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贮藏过程中夏橙汁香气成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莉  吴厚玖  王华  郑炯  黄学根  谈安群 《食品科学》2011,32(22):293-297
为探明贮藏对夏橙汁香气成分的影响,通过冷藏(5℃)、室温、加速贮藏(30、40、50℃)灭菌夏橙汁,分别于2、4、6周取样,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香气成分,内标法半定量。结果表明:夏橙汁在贮藏过程中,柠檬烯、β-月桂烯、芳樟醇、辛醛、癸醛、丁酸乙酯等对香气有重要贡献的成分的含量有所下降;冷藏6周后各类成分含量下降缓慢,加速贮藏6周后烯烃类下降显著,但醇类、酮类及酯类等总含量下降不显著;α-松油醇、β-松油醇、糠醛、4-乙烯基愈创木酚等对橙汁品质有反作用的成分较对照组均有增加。故要保持夏橙汁固有的香气,应严格控制贮藏温度,其中以冷藏条件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制备方法对枣汁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加热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和酶解浸提法制备红枣汁,对制备得到的红枣汁的香气进行富集,并经GC/MS联机检索分析,加热提取法制备的枣汁中共检出16种成分;超声波提取法中共检出18种成分;酶解浸提法制备的枣汁中共检出11种成分。不同的枣汁制备方法,其制备的枣汁的香气成分不同。  相似文献   

3.
郭莉  吴厚玖  王华  孙志高 《食品科学》2010,31(24):259-263
采用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 质谱法对伏令夏橙汁加工过程中5 个关键点样品的主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50 种香气成分,主要为柠檬烯(84.79%~86.92%)、β- 月桂烯(3.87%~5.83%)、α- 蒎烯(1.03%~2.05%)、芳樟醇(0.02%~1.72%)、葵醛(0.15%~0.28%)、辛醛(0.03%~0.52%)和丁酸乙酯(0.12%~0.44%)等。加工过程对夏橙汁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有重要影响,5 个样品香气成分种类分别为38 种、36 种、31 种、30 种和20 种。精滤后烃类相对含量增加2.01%,醇类物质下降2.00%;脱气后烃类下降0.95%,醇类下降0.15%;灭菌后香气成分与脱气后相近;浓缩还原对香气影响最大,烃类和醇类比精滤后橙汁分别降低3.85%、1.16%。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不同气体成分对橙汁胞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本实验以72-1锦橙汁胞为原料,采用充气(100%N2、100%CO2、50%N2+50% CO2)贮藏橙汁胞6个月,以-18℃冷冻贮藏橙汁胞作为对照,对品质相关指标的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充气贮藏期间,橙汁胞VC含量均在保质期含量范围内;p H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均不显著;还原糖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橙汁胞菌落总数符合果汁饮料的卫生标准。充气与冷冻贮藏期间,橙汁胞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较小。充气贮藏前期(02月),橙汁胞色泽变化不显著。3种充气贮藏方式中,充CO2贮藏抑菌效果较好;充N2贮藏更有利于橙汁胞VC和总黄酮含量的维持,且对橙汁胞的褐变和色差变化抑制效果也较好;充50%N2+50%CO2贮藏的橙汁胞还原糖含量变化最小。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不同气体成分对橙汁胞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本实验以72-1锦橙汁胞为原料,采用充气(100%N_2、100%CO_2、50%N_2+50% CO_2)贮藏橙汁胞6个月,以-18℃冷冻贮藏橙汁胞作为对照,对品质相关指标的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充气贮藏期间,橙汁胞V_C含量均在保质期含量范围内;p H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均不显著;还原糖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橙汁胞菌落总数符合果汁饮料的卫生标准。充气与冷冻贮藏期间,橙汁胞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较小。充气贮藏前期(0~2月),橙汁胞色泽变化不显著。3种充气贮藏方式中,充CO_2贮藏抑菌效果较好;充N_2贮藏更有利于橙汁胞V_C和总黄酮含量的维持,且对橙汁胞的褐变和色差变化抑制效果也较好;充50%N_2+50%CO_2贮藏的橙汁胞还原糖含量变化最小。  相似文献   

6.
以塔罗科血橙汁为研究对象,对手榨汁、精滤汁、杀菌汁和还原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了橙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4 种血橙汁分别检出47、55、51 种和14 种香气成分,总含量分别为459.21、1 436.16、1 194.25、118.72 mg/kg,精滤汁比手榨汁多检出莰烯、丁酸甲酯、壬醇、癸醛等物质,杀菌后果汁多检出壬醛,压榨过滤和加热有助于香气的形成,但要控制副作用物质如α-松油醇等的增加,浓缩还原后橙汁香气最差,在生产中可利用回填方式提高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液萃取法对超高压处理前后的猕猴桃汁的香气进行富集,并经GC/MS联机检索分析,发现超高压处理对猕猴桃汁中的酯类、羧酸类、醛酮类、醇类和杂环类都有影响,超高压后,酯类物质、醇类物质无论从种类和数量上都下降,而醛酮类、羧酸类和杂环类化合物无论从种类和数量上都增加。其影响作用和高压造成的温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纵伟  陈怡平 《粮油加工》2009,(4):113-114
本文采用溶液萃取法对超高压处理前后的花生奶的香气进行富集,并经GC/MS联机检索分析,发现超高压处理对花生奶中的醛类、羧酸类、醇类、呋喃类和醚类都有影响,有更多的呈香物质出现,表明超高压处理可用于花生奶的加工。  相似文献   

9.
超高压处理对猕猴桃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萃取法对超高压处理前后的猕猴桃汁的香气进行富集,并经GC/MS联机检索分析,发现超高压处理对猕猴桃汁中的酯类、羧酸类、醛酮类、醇类和杂环类都有影响,超高压后,酯类物质、醇类物质无论从种类和数量上都下降,而醛酮类、羧酸类和杂环类化合物无论从种类和数量上都增加。其影响作用和高压造成的温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热处理对枣浆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红枣为原料,经过去皮去核打浆制得枣浆,对枣浆进行95℃、不同时间加热处理后,采用减压蒸馏萃取法提取枣浆的香气成分并经气质联用(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内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香气成分的种类及所占总物质的含量明显增加,并得出枣浆经加热处理后主要的香气成分为烷烃类、芳香族类、酸类、醛类、醇类、酯类;主要的特征化合物有:2,2’-亚甲基双[6-(1,1-二甲基)-4-甲基]-苯酚、6-乙基-3-甲基-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11-癸烷基-二十四烷、三十六烷、9-己基-十七烷、乙酸乙酯、3-糠醛;且随着枣浆热处理时间的延长,醇类化合物的含量明显降低,酸和酯类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提高果汁含量和选用效果良好的复配增稠剂对柑橘为原料制成的果汁型橙汁囊胞饮料的悬浮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SPME-GC-MS技术对其几种主要香气物质进行了鉴定分析,并研究了其流变特性。实验结果表明,0.2%黄原胶+0.25%果胶,0.15%CMC+0.2%黄原胶+0.1%果胶,0.1%CMC+0.05%黄原胶+0.1%琼脂和0.1%黄原胶+0.1%果胶+0.1%琼脂等4种不同组成的复合稳定剂对果汁型橙汁囊胞饮料的悬浮效果良好;添加了增稠剂的果汁更加稳定,且为非牛顿流体,呈典型的假塑性流体特征,且添加增稠剂对橙汁囊胞饮料中的几种主要香气物质的释放造成了一定影响,不同组成的增稠剂对其影响也不太相同,其中3-蒈烯、d-柠檬烯、β-香叶烯、γ-萜品烯和紫苏醛被检出的含量均出现明显降低,但饮料的表观粘度与香气释放没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鲜榨锦橙汁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萃取头对鲜榨橙汁香气成分的萃取差异。结果表明:从鲜榨橙汁中共鉴定出53种香气成分,包括烯烃类、酯类、醇类、醛类和酮类,其中的主要香气化合物为柠檬烯、β-月桂烯、芳樟醇、α-松油醇、4-松油烯醇、丁酸乙酯、辛醛、α-蒎烯、β-水芹烯等物质。  相似文献   

14.
潘见  周典飞  王颖  王莉  王硕  张岚 《食品科学》2013,34(6):227-230
为了解超高压处理的草莓汁在冷冻贮藏过程中产生的异味物质的主要成分,400MPa压力处理15min的草莓汁分别置于-60、-18、-5℃条件贮藏4周时间,采用不同涂层的固相微萃取纤维头和气质联用法分析、鉴定草莓汁冷冻贮藏后香气成分,找出异味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草莓汁经冻藏后香气成分发生了变化,产生不悦的异味;通过对比新鲜草莓汁,发现草莓汁在冻藏后产生了硫化氢和异辛醇,该两种物质是草莓汁冻结异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张艳荣  吕呈蔚  刘通  甄佳美 《食品科学》2016,37(10):116-12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鲜姬松茸、热风恒温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3 种不同干燥方式的姬松茸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鲜姬松茸、热风恒温干燥、微波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分别检测出20、50、43 种及22 种挥发性风味成分。热风恒温干燥新生成了醇、醛、酮、酚、醚类物质,对姬松茸风味的改良和增香具有一定作用;微波干燥生成醛类物质较多,使干燥后的姬松茸具有特殊的肉桂香气和类似苦杏仁的香味;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的姬松茸与鲜姬松茸在整体风味成分上较为接近,说明真空冷冻干燥方式能够较好的保持姬松茸原有风味。  相似文献   

1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7?个白肉品种、15?个红肉品种枇杷成熟果肉的挥发性成分,结合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枇杷果肉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2?个品种枇杷成熟果肉检测到醛、萜烯、醇、酮、酯及其他6?类挥发性化合物,醛类物质是枇杷果肉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酯类、酮类和醇类是构成不同品种枇杷特有风味的重要组成,正己醛是相对含量最高的挥发性物质。7?个白肉品种枇杷检测出65?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挥发性物质14?种,莰烯、氧化石竹烯、2-甲基丁酸仅在白肉品种枇杷中检测到;15?个红肉品种枇杷检测出81?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挥发性物质10?种,甜瓜醛、反-2,4-癸二烯醛、反-β-罗勒烯、3-蒈烯、丁二醇、叶醇、十二醇、植酮、乙酸己酯、水杨酸甲酯、丁酸芳樟酯、香叶酸甲酯、乙酸橙花酯、肉桂酸乙酯、百里香酚、丁香油酚是红肉品种枇杷特有的挥发性物质。不同果肉类型枇杷的挥发性成分的主要差异体现在醇类和酯类物质,脱辅基类胡萝卜素类香气物质香叶基丙酮、β-紫罗酮在红肉枇杷中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白肉枇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把除‘冠玉’和‘乌躬白’外的其他白肉品种枇杷聚集,壬醛是对果肉风味贡献率最高的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柑橘果肉在风味吸附方面的机制,测定了甜橙果肉粉的成分构成、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观察了其微观结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测试分析了其对橙油风味物质的吸附性能。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甜橙果肉粉主要由膳食纤维(51.87%±3.12%)、蛋白质(20.47%±0.58%)、脂肪(11.33%±1.60%)、淀粉(4.06%±0.59%)构成。SEM观察结果及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分析结果表明,甜橙果肉粉复合物中存在丰富的褶皱和缝隙等不规则结构,比表面积达2.98 m2/g。GC-MS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甜橙果肉粉对橙油典型香气成分例如柠檬烯、γ-萜品烯、β-月桂烯、β-水芹烯、芳樟醇、辛醛、壬醛等有明显的吸附作用,尤其与直链脂肪醛、含氧萜类衍生物的相互作用较明显,而对α-蒎烯、桧烯等双环单萜类成分的吸附作用相对较弱。综上,甜橙果肉粉中各组成成分交联而成的褶皱和缝隙结构是其发挥风味吸附作用的重要基础,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甜橙果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