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米糠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改善米糠糙米米线的食用品质,该研究探讨蒸汽压力、维压时间及米糠粒度对米糠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以及添加蒸汽爆破处理米糠对米线蒸煮品质、质构特性及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0.4 MPa、200 s蒸汽爆破处理的60目米糠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达6.27%,为原米糠的1.95倍。与添加未经蒸汽爆破米糠的米线相比,添加8%蒸汽爆破处理米糠的米线的最佳蒸煮时间、断条率、蒸煮损失率得到改善(0.8 MPa、200 s、60目米糠糙米米线的蒸煮损失率除外),硬度和咀嚼性显著提高(P<0.05)。其中添加0.4 MPa、200 s、60目米糠(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6.27%)制作的米线的硬度适中,柔软顺滑,感官品质最好。因此,适宜的蒸汽爆破处理可提高米糠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改善米糠在糙米米线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大米粉蛋白质含量、米粉断条率、感官评分为指标,研究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菌液添加量、磨粉粒度、加水量、糊化温度和糊化时间对发酵型半干米粉品质的影响,确定发酵型半干米粉的加工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5 ℃、发酵时间18 h、菌液添加量4%、粒度120目、加水量60%、糊化温度95 ℃、糊化时间4 min。在此条件下,发酵大米粉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为6.37%,发酵型半干米粉断条率为4.94%,感官评分为86.43。大米发酵后基本成分发生改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下降,淀粉含量增加。糊化特性和热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大米发酵后最低粘度、最终黏度、回生值、糊化温度显著降低,说明发酵处理有利于大米粉的糊化,并能延缓米粉制品的老化。 相似文献
3.
4.
比较挤压膨化米糠回添法糙米粉、未处理米糠回添法糙米粉与全粉碎法糙米粉的糊化特性、水合特性与热特性,并将三种糙米粉制作为糙米米线后对其蒸煮品质、质构特性、结晶特性以及感官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挤压膨化米糠回添法糙米粉与未处理米糠回添法糙米粉的回生值分别比全粉碎法糙米粉高14.2%与27.8%;未处理米糠回添法糙米粉的水溶性指数最高,比挤压膨化米糠回添法糙米粉与全粉碎法糙米粉分别高104.0%与99.7%。糙米米线品质方面,挤压膨化米糠回添法糙米粉制得的糙米米线蒸煮损失率最低,质构特性表明其硬度最大,且具有较好的咀嚼性与回复性;另外,挤压膨化米糠回添法糙米粉制得的糙米米线感官评价总分最高,较未处理米糠回添法糙米粉与全粉碎法糙米粉制得的糙米米线分别提高13.9%与19.2%。 相似文献
5.
Daniel M. Webber Navam S. Hettiarachchy Ruiqi Li Ronny Horax Sivarooban Theivendran 《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14,79(11):H2383-H2391
Heat‐stabilized, defatted rice bran (HDRB) serves as a potential source of phenolic compounds which have numerous purported health benefits. An estimated 70% of phenolics present in rice bran are esterified to the arabinoxylan residues of the cell walls. Release of such compounds could provide a value‐added application for HDRB.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tract and quantify phenolics from HDRB using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Out of 8 organisms selected for rice bran fermentation, Bacillus subtilis subspecies subtilis had the maximum phenolic release of 26.8 mg ferulic acid equivalents (FAE) per gram HDRB.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as used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release of rice bran phenolics. An optimum of 28.6 mg FAE/g rice bran was predicted at 168 h, 0.01% inoculation level, and 100 mg HDRB/mL. Fermentation of HDRB for 96 h with B. subtilis subspecies subtilis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phenolic yield, phenolic concentration, and 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 Fermented rice bran had 4.86 mg gentistic acid, 1.38 mg caffeic acid, 6.03 mg syringic acid, 19.02 mg (‐)‐epicatechin, 4.08 mg p‐courmaric acid, 4.64 mg ferulic acid, 10.04 mg sinapic acid, and 17.59 mg benzoic acid per 100 g fermented extract compared to 0.65 mg p‐courmaric acid and 0.36 mg ferulic acid per 100 g nonfermented extract. The high phenolic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fermented HDRB extract indicates that rice bran fermentation under optimized condition is a potential means of meeting the demand for an effective and affordable antioxidant. 相似文献
6.
7.
麦麸对全麦面团及半干面品质有负面影响。为改善全麦面团及半干面品质,对麸皮进行发酵,研究不同麸皮发酵方式(未发酵、自然发酵、酒曲发酵、酵母发酵、酒曲酵母发酵)对全麦面团水分分布、动态流变学特性和全麦半干面品质的影响。低场核磁共振分析表明,麸皮发酵后的全麦面团T21值增加,T22值降低,对强结合水的束缚力减弱,弱结合水的可移动性增加,水分可能从麸皮迁移至蛋白、淀粉中。流变学试验中,酵母酒曲发酵组全麦面团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低于未发酵组。与未发酵组相比,酒曲酵母发酵组的全麦半干面蒸煮时吸水率增加,煮后硬度和黏附性降低。面条表观状态和微观结构观察表明,酒曲酵母发酵后全麦半干面的内部结构疏松,出现孔隙结构,改善了全麦半干面的品质。同时,经酒曲酵母发酵后,植酸含量降低,多酚含量增加,提高了全麦半干面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干法、半干法和湿法磨粉工艺制备的糙米米线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干法、半干法和湿法3种方式将糙米磨粉制备糙米米线,干法粉碎强度10~40 Hz,半干法调节含水量为20%~35%及湿法料液比为1∶1、1∶2、1∶3、1∶4,研究了3种磨粉方式对糙米米线蒸煮品质和质构性质的影响,并分析了糙米磨粉颗粒细度及损伤淀粉含量与糙米米线蒸煮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磨粉方式及磨粉工艺条件显著影响糙米米线的蒸煮、质构和感官品质,糙米磨粉颗粒细度与糙米米线最佳蒸煮时间显著正相关,与糙米米线断条率显著负相关。糙米磨粉损伤淀粉含量与糙米米线最佳蒸煮时间、硬度显著负相关,损伤淀粉含量与糙米米线断条率显著正相关。干法粉碎强度10、半干法水分调节含量20%、30%和35%、湿法粉碎料液比1∶3~1∶4时,糙米米线的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无机砷在不同品种糙米中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选取宜昌地区8个不同品种的糙米,分别测定大米和米糠中无机砷的含量及砷类物质的组成。大米中无机砷含量范围为0. 080~0. 142 mg/kg,平均值为0.092 mg/kg,米糠中无机砷含量范围为0.371~0.875 mg/kg,平均值为0.609 mg/kg,米糠中无机砷含量约为大米中无机砷含量的5. 3~8. 2倍。每千克糙米中无机砷的质量范围为0. 147~0. 313 mg,平均值为0. 198mg,其中米糠中无机砷比重占55. 27%~66. 26%,约为大米中无机砷比重的2倍。糙米中砷的形态主要为无机砷,主要分布于米糠中。 相似文献
11.
12.
研究对比了L.23、L.23169和L.22699 3株不同来源的植物乳杆菌发酵对鲜湿米粉蒸煮、色度和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48 h时,L.23和L.22699组鲜湿米粉的断条率无显著差异,均优于L.23169;3组米粉的蒸煮损失率均无显著差异。白度指标,L.23组显著优于其他2组。电子鼻分析风味指标发现3株菌发酵的产品之间存在差异,SPME/GC/MS测定证实L.23发酵的鲜湿米粉挥发性风味物质最具有米香特色。感官评定亦得出L.23发酵制备的鲜湿米粉食味品质最好的结论。综合考虑食味品质,L.23是3株植物乳杆菌中最适合用于鲜湿米粉发酵的品种。 相似文献
13.
糙米酵素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含胚米糠富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经发酵后又增添多种酶,可制成糙米酵素,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基料,为人类提供新的营养途径。为探讨糙米酵素合适的发酵工艺条件,以保鲜米糠添加少量蜂蜜为底物,采用活性面包干酵母进行发酵试验。以还原糖消耗量作为试验指标,设计了包含酵母活化时间、发酵时间和接种量三个因素及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工艺条件为酵母活化时间取1h,发酵时间为11h,接种量为1.2g酵母,20g米糠。每8g发酵样品中消耗的还原糖达13.682mg。 相似文献
14.
将两种不同挤压条件制得的膨化糙米粉分别以0、10%、20%、30%、40%和50%的比例添加到小麦粉中,研究糙米粉添加量对面条蒸煮品质和质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挤压膨化糙米粉(EBR)添加量的增加,面条干物质吸水率显著降低(P0.05),干物质损失率增加,干面条的折断强度先升高后降低,熟面条硬度、耐咀性、弹性等质构参数降低。添加由物料水分30%、挤压温度80℃、螺杆转速220 r/min条件下挤压制备的膨化糙米粉的面条干物质吸水率高而损失率相对较小,同时面条的硬度、咀嚼性以及弹性要高于添加由物料水分25%、挤压温度120℃、螺杆转速220 r/min条件下挤压制备的膨化糙米粉的面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籼型糙米为原料,研究发酵糙米糕的制作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前发酵阶段对发酵糙米糕风味影响较大,糙米浆中添加1.2%的乳酸菌在28℃发酵4 h,米糕风味较好。而酵母添加量、混合发酵温度和混合发酵时间对发酵糙米糕质构品质影响显著。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以硬度最小、粘附性最低、弹性最大为考核指标筛选出后发酵阶段三种最优发酵组合,分别为A_2B_3C_3、A_3B_3C_3、A_2B_1C_3。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感官分析得出最佳发酵条件为:糙米浆中添加1.2%的乳酸菌在28℃下发酵4 h,再加入2.5%的酵母在32℃发酵2 h。 相似文献
16.
全谷物以其对营养健康的重要作用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关注。鲜湿糙米线作为营养健康的全谷物主食食品存在更易腐败、老化变硬、易断条、蒸煮损失率高等问题。系统阐述了鲜湿米线品质影响因素,鲜湿糙米线在储藏过程中的水分含量、pH值、蒸煮品质、水分迁移、质构、微观结构等品质变化规律,分析了鲜湿糙米线品质劣变机理;并进一步对选择糙米原料、外源添加物、糙米全籽粒磨粉及回填法制备工艺等鲜湿糙米线品质调控技术2016—2023年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鲜湿糙米线的品质调控和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接种植物乳杆菌(L.p-35)、发酵乳杆菌(L.f-7)、热带假丝酵母(C.t-3)、枯草芽孢杆菌(B.s-14)进行强化发酵制作米粉,通过测定发酵后大米及米粉的蛋白、淀粉、直链淀粉含量,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发酵对大米籽粒外观结构的影响,并从米粉产品质构、感官品质2方面研究了强化发酵与传统自然发酵的差别。强化接种L.p-35+L.f-7+C.t-3+B.s-14(第4组)4种微生物发酵制得的米粉与其他强化发酵组相比,蛋白含量明显降低,淀粉、直链淀粉含量明显增加。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强化发酵组明显改变了大米颗粒表面结构。结合质构及感官评定,第4组及自然发酵组制得的米粉品质在弹性、咀嚼性、爽滑感等方面优于其他强化发酵组。综合各方面评分,第4组在优化大米结构、提高米粉品质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并结合pH、微生物变化情况,强化发酵有利于加速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及方法:采用接种植物乳杆菌(L.p-35)、发酵乳杆菌(L.f-7)、热带假丝酵母(C.t-3)、枯草芽孢杆菌(B.s-14)进行强化发酵制作米粉,通过测定发酵后大米及米粉的蛋白、淀粉、直链淀粉含量,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发酵对大米籽粒外观结构的影响,并从米粉产品质构、感官品质两方面,对比研究了强化发酵与传统自然发酵的差别。结果:强化接种L.p-35+L.f-7+C.t-3+B.s-14(第4组)四种微生物发酵制得的米粉与其他强化发酵组相比,蛋白含量明显降低,淀粉、直链淀粉含量明显增加。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强化发酵组明显改变了大米颗粒表面结构。结合质构及感官评定,第4组及自然发酵组制得的米粉品质在弹性、咀嚼性、爽滑感等方面优于其他强化发酵组。结论:综合各方面评分,第4组在优化大米结构、提高米粉品质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并结合pH、微生物变化情况,强化发酵有利于加速发酵过程。为开发米粉发酵剂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通过分步碾磨将富硒糙米中的米糠分成五个级分,得到最外层(BF1)到最内层(BF5)的米糠和精米(MR6)原料,每一组分约占整个籽粒的2.2%(m/m)。对以上不同级分米糠及其蛋白中的硒元素分布、抗氧化活性和α-淀粉酶的抑制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粳9108、野香优航1573和巨2优60三种稻米富硒处理后糙米中硒含量分别为356.78、842.83和1 065.67 μg/kg,提高了7.89~23.54倍。糙米中的硒元素分布并不均匀,在BF3组分含量最高,此后随碾减率的增加逐步降低,精米中的含量最低。相同碾减率下,富硒米糠蛋白和富硒精米蛋白的DPPH·清除率、ABTS+·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均显著高于未富硒处理的普通对照组。同一品种中,在BF1~BF4级分米糠蛋白的抗氧化能力和α-淀粉酶的抑制能力最强,相较于精米蛋白,米糠蛋白均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活性(P<0.05)。富硒处理后,BF1、BF2、BF3和BF4组分米糠蛋白的α-淀粉酶的抑制能力显著高于普通米糠蛋白(P<0.05)。研究为富硒糙米适度加工及米糠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浸泡处理对发芽糙米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浸泡处理温度、时间和pH对发芽糙米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糙米在50℃条件下浸泡后蒸煮可使出饭率、膨胀率和米汤固形物含量达最大值,分别为240.9%、269.2%和67.1mg/10 mL,γ-氨基丁酸含量在40℃浸泡处理时最高,随着浸泡pH上升糙米饭中γ-氨基丁酸含量呈下降趋势;经浸泡处理后的发芽糙米在蒸煮后口感能得到一定改善,米饭硬度和弹性分别降低262.6、0.1 g·s,黏着性、内聚性、咀嚼性分别增加112.7、0.1、11.8 g·s,在微碱性下浸泡的发芽糙米蒸煮后在感官品质和口感上有所提高,但由于γ-氨基丁酸的损失使糙米饭的营养价值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