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微波辐射对茶多酚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茶叶为原料,研究了微波辐射对茶多酚结构的影响。采用紫外、高效液相色谱对微波提取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并与标准谱图对照,结果表明微波短时处理茶叶,茶多酚的化学结构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微波法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以绿茶茶末为原料,以乙醇为介质,用微波加热法提取茶多酚,并通过改变溶剂浓度、微波功率、提取时间等条件对产品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获得最佳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料料比(w/v)1:9,时间18s,微波浸提2次,茶多酚浸提率达92.7%,该方法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提取率高,省溶剂,大大提高了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3.
微波对茶多酚浸出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汪兴平  周志  张家年 《食品科学》2001,22(11):19-21
以水为介质,对绿茶进行微波处理,结果表明,微波处理绿茶有利于茶多酚浸出,料液比(W/V)1:20,时间3min,微波浸提2次,再50℃水溶浸提1次,10min,茶多酚浸出率达90.55%,高于乙醇水浸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经微波处理的茶叶,茶多酚制品儿茶素组成略有变化,但酯型儿茶素EGCG和ECG的含量下降不大。  相似文献   

4.
超声辅助法提取茶多酚和儿茶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超声辅助法提取茶多酚和儿茶素的条件进行了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以80%的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16(W/V)、超声频率为25 kHz、超声功率为160W、超声处理时间为25min、浸提温度为70℃时,茶多酚和儿茶素的浸提率可分别达24.25%和11.46%,较之常规浸提法分别提高了49.2%和40.5%;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分别为69.38%和32.78%,与常规浸提法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
茶叶中茶多酚的微波辅助提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荆琪  邓宇 《皮革化工》2003,20(3):41-44
介绍了以绿茶茶末为原料,以乙醇为介质,用微波加热法提取茶多酚,并对溶剂浓度、微波功率、提取时间等条件对产品提取率的影瞻进行了探讨,获得最佳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料液比(w/v)1:9,时间25s,微波浸提2次,茶多本分浸提率达85.8%.该方法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提取率高,省溶剂,提高了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6.
影响乙酸乙酯对茶多酚和儿茶素萃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乙酸乙酯(EtAc)萃取茶多酚(TP)和茶儿茶素类(TC),系统探讨了茶汤浓度、pH值、离子强度和萃取温度时茶多酚和儿茶素萃取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EtAc萃取TP和TC的最佳工艺组合为:茶汤浓度4%,离子强度6%,茶汤温度30℃和pH5,按照该工艺组合萃取TP和TC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时工业生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以绿茶茶末为原料,以乙醇为介质,用微波加热法提取茶多酚,并对溶剂浓度、微波功率、提取时间等条件对产品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获得最佳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料液比(w/v)1:9,时间25s,微波浸提2次,茶多酚浸提率达85.8%.该方法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提取率高,省溶剂,提高了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8.
微波干燥普洱茶对茶多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普洱茶为原料,通过对传统与微波两种干燥条件下加工的普洱茶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对比分析后表明微波短时干燥对普洱茶中茶多酚的含量影响很小,可以应用微波对普洱茶进行干燥加工。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茶区辽阔,茶类众多,茶叶资源丰富,利用中低档或粗老茶叶为原料,经纯水提取、乙酸乙酯萃取等工艺可得到茶多酚。茶多酚是多酚类化合物的复合体,除具有降压、降血脂、抗突变、防治心血管疾病、抗菌消炎等功效外,还具有清除自由基、防癌、抗癌及抗衰老等作用。因此,茶多酚在油脂、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为提高茶多酚的纯度和得率,降低各种溶媒的使用量,经过多次实验,此工艺提取茶多酚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法提取茶多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以水提取法为对比,用频率为20KHz的超声波提取茶多酚,并对两种工艺的茶多酚样品及其主体成分儿茶素进行定性检查和定量比较,结果证明超声提取能提高茶多酚得率,提取10min,比水提取30min的得率提高40%以上,省时、节能,避免茶多酚的高温氧化。  相似文献   

11.
茶多酚对植物油脂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但由于它的脂溶性差而不能直接使用于油脂中。本文就茶多酚的乳化法和溶剂法两种分散体系对葵花籽油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茶多酚溶剂法分散体系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性,其最佳使用浓度为0.015%。同时,维生素E对茶多酚的抗氧化具有增效作用,对于茶多酚溶剂法分散体系,其最佳使用浓度为0.04%。  相似文献   

12.
微胶囊油溶性茶多酚及其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将水溶性的茶多酚通过冷喷雾法微胶囊技术变成油溶性的茶多酚,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壁材的组成是乳化剂A:B:C为8:0.3:1.7,其包埋程度达67.5%。微胶囊茶多酚在油中分散均匀,在油脂中的抗氧化效果明显优于BHA、PG。  相似文献   

13.
单宁酶的制备及其澄清茶饮料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研究了微生物发酵法制备单宁酶及其对茶提取液澄清化的催化动力学。结果表明:以10%浓度的茶提取液,加入3%的单宁酶液,在35℃、pH6.0的条件下反应速率最佳,其催化动力学方程为:  相似文献   

14.
微波加热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微波加热适用于绿茶加工,研究出一台可用于名优绿茶加工的茶叶微波加工设备,设备的微波输出功率为6kW(2450MHz),输送带宽度为42cm,速度无级变速。绿茶加工中,微波杀青时间需2min左右(6kW),微波分段干燥的时间约5min(6kW),微波杀青和微波干燥的茶叶感官品质优于常规方法,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的含量也高于常规茶。  相似文献   

15.
Al3+沉淀法对茶多酚制备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铝盐作沉淀剂,研究了Al^3 沉淀提取茶多酚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Al^3+沉淀茶多酚的最佳pH值范围为5.3-5.7,茶多酚沉淀率达92.22%-95.28%。0.1mol/L的Alcl3.6H2O加入体积量x(mol)与茶多酚沉淀率y(%)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7.768 64.657x,相关系数r=0.9148。经F检验,该回归方程在a=0.05水平上显著。茶多酚-铝盐的最佳转溶条件为:茶多酚-铝盐沉淀作用pH1.5的酸溶液,以料酸比1∶2(V/V)于60℃水浴中转溶15min,1次,茶多酚的转溶率达79.09%。  相似文献   

16.
儿茶素的两种浸提工艺的优化及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浸提是儿茶素生产的重要步骤,对总收率和后续的分离提纯有直接的影响。本文以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的得率为指标,比较浸提温度、时间、液固比、浸提次数对热水浸提和80%的醇水溶液浸提两种方法的不同影响获得两种浸提方法的适宜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对两种方法的生产总成本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表明醇水浸提法生产成本与水浸提法之比约为1.15,两种方法适合于不同产品要求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茶叶多糖的纯化及组分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将粗老绿茶多糖过DEAE-纤维素柱,得一中性多糖及TPSⅠ、TPSⅡ、TPSⅢ三个酸性多。经糖腈乙酰化处理后进行气相色知中性糖由Ara.、Xyl、Man、Glu、Gal组成,其比例为1.04:2.98:5.99:2.00:1.00;TPSⅠ由Ara.、Xyl、Glu、Gal组成,其比例为2.57:0.94:1.77:1.00;TPSⅡ由Ara、Xyl、Glu、Gal组成,其比例为2.57:0.94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绿茶及其有效成分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6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5组,建立二肾一夹法大鼠肾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模型。假手术组(Sham),正常饮水;阳性对照组(二肾一夹法,2K1C),正常饮水;绿茶组(二肾一夹法加绿茶水,2K1C+GT),饮用2%绿茶水;茶多酚组(二肾一夹法加茶多酚水,2K1C+TP),饮用0.1%茶多酚水;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组(二肾一夹法加EGCG水,2K1C+EGCG),饮用0.05% EGCG水,术后即给予不同浓度的绿茶及其提有效成分,持续8周。分别于实验第0、4、8周测量血压。8周后处死测量左心室与体重比值(LVW/BW)和左心室壁厚度(LVWT),检测胚胎基因-心房利钠肽(embryonic gene atria natriuretic peptide,ANP),并对部分心肌组织HE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各饮茶组血压、LVW/BW和LVWT均显著升高(P<0.01)。而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绿茶及其有效成分(2%绿茶、0.1%茶多酚、0.05% EGCG)LVW/B...  相似文献   

19.
韩国茶礼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韩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的茶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较早地进入了朝鲜半岛。他们在学习中国饮茶之道的同时,融合禅宗文化、儒家和道教伦理以及自身的民族传统礼节于一体,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韩国茶礼。韩国茶礼是世界茶文化中一簇典雅的礼仪之花,对韩国传统文化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