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本文研究了黄原胶浓度对蔗糖酯溶液水力学直径DH、ζ-电势及乳浊液粒径、ζ-电势、显微结构、粘度、模量和乳析分层等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黄原胶对蔗糖酯乳浊液流变特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黄原胶浓度升高,蔗糖酯-黄原胶复合溶液的DH值逐渐增大,ζ-电势逐渐降低。乳浊液的粒径先增大后减小,ζ-电势没有显著的变化(p0.05),乳浊液的粘度和模量逐渐增大。低黄原胶浓度(0~0.01 wt%)条件下,乳浊液仅出现油析分层现象;黄原胶浓度为0.05 wt%时,由于排斥絮凝作用增强,导致乳浊液的水析及油析分层最严重;随着黄原胶浓度进一步升高,由于弱凝胶网络结构的形成,一定程度提高了乳浊液的稳定性;且黄原胶浓度高于0.15 wt%时,乳浊液仅出现水析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酪蛋白酸性乳浊液中研究了Na+、K+、Ca2+等正离子及Cl-、H2PO4-、HPO42-、SO42-等负离子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底部d3,2和离心沉淀率随Na+、K+、Ca2+、Cl-、SO42-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大,随H2PO4-、HPO42-质量浓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Na+、K+质量浓度对底部d3,2和离心沉淀率的影响较小,Ca2+的影响较显著。表观粘度随正离子和负离子质量浓度增加均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当Na+、K+、Cl-质量浓度为0.005%,H2PO4-、HPO42-质量浓度为0.015%,乳浊液稳定性较好,而Ca2+影响其稳定性较明显,最好不添加。 相似文献
5.
研究NaCl浓度对蔗糖酯-黄原胶溶液的水力学直径DH、ζ-电势和界面张力及乳浊液的粒径d4,3、ζ-电势、粘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蔗糖酯-黄原胶相互作用与乳浊液稳定性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增加,由于静电屏蔽作用,蔗糖酯-黄原胶溶液的DH值、ζ-电势和界面张力均增大,导致乳浊液ζ-电势和d4,3也逐渐增大。NaCl浓度达到0.1mol/L时,由于蔗糖酯-黄原胶疏水作用增强,形成蔗糖酯-黄原胶复合物,提高液滴的空间位阻作用,使得复合乳浊液稳定性高于蔗糖酯乳浊液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7.
8.
蛋白质乳浊液体系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蛋白质乳浊液体系是食品中最重要的体系之一。如何提高蛋白质乳浊液体系的稳定性的问题一直是食品科学家关心的热点 ,文中主要介绍了蛋白质乳浊液体系稳定性的破坏 ,有关乳浊液体系稳定的理论以及影响乳浊液体系稳定性的因素 ,如蛋白质的功能性质 ,乳化剂以及pH值和盐等。同时 ,文中还介绍了多糖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对蛋白质乳浊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增强复合骨汤的乳化稳定性,改善乳化品质,将蔗糖酯分别与单甘酯、大豆卵磷脂及微晶纤维素复配成不同亲水亲油平衡值(Hydrophile Lipophilic Balance,HLB)的二元乳化剂,研究其对复合骨汤乳液的乳化稳定效果及内在原因,并探讨乳液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复配蔗糖酯与单甘酯的HLB值为8时乳液Zeta电位值为(-34.8 mV),黏度为8.91 Pa•s,平均粒径D[4,3](1 496 nm);蔗糖酯和大豆卵磷脂复配HLB值为12时乳液Zeta电位值为(-38 mV),黏度为8.94 Pa•s,平均粒径D[4,3](725.1 nm)蔗糖酯与微晶纤维素复配HLB值在10~12之间时乳液zeta电位值在(-26.3 mV)至(-29.3 mV)之间,复合骨汤乳液均表现出良好的乳化稳定性。蔗糖酯与大豆卵磷脂复配对骨汤乳液的稳定效果优于其它2组复配乳化剂,可使乳液中乳滴粒径显著降低(P<0.05),并能增大乳滴表面的电荷数量及乳液粘度,使乳滴均匀分散、不易聚集上浮。蔗糖酯与单甘酯、大豆卵磷脂两两复配后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但与微晶纤维素的协同效应不明显。二元乳化剂的复配比例对骨汤乳液的稠度、色泽和可接受度影响较大,对香气及滋味影响较小,影响作用与乳液稳定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复合乳化剂对不同油脂乳化效果的影响,以大豆分离蛋白(SPI)和蔗糖酯(SE)为复合乳化剂,猪油(LA)、大豆油(SO)、亚麻籽油(LO)、鱼油(FO)为油相制备乳液。通过测定乳液的乳化活性、结构特性、热特性、稳定性等指标,研究了不同油相制备的乳液之间稳定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四种乳液中乳液LA有最高的乳化活性和乳液稳定性(27.374 m2/g,361.243 min),且其乳液液滴平均粒径(D)最小(8.411±0.670 μm)。微观结构结果显示,四种乳液颗粒的均匀性为乳液LA >乳液SO >乳液LO >乳液FO。DSC结果表明,乳液LA熔融时需要最多的能量(ΔH=−57.67±1.28 J/g),而乳液FO的焓值仅为−10.18±0.10 J/g。储藏及氧化稳定性的结果表明,乳液LA的稳定性最佳。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差异会影响SPI-SE对乳液的稳定效果,油相的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越大、不饱和程度越高,乳液稳定性越差。该结果可丰富SPI-SE在油脂乳化上的研究,为油脂的乳化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Interactions between sucrose and casein were investigated by adsorption isotherms. Mechanically mixed and freeze-dried sucrose/casein mixtures at sucrose percentages of 1, 5, 10, 15 and 20% (wet basis) were compared to calculated isotherms using the mass balance equation, over the aw range 0.23–0.93 at 20°C. The mechanical mixtures did not exhibit solute/polymer interactions. The freeze-dried systems showed positive interaction (i.e., sorbed more water than calculated) for 1 and 5% sucrose at all aw values. For the 10, 15 and 20% sucrose mixtures, positive interaction continued below 0.86 aw; however, above 0.86 aw, no interaction was apparent. That is, experimental sorption values equaled calculated values. 相似文献
13.
聚氨酯/粘土复合乳液的合成及对干酪素溶液的增稠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聚氨酯粘土复合乳液,并用于增稠干酪素水溶液,TEM、X光表征了复合乳液中粘土的形态,讨论了pH、复合乳液用量对干酪素溶液粘度的影响。静态时,复合乳液用量4%时干酪素溶液粘度增加到0.4Pa.s。 相似文献
14.
水解酪蛋白铁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酶水解法制备酪蛋白的最适条件为:酪蛋白溶液15%,PH值为8.0,水解温度50℃,水解时间3h,加酶量1:60,加入FeSO4和乙醇混和液,由此制得水解酪蛋白铁,每克酪蛋白中总铁量为14.80mg,其结合铁占82.64%。在PH值为7.0-2.0之间,60-100℃加热处理,在无机磷酸盐存在的条件下,不会使酪蛋白铁结合铁游离。由体外模拟消化实验可知,在胃液环境下,可以增加酪蛋白铁结合量,且在胃内不 相似文献
15.
乳化剂的复配比例和用量对花生乳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乳化剂中蔗糖酯与单甘酯的复配比例(1:2~2:1)和用量(0.03%~0.07%)对花生乳的粒度分布,离心乳析率、离心沉淀率和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中蔗糖酯(以单甘酯计)的比例上升,花生乳的粒径、离心乳析率和离心沉淀率均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当蔗糖酯和单甘酯的复配比例为2:3时储存稳定性最好;当乳化剂用量低于0.05%时,随其用量的增加,花生乳的粒径、离心乳析率和离心沉淀率均呈下降趋势,储存稳定性逐渐提高,当乳化剂用量高于0.05%时,花生乳的粒径、离心乳析率,离心沉淀率和储存稳定性变化不明显;综合考虑,当乳化剂中蔗糖酯和单甘酯的复配比例为2:3,用量为0.05%时,花生乳的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17.
加脂剂乳化稳定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表面化学的角度讨论了维持及影响加脂剂乳液稳定性的因素。界面张力、油水之间的界面有蓦 及乳液颗粒所速 电荷是维持加脂剂乳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而加脂剂的乳化成分及其复配、水的硬度、pH值、中性盐和温度则会影响乳液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