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年前,我在《天津造纸》(2008年第3期、第4期)上。曾经连续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古纸漫议——纸林觅踪之二十一;另一篇是古纸的识别、化验与保存——纸林觅踪之二十二。谈及了我对古纸的一些认识和感悟。以及对古纸保存的意见等。现在回头看一看。发现其中还有若干疏漏、不准确和值得推敲之处。例如,对古纸概念还没有清晰的界定,对宫廷用纸与民间用纸没有明确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对古纸的收藏价值和意义认识也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2.
古纸漫议     
一、缘起 乍看文题,有的读者可能脑子里会涌出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什么是古纸?为什么要议论它?到底有何意义?对于今天不少年轻的朋友而言。古纸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世界。但是,从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古纸与我国古代的书法、绘画、典籍等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要构建一个强盛、和谐、文明社会,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是非常重要的。而和谐的核心是文化,古纸又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解一点古纸的常识也是应该和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纸及传统手工纸纤维原料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易晓辉 《中国造纸》2015,34(10):76-80
我国古纸及传统手工纸所用纤维原料以非木材类的韧皮纤维和禾草类纤维为主,种类繁多。传统的麻皮竹草分类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相关研究工作的要求。以最新的APGⅢ植物分类系统和原料植物的纤维形态特征为基础,结合传统的麻皮竹草分类理念提出了“三系七类十六型”分类系统,厘清了我国古纸及传统手工纸常用纤维原料的生物亲缘关系和纤维形态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纸的文化意义与精神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仁庆 《天津造纸》2009,31(1):43-46
我在前两期(《天津造纸》2008年第3、4期)曾就中国纸,特别是古纸的有关问题。写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意见。其基本出发点是为着我国的手工纸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油。然而,从人类社会的文明高度来观察,究竟为什么中国纸应当能够获得大众的认同。它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何在?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纯真 《中华纸业》2014,(14):74-75
正流沙纸、斑石纹纸,是我国唐宋时期发明制造的特殊艺术加工纸。唐代张彦远(约815~875年)《书法要录》中对斑石纹纸有记载,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纸谱》中,对流沙纸有记载。《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是王菊华等从事造纸工作资深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纸史研究专家,历时8年,几经修改,于2005年出版。该书充分体现了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具有权  相似文献   

6.
陈淳 《中国造纸》1997,16(4):66-69
完善古纸研究的考古学范例陈淳一、“人治”与“经验学科”“人治”与“法治”是法制概念,在改革开放后是我国社会上议论的一个热点。考古研究是学术问题,两者并无联系。但是笔者觉得,考古研究和古纸鉴定中许多不甚科学的现象与“人治”与“法治”所涉及的概念颇为相似...  相似文献   

7.
论纸的六大系列(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机制纸(Machine—madePaper)。这是眼下人们最为关注的课题。现代生产的纸(包括纸张和纸板)99%是机制纸。全世界每年的产纸量已达2亿吨以上(199年是2.4亿吨)。从19世纪初叶机制纸兴起以来,其发展之迅猛真可用“蒸蒸日上”来形容。在100多年的时光里,制浆系统由间歇走向连续,造纸系统的抄速由每分钟几十米提高到干米以上。日产数百吨的纸厂已司空见惯。造纸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众所周知的。可是,我们不要忘记机制纸生产的特点:①建厂费用高;②原料需量大;③能源消耗多;④废水污染重。这样,就带来了两个重…  相似文献   

8.
贵州地区造纸历史悠久,不同地方有着代表性的造纸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与实地走访,对贵州区域内7个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纸进行考察分析,厘清手工造纸的历史渊源与工艺流程,对传统古籍文献修复用纸和文化遗产保护,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刘仁庆 《中华纸业》2010,31(17):83-86
1的引言古纸(或手工纸)与机制纸之不同:古纸是采取间歇式的手工操作方式做出来的,而机制纸则是利用机器连续运转的方式生产出来的。因此,机制纸不存在幅面尺寸大小的问题,而是纸的分切问题。从历史上来讲,  相似文献   

11.
刘丁 《造纸信息》2023,(5):107-108
文章介绍了滩头手工抄纸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从市场应用和技艺传承两个方面分析了造成目前情况的诸多影响因素;并针对滩头手工抄纸当下的发展困境,结合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文件精神,提出滩头手工抄纸在当代应紧扣传承、创新、交流这三个方面来发展,期望滩头手工抄纸在工业化时代也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为中华传统文化增添颜色。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纸的概念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国蔡伦于公元105 年发明造纸技术以来, 在纸质和纸种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历了从古纸、手工纸、到机制纸、加工纸、特种纸和功能纸的突破性演变。在造纸原料方面,从一般的植物纤维发展到研究开发海洋植物纤维,20 世纪40 年代以来化学纤维、无机纤维被造纸工作者开发利用来制造各种功能性用纸, 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和国防。  相似文献   

13.
李涛  刘闯  谷舟  王冬梅 《中国造纸》2019,38(12):27-34
在古纸以往的研究中,对古纸中涂层和涂料的判断主要依赖显微镜观察和表面元素分析,在解释现象和解读数据方面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本研究首次将计算机显微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扫描CT)和拉曼光谱联合应用于清代和近现代手工纸涂层和涂料鉴别。结果表明,扫描CT能准确判断涂层的有无并区分单面涂布和双面涂布,拉曼光谱可以鉴别涂层中的涂料(以及其他物质)。两种方法完全无损,对涂层和涂料的鉴别结果清楚,判断标准明确,其联合使用可为研究涂布纸的制作工艺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纸与艺术有不解之缘。手工造纸作为对自然的回归,给予艺术家创造力与想象力发挥到极致的自由空间也给现代艺术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传统手工纸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却面临日益萎缩、传承困难、特色不足等问题,亟须挖掘和延伸其自身的艺术性,增加它的时代感与生命力,让传统手工纸以多元化的状态呈现在中国现今文化的洪流当中。基于此,文章应用传统造纸术,设计了两组对比实验,在纸浆中分别添加了不同克数、品种的葡萄辅料,获得6张葡萄纸。通过对比它们的视觉表现力、肌理触感等特征,深入挖掘了手工纸视觉语言的可塑性、生态环保性,探讨传统造纸技艺的传承性与创新性。文章展现了葡萄纸作为传统手工纸的表现能力及艺术美感,期望对手工纸的发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通过模拟古代手工造纸过程中的剪切、舂捣工艺,利用纤维测量仪观察模拟试样中纤维的微观形态,与古代样品中纤维的形态进行对比,验证了推测的正确性,从而建立起造纸工艺与纤维微观形态特征的对应关系.首次提出纤维膨大呈球状的舂捣痕迹,从纤维微观形态的角度出发判断造纸工艺特征,为考古出土的疑似纸状物质的鉴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刘仁庆 《中华纸业》2010,31(13):72-75
1概述 "纸药"(viscous additive for papermaking),是一个专门术语,通常是指手工纸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某种植物性胶料。有的书上说,它们的种类有39种之多,实际上其中有的效果差,很少使用。"纸药"在各地都有自叫的“土名”,非专业者很难区别。  相似文献   

18.
刘仁庆 《中华纸业》2017,(15):103-108
素宣 清代纸名。又称染色宣。对生宣(或夹宣)只进行单一染色,不另外加工处理而制成的有色宣纸。尺寸有四尺、六尺两种规格,染色较重,颜色均一。品种计有22种之多:殊砂笺、殊红素宣、桃红素宣、桔红素宣、粉红素宣、妃色素宣、米色素宣、玫瑰紫素宣、鹅黄素宣、老鹅黄素宣、淡黄素宣、葡萄灰素宣、灰色素宣、葱绿素宣、淡青素宣、竹叶青素宣、旧色素宣、浅牙色素宣、仿旧素宣、古铜色素宣、茶沫色素宣、瓷青色素宣等。它们主要用于书写、册页、印图等。而瓷青色素宣(深蓝色),是以往线装书书皮使用最多者,令人引发古雅、庄重之感。图79。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手工纸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纸的发明国,中国手工纸在原料、抄造方法、干燥条件、应用领域等方面与机制纸不同,宣纸是手工纸的代表,其保存时间的下限是1050年.纸是文化的载体,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牛慧敏 《造纸信息》2024,(1):147-149
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不同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也变得尤为重要。手工纸和机制纸作为艺术创作中常用的两种基本材料,均具有独特的属性和应用价值。手工纸以独特的纹理和质感,在艺术设计中被广泛用于传达传统与个性化的美感。而机制纸以均匀性和广泛的可用性,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文章探讨了手工纸与机制纸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对比与应用,以期为艺术设计师进行材料选择提供更深入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