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轻工业》2013,(5):135-136
在原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对测定水中水合肼方法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进行改进,使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04μg(以肼计)或0.006μg水合肼,不需萃取就能满足测定地表水的要求,本文主要提及该改进的方法实验室数据比对和检出限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测定奶粉中L-羟脯氨酸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分析奶粉中L一羟脯氨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奶粉样品经酸水解,释放出的L-羟脯氨酸经氯胺T氧化,与对二甲氨基笨甲醛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在561nm下测定吸光值.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2-3μg/mL,回收率在90.6%-94.1%,相对标准偏差<1.5%.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可用于测定奶粉中L-羟脯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分析奶粉中L-羟脯氨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奶粉样品经酸水解,释放出的L-羟脯氨酸经氯胺T氧化,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在561nm下测定吸光值。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2~3μg/mL,回收率在90.6%~94.1%,相对标准偏差<1.5%。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可用于测定奶粉中L-羟脯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用量、酒精用量、反应条件等因素对对氨基苯甲醛(PAB)产率的影响。在多硫化钠和对硝基甲苯的反应中用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使对氨基苯甲醛的产率达到92%以上。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在冰醋酸中邻香兰醛和氢溴酸作用生成2,3-二羟基苯甲醛的合成方法,该方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且收率较高,对科研同行和试剂生产厂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化吡喹酮的合成工艺.方法 对传统的β-苯乙胺经酰化反应,N-烷基化反应,环合反应,酰化反应等步骤制备吡喹酮的合成路线进行优化,考察不同酰化反应溶剂、N-烷基化反应缚酸剂、环合反应催化剂和精制溶剂等条件对合成工艺的影响,以及关键物料氨基乙醛缩二甲醇的反应条件.结果 以水-二氯甲烷(1:4)为酰化反应溶剂,以碳酸钠...  相似文献   

7.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中间体二苄基二硫醇和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合成了新型香料2,2-二苄基-4,6-二(对二甲氨基)苯基-1,3,5三硫环己烷,产率为71.0%,用IR,1H NMR和MS证实了目标化合物结构,并对2,2-二苄基-4,6-二(对二甲氨基)苯基-1,3,5三硫环己烷的香气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2,2-二苄基-4,6-二(对二甲氨基)苯基-1,3,5三硫环己烷具有浓郁的葱蒜气味,其阈值在水中为0.28×10-6~0.39×10-6,在植物油中为13.85×10-6~16.55×10-6.  相似文献   

8.
对溴苯甲醛合成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新  严金龙 《皮革化工》2003,20(6):28-30
本文用三氧化二锰作为氧化剂,以对溴甲苯为原料,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合成对溴苯甲醛,探讨了酸度、温度、三氧化二锰用量等因素对对溴苯甲醛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工艺简单,无污染等特点,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赵欣  朱文英  刘苏 《印染助剂》2012,29(4):16-17
以氯铂酸-异丙醇为催化剂,二甲氨基丙基丙烯酰胺与含氢硅油为原料,在甲苯为溶剂的条件下,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将二甲氨基丙基丙烯酰胺接枝到含氢硅油侧链,合成了氨基改性硅油,其中甲苯的质量为含氢硅油与二甲氨基丙基丙烯酰胺质量总和的1.5倍,阻聚剂0.5%(对单体质量),n(含氢硅油)∶n(二甲氨基丙基丙烯酰胺)=1∶1.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50×10-6,120℃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氨基基团已成功地引入到含氢硅油侧链上,合成了氨基改性硅油.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三氧化二锰作为氧化剂,以对溴甲苯为原料,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合成对溴苯甲醛,探讨了酸度、温度、三氧化二锰用量等因素对对溴苯甲醛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工艺简单,无污染等特点,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经烯丙基共聚醚和含氢聚硅氧烷的加成反应,在铂系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了Si—C型软质聚氨酯泡沫匀泡剂.实验确定3种不同烯丙基共聚醚最佳配比(mol)分别为25%,45%及30%,加成反应温度控制在(110±5)℃范围为宜.使用络合型Karstedt催化剂后,催化剂铂用量减少(<10μgPt/g),产品质量指标提高.其发泡效果与美国L-580相近.  相似文献   

12.
大豆、魔芋为原料,前发酵以腐乳蛋白酶活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设计确定并优化了魔芋腐乳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五通桥毛霉:华根霉为2.0∶1.0、接种量3.0%、发酵温度26 ℃、发酵时间46 h,制备的魔芋腐乳呈均一淡黄色,香味协调、纯正,细腻爽口,腐乳大小均匀、棱角分明,无破烂裂纹,是一种新型特色腐乳,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Edam干酪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Edam加工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得出Edam干酪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剂添加量为0.01%,CaCl2添加量为0.015%(均为质量分数),热缩温度为38℃,可得到较高的干酪得率及较好的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4.
棉织物的生物抛光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系列实验优化了棉织物的生物抛光工艺,并对影响生物抛光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讨论。试验结果表明棉织物经生物抛光整理后其手感、悬垂性和毛细效应均得到了改善,提高了棉织物的服用性能及附加值。  相似文献   

15.
南瓜酒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瓜为主要原料,充分利用其营养丰富的特点,经打浆、糖化、成分调整后接种活性干酵母进行发酵,再经适当陈酿制成酒香浓郁的果酒。通过正交试验方法优化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和配方为:调整后糖度20&#176;Bx、菌种添加量5%、主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6d。  相似文献   

16.
以腐乳半成品为试验材料,以感官评价和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菌落数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并优化了纳豆腐乳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大米添加量9%、纳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量5%、发酵前16 h温度为37 ℃,后8 h为50 ℃、发酵相对湿度为60%。在此最佳条件下制备的纳豆腐乳具有白腐乳应有的滋味和香气,氨基酸态氮含量可达0.44 g/100 g,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菌落数为1.63×108 CFU/g、食盐含量低于6.4 g/100 g、纳豆激酶酶活可达2 712 FU/g,具有溶血栓效果,是一种新型特色腐乳,具有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12):135-139
为了优化蚕豆冷冻-真空干燥工艺,通过Design-expert软件的Central Composite Design方法设计,研究原料(冷冻)含水率、真空干燥温度和真空脱水时间对产品含水量、膨化度、色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由实验数据推导出描述3个响应值的二次回归模型,并对变量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蚕豆原料冷冻后含水率、真空干燥温度、真空脱水时间对蚕豆脆片的含水率、膨化度、色泽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得出蚕豆最佳冷冻-真空干燥工艺条件为:原料冷冻后含水率50%,真空干燥温度为85℃,真空脱水时间为120 min。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虎杖提取物中白藜芦醇苷酶解制备白藜芦醇的工艺进行研究,以样品中白藜芦醇的含量为指标,对虎杖复合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虎杖苷专用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以β-葡萄糖苷酶的转化率最高.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影响β-葡萄糖苷酶酶解的因素:底物浓度、酶用量、酶解温度、pH和酶解时间进行考察;得出较佳的酶解工艺条件:酶用量3%,pH=5,40℃酶解10h.用该方法制备白藜芦醇的可以得到较高的产率,且苷水解酶可循环使用,重现性较好,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9.
该试验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马铃薯发酵生产乙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以下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1 ℃,料水比1∶5.0(g∶mL),耐高温淀粉酶添加量15 U/g、糖化酶添加量160 U/g、纤维素酶添加量10 U/g,酵母接种量0.4%、发酵时间为84 h,优化后的发酵液中乙醇含量可达9.06%vol。获得的最优发酵工艺条件可为马铃薯发酵生产乙醇的工业化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红米营养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影响红米饮料品质和稳定性的因素,确定了红米饮料的酶解工艺和稳定性加工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酶解效果的因素顺序为: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最佳酶解工艺为:高温淀粉酶添加量0.04%,酶解温度100℃,酶解时间12min;各稳定剂对红米饮料感官评分影响的主要顺序为:琼脂>海藻酸钠>黄原胶>藻酸丙二醇酯(PGA),最佳稳定剂组合为:琼脂用量0.15%,海藻酸钠0.05%,黄原胶0.05%,PGA 0.05%.得到的红米饮料呈淡红色,均匀,无分层现象,口感良好,感官评分7.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