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阳  宋兵  张恒  王亮  钱晓明 《丝绸》2024,(3):66-76
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由于其原料和成型技术的组合多样性而备受青睐。然而,在现有的制备工艺中,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存在如能耗大、难以细旦化和污染环境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和高质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原料选择、组件使用及工艺调控等因素都对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成型效果影响显著。因此,合理调控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成型过程中各阶段影响因素对其综合性能进一步提升具有重大意义。为更全面理解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的本质,本文以桔瓣型纤维和海岛型纤维为研究基体,探究了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的纺丝成型机理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多样的开纤工艺(机械开纤、化学开纤和热能开纤);归结了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在合成革、空气过滤和医疗卫生等材料领域的应用;最后对熔纺双组分超细纤维广阔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作为世界纺黏技术发展中的里程碑,双组分纺黏水刺超细纤维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探讨了水刺开纤,湿热开纤和化学开纤三种不同开纤方式对PA6/PET双组分纤维非织造布的开纤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双组分纤维开纤中,单一水刺开纤效果并不理想,可以将水刺开纤、湿热开纤和化学开纤方式结合,以提高PA6/PET双组分非织造布的...  相似文献   

3.
双组分纺黏水刺非织造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具有纺黏非织造材料的高强度,经水刺环保开纤后,又具有超细纤维材料的柔软和细腻手感。再者,双组分超细纺黏水刺非织造材料的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具有良好的过滤性、吸湿性、透气性和容尘能力。本文系统概述了双组分超细纺黏水刺非织造原料、工艺及其产品特点,分别介绍了在高级擦拭布、服装用布、卫生产品、高级合成革基布、精密过滤材料等领域的主要应用,并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双组分超细纺黏水刺非织造技术及产品的发展。最后对双组分超细纺黏水刺非织造材料在原料绿色化、组分多样化、纤维亚微米及纳米化、材料复合化、产品功能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橘瓣型双组分纺粘非织造布的开纤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长丝的开纤是橘瓣型双组分纺粘非织造布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艺,开纤效果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介绍了国内外现有复合纤维的开纤技术及其原理和特点,探讨了适合于橘瓣型双组分纺粘非织造布工业化生产的开纤技术.  相似文献   

5.
双组分熔喷非织造布开纤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组分熔喷非织造布凭借其纤维超细,比表面积大等优点,作为一种高效过滤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获得更高的过滤性能,需进一步增加纤维比表面积,即双组分纤维裂离.本文重点分析双组分纤维主要的3种开纤方法,并对开纤效果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韩燕  高铭  孟祥英  李勇  朱平 《染整技术》2006,28(5):18-20
用碱处理法裂离米字型涤/锦复合超细纤维,采用移位开纤率、裂离开纤率、减量率、吸水性、毛细效应和纤维脱落性综合评价指标,探讨了氢氧化钠质量浓度、温度和时间及机械力作用对超细纤维织物开纤效果的影响,运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复合超细纤维开纤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5 g/L、温度110℃、时N45 min,并证明机械力作用能促进开纤效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桔瓣型双组分纺粘非织造布技术的原理,重点对这种非织造材料的开纤技术与开纤效果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从而进一步探讨各种开纤技术与开纤效果评价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孔径的可预测性,通过水刺原纤化技术制备了聚酯(PET)/聚酰胺6(PA6)双组分中空橘瓣型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在纤维几何形态和材料结构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孔径预测模型,并对孔径大小与开纤率、纤维线密度的关系进行了理论预测。结果表明:双组分纤维在水刺作用下开裂成超细纤维,且纤维在水平方向相互纠缠排列;受水刺原纤化工艺影响的开纤率是影响孔径分布的主要因素;孔径预测模型的理论值与实验值的对比结果表明孔径预测模型可以用来预测PET/PA6 双组分中空橘瓣型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的孔径分布。  相似文献   

9.
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碱法裂离工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韩燕  高铭  孟祥英  李勇  朱平 《印染》2006,32(4):10-12
采用超细纤维开纤率(包括移位开纤率和裂离开纤率)、减量率、吸水性、毛效和纤维脱落性等综合评价指标,探讨了氢氧化钠浓度、温度和时间及机械力作用对超细纤维织物开纤效果的影响;运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复合超细纤维开纤的最佳工艺条件:NaOH浓度5g/L、温度110℃、时间45min;并进一步证明了机械力作用能促进开纤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双组分熔喷非织造布开纤方法及开纤效果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双组分熔喷非织造布作为高效过滤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获得更高的过滤效率需进一步增加纤维比表面积。重点分析了双组分纤维的开纤方法,并对开纤效果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对分裂型短纤水刺非织造布与分裂型长丝纺粘水刺非织造布在受外界机械力作用后的拉伸断裂强力和胀破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外界机械力作用下,分裂型超细纤维水刺非织造布中的纤维会进一步开纤,在改善其开纤情况的同时,各项力学性能变化不大;机洗是一种效果好、无污染的新型开纤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碱法开纤工艺对PET/PA6橘瓣型双组分纺粘水刺非织造布进行进一步开纤,通过温度、时间、NaOH质量分数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其碱法开纤工艺,并研究了开纤率与减量率对试样断裂强力、悬垂系数和吸水倍率等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开纤工艺是温度80℃、NaOH质量分数3%、时间15 min;开纤温度是影响PET/PA6橘瓣型双组分纺粘水刺非织造布开纤率和减量率的最主要因素;在一定的开纤率范围内,试样的断裂强力、悬垂系数和吸水倍率与开纤率无明显关系,但与减量率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工艺以涤锦复合型超细纤维织物为主要研究对象,考核超细纤维织物开纤率、失重率、厚度、透气阻抗等代表性评价指标,通过氢氧化钠浓度、温度、时间的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碱法开纤工艺,得出碱法开纤的最大影响因素为氢氧化钠浓度,并应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超细纤维的开纤剥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论述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和海岛型超细纤维成纤方法的不同,介绍了两种超细纤维的不同开纤剥离工艺。  相似文献   

15.
用碱处理、自制液处理与复合处理(即先碱处理再自制液处理)市售的海岛纤维无纺布,分析了处理后无纺布的透气性、透水率、抗张强度与形态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碱法处理后的海岛纤维表面只有细小裂纹,开纤效果不明显;采用自制液处理技术,海岛纤维开纤效果好;当碱处理与自制液处理技术并用时,海岛纤维可以完全开纤,比表面积增大,透气性和透水性降低.这意味着用自制液处理与复合处理所得新型超细纤维无纺布具有优异的吸附清洁功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超声波应用于碱预处理过的双组分熔喷非织造布(PET/PA)的开纤,发现该工艺明显比单纯的碱处理开纤效果好,不但可以减少纤维的损伤,而且工艺简单,显著的提高了开纤效果。开纤程度通过开纤率和染料上染百分率来评估。  相似文献   

17.
涤/锦复合超细纤维染整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光洪 《染整技术》1997,19(4):16-21
在对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织物特性进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制定了适用于该类型纤维织物的染整工艺;研究中发现对双组分复合纤维而言,开纤工艺是影响其风格质量的主要因素;对影响涤/锦复合超细纤维染色的有关因素,也进行粗浅讨论。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空桔瓣型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开纤率低、悬垂性差的问题,以高收缩聚酯(HSPET)、聚酰胺(PA6)为原料,通过双组分纺粘水刺技术制备了不同面密度的HSPET/PA6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分析了热收缩处理对非织造布开纤率、悬垂性、柔软度、透气性、过滤效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当水刺压力一定时,与PET/PA6非织...  相似文献   

19.
超细纤维织物的开纤率与染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涤锦复合超细纤维的开纤率对其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采用切片法,在超细纤维染色织物上定位选取纱线做纤维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数码相机拍照,分别计数切片纤维的移位和裂离开纤率,运用Matlab7.0程序,积分计算出相应开纤率的有效值,以此为基础,测定了相应织物的得色性能.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开纤率的增大,染色织物的亮度指数L^*逐步减小,而得色量K/S和颜色饱和度C^*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0.
海岛纤维聚氨酯合成革基布碱减量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涤/锦海岛纤维聚氨酯合成革基布(贝斯革)采用蒸化碱减量处理、甩干COPET的新方法开纤,并以碱液浓度、蒸化温度、蒸化时间为影响因素设计正交实验,经极差分析优化开纤工艺(最优工艺:氢氧化钠浓度15 g/L,蒸化温度105℃,蒸化时间8 min)。在开纤工艺中利用离心力的原理,通过强吸作用把比较厚实的超细纤维非织造基材内溶解的粘稠状可溶性聚合物甩干。该工艺不会因为存在平行于基布的张力破坏非织造布内部纤维的排列结构而影响贝斯革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