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金针菇菌丝体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金针菇菌丝体中多糖的提取、纯化和分子量分布及其测定。样品用pH8~9的弱碱性水溶液于室温下提取水溶性多糖,经三次提取已基本完全。提取液经浓缩、醇析、离心、干燥后得粗多糖,得率为7.07%。粗多糖再经Savage法脱蛋白、再次醇析后得灰白色纯多糖,得率为0.6%。纯多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得到四个色谱峰,它们的分子量分别为1,930,000、574,000、56,000和15,000。  相似文献   

2.
金针菇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以金针菇为原料提取水溶性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温度90℃、浸提时问4h、料液比1:30、提取2次、pH7为提取金针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向糖液中加入氯仿-正丁醇溶液(5:1)去除蛋白以纯化多糖,产率达1.63%。  相似文献   

3.
金针菇深层发酵条件及水浴提取菌丝体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金针菇深层发酵的条件、培养菌丝体及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发酵罐发酵研究金针菇深层发酵的条件及培养菌丝体;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菌丝体多糖的水浴提取工艺.结果:试验确定了金针菇发酵的最佳种龄为48h、最适接种量是15%,菌丝生长曲线测定确定了发酵周期为培养时间96h,溶氧30%~50%,25℃培养;水浴提取金针菇菌丝体多糖的最佳工艺是:料液比1∶60,水浴时间90min,水浴温度60℃.结论:明确了金针菇深层发酵的培养条件,通过发酵罐发酵每升发酵液可得到40g金针菇菌丝体(干重)得到了金针菇菌丝体多糖的水浴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猴头菇菌丝体多糖热水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选取影响多糖得率的3个因素:固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结合L_9(34)正交实验,对热水提取法提取猴头菇菌丝体多糖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当固液比1:20(m:V,g/mL)、提取时间1.0 h、提取温度70℃,猴头菇菌丝体的多糖得率最高,达(1.76±0.0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快捷、稳定,为猴头菇菌丝体多糖的加工利用和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茯苓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茯苓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0∶1 (mL/g)、pH 7.1、提取温度66℃,提取时间31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3.36%。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酶法提取金针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木瓜蛋白酶处理,对酶量、作用温度、最适pH、作用时间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了酶法提取金针菇多糖的最佳工艺:酶解反应的温度为55℃,酶浓度为0.6%,pH为7.0,反应时间为3 h,提取率可以达7.6%。  相似文献   

7.
杏鲍菇菌丝体多糖提取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杏鲍菇发酵菌丝体多糖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果胶酶——热水浸提结合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9.
对8个灵芝菌株菌丝体多糖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灵芝B菌株菌丝体多糖含量较高;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从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4个因素研究该菌株菌丝体多糖提取条件,得出最优提取条件为水提温度85℃,料液比1∶10(g/mL),水提时间2 h,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灵芝菌丝体多糖得率为57.82%。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10):113-118
以金针菇下脚料为原料,水作为提取溶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金针菇下脚料多糖工艺,并对金针菇下脚料多糖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微波辅助提取金针菇下脚料多糖的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5(g:mL),提取时间为20 min,微波功率为65 W。与传统水浴浸提法相比,超声-微波辅助提取金针菇下脚料多糖不仅缩短了提取时间,而且提高了多糖得率。超声-微波协同辅助提取对金针菇下脚料多糖的结构基本没有影响。金针菇下脚料多糖对黑曲霉和酿酒酵母没有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25、5和2.25 mg/mL,且抑菌活性与多糖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人参果多糖超声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人参果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进行超声辅助提取人参果多糖;采用葱酮-硫酸法测定人参果多糖的含量.超声波辅助提取人参果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作用时阃15min,超声波温度40℃.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人参果多糖的平均提取率(干重)为14.986(mg/g),精密度好,RSD(n=5)为2.21%.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法提取香菇培养基废弃物中活性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香菇资源,本研究以香菇培养基废弃物为材料、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等研究方法,重点考察不同超声功率、料液比、超声时间对香菇培养基废弃物中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45min,料液比1:30,超声功率300W,多糖提取率平均可达3.46%。  相似文献   

13.
对比研究湿法超微粉碎提取、微波辅助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等不同提取方法,对金针菇可溶性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试验设计法优化湿法超微粉碎提取金针菇水溶性多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湿法超微粉碎提取法能显著提高金针菇水溶性多糖的提取率,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胶体磨磨齿间隙42μm、提取温度87℃、提取时间170min。根据模型预测提取液中多糖含量为417.6μg/mL,验证实验中多糖含量为(418 ± 3.21)μg/mL,提取率为3.63%。  相似文献   

14.
金针菇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针菇多糖是金针菇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正日益成为功能性食品等行业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多糖的结构、功能和提取方法5个方面综述了金针菇多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浒苔多糖超声波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浒苔多糖的超声波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Box-Benhnken试验设计,选取液料比、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作为优化因素,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浒苔多糖的超声波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超声波提取浒苔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54.81∶1,超声功率531.17W,提取时间为272 s.在此条件下,浒苔多糖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16.
超声提取菜籽饼粕多糖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超声提取法,从菜籽饼粕中提取多糖,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菜籽多糖含量。探讨了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提取时间、料液比、次数),并用正交设计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提取饼粕中多糖的最佳工艺为时间75min,料液比为1:40,次数为2,多糖产率为1、99%;超声法具有提取时间短、节省溶剂、提取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金针菇多糖提取新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对金针菇子实体多糖的提取新工艺进行了系统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 ,子实体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为 :原料经预处理 ,经 0 .15 %的纤维素酶在 40℃、pH4 5条件下水解 3h ,再用 2 0倍样品重量的水在 10 0℃、pH6 5条件下浸提 1h ,过滤 ,滤液经MWCO5 0 0 0的超滤膜在40℃、0 .2MPa下浓缩至原体积的 1/3后用终体积分数为 70 %的乙醇沉淀 ,经脱蛋白干燥 ,得到纯品金针菇多糖 ,产率为 19 9g/g(干重 ) ,说明用超滤浓缩代替热浓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波提取法对金针菇下脚料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单因素和Box-Behnken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微波提取时间、液料比、微波功率对金针菇下脚料多糖提取率有显著影响;优化的提取工艺为微波提取时间85s、液料比23:1(mL/g)、微波功率320W,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13.12%。  相似文献   

19.
超声辅助碱提取花生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用超声波技术提取花生多糖,考察超声温度、超声功率、碱液浓度、超声处理时间、浸提固液比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以响应曲面法设计优化工艺条件。比较超声碱提和热水浴碱提对花生多糖提取率的大小差异,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水浴碱提、超声碱提、超声水提的多糖溶出方式的不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73℃、超声功率70W、碱液浓度2.12mol/L、超声处理时间18.65min、浸提固液比1:20,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13.78%。超声碱提相对于热水浴碱提,提取率提高了4%。  相似文献   

20.
郑义  李超  王乃馨 《食品科学》2010,31(17):425-428
金针菇多糖是金针菇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因其抗肿瘤和调节免疫等功能成为研究的热点。综述金针菇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提出目前金针菇多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