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紫苏籽、牡丹籽、亚麻籽、金花葵籽为材料,采用压榨法提取4种植物油,对4种植物油进行多酚含量、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紫外辐射活性比较分析,并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4种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紫苏、牡丹、亚麻、金花葵4种植物油脂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其中紫苏、牡丹、亚麻的α-亚麻酸含量大于37%;多酚含量变化趋势为亚麻籽油紫苏籽油牡丹油籽金花葵籽油, 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比较与其相同;紫外吸收能力是紫苏籽油牡丹籽油亚麻籽油金花葵籽油。烘箱法加速氧化前后的过氧化值变化稳定性为紫苏籽油金花葵籽油牡丹籽油亚麻籽油。紫苏籽油、牡丹籽油、亚麻籽油这3种亚麻酸含量高的植物油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紫外吸收能力相比于金花葵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以亚麻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亚麻籽油,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对亚麻籽油进行表征,并对亚麻籽油DPPH?清除能力、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进行分析,研究亚麻籽油体外的抗氧化作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亚麻籽油具有典型的植物油振动吸收峰,可为亚麻籽油鉴别或定量分析提供依据。抗氧化试验表明亚麻籽油能有效清除自由基,随着浓度的提高,其清除率力增加,在2 mg/m L时,对DPPH?、羟自由基及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39.40%、51.74%和31.04%。研究表明亚麻籽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3.
张文超 《中国油脂》2021,46(4):68-71
以紫苏籽油、芝麻油、胡麻油、青花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8种植物油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种类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性。结果表明:8种植物油脂肪酸组成比例各不相同,其中花生油中油酸含量最高,为43.98%,葵花籽油中亚油酸含量最高,为6500%,紫苏籽油中亚麻酸含量最高,为63.89%;8种植物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强弱顺序为芝麻油>大豆油>玉米油>青花菜籽油>胡麻油>花生油>紫苏籽油>葵花籽油,与其多酚含量一致;8种植物油的铁离子还原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芝麻油>大豆油>青花菜籽油>花生油>胡麻油>玉米油>紫苏籽油>葵花籽油。  相似文献   

4.
比较螺旋压榨法、液压压榨法和正己烷浸提法3种提取方法对紫苏籽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3种提取油脂的主要成分含量,比较3种油脂的酸值、皂化值和碘值等指标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正己烷浸提法出油率为(27.93±1.50)%,高于液压法的(20.70±0.42)%和螺旋压榨法的(9.66±0.65)%。液压法提取油脂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小于其他两种方法,皂化值和碘值等无显著性差异,更有利于紫苏籽油的提取。GC-MS分析表明,液压紫苏籽油中亚麻酸相对含量为(68.84±0.07)%,高于螺旋压榨油脂的(57.20±0.57)%和正己烷浸提油脂的(57.04±1.77)%。在体外抗氧化活性方面,螺旋压榨紫苏籽油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高于其他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的油脂。  相似文献   

5.
采用GC/MS及不同的抗氧化体系,探讨杨梅核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其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杨梅核仁油脂均可有效清除自由基DPPH、·OH、O2-·及抑制脂质过氧化,且杨梅核仁油的抗氧化作用具有量效关系。GC-MS分析显示,杨梅核仁油脂以亚油酸和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含量达到84.49%。杨梅核仁油脂是1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且具有较好抗氧化作用的功能油脂。  相似文献   

6.
紫苏水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紫苏水提物抗氧化活性.以3%硼砂水溶液为溶剂,提取紫苏中活性成分,制备紫苏水提物;通过微生物活性纸片法研究紫苏水提物对单线态氧的清除作用及表观抗氧化率,证明其抗氧化活性;测定紫苏水提物的还原力、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和抗坏血酸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紫苏水提物为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有效浓度为0.12mg/mL紫苏水提物相当于0.04mg/mL抗坏血酸的还原力;对DPPH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能力,在活性成分为0.2mg/mL时,其清除率达到91.93%,相当于0.12%抗坏血酸的清除率.  相似文献   

7.
以紫苏籽为原料,研究紫苏籽油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超临界CO2提取紫苏籽油,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其提取工艺,并对紫苏籽油还原能力和DPPH·清除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紫苏籽油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CO2流量为32.0L/h,萃取压力为22.3MPa,萃取温度为43.3℃,萃取时间为2.2h;试验提取的紫苏籽油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随着紫苏籽油浓度的增加,其对DPPH·的清除能力逐渐增强,明显高于对照组Vc水平。  相似文献   

8.
以黄秋葵种子为原料,正己烷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黄秋葵种子中的籽油,气相色谱分析其提取物脂肪酸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并通过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籽油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碘量滴定法测定过氧化值。结果表明,黄秋葵籽油中主要含有13种脂肪酸,以亚油酸(42.05%)、棕榈酸(26.43%)、油酸(20.58%)、十一烷酸(5.1%)、硬脂酸(3.4%,)为主,其过氧化值为5.86mmol/kg。体外抗氧化研究表明,黄秋葵籽油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当量于0.5 mgVC/mL的清除能力,对ABTS~+·清除能力当量于285 mg Trolox/mL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压炒籽、微波和压力炒籽预处理亚麻籽并压榨制油,分析探讨了不同预处理工艺对压榨亚麻籽油的气味、色泽、理化指标、营养成分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脂肪酸组成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处理及微波、压力炒籽预处理所得压榨亚麻籽油的色泽、酸价和过氧化值等理化指标均优于目前常采用的常压炒籽(170℃,45 min),压力炒籽所得压榨亚麻籽油具有令人愉悦的浓香风味;采用压力炒籽(1. 0 MPa)和微波(亚麻籽水分含量17%,700 W,6 min)所得亚麻籽油的营养品质较好,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且不同预处理工艺对亚麻籽油脂肪酸组成影响不大;经过常压炒籽(170℃,45 min)得到的压榨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最好,压力炒籽(1. 0 MPa)其次。因此,利用压力炒籽技术提高压榨亚麻籽油的品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脂肪酸甲脂法对牡丹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为91.73%,其中油酸含量为22.83%,亚油酸含量为26.69%,亚麻酸含量为42.21%。通过加速氧化的方法对不同抗氧化剂对牡丹籽油的抗氧化保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选用的抗氧化剂显著抑制牡丹籽油中亚麻酸的氧化速度,抑制牡丹籽油过氧化值的效果顺序为TBHQV_E茶多酚,抑制油脂茴香胺值的效果顺序为V_ETBHQ茶多酚,抑制脂肪酸败值的效果顺序为TBHQ茶多酚V_E。由于茶多酚、V_E为天然抗氧化剂,且抗氧化效果与TBHQ相比相差不大,因此,选用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V_E代替传统的抗氧化剂TBHQ,在牡丹籽油的长期储存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程明焱 《中国油脂》2022,47(2):114-117
基于质量标准对油茶籽油和橄榄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油与橄榄油的特征指标和质量指标相似,油茶籽油具有碘值低、抗氧化能力强、稳定性好、烟点高等特性;油茶籽油与橄榄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油酸均是最主要的脂肪酸,油茶籽油中油酸含量甚至比橄榄油的高;油茶籽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约10%,比橄榄油的低;油茶籽油中含有多酚、黄酮等活性营养成分,营养价值高。另外,指出了现行油茶质量标准体系亟待完善的问题,为油茶籽油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栒子果肉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佳  刘春萍  许璟龙 《中国酿造》2013,32(12):52-56
以水栒子果肉总黄酮的粗提物为原料,测定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利用匀浆法提取水栒子果肉黄酮,比色法测定其含量。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2,2-吖嗪双(3-乙基-7-苯并噻唑啉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法(SRSA)、还原能力测定法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法(FRAP),对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水栒子果肉总黄酮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随总黄酮浓度的升高而增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能力与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相当,高于丁基羟基甲苯(BHT)、丁基羟基茴香醚(BHA)、VC、VE;ABTS清除能力高于BHT、VC、VE,略低于TBHQ和BHA;还原能力与TBHQ相当,高于BHT、VE,略低于BHA和VC;铁还原能力与TBHQ相当,高于BHT、VC、VE,低于BHA。水栒子果肉黄酮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以过氧化值为指标,以硒代蛋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亚硒酸钠和老鹰茶黄酮(HTTF)为研究对象,采用Schaal烘箱法对比单独和复配使用对山茶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硒代蛋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和亚硒酸钠对山茶油均有抗氧化效果,且加入量越高,抗氧化效果越好;硒代蛋氨酸和亚硒酸钠与HTTF复配对山茶油的抗氧化效果均优于各单一组分,而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与HTTF复配对山茶油的抗氧化效果优于HTTF,但逊于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硒代蛋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亚硒酸钠和HTTF单独使用和复配使用对山茶油的抗氧化效果均弱于TBHQ。综上,不同的硒与HTTF复配对山茶油的抗氧化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4.
对天然植物五倍子浸提物没食子酸(GA)进行改性,得到没食子酸丙酯(PG),并采用亚铁还原能力法(FRAP)、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法、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FRAP值由大到小排序为:PG(FRAP值0.506)>TBHQ(FRAP值0.412)>BHA(FRAP值0.409)>BHT(FRAP值0.067);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PG(IC50值4.2 μmol/L)>BHT(IC50值53 μmol/L)>TBHQ(IC50值87 μmol/L)>BHA(IC50值816 μmol/L);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PG(IC50值 4.2 μmol/L)>BHA(IC50值44 μmol/L)>BHAT(IC50值45 μmol/L)>TBHQ(IC50为50 μmol/L)。结果表明,PG的抗氧化活性均强于其他三种抗氧化剂,可作为新兴食品抗氧化剂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富硒油茶籽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富硒油茶籽油的抗氧化功能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硒含量对油茶籽的营养成分及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活性有一定的影响,随硒含量的增加,油茶籽的灰分、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增加,水分含量下降;油茶籽油中的甾醇含量随硒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角鲨烯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硒含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王亚萍 《中国油脂》2021,46(9):112-119
开展了不同产地对油茶籽油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影响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我国47个产地的108份普通油茶籽样品的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组成及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47个产地的108份油茶籽样品中共检测出10种脂肪酸,其中以油酸的含量最高,平均相对含量达79.86%,不同产地样品的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除海南省5个产地外,其余各个产地样品中油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是油茶籽油的特征脂肪酸;油茶籽中的甘油三酯包括12种组分,其中OOO含量最高,其次是POO和OOL,LLL和PPL含量最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POO、SOO、SOP、PPO、POL+SLL、OOO是油茶籽油的特征甘油三酯成分;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以含量在1%以上的甘油三酯组分作为评价指标,对油茶籽油样品进行了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2类,第一类42个产地,第二类5个产地均属于海南省。该研究为我国普通油茶的鉴别分类和加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The anti-oxidative activity of ethanol and methanol extracts from various seed oils (perilla seed oil, camellia seed oil, pine seed oil, flaxseed oil, and olive oil) was investigated using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DPPH-RSA),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Hydroxyl-RSA), fluorescent development, browning level development, microsomal lipid peroxidation (MLP), and t-BOOH-induced cytotoxicity assays. Both browning and fluorescence level were observed higher value in methanol extract of camellia seed oil (CSO-ME). This meant that CSO-ME had more available antioxidant matters.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CSO-ME was the highest among all seed oil extracts, and was 61.1% in the DPPH-RSA and 64.5% in the Hydroxyl-RSA test. Based on in vitro tests, all extract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oth thiobarbituric acid-reactive substrate formation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release, indicating high antioxidant activit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ethanol and methanol extracts from seed oils can be a potentially good dietary lipid supplement source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  相似文献   

18.
茶叶籽油与油茶籽油的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茶叶籽油和油茶籽油的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油均检测出21种成分,主要成分相同;茶叶籽油中含9-羰基壬酸,油茶籽油含芥酸,可用以鉴别;茶叶籽油和油茶籽油中油酸含量分别为78.377%.73.201%,亚油酸含量分别为3.287%,4.170%.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不同微波功率和时间辐射油茶籽,测定油茶粕中茶皂素、蛋白质、粗多糖、总酚、糠氨酸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规律,研究榨前微波处理对油茶粕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微波加热时间延长,低功率(245、420 W)微波处理油茶籽后,油茶粕中茶皂素含量稍有上升,随后下降;较高功率(560、700 W)微波处理后,茶皂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微波处理对油茶粕中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微波处理后油茶粕中粗多糖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420、560、700 W处理20、5、10 min后含量分别比初始升高66.9%、79.6%和116.0%;微波处理后油茶粕中总酚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微波功率越高,总酚含量越高;微波功率较低(245 W)时,糠氨酸含量先降低后略有升高,微波功率较高(420、560、700 W)时,糠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245 W和700 W微波功率处理时油茶粕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先升高后降低,560 W时呈整体上升趋势,420 W呈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20.
采用Schaal烘箱耐热试验法,以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二叔丁基羟基甲苯、丁基羟基茴香醚和特丁基对苯二酚等为阳性对照,研究茶多酚、苹果多酚、葡萄多酚、野葡萄多酚、牡丹籽多酚、生育酚、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和水溶性迷迭香提取物等8种天然抗氧化剂及2种增效剂(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牡丹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以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在国家允许添加量范围内,几种天然抗氧化剂均能提高牡丹籽油的氧化稳定性,但单独使用的效果要弱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其中脂溶性迷迭香提取物抗氧化效果较为理想,与合成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效果接近。维生素C与柠檬酸是抗氧化剂的良好增效剂,协同抗氧化作用显著,且维生素C的效果优于柠檬酸。复合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优于同等质量浓度的单一抗氧化剂,复合添加0.01%脂溶性迷迭香+0.01%茶多酚+0.02%维生素C、0.01%牡丹籽多酚+0.01%苹果多酚+0.02%维生素C和0.01%脂溶性迷迭香+0.01%茶多酚+0.02%柠檬酸均能显著减缓牡丹籽油的氧化速度,可使牡丹籽油的贮藏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