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发酵型茶酒香气成分的GC-MS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发酵型茶酒中的香气物质,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共鉴定出72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主要有丁二酸单乙酯、苯乙醇、4-羟基苯乙醇、4-羟基丁酸、咖啡因、2,3-丁二醇、己酸、丁二酸二乙酯、辛酸、辛酸乙酯、苹果酸、对羟基肉桂酸乙酯、没食子酸乙酯、棕榈酸乙酯等。  相似文献   

2.
利用溶剂萃取法对山楂红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山楂红酒中共分离出73个峰,鉴定出37种化合物;酯类和醇类是山楂红酒中香气组成最复杂的两类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丁二酸乙酯、苯乙醇、丁二酸二乙酯、甲氧基乙酸乙酯、酒石酸二乙酯、2,3-丁二醇、乳酸乙酯、对羟基苯乙醇、棕榈酸甲酯、4-羟基丁酸内酯.  相似文献   

3.
酱油香气成分的研究——头油和生抽香气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分别以乙醚提取头油和生抽中的香气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离鉴定其化学组成,以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组分的相对含量,头油乙醚萃取物中鉴定出43种化合物,生抽乙醚萃取物中鉴定出36种化合物,其对头油香气成分贡献最大的是:苯乙醇、2-甲基丙醇、3-甲基丁醇、4-羟基苯乙醇、3-甲硫基丙醇、十六酸乙酯、亚油酸乙酯、乙酸、2-呋喃醇等;对生抽香气成分贡献最大的是:2-呋喃醇、乙酸、3,8-二羟基-2-甲基色酮、6-甲基-2-吡嗪基甲醇、糠醛、香茅醇、呋喃酸、1-H-吡咯2甲醛、5,6-二氢-5,6-二乙基吡咯、1-糠基2-甲酸基-吡咯、1-(2-)呋喃基乙酮等。头油香气成分以醇类、酯类化合物为主,而生抽香气成分以杂环类化合物为主。  相似文献   

4.
贺兰山东麓地区霞多丽干白葡萄酒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研究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霞多丽干白葡萄酒香气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液萃取法提取霞多丽干白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出33个峰,鉴定出32个香气化学成分,共占其色谱流出组分总量的98.97%,其中相对含量以3-甲基-丁醇、丁二醇二乙酯、辛酸、苯乙醇、2-甲基丙醇、己酸、2-羟基丙酸乙酯、2,3-丁二醇、癸酸、二氢化-2(3氢)呋喃酮等为主。  相似文献   

5.
利用溶剂萃取法对发酵干红山楂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提取,采用GC-MS进行分析。在干红山楂酒中共分离出40个峰,鉴定出30种化合物,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中酯类和醇类是干红山楂酒中香气组成最多的两类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丁二酸单酯、苯乙醇、丁二酸二乙酯、己二酸正辛正癸酯、4-羟基丁酸内酯、羟基丁二酸二乙酯、2,3-丁二醇、9,10-二羟基甲基酯硬脂酸、棕榈酸甲酯、乳酸乙酯。  相似文献   

6.
赤霞珠和玫瑰香干红葡萄酒挥发性物质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二氯甲烷液液萃取法提取赤霞珠和玫瑰香干红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检索等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共检测出3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异戊醇、苯乙醇、丁二酸二乙酯、辛酸乙酯、二羰基苯甲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为2种酒所共有;羟基-丁二酸二乙酯、2-羟基-3-苯基丙酸乙酯、2,2-二甲基戊酸、2-(2-氧化丙烯醇).苯甲醛、色氨酸为赤霞珠所特有,十二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为玫瑰香特有,其中芳樟醇、-萜品醇与少量苯环类化合物可能是玫瑰香所特有的典犁性香气物质.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提取苹果酒中的香气成分,然后利用GC-MS对苹果酒香气成分进行了鉴定分析,共分离得出30种香气成分,鉴定出了27种香气的化学成分,约占色谱流出组分总峰面积的93.83%,其中苹果酒香气成分中相对含量较高的高级醇类有2-甲基-1-丁醇(46.21%),2,3-丁二醇(11.8%),苯乙醇(10.84%),3-呋喃乙醇(1.86%),4-羟基苯乙醇(0.37%)等;酯类有乙酸乙酯(1.14%),软脂酸乙酯(4.73%),丁二酸单乙酯(3.09%),辛酸乙酯(0.76%),己酸乙酯(0.52%)等.  相似文献   

8.
葡萄原料含糖量对赤霞珠葡萄酒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葡萄含糖量对葡萄酒风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原料初始含糖量与3-甲基-1-丁醇、2-甲基-1-丁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β-苯乙醇、丁二酸单乙酯、丁二酸二乙酯呈显著正相关。葡萄原料初始含糖量与乳酸、原儿茶酸呈显著负相关性。与苹果酸、酒石酸、乙酸、琥珀酸、乙酸乙酯、乳酸乙酯、月桂酸乙酯、羟基-丁二酸二乙酯无明显相关性。与槲皮素、儿茶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初始含糖量增加,槲皮素和儿茶素含量随之增加,对提高葡萄酒的感官品质有一定程度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对比分析两个地区(盘州、凯里)发酵糯米酒的风味差异。结果表明:凯里糯米酒(W1、W2)共鉴定出61种风味物质,醇类10种、酯类24种、醛类5种、酮及呋喃各3种、酸类5种、酚类1种、芳香族6种、烯类1种、烷烃6种;盘州糯米酒(S1、S2)中鉴定出58种风味物质,醇类12种、酯类24种、醛类5种、酮2种、呋喃3种、酸类5种、芳香族3种、烯类1种、烷烃3种。两个地区发酵糯米酒的香气物质种类差异不显著,W1和W2在香气成分上有较大差异,而S1和S2在香气成分上较为接近。凯里糯米酒中主要风味物质是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2-甲基丙酸乙酯、乙酸丁酯、β-苯乙醇、异丁醇、异戊醇、2,3-丁二醇、2,3-丁二酮、乙酸、1,3-二甲氧基二丙烷、1,1-二乙氧基-乙烷;盘州糯米酒主要风味物质是乙酸乙酯、乙酸异丁酯、2-甲基丁酸乙酯、正己酸乙酯、乙酸己酯、DL-白氨酸乙酯、琥珀酸乙酯、2-羟基-3-甲基丁酸乙酯、异戊醇、二乙二醇、2,3-丁二醇、糠醛、乙酸、β-苯乙醇。其中琥珀酸乙酯是盘州糯米酒中特有的风味物质,具有浓郁的酯香味,能改善酒体口味。  相似文献   

10.
采用液液萃取法萃取兼香型白酒中的风味物质,通过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兼香型白酒中的微量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鉴定,共检测到了128种风味物质,在酸性、碱性、中性环境下分别萃取出89、25、14种物质。其中己酸乙酯、2-羟基丙酸乙酯、2-羟基-4-甲基戊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2-丁醇、正丙醇、3-甲基丁醇、正己醇、苯乙醇、乙酸、丙酸、正丁酸、3-甲基丁酸、正戊酸、正己酸、糠醛十六种风味物质含量最多。为进一步深入认识兼香型白酒中的风味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6种不同香型白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顶空进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青草香型、花香型、毫香型、粽叶香型、枣香型和药香型6种香型白茶的香气成分。利用聚类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6种不同香型白茶的香气成分差异。结果表明,6种不同香型白茶共检测出48种香气成分。其中,青草香型白茶以芳樟醇、1-戊烯-3-醇、己醛、顺-3-己烯醇和2-甲基丁醛等为主要特征成分;花香型白茶以芳樟醇、1-戊烯-3-醇、己醛、2-甲基丁醛和香叶醇等为主要特征成分;毫香型白茶以芳樟醇、1-戊烯-3-醇、2-甲基丁醛、己醛和香叶醇等为主要特征成分;粽叶香型白茶以1-戊烯-3-醇、2-甲基丁醛、己醛、芳樟醇和2-乙基呋喃等为主要特征成分;枣香型白茶以1-戊烯-3-醇、2-甲基丁醛、己醛、芳樟醇和顺-3-己烯醇等为主要特征成分;药香型白茶以1-戊烯-3-醇、2-甲基丁醛、芳樟醇、己醛和2-乙基呋喃等为主要特征成分。聚类分析将6种香型白茶分为两大类型,青草香型、毫香型和花香型聚为一类,而粽叶香型、枣香型和药香型聚为另一类。其中1-戊烯-3-醇和芳樟醇是区分6种不同白茶香型的重要香气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品种马铃薯的挥发性成分与加工温度的关系,解析不同地理环境物种的差异。方法:用电子鼻分别检测常温、100、150℃处理后的马铃薯挥发性物质的差异,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线性判别分析;然后进一步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制备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法分析其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结果:产自浙江省宁波市的1号和2号马铃薯,产自甘肃省定西市的3、4、5号马铃薯气味存在明显的差异;经GC-MS鉴定,1、2、3、4号和5号马铃薯分别检出54、62、75、71种和46种成分,主要有醇类、烃类、醛类、酮类、酯类、呋喃类等物质。2-戊烷基呋喃、长链烷烃、苯乙醛为1号马铃薯的特征挥发性物质;2-戊烷基呋喃、2,2,3,3-四甲基丁烷、2-辛醇、苯乙醛、油酸-3-(十八烷氧基)-丙基酯为2号马铃薯的特征挥发性物质;1-辛烯-3-醇、3-甲基醋酸-1-丁醇、甲苯、2-甲基丁醛、苯乙醛、甲酸-2-乙基己酯、碳酸-异丁基-2-乙基己酯、2-戊烷基呋喃为3号马铃薯的特征挥发性物质;1-辛烯-3-醇、3-甲基醋酸-1-丁醇、碳酸-异丁基-2-乙基己酯、水杨酸甲酯、2-戊烷基呋喃为4号马铃薯的特征挥发性物质;1-辛烯-3-醇、水杨酸甲酯、2-戊烷基呋喃、3-甲基醋酸-1-丁醇为5号马铃薯的特征挥发性物质。结论:马铃薯品种不同,主要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其相对含量有差异,不同产地的马铃薯挥发性成分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种侧耳属食用菌干品挥发性香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朝敏  范秀芝  樊喆  史德芳  高虹 《食品科学》2018,39(16):240-246
挥发性香味成分是影响食用菌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究不同侧耳属食用菌挥发性香味物质的组成和相对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14种侧耳属食用菌干品中的挥发性香味物质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和共有成分分析研究不同组分对整体风味的贡献。结果显示:14种侧耳属食用菌干品中共鉴定出41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酮类、酯类、羧酸类和呋喃类等;其中共有成分8种,分别为正己醛、2-丁基-2-辛烯醛、1-己醇、1-辛烯-3-醇、正辛醇、2-辛烯-1-醇、3-辛酮和1-辛烯-3-酮;此外,醇类化合物在14种侧耳属食用菌中相对含量远高于其他类化合物。除佛罗里达侧耳PF6中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1-辛烯-3-酮、1-辛烯-3-醇和正辛醛外,其他13种侧耳属食用菌中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均为1-辛烯-3-酮和1-辛烯-3-醇。共有香气物质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3.627%,主要代表性成分为1-己醇、正己醛、2-丁基-2-辛烯醛、正辛醇、2-辛烯-1-醇、1-辛烯-3-酮和3-辛酮等,它们是影响食用菌风味的关键性香味成分。  相似文献   

14.
罗静  吴迪  钟永科 《现代食品科技》2014,30(12):271-276
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贵州沙姜的挥发性成分,同时,采用相应技术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将所得主要成分与广西沙姜的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贵州沙姜的挥发性成分不同于广西沙姜,主要为爱草脑,其次是2,4,6,7,8,8a-六氢-3,8-二甲基-4(1-甲基亚乙基)-5(1H)-薁酮和塞舌尔烯。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匹配度大于90%的可检索组分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从贵州沙姜中鉴别出的挥发性成分共47个,三主要成分含量占总体的绝大多数,爱草脑、2,4,6,7,8,8a-六氢-3,8-二甲基-4(1-甲基亚乙基)-5(1H)-薁酮和塞舌尔烯的含量分别为61.53%、15.54%和7.19%;鉴别出的47个挥发性成分的分布是醚类4个、酮类3个、萜类28个、酚类3个、醇类2个、酯类2个、醛类2个、烃类3个,其中醚类、酮类、萜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分别为62.22%、15.83%、13.68%。  相似文献   

15.
天福号酱香鸡挥发性香成分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北京传统肉制品——天福号酱香鸡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对酱香鸡的香成分进行提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香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以乙醚作溶剂共鉴定出84种风味化合物,以二氯甲烷作溶剂共鉴定出72种风味化合物,两者共计鉴定出85种风味化合物,可分为9类,即烃类10种、醛类24种、酮类12种、醚类2种、酚类2种、醇类19种、酸类4种、酯类4种、含氮含硫及杂环化合物8种;含量较高(峰面积大于1%)的化合物有己醛、茴香脑、棕榈醛、壬醛、桉叶油醇、庚醛、2-正戊基呋喃、(反,反)-2,4-癸二烯醛、正辛醛、1-辛烯-3-醇、反-2-辛烯醛、α-松油醇、芳樟醇、反-2-癸烯醛、2,3-辛二酮等。其中醛类、醚类和含氮含硫以及杂环化合物对胡同坊北京酱鸡特征香气的形成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会东县不同品种块菌挥发性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挥发性香气成分是块菌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究不同品种块菌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判定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6种块菌共鉴定出24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醇类、酮类、醛类、烯类等,6种块菌中共有的挥发性成分为1-辛烯-3-醇、苯乙醛、反-2-辛烯醛。假凹陷块菌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1-辛烯-3-醇和苯乙醛;夏块菌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1-辛烯-3-醇、苯乙醛、反-2-辛烯醛、苯甲醛和己醛;印度块菌和会东块菌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1-辛烯-3-醇;凹陷块菌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1-辛烯-3-醇、苯乙醛、反-2-辛烯醛、己醛和3-辛酮;波氏块菌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1-辛烯-3-醇、反-2-辛烯醛和3-辛酮。  相似文献   

17.
利用顶空GC-MS技术对黄牛肝菌干品和蒸馏萃取得到的黄牛肝菌馏分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从黄牛肝菌干品中鉴定出59种挥发性成分,占色谱流出峰总面积的相对质量分数为61.42%,主要为杂环类、酸类、酮类和酯类,主要成分有:戊酸、2,6-二甲基吡嗪、1-乙基-2-甲酰基吡咯、苯乙酮、苯甲醛、2,5-二甲基吡嗪、丙位戊内酯、2-乙基-(5或6)-甲基吡嗪和乙醇。从黄牛肝菌馏分中鉴定出46种挥发性成分,占色谱流出峰总面积的相对质量分数为55.25%,主要为酮类、醛类、酯类和醇类,主要成分有:苯乙酸甲酯、苯甲醛、1-辛烯-3-酮、1-辛烯-3-醇、苯乙酮、环辛醇和2-辛烯醛。微量芳香含硫化合物在黄牛肝菌馏分中有检出。样品在两种处理方式下鉴定得到16种相同组分,主要成分相对质量分数有显著差异。研究发现,干品分析得到的挥发性组分种类较馏分组分丰富,但蒸馏萃取对挥发性组分含量有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烤烟烟叶(玉溪C3F和许昌C3F复烤烟叶)的清香风格特征,采用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技术分离鉴定了浓香型和清香型烟叶主流烟气中的香气成分,确定了11种清(青)香成分,通过建立GC-MS内标标准曲线测定了其在烟叶主流烟气中的释放量,计算了相应的香气活力值(OAV),比较了11种清香成分对烟气清香香韵的贡献度,并基于OAV对两种烟叶的清香风格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种烟叶主流烟气中11种清香成分的总释放量分别为5.16和4.47μg/支,其中3-乙酰基吡啶和香叶基丙酮的释放量较高;②2种烟叶主流烟气中2-乙基己醇的OAV均小于1,对烟气清香香韵的贡献较小,β-大马酮和二氢大马酮的OAV均较大,在彰显烟气清香香韵方面起主要作用;③除OAV小于1的2-乙基己醇外,其余10种清香成分在玉溪C3F烟叶主流烟气中的总OAV为8.91×106,是许昌C3F烟叶的5倍,这与玉溪C3F烟叶清甜香突出、清香明显的感官评价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陕西地区市售11 种臊子肉挥发性成分,通过对重要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并结合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市售臊子肉的特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通过SPME-GC-MS方法分析得到11 份臊子肉样品中挥发性香气物质包括醇类、醛类、酸类、酮类、酯类、醚类、萜烯类和杂环类化合物;选取18 种OAV大于10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和乙酸作为臊子肉产品特征香气组分,其中醛类有9 种,分别为乙醛、戊醛、己醛、庚醛、壬醛、癸醛、2-甲基丙醛、2-甲基丁醛和3-甲基丁醛;酸类物质和醇类物质均为2 种,分别为乙酸、丁酸和 1-庚醇、芳樟醇;杂环类物质1 种,为2-戊基呋喃;5 种萜烯类化合物分别为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3-蒈烯和柠檬烯;醚类化合物为草蒿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近年来,蓝莓蜜作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一个新近开发蜜种,由于产量有限,市面上的蓝莓蜜质量参差不齐,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蓝莓蜜,对蓝莓蜜的基本品质特性、抗氧化性及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蓝莓蜜的挥发性成分;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方法测定蓝莓蜜的理化性质、微生物和污染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4种蓝莓蜜中总酚、总黄酮、脯氨酸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来分析蓝莓蜜的品质特性。结果:理化性质检测结果表明采自长白山蜂场的蓝莓蜜LM17为一级品(优质蜂蜜),不含呋喃果糖酶(BFF)、大米糖浆标志物(SMR)、甜菜糖浆标志物(SMB)、甜菜糖浆(BS)、糖浆标志物(SMX)、大环内酯类物质和甘露糖,属于无掺假、无添加的纯天然蜂蜜;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计数、嗜渗酵母计数均低于蜂蜜国家标准指标。镉、铅、蝇毒磷、氟胺氰菊酯和双甲脒五种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远低于蜂蜜国家标准指标或未被检出。4个蓝莓蜜样品总抗氧化性由强到弱分别为:LM17>LM-MJ18ZH>LM-MJ18ZZ>LM18TH,其中各样品的抗氧化物质总酚、总黄酮、脯氨酸的含量均有显著差异。蓝莓蜜样品中共检测出6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3-甲基-戊酸、庚酸、顺式-芳樟醇、苯甲醛4种物质属于致香成分,其致香成分数量与其他香味明显的蜂蜜(如野坝子蜜和椴树蜜)所含的致香物质数量相当,由此也可推断蓝莓蜜的清香滋味应该主要来自这些成分;其中蓝莓与蓝莓蜜共有的挥发性成分为乙醇、苯甲醛、辛烷三种;而1-甲基-4-(1-甲基乙烯基)-苯、1,2,4-三甲基-5-(1-甲基乙基)-苯、(S)-(+)-3-甲基-1-戊醇、顺式-5-乙烯基四氢-α,5-三甲基-2-呋喃甲醇、5,5-二甲基-3-氧代-1-环己烯-1-甲醛、3-(2,2,6-三甲基-7-氧杂双环[4.1.0]庚-1-基)-2-丙烯醛、(E)-1-(2,6,6-三甲基-1,3-环己二烯-1-基)-2-丁烯-1-酮、1- {2-[3-甲基-3-(5-甲基-呋喃-2-基)-丁基]-环氧乙烷-2-基}-乙酮、4,5-二氢-5,5-二甲基-4-异亚丙基-1H-吡唑、8-丙氧-塞德兰这10种物质则为蓝莓蜜特有的挥发性成分。结论:通过对蓝莓蜜的基本理化性质、抗氧化性物质含量、抗氧化能力及挥发性成分等的分析,蓝莓蜜的所有挥发性成分中属于致香成分的有4种,综合基本理化性质、微生物、农药残留、污染物、抗氧化性、挥发性成分及致香成分的研究,鉴定了采自长白山蜂场的蓝莓蜜(LM17)属于优质蜂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