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食并非源自佛教,但自从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推崇佛教,并倡导佛教徒吃素后,佛教和素食就有了不解之缘。但中国的素食在源流上还有寺院素食、宫廷素食和民间素食之分。寺院素食严格按照佛教教义教规,决不以荤托素,而民间素食就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如今人们吃素,总体上说是为了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金月梅 《食品与生活》2008,(1):28-28,29
素食并非源自佛教,但自从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推崇佛教,并倡导佛教徒吃素后,佛教和素食就有了不解之缘。但中国的素食在源流上还有寺院素食、宫廷素食和民间素食之分。寺院素食严格按照佛教教义教规,决不以荤托素,而民间素食就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如今人们吃素,总体上说是为了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孔凡真 《烹调知识》2011,(10):25-25
素食并非源自佛教,但自从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推崇佛教,并倡导佛教徒吃素后,佛教和素食就有了不解之缘。但中国的素食在源流上还有寺院素食、宫廷素食和民间素食之分。寺院素食严格按照佛教教义教规,决不以荤托素,而民间素食就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如今人们吃素,总体上说是为了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许波 《烹调知识》2013,(9):10-11
中国历代皇帝的膳食都讲究山珍海味、色香味俱全、奢华气派,但有几位皇帝却偏爱素食,如梁武帝萧衍(464年一549年)、清朝的康熙皇帝(1654年-1722年)和乾隆皇帝(1711年-1799年)。长期的素食使得这几位皇帝的寿命和在位时间都很长,这在生产力不发达、医疗保健水平低下的古代,尤其在封建帝王当中,确实是不多见的,成为中国历代皇帝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在上海这个日益繁华的国际大都市,若要品尝到色香味形俱佳的素食,位于南京西路445号的功德林素食有限公司则是首选之地。那古色古香的就餐氛围、那几可以"假"乱真的四季美味素食,那温馨到家的服务,定会给你以视觉和舌尖上的享受。功德林的历史沿革素食是中国烹饪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我国佛教徒的传统美食,起于梁武帝时代。开始仅在寺庙、庵堂里供应素食,后来才逐渐推向社会。1921年前后,上海佛教寺院发展  相似文献   

6.
紫苏 《食品与生活》2013,(12):36-37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自从梁武帝萧衍立誓戒绝一切肉食,原本并未完全禁止肉食的寺院开始执行严格的素食戒律,而这种意味着积善断恶的修行方式,逐渐演变成一种别具风格的菜肴体系。在后人的完善和创新之下,素食日趋精美,口味和品质也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四月初八是“浴佛节”,许多史书都有关于浴佛的记载。相传释伽牟尼出生于约公元前565年的四月初八,后又于此日出家,成道,于是每年这一天,佛教徒们用香汤洗浴释伽牟尼的诞生像。 由于南唐梁武帝笃信佛教,提倡茹素,“浴佛节”便又增添了食素的内容。历代都在“浴佛节”这天以素食为主。宋《醉翁谈录》就有“浴佛之日,僧民道流云集相国寺,合都士庶妇女骈集,四方扶老挈幼交观者莫不蔬素。”历代皇帝也以清心寡欲的素食度节,清代皇帝表现得特别突出。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饮食文化以其多姿多 采、精于烹调而著称于世。 素食文化则以其清淡、适口、养生而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异军突起,独树一帜。它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宫廷素食文化、寺院素食文化和民间素食文化三大流派。 寺院素食文化属于中国素食文化的正宗。宫廷和民间之所以出现素食,与佛教信仰有关。中国古代帝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是一个好"吃"的民族,现代人在尝遍了山中美味、水中珍馐之后,终于让素食走上了流行舞台。中国人是有食素传统的,古代医学著作《黄帝内经》记载古人有"养、助、益、充"的饮食观念,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并视素食为一种美德,老庄清静无为的哲学思想,也提倡寡欲养生型的饮食观。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素食更是与佛结下不解之缘,现在大多素食餐厅的饮食风尚也与佛教及其所提倡的不杀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正所谓,食素就是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10.
左东黎 《中国食品》2010,(11):80-81
<正>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对于素食菜肴由于它的低碳环保,也被人们所推崇,吃素成为时尚潮流。在中国吃素的文化渊源很深,过去它与寺院文化、佛教信仰密不可分。而今,  相似文献   

11.
日本斋饭     
正斋饭是日本素食的代表性食物。自从中国唐朝时期大乘佛教传入日本以来(小乘佛教允许吃三种净肉),日本的斋饭文化便传承至今。不论中、日,斋饭本就是佛教徒的修行功课,属于一种仪式。这要求斋饭原料源自于施舍的人(也叫施主),一般由僧人化缘所得,寺院厨房加工,定时定点食用。这样制作出来的斋饭不见得美味,还要求心无杂念地吃。斋月里更是有"过午不食"的要求,例如当年弘一法师李叔同就坚持律宗的斋戒形式,每日一食,严格律己。  相似文献   

12.
《中国保健食品》2008,(11):98-98
素食养生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蕴含着深深的养生与保健的道理。对于人类来说,食品意味着生命,对于生命来说,素食意味着健康誊素食养生有几千年的历史,凝聚着道教素素,佛教素食、宫庭素食、民间素食的精髓。钰龙泉的素食养生是在总结整理了多种濒临失传的素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素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外 的一大流派。以蔬菜、豆制 品、三菇六耳、面筋烹制成的素馔,一扫浓油肥腻,还你淡泊清新。色香味形,想多美有多美,给中国烹饪平添了雅韵、幽趣、佛气。 一般人以为中国素食源于佛教的传入,实际上素食却是地道的“国货’。上古时代,生产力低下,自然是有荤吃荤,有素吃素。人的牙齿共二  相似文献   

14.
漫话素斋     
因为素食与佛教及各种斋戒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所以通称素斋。现在流行的素斋不单指寺院素斋,而足已成为融合寺院素斋、宫廷素食、民间素菜为一体的菜系。  相似文献   

15.
在京城的娣园素食里,笔者见到了一 对素食夫妻,丈夫姓谢,三十开外,眼镜 下瘦弱文静的脸上透出一股自信,他用舒 缓的语气给我们讲述着吃素的学问。中国 的素食者大都笃信佛教.居士们往往以吃 素的程度判断每个人佛教修养与修行的深 浅。这位谢先生告诉笔者,他并不是严格 的素食者,在家里决不沾荤腥,但有时因 为工作交际应酬需要,也偶尔吃肉.他说 这在佛教里并不犯戒.而是开戒。即使真 的要下嘴吃肉了,也要吃三净肉,所谓三 净肉.即不见、不听、不为你杀。对于京 城里的素食馆.谢先生了如指掌.如数家 珍般地说着每家的美味,讲着每家素食老 板的故事,还不时地向我们打听有没有新 开的素食馆,当然他更多地是向我们讲解 食素的好处。  相似文献   

16.
一心 《中国食品》2005,(10):6-37
笔者在京城跑了大半年.总算将京城的绝大部分素食馆尽收眼底。从“老四家”(功德林、绿色天食、荷塘月色、净心莲)到“中生代”(百合素食)十几家新贵.笔者每采访一家都会有新鲜感:一是每家开素食馆的因缘不同,有因为笃信佛教多年而开素食馆的,在京城素食馆中占大多数.如净心莲的冠林师傅、荷塘月色的夏泽红、静思素食的周伟、慈海素心的向颖、  相似文献   

17.
素斋和忌荤     
素食也讲作素斋,是指忌荤净素原料制作的菜肴,在关于素食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将素食的起源归结为随佛教传入而引起的中国饮食风俗之变,此说未必正确。 “素”字的本义是指未经印染的白色生丝,后来又被引伸而指初级的、未经加工的,以后又引伸而指低级的、质次的,如现在常用的“朴素”就是。这样,“素食”并不是指忌荤净素的食物,而是指价格低廉,质量较差的  相似文献   

18.
重庆华岩素餐厅,地处著名风景名胜区华岩寺内,是重庆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佛教素食餐厅,在节假日常常会有排队等候的胜景。走出华岩寺的接引殿,往右即是华岩素餐厅,餐厅有两层,一楼四壁有中外素食名人名言,二楼是大厅和包间。店  相似文献   

19.
一心 《中国食品》2005,(12):40-41
素食馆经营得成熟与否,首先要看其经营理念,因为素食馆的经营者大多数是佛教人士,用佛教的说法,发心和实际行动的密切结合是最关键的一环,也是体现素食馆经营者佛学修养深浅的重要表现。笔者在采访京城的素食馆时对这一点深有体会,有些素食馆在经营之初无疑是保持着纯正的发心,但当经营发生困难时,素食经营者往往会在发心与利益之间摇摆,从而在菜品、菜价、服务等方面体现出明显的功利性。这些做法可能会带来短期利益,但品牌因此受到损害,回头客逐渐减少,更增加了经营的困难。当笔者在朋友的推荐下采访上海的枣  相似文献   

20.
心雨 《中国食品》2005,(7):4-25
在京城的娣园素食里,笔者见到了一对素食夫妻,丈夫姓谢,三十开外,眼镜下瘦弱文静的脸上透出一股自信,他用舒缓的语气给我们讲述着吃素的学问。中国的素食者大都笃信佛教,居士们往往以吃素的程度判断每个人佛教修养与修行的深浅。这位谢先生告诉笔者,他并不是严格的素食者.在家里决不沾荤腥,但有时因为工作交际应酬需要,也偶尔吃肉,他说这在佛教里并不犯戒,而是开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