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栽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其主要活性成份为染料木素和大豆甙元。大豆异黄酮是引起大豆苦涩味的主要因子,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利用HPLC对黑龙江省46个主栽大豆品种(系)和6个特用豆品种的大豆异黄酮含量进行分析,筛选出3个高异黄酮含量的主栽品种和2个特用豆品系。并初步分析了遗传差异是影响大豆异黄酮含量的主要因素,同时栽培环境对大豆异黄酮含量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豆异黄酮的成分,含量及特性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38  
大豆含有3种异黄酮,3种异黄酮主要以β-葡萄糖苷的形式存在,目前发现有9种异黄酮糖苷。不同品种的大豆及不同的大豆产品,其异黄酮含量也可能不同。水洗加工可大大降低异黄酮的含量,而热处理和发酵只会改变异黄酮的存在形式,不会改变异黄酮的总量。  相似文献   

3.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近况与展望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本文综述了近年大豆异黄酮的研究进展。对一些研究报告分析表明:加工方法影响大豆制品中异黄酮的存在形式和生理活性,大豆制品中的异黄酮甙元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发酵及酶工程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豆制品中大豆异黄酮的生理活性;基因型和环境的差异可以引起不同大豆品种中异黄酮含量的变化等;新型大豆异黄酮产品的开发大有潜力。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品种大豆异黄酮组分和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测定了50个特色大豆品种的百粒重、色泽(L*、a*、b*),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异黄酮组分,评估不同品种大豆甲醇提取物的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并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的百粒重范围为7.05~47.46 g。不同种皮色大豆L*、a*和b*呈现显著差异(P<0.05)。HPLC分析结果发现糖苷型异黄酮含量是大豆中主要的异黄酮组分,占总异黄酮含量的90%以上。其中染料木苷含量最高。安豆115品种的大豆异黄酮的总含量最高,为2500.78 μg/g;靖江丝瓜青品种的大豆异黄酮含量最低,为888.86 μg/g。安豆115品种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分别为(16.11±0.25)和(8.12±0.04)μmol VC/g。糖苷型异黄酮含量与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有较高的线性相关性(R2分别为0.903和0.867)。主成分分析表明6项指标可用2个主成分来表示(累计贡献率达66.3%)。聚类分析将50个品种的大豆分为4类:第一类中黄豆黄素和黄豆黄苷含量较高;第二类中大豆苷、大豆苷元、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含量较高;第三类和第四类中其大豆异黄酮含量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和较低含量。综上所述,不同大豆品种的异黄酮组成、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可为其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费洪立 《中国油脂》2022,47(2):148-15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黑龙江省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大豆中大豆异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利用不同品种和产地大豆中大豆异黄酮单体含量的不同对大豆异黄酮溯源特征指标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同一产地不同品种之间大豆异黄酮单体含量总体差异显著(p<0.05),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之间大豆异黄酮单体含量总体没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可以利用不同品种大豆中大豆异黄酮单体含量作为对大豆异黄酮溯源特征指标实现品种溯源。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豆核心种质异黄酮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大豆核心种质库中的部分夏秋种质,分析了不同品种、省份和生态类型之间,总异黄酮含量和12种异黄酮组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总异黄酮含量差异较大,参试所有品种总异黄酮含量集中分布在1 000~4 000μg/g之间;发现了5个总异黄酮含量大于5 000μg/g的品种。将12种不同的异黄酮组分划分为4大类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品种间异黄酮组分含量差异显著;大豆异黄酮主成分与总异黄酮含量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比较不同省份和生态地区的总异黄酮含量和组分含量,发现不同省份之间总异黄酮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总体来说,黄淮海区域省份内大豆的异黄酮总含量显著高于南方省份内大豆的异黄酮总含量;夏大豆类型品种的总异黄酮含量显著高于秋大豆类型品种。大豆异黄酮的主要组成成分黄豆黄素苷和染料木苷的含量在不同省份之间差异显著;黄豆黄素苷和黄豆苷在不同生态类型之间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大豆异黄酮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高秀芝  刘慧  丁雪莲  陈庆森 《食品科学》2004,25(11):386-392
异黄酮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大豆和大豆制品中含量丰富。本文综述了大豆异黄酮的组成结构、生理功能和提取工艺,影响异黄酮含量的各种因素:品种、储藏条件、子粒部位、加工方法等,以及大豆异黄酮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分析了目前大豆异黄酮的市场状况,以及我国大豆异黄酮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小黄豆和小黑豆在光照和避光下发芽后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和分布,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分析。小黄豆和小黑豆发芽后,子叶中大豆异黄酮含量均有所降低,芽茎中的大豆异黄酮含量有所增高。两种大豆在避光下发芽,芽茎和子叶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均高于在光照条件下发芽。两种光照条件下发芽小黑豆中大豆异黄酮含量均高于小黄豆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小黄豆的抗氧化活性与其中的大豆异黄酮含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是小黑豆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小黑豆原豆和子叶的抗氧化活性均高于芽茎,这可能与小黑豆的表皮中含有花青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两个大豆品种(高异黄酮品种中豆27和普通品种九农20)进行盆栽试验,施用七种微量元素(镁、硼、锰、锌、铜、铁和钼),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大豆籽粒的异黄酮含量。结果显示,不同微量元素对大豆籽粒的异黄酮含量影响差异显著,其中五种微量元素(镁、硼、锰、铜和铁)使大豆异黄酮含量增高,但到一定浓度时,则含量下降;锌元素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随着微量元素含量提高呈下降趋势;钼元素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随着微量元素含量提高呈增高趋势。微量元素的含量对异黄酮含量的积累影响很大,镁、硼、锰、铜和铁五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在0.5mmol/L~1.0mmol/L之间异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在大豆异黄酮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法检测东北地区生产的 6个品种的大豆及其胚芽中异黄酮的含量 ,检测到 6种类型的异黄酮。 6个品种的大豆全豆异黄酮含量为 0 .15 1%~ 0 .388% ,胚芽异黄酮含量为 1.4 5 6 %~ 3.0 3% ,所测大豆因品种差异而致异黄酮含量相差 1倍以上。在天然状态下 ,异黄酮主要以丙二酰形式存在 ,所测结果在 80 %以上。在全大豆中 ,异黄酮以染料木素糖苷 (genistin)及其衍生物为主 ,占异黄酮总含量的 5 6 %~ 6 8% ,在胚芽中 ,异黄酮以大豆黄素糖苷 (daidzin)和黄豆黄素糖苷 (glycitin)及其衍生物为主 ,分别占异黄酮总含量的 4 5 %~ 5 1%和2 1%~ 2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