕窝粥等几种。用砂锅煮粥,是将五谷营养之  相似文献   

12.
左衽还是右衽?这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一个形式问题,你是否想过它竟然关乎国家存亡、关乎天地阴阳,关乎生死之别……近日,"第一夫人"出访的着装不仅引起了国内外对中国本土设计和品牌的关注,承做其部分出访服装的设计师马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运用也被业界津津乐道,如何在服装设计中运用中国文化塑造出"中国范儿"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20世纪70年代,西方著名的服装设计大师伊夫·圣洛·朗以中国清代官服中的凉帽与马褂为灵感来源,率先推出了"中国风"系列。此后,陆续有西方的著名服装设计师和品牌在他们的服装设计和时尚产品设计中大量运用中国元素,各大时装周刮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中国风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四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粥的踪影伴随始终。明代诗人张方贤在他的《煮粥诗》中说到: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粥的淡清而悠长的味道,常是游子在异乡温馨的牵挂。中国人爱喝粥,就是喜欢喝粥时的那一份宁静、那一份温情。做好一碗粥看似简单,其实深藏学问。而把粥铺经营好,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本期主题将带大家去品味好粥,解读一碗好粥是怎样熬成的。  相似文献   

14.
与几年前比,莫言最大的变化是头发少了.他的额头原本还有些头发,现在变得稀少多了.记得多年前,当我与一位朋友在北京平安大街的一家咖啡馆里与他见面的时候,他的一绺额发上,居然还别着一只不易察觉的黑色发卡,那是用来固定从一侧梳过来的头发的.如今,他那硕大的头颅,我感觉是越来越大了.保持飞行的高度莫言的作品总量接近六七百万字了,其中长篇小说已经超过了十部.这不是一个寻常的数目.一个伟大作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他是否在其庞大的作品家族之上,建立起一个属于他自己独特的作品世界.在当代作家中,莫言最具有持续的创作能力.与大多数同代的作家相比,当别人已从一个抛物线的高点逐渐降落的时候,他依然保持着足够的飞行高度,而且呈现出惊险的高难度动作.可以说,正是由于莫言和他的几个同代作家的存在,中国当代文学才保持了其精神的屋脊和应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食品工业》2010,(9):90-90
<正> 第七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将于10月举办,目前,作为第七届博览会博览会亮点之一的"魅力之城"展区组展顺利,11个国家全部确定"魅力之城"。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魅力之城"分别是:中国的广西钦州、文莱的斯里巴加湾、柬埔寨的磅湛省、印尼的梭罗、老挝的甘蒙、马来西亚的马六甲、缅甸的曼德勒、菲律宾的三宝颜、新加坡的新加坡城、泰国的清莱和越南的大叻。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后的新一届博览会。本届博览会的重点主题是"自贸区与新机遇"。围绕这一重点主题,中国与东盟各国的"魅力之城"将重  相似文献   

16.
黄灿艺 《西部皮革》2011,33(7):33-38
"中国风"这个词近年来一直萦绕在我们的耳旁,你可能是在国际某个奢侈品牌的发布会上听到过这个词;也可能是在全球首播版的《千里之外》专辑里听到过周杰伦的旁白:"每一张专辑一定要有一首中国风的歌曲";或可能是在某个设计展上的设计说明看到这样的介绍:"此作品的设计理念是当下流行的中国风……"诚然,流行的"中国风"在鞋设计中亦无处不见其踪影。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均需与时俱进,中国家具也不例外。新风格的出现是中国家具现代进程中的催化剂。中国的"新古典"作为传统与现代的过渡风格,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对于从业者研究中国的古典家具、文化均有理论和实际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向传统回归     
李甜 《缤纷家居》2007,(9):26-27
不久前,美国《财富》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说中国人在经过几十年对西方舶来品的追捧崇拜后,已逐渐在"中国化"。从饮食到服装,从艺术到科技,再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以及现下席卷人们视听的"新儒学热"等,都表明了中国人正  相似文献   

19.
作为2012年"北京国际设计周"与"米兰设计周"结为"姊妹设计周"的重要合作项目之一的《"坐下来"中国当代坐具设计展》,是中意两国设计界近年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交流活动,也是中国当代设计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集体亮相。《"坐下来"中国当代坐具设计展》于2012年4月17-22日米兰设计周期间在场外展核心区域托尔托纳区的安萨尔多中心举办。策展人由著名设计师朱小杰担纲策划,邀请到了50多位中国优秀设计师,包括许多活跃在一线的设计师,而曲美、联邦、荣麟世佳、迪信等中国家具品牌也分别以多件作品参展。策展人朱小杰介绍说:"这是一个试图在当代中国社会情绪中树立发展与传承,科技与技艺关系的展览……在全球性的躁动中,是否该停一停,静一静,坐下来思考一下。"而此次展览的幕后推手之一,北京国际设计周筹备办公室副主任孙群看来,《"坐下来"中国当代坐具设计展》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借此表达中国设计师的诚意和愿望——中国人是有能力做原创设计的。本刊将陆续刊载"坐下来"中国当代坐具设计展中的作品及其设计师简介。  相似文献   

20.
叶永敏 《广西轻工业》2010,26(10):131-132
美学是一门充满感性的学科,而中国古典美学对中国传统服饰观念的影响非常大。针对中国服饰的特点,从儒、道美学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自然无为"出发,分析中国传统服饰,指出两种美学观点对服饰影响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