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加入琥珀酸酐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进行改性,探究琥珀酰化调控SPI电荷密度引起的构象改变和乳化性改善之间的关系.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不同酰化程度SPI的构象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位、表面疏水性、分子柔性及乳化性等手段表征琥珀酰化对SP...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采用超声和琥珀酰化两种方法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复合改性。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底物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琥珀酸酐添加量和酰化反应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出超声-琥珀酰化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适宜条件:超声功率569.36W、超声时间9.79min、酰化温度49.72℃。该条件下制得的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与未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较,分别提高了3.05倍和4.65倍。   相似文献   

3.
超声-琥珀酰化复合改性提高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采用超声和琥珀酰化两种方法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复合改性。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底物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琥珀酸酐添加量和酰化反应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出超声-琥珀酰化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适宜条件:超声功率569.36W、超声时间9.79min、酰化温度49.72℃。该条件下制得的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与未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较,分别提高了3.05倍和4.65倍。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大豆分离蛋白(SPI)的乳化性,采用琥珀酸酐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酰化改性。系统研究了SPI质量分数、琥珀酸酐用量和反应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影响,建立以上3因素与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出大豆分离蛋白琥珀酰化的适宜条件:SPI质量分数6.5%、反应温度49℃、琥珀酸酐添加量11.5%。该条件下制备的琥珀酰化蛋白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与未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较,分别提高了2.98倍和4.86倍。  相似文献   

5.
酰化对芸豆分离蛋白热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参与酰化反应基团的视角,运用热分析(DSC)技术,研究了不同酰化阶段芸豆分离蛋白热学性质的变化规律。芸豆分离蛋白(KPI)的酰化过程存在两个主要的酰化阶段,酸酐-蛋白比为0~0.1(乙酰化)和0~0.2(琥珀酰化)g/g,为ε-氨基(Lys)酰化阶段(N-酰化);再增加酸酐与蛋白比,ε-氨基酰化基本完成,反应进入羟基(Thr,Ser)酰化阶段(O-酰化)。在N-酰化阶段,琥珀酰化诱导KPI的热稳定性增加,而焓变(ΔH)略有降低,乙酰化不影响KPI的热稳定性和焓变(ΔH);羟基酰化阶段,酰化导致KPI变性温度(Td)降低,伴随焓变(ΔH)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6.
酰化改性是现代食品蛋白质化学的改性方法之一。本研究通过对玉米醇溶蛋白琥珀酰化的改性研究发现,随着酰化试剂用量的增大,酰化程度不断提高,总体趋势是先快后慢。随酰化程度增大,玉米醇溶蛋白的含氮量降低,分子量减小,但是溶解度和消化率都有所提高,这表明琥珀酰化改变了玉米醇溶蛋白的结构,改善了其性质。   相似文献   

7.
酰化改性是现代食品蛋白质化学的改性方法之一。本研究通过对玉米醇溶蛋白琥珀酰化的改性研究发现,随着酰化试剂用量的增大,酰化程度不断提高,总体趋势是先快后慢。随酰化程度增大,玉米醇溶蛋白的含氮量降低,分子量减小,但是溶解度和消化率都有所提高,这表明琥珀酰化改变了玉米醇溶蛋白的结构,改善了其性质。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变米糠蛋白的功能性质,扩大米糠蛋白在食品工业的应用范围,利用琥珀酸酐对米糠蛋白进行酰化改性处理。通过单因素反应,确定了琥珀酸酐酰化改性米糠蛋白的最适反应条件为:米糠蛋白浓度为10%,反应温度为35℃,琥珀酸酐/蛋白质用量为15%。在最适反应条件下,分别反应40 min、80 min,制得酰化度分别为46.8%、69.2%的琥珀酰化米糠蛋白。评价了上述两种琥珀酰化米糠蛋白制品的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等功能性质,结果表明,琥珀酰化改性对米糠蛋白的溶解性、乳化稳定性以及起泡性均有一定改善,而酰化米糠蛋白的乳化活性、泡沫稳定性随着酰化程度的提高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
琥珀酰化度大小对改性小麦面筋蛋白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琥珀酸酐对小麦面筋蛋白进行酰化改性,讨论了琥珀酰化度大小对面筋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影响,并对最佳改性条件下改性小麦面筋蛋白进行了在面条加工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琥珀酰化度为66.1%时改性效果最好,改性面筋蛋白的溶解度、乳化及乳化稳定性、起泡及起泡稳定性分别为5.09mg/ml,56.8%,56.4%,44.8%,25%;利用最佳改性条件下的琥珀酰化面筋蛋白生产面条,面条的综合性能均比未改性的面筋蛋白品质高。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燕麦分离蛋白(OPI)的溶解性,采用琥珀酰化法对燕麦分离蛋白进行改性。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反应温度、p H、酸酐添加量、蛋白浓度对OPI溶解性的影响,同时采用荧光发射光谱对其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出琥珀酰化改性燕麦分离蛋白的适宜条件:反应温度为50℃、p H为8.5、酸酐添加量为10%、蛋白浓度为4%,在此条件下溶解度为68.38%。荧光发射光谱检测得出,琥珀酰化后OPI的荧光强度增强,是由于改性后侧链结构展开,更多的亮氨酸暴露出来所引起。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燕麦分离蛋白(OPI)的溶解性,采用琥珀酰化法对燕麦分离蛋白进行改性。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反应温度、p H、酸酐添加量、蛋白浓度对OPI溶解性的影响,同时采用荧光发射光谱对其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出琥珀酰化改性燕麦分离蛋白的适宜条件:反应温度为50℃、p H为8.5、酸酐添加量为10%、蛋白浓度为4%,在此条件下溶解度为68.38%。荧光发射光谱检测得出,琥珀酰化后OPI的荧光强度增强,是由于改性后侧链结构展开,更多的亮氨酸暴露出来所引起。   相似文献   

12.
小麦面筋蛋白琥珀酰化修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琥珀酸酐对小麦面筋蛋白进行改性修饰,系统研究了底物浓度、改性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反应程度、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等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优化出小麦面筋蛋白琥珀酰化的最佳条件:琥珀酰化底物浓度10%,琥珀酸酐用量15%,反应温度45℃。应用红外光谱对最优条件下改性的面筋蛋白结构进行了表征。将琥珀酰化改性后的小麦面筋蛋白添加至小麦粉中,面团粘着性提高32%。  相似文献   

13.
琥珀酰化小麦面筋蛋白应用于蛋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采用琥珀酰化小麦面筋蛋白应用于蛋糕生产。结果表明 ,小麦面筋蛋白经琥珀酰化改性后 ,溶解度、乳化性、起泡性、起泡稳定性及乳化性等功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酰化面筋蛋白应用于蛋糕生产的适宜添加量为 50 0g面粉中添加 6g ,即为面粉质量的 1 2 % ;添加适量的酰化面筋蛋白 ,加工方法得当就可以起到和专用蛋糕油几乎相同的品质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4.
酰化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化学改性对大豆分离蛋白(SPI)乳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酸酐和琥珀酸酐对SPI进行化学改性;结果:随酰化试剂用量的增大,酰化程度不断提高,在相同酰化试剂用量的条件下,乙酰化程度高于琥珀酰化.SPI的乳化活性指数(EAI)和乳化稳定性(ES)都随酰化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中性和弱碱性(pH 5.0~9.0)范围内,酰化明显提高了SPI的EAI和ES.琥珀酰化的改性效果优于乙酰化;不过离子强度削弱了SPI的EAI和Es;结论:酰化可有效提高SPI的乳化性能,其中琥珀酰化的改性效果优于乙酰化.  相似文献   

15.
研究超声处理对绿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影响,对不同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底物蛋白浓度对绿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通过响应面实验,最终得到超声处理提高绿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超声处理提高绿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最佳条件为:超声功率410 W、超声时间10.5 min、底物蛋白浓度11.5%。该处理条件下得到改性后的绿豆分离蛋白乳化性为35.01 m2/g。   相似文献   

16.
以芸豆蛋白(KBP)为研究对象,采用比值系数法和模糊识别法全面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芸豆蛋白的必需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标准模式,其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生物价(BV)、营养指数(NI)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分别为91.25,67.59,78.07,43.54,74.55和62.38。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体系模拟消化研究发现,KBP、11S和7S组分的氮释放量分别为73.11%、79.88%和84.56%,说明芸豆蛋白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容易消化的优质蛋白资源。  相似文献   

17.
琥珀酰化和棕榈酰化对大豆蛋白界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琥珀酸酐和棕榈酸N-羟琥珀酰亚胺酯为酰化剂,使琥珀酰基和棕榈酰基与大豆分离蛋白(SPI)共价结合,主要检测了改性程度对SPI溶解性、表面疏水性、乳化性、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动力学及其界面膨胀流变特性的影响,分析了溶解性和表面疏水性与其界面特性的关系,比较了亲水和疏水改性对大豆蛋白界面特性的影响。研究显示,随着琥珀酰化程度的增加,SPI的水溶性增加,表面疏水性下降,蛋白分子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速率增加,吸附膜的界面膨胀模量增大,体系的乳化性能得到有效改善;适度的棕榈酰化(酰化程度为30.21%)使SPI的表面疏水性增加,溶解性没有明显降低,蛋白分子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加快,吸附膜的膨胀模量增大,乳化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而当棕榈酰化程度达50%左右时,溶解性下降到近40%,吸附速率明显降低,乳化体系无法形成;比较而言,亲水的琥珀酰化比疏水的棕榈酰化对SPI界面特性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共价结合疏水基团使大豆蛋白表面疏水性增加对其界面特性的改善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8.
林巍  刘晓兰  任健  高健  杜宏 《食品与机械》2019,(10):170-173
将葡萄糖、乳糖、果糖与紫花芸豆清蛋白(kidney bean protein,KPI)进行美拉德反应,并分析美拉德反应产物的乳化性及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可通过与葡萄糖、果糖和乳糖发生美拉德反应来改善芸豆蛋白的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其中果糖改善效果最好,芸豆蛋白的乳化性由原来的37.52m2/g增加为98.69m2/g,乳化稳定性由16.88min增加到28.68min;芸豆蛋白与还原糖发生美拉德反应后,蛋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表面疏水性增强,表面巯基和总游离巯基含量降低,紫外吸收增加,内部荧光强度降低且发生红移,更利于蛋白吸附到油水界面,增强其乳化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超高压对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影响,对不同压力、加压时间、pH对其乳化性影响进行分析,并通过正交试验,最终得出提高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最佳工艺条件,即:作用压力400MPa,处理时间12.5min,pH为8.0;在此条件下,乳化能力与乳化稳定性可分别提高86.6%和24.7%。  相似文献   

20.
芸豆蛋白与果胶在不同的质量比例、反应天数和果胶水解时间等条件下进行糖基化反应,利用乳化活性及其稳定性等指标衡量糖基化对芸豆蛋白乳化特性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分析糖基化共聚物的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当蛋白与果胶比例1:5,反应天数5d,果胶水解时间60min时,糖基化反应能显著改善芸豆蛋白的乳化特性。在酸或热处理等条件下,糖基化后蛋白的乳化活性及其稳定性均优于单甘酯,证明改性后的芸豆蛋白具有良好的乳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