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现代化的进步,由于经济和认识等原因,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水体,远远超过了受纳水体的自净能力,致使受纳水体水质受到严重污染。许多净水厂为了取得较好的原水,不惜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从污染较少的水源地远距离引水,尽管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质,却提高饮用水生产成本。然而作为净化水源污染的给水厂,却同样将大量未经处理的生产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又加重了水源的污染。搞好给水厂的污水和污泥处理,在改善水环境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净水厂污水的处理及利用问题上,若能合理筹划研究,进行经济有效的综合利用,还可能作为可贵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灌区沟渠突出的环境条件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等问题日益加剧。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传统灌区沟渠衬砌的生态健康要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依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原理,通过物理实验探究水体修复技术对水质的改善作用,并将其原理与结论应用于生态渠道的设计中,改变传统渠道衬砌方式,使渠道既能满足防渗要求又能充分发挥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改善渠道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有县以上毛皮厂约500个,多为小型企业。日排废水量在100~1000吨之间,采用的工艺和化工材料基本相同,废水水质成份大致相当,悬浮物SS≥1000mg/l,硫化物S=0~1mg/l,化学耗氧量CODCr1000~4000mg/l,pH接近中性。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油脂、毛、皮渣、粪屑及各种离子态的有机、无机物质,排入河湖水体后超过水体自净能力,发黑发臭,造成环境污染,不少毛皮厂被当地环保部门列为重点排污企业。  相似文献   

4.
水污染治理问题已经成为了目前社会和国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各种治理方案的不断提出改善了我国水污染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人工生态系统的应用,利用了生态平衡的治理理念大大增强了水质,是一个很重要的水污染治理方案,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的不断深入,对于生态系统的认识也得到了加强,通过对于生态环境知识的利用能够创造一个平衡的水生态系统,使水体保持较强的自净能力,文章主要对人工水生态系统进行简单的介绍,增强人们对于该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剧增,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造成世界范围内水资源短缺;同时随着城市规模与工业的发展,大量工业和生活废水肆意排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水质严重恶化。根据目前城市的实际情况及其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解决其水资源的具体对策上,污水处理和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缺乏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企业污水超标排放也使得水体遭到污染,也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价值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滞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上游来水水质差等问题,都威胁着河流生态环境的安全,使其自净能力逐渐丧失。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皮革制造排放大量污染物到空气和河流中,污染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重大。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雾霾较为严重的区域,大气污染呈现复合型和区域性特征,区域之间相互影响,污染物输送密切。  相似文献   

7.
王斌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29(9):172-174,186
本文针对城市公园内景观水塘存在的一些问题,采用天然的生态修复方法,对景观水塘进行生态工程设计,使水塘水质在一段时间内明显得到改善,进而将景观水塘改造为拥有自净能力的景观水体,不仅能在城市建设中减少资源浪费,还对美化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水体水质污染问题十分突出,耗氧性有机污染物和氮磷含量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了常年性的水体发黑发臭现象。本文就城市黑臭水体问题进行探讨,同时对现有的治理方案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水体是江河湖海、地下水、冰川等的总称,是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水,还包括水中溶解物质、悬浮物质、底泥、水生物等。水与水体是2个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从水体概念去研究水环境污染,才能得出全面准确的认识。所谓水体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污染物排入江河、湖海、水库或地下水,使这些水体的水质、底泥的理化性状和生物种群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水污染愈演愈烈,而城市供水管网水质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水污染问题,加强对水污染的预防和治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城市供水管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完善管理机制,真正的做到基础建设和管理控制一起抓,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防治城市供水管网污染。文章从就如何预防和治理城市供水管网水质污染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城市缓流水体流域面源污染问题,文章分析了污染成因并提出了有效的控制方法。随着我国大中型城市对点源污染控制的加强,城市面源污染已成为危害我国城市水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对于流动性小,自净能力差的一类城市缓流水体,面源污染的危害日渐严重。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缓流水体没有真正得到保护,因此分析污染成因,提出科学可行的污染控制对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要闻链接     
《印染》2015,(9)
<正>行业动态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务院日前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计十条,简称"水十条"。《计划》提出,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  相似文献   

13.
滇池流域水污染源调查分析可以有效控制滇池水流域的污染以及为治理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信息。文章依据历年对滇池流域水环境的数据统计,分析造成滇池流域水污染的主要因素,通过对主要因素的针对性处理和控制防御,以达到滇池水域的治理和自净能力,还昆明一个碧水蓝天。  相似文献   

14.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其中水污染问题正呈现不断恶化的态势,也是人们主要关注的焦点。环境工程中的水处理技术对改善污染水体状况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水处理过程主要是利用水下微生物的培养来实现污水中污染物的处理,要想实现理想的污水处理效果,曝气设备的使用必不可少,如何有效发挥曝气设备的效能已经成为水处理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文章就对曝气设备对于水处理的原理和处理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以充分发挥曝气设备在水处理过程中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存在着诸多问题,水体黑臭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无序排放形成城市黑臭水体,导致河水黑臭、水质情况恶化的问题,仍未彻底得到改善。基于此,文章结合实践案例,从清淤技术着手,详细分析致其黑臭的污染源,通过结合实例水体的治理过程,并介绍了工程的具体方案,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多,地球上水污染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被污染的水体如果直接排入环境中就会带来严重的水体、大气、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紧张的水资源也给人类的生存敲响警钟,因此水处理就显得格外重要。随着技术不断成熟,超滤膜技术在环保工程水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介绍了超滤膜技术及其特点,探讨了超滤膜技术在环保工程水处理中的典型应用,为水处理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印染废水的基本特点是:碱度大(pH值9~12)、色度大、臭味大、水质水量变化大、有机杂质多、悬浮体多,有时还含有微量的毒性物质,若不加处理就直接排放,危害很大。若长期灌溉农田,会使土壤板结,若排入水体,会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受到经济发展"先发展,后治理"的思想引导,我国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破坏,不断恶化。水质污染情况十分严重,针对这一问题,找出解决途径,对水污染问题的防治和解决也成为重点工作内容,做好水质监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水质是否达标需要从多方角度共同考虑和量化。其中,化学需氧量的多少是决定性因素,通过检测化学需氧量,对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能够得出水中的被还原物质是否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如果COD数值超过了规定标准,就表明水中的溶解氧受到了较大程度的损耗,许多微生物就会因缺氧而失去活性,进一步加深水污染程度,因此,通过对COD的在线评测,能够进一步了解污水处理过程的质量问题,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起到帮助。  相似文献   

19.
采取"治"(污染治理)措施,将污染物总量降低到环境容量基本能接纳的水平,采取"用"(循环利用)和"保"(生态修复与保护),减少废水排放并提高流域内水体自净能力,逐步向水环境容量逼近。利用"治、用、保"综合治理模式,最终实现流域水环境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环保部就《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征求意见。据了解,这是1984年《水污染防治法》颁布以来第三次大修,距上次重修已有8年。《草案》强调"防在前,治在后",增加了八个方面的预防性规定。草案提出,国务院环保主管部门要根据水污染物对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和影响程度,公布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实行风险管理。此外,草案还提出,对因同一排污方排放的污染物使水体受到污染,支持受害人集团诉讼和代表人诉讼。对水污染物强调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