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鲜切水果加工产业在国内快速发展.由于其具有营养、食用方便快捷等特点,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现就鲜切水果的发展现状、生理生化变化特点和后期的加工工艺技术展开探讨,提出物理保鲜、低温冷链储藏等多种新型的保鲜技术,希望能为鲜切水果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茶多酚是茶中的多酚类物质,有着良好的抗氧化功效,是一种绿色无毒害的保鲜剂,目前在食品加工中有着广泛应用,本文用实验探索茶多酚对于鲜切水果中的苹果的保鲜与抑菌效果,最终得出1g/L的茶多酚溶液在这两方面均表现最出色。  相似文献   

3.
天然防腐剂在鲜切水果和果汁保鲜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低热量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大,即食鲜切水果和果汁的消费也逐渐增加,它们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鲜切水果和果汁由于组织和形态被破坏极易受到病原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的污染,如果加工或储存条件不当,极易造成微生物致病和腐败。微生物学、酶学、化学或物理学变化均能引起鲜切水果与未高温消毒果汁的质量损失。其中,微生物造成的损失非常重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微生物毒素或病原微生物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二是微生物腐败给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使用防腐剂可以有效减少微生物污染增强安全性。天然防腐剂既能保证食品安全又能保持品质特征,近年来,将其用于鲜切水果与未高温消毒果汁以防止微生物腐败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来自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防腐剂对鲜切水果和果汁中病原微生物及腐败微生物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臭氧联合植酸处理对鲜切水果甘蓝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鲜切水果甘蓝的品质、延长其货架期,本实验采用臭氧处理(30?mg/L,10?min)、植酸浸泡处理(0.5?mmol/L,15?min)、臭氧联合植酸处理(先0.5?mmol/L植酸浸泡15?min,然后30?mg/L臭氧处理10?min)对鲜切水果甘蓝进行保鲜研究,以未经任何处理的样品为对照组。将水果甘蓝切分成2?cm×5?cm的小块,分别经上述处理后装入聚乙烯保鲜袋中,置于4?℃冷库中贮藏,分别测定第0、2、4、6、8天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菌落总数。结果表明:贮藏第8天时,臭氧联合植酸处理组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分别是对照组的1.21、1.28?倍;同时保持了较高的抗坏血酸、硫代葡萄糖苷和异硫氰酸盐的含量;并提高了总酚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抑制了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力;菌落总数相比对照组低2.10(lg(CFU/g))。综上所述,臭氧联合植酸处理能较好地保持鲜切水果甘蓝的品质,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5.
鲜毛豆保鲜与加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仝瑶  赵立艳  汤静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21):337-341
近年来,鲜毛豆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膳食纤维以及独特的口感逐渐成为热门消费产品。但鲜毛豆水分含量较高,在贮藏和市场流通过程中容易发生褐变及腐烂,因此,应用贮藏保鲜技术延长鲜毛豆货架期,或者将鲜毛豆及时加工成产品,以提高其利用率是解决鲜毛豆市场供应问题的两大方式。本文对鲜毛豆在贮藏保鲜、加工技术、产品种类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概括,着重介绍了鲜毛豆的气调贮藏保鲜、速冻贮藏保鲜、保鲜剂处理等保鲜加工技术,并针对鲜毛豆的油炸、干燥等多种加工工艺与各类毛豆产品进行列举,最后对鲜毛豆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进一步拓展了贮藏保鲜新技术与新型毛豆产品的发展趋势,为鲜毛豆的贮藏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鲜切苹果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鲜切苹果的保鲜技术进行了阐述,主要论述了传统保鲜方法的研究进展和新近发展的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7.
胡萝卜(Daucus carota L.var.sativa Hoffm)富含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花青素等营养成分。鲜切胡萝卜因其具有天然、方便和安全等特性,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鲜切胡萝卜易发生脱水和木质化而造成白化现象,同时汁液外流,易受微生物的侵染等危害,进而加速变质衰老进程,进而对品质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本文就近几年有关鲜切胡萝卜保鲜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评价了包括温度、热处理、辐照(紫外线、电子束)、超高压、高压二氧化碳等处理的物理保鲜技术和杀菌剂、1-MCP和涂膜处理的化学保鲜技术,并对未来鲜切胡萝卜保鲜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鲜切胡萝卜科学食用和保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壳聚糖特有的分子结构和良好的防腐保鲜性能及其在鲜切果蔬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5):288-293
西兰花不但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成分,同时还含有酚类、黄酮等抗氧化活性物质,是一种营养丰富、有保健作用的蔬菜。鲜切西兰花因其方便、安全的特性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鲜切西兰花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营养成分流失、易受微生物的侵染等问题,加速变质、衰老进程引起品质劣变。因此,如何有效维持鲜切西兰花的品质和延长其货架期是鲜切西兰花加工技术的关键。该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鲜切西兰花保鲜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保鲜技术(减压、微波、包装、臭氧和UV-C等)和化学保鲜技术(乙醇、杀菌剂和1-MCP等)以及生物保鲜技术(中草药提取液、可食性涂膜和精油)。综合比较各项保鲜技术对鲜切西兰花的保鲜效果,发现物理和生物结合的保鲜技术具有广阔的研究潜力,以期为今后鲜切西兰花保鲜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鲜切果蔬的品质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鲜切果蔬的新鲜、健康、卫生和方便等特点使其在发达国家发展迅速,已成为果蔬采后研究的新领域。鲜切果蔬因经过清洗、去皮、切分等处理,产品的品质下降快、生理生化代谢加剧、易受微生物侵染,货架寿命缩短。本文简述了引起鲜切果蔬品质劣变的原因,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鲜切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的新进展,其中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保鲜技术和综合保鲜技术,以期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鲜切果蔬加工与微生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切果蔬极易腐烂变质,主要是由于微生物浸染所致。微生物来源有两方面:加工前污染和加工后污染。  相似文献   

12.
鲜切果蔬酶促褐变机理及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酶促褐变的机理及与褐变相关的酶,并从物理、化学等方面介绍了一些新近发展的酶促褐变抑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节奏加快,鲜切果蔬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介绍鲜切果蔬定义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鲜切果蔬化学保鲜剂包括消毒清洗剂、生理调节剂、钙类保鲜剂、抗褐变剂和抗菌剂5种保鲜剂对鲜切果蔬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同时就保鲜剂的使用方法进行了阐述。最后,对鲜切果蔬的发展前景及注意事项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鲜切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鲜切果蔬因具有营养丰富和新鲜度高的优点,日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鲜切果蔬经清理、去皮、切分等处理后,组织结构受到损害,容易出现组织褐变、质地下降和微生物侵染等问题,货架期随之缩短。简述了影响鲜切果蔬品质的原因,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鲜切果蔬保鲜技术的新进展,其中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保鲜技术。  相似文献   

15.
鲜切西洋芹联合保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翔  王蕊 《食品与机械》2004,20(2):9-11
对鲜切西洋芹过氧化氢、柠檬酸与氯化钙的联合保鲜研究表明 ,0 .1 5 %过氧化氢 0 .1 %柠檬酸 0 .4 %氯化钙可有效杀灭鲜切菜表面的微生物 ,抑制酶的活性 ,降低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固形物含量、pH值、Vc等理化指标及感官品质均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6.
低温在鲜切果蔬保鲜技术中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影响鲜切果蔬品质的因素、鲜切果蔬贮藏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变化以及国内外对于低温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The effect of ultraviolet (UV-C) treatment on total phenol, flavonoid, and vitamin C content of fresh-cut honey pineapple, banana “pisang mas”, and guava was investigated.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the fruit also was evaluated by measuring its 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 (FRAP) and DPPH free radical-scavenging activity. The fresh-cut fruits were exposed to UV-C for 0, 10, 20, and 30 min. Total phenol and flavonoid contents of guava and banan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in treatment time. In pineapple, the increase in total phenol content was insignificant, but the flavonoid cont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10 min of treatment. UV-C treatment decreased the vitamin C content of all three fruits. In fresh-cut banana, longer treatment time resulted in higher FRAP and DPPH values; these values remained stable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 for fresh-cut pineapple. For fresh-cut guava, FRAP and DPPH values were stable until 30 min, after which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FRAP values occurred.

Industrial relevance

UV irradiation processing of fresh-cut fruits leads to increase in antioxidants, polyphenols, and flavonoids. Hence, apart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UV for microbial safety at industrial levels, this novel technology can also be exploited for enhancement of health promoting compounds for benefit of consumers.  相似文献   

18.
鲜切果蔬酶促褐变发生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进一步揭示鲜切果蔬酶促褐变发生过程及其机理,采用鲜切茄子和鲜切甘薯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与酶促褐变发生密切相关的酶活性变化及伤害胁迫生理。结果表明:两种果蔬经鲜切处理后诱发了酶促褐变的快速发生,鲜切甘薯的酶促褐变反应滞后于鲜切茄子。在贮藏期间两种果蔬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上升,总酚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一致,均先升后降。鲜切甘薯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逐渐上升,但鲜切茄子的PPO却呈下降趋势。结果还表明:鲜切果蔬不仅在切割表面发生酶促褐变反应,在远离切割部位也诱发了生理生化反应,这可能是由于切割伤害胁迫产生的刺激信号转导而引致组织的整体协同伤害防御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邹凯  赵东方  胡蓉  付海姣  张敏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4):376-379,384
对臭氧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臭氧保鲜的机理、臭氧保鲜的影响因素、臭氧与其他保鲜技术在鲜切果蔬保鲜中的协同作用,并分析了臭氧在鲜切果蔬保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