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豆渣为原料,研究了微生物发酵法制备高活性豆渣膳食纤维的工艺。该工艺产品与非发酵同类产品相比,发酵膳食纤维的可溶性纤维含量和持水性均有较大提高,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26.38%,持水力为8.91,发酵膳食纤维经动态超高压均质处理后,其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可提高到41%左右,制备工艺简单易行、无污染。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以豆渣为原料采用微生物发酵、Microfluidizer(微射流均质机)高压均质处理和高温蒸煮的方法来提高大豆膳食纤维中可溶性成分舍量,研究不同发酵条件、不同处理压力和蒸煮温度以及时间对提高豆渣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发酵法可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迭15%;而高压均质处理法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在10%~28%之间,并随着处理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高温蒸煮法能提供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但当温度达100℃,时间迭20 min后,随着时间和温度的增加,SDF的含量不会有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提高豆渣膳食纤维活性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对豆渣膳食纤维进行改性制备高活性膳食纤维的研究,重点介绍了酶处理、微生物发酵法、超高压均质处理以及多技术联用等方法,并阐述了提高豆渣膳食纤维可溶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针对豆渣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较少,通过采用生物发酵和纤维素酶处理技术对大豆膳食纤维进行改性,提高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在对改性豆渣提取SDF后,采用复合酶辅以超声波提取IDF工艺技术,在复合酶添加量0.6%,超声波功,400w,作用温度50oC,作用时间30min条件时,膳食纤维提取率87.21%,产品持水率、膨胀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高压蒸煮对豆渣膳食纤维理化特性及发酵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渣为原料提取膳食纤维,采用高压蒸煮方法处理,观察豆渣膳食纤维组成及理化性质(持水力、结合水力和膨胀性)变化情况.同时以高压蒸煮处理前后的豆渣膳食纤维为灌胃材料和发酵底物,做体内、体外发酵试验,测定粪便和发酵液中短链脂肪酸(SCFA)的含量,研究高压蒸煮处理对豆渣膳食纤维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高压蒸煮处理30 min可显著提高豆渣纤维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提高幅度达69.4%;高压蒸煮使豆渣膳食纤维的持水力和结合水力降低,但对膨胀性影响不大;体内发酵试验表明,与原豆渣膳食纤维相比,高压蒸煮豆渣膳食纤维可以显著提高小鼠粪便中的丙酸和丁酸含量;体外发酵试验表明,高压蒸煮处理有利于豆渣膳食纤维发酵产生乙酸和丙酸,但不利于丁酸的形成.体内体外发酵所产生短链脂肪酸的差异反映了体内体外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大豆资源的充分高效利用,以制作豆腐、豆浆后下脚料豆渣为原料,应用动态超高压微射流作用、离心分离技术和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大豆可溶性膳食纤维;测定了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膨胀率和溶解性;并研究以酶-碱结合法提取大豆可溶性纤维,以碱浓度、酶用量、碱提温度和酶解时间为四因素,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浓度0.6%,碱提温度65℃,酶解时间55min,酶用量22万U时,酶-碱结合法制备的大豆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SDF/TDF)可达到21.35%.经140MPa微射流均质机处理,其SDF/TDF含量可提高到37.42%,其持水力、膨胀率和溶解度分别为10.697g/g、830%和22.38g/100mL.  相似文献   

7.
挤压蒸煮对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挤压蒸煮技术提高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挤压条件对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物料水分20%、螺杆转数175 r/min、挤压温度160℃条件下处理的豆渣,其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从2.79%提高到14.53%,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从60.15%下降到48.53%,且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减少量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增加量基本一致,总膳食纤维的含量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同时豆渣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从5.56 g/g上升到9.71 g/g,膨胀力从6.33 mL/g上升到9.58 mL/g.豆渣经上述挤压条件处理,其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得到显著提高,物化特性得到明显改善,生理功能特性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8.
瞬时高压作用对膳食纤维可溶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以微射流均质机为物质基础的瞬时高压作用,对豆渣的膳食纤维进行物理机械处卿,获取了瞬时高压作用处理前后膳食纤维可溶性受到的影响。物料经40MPa高压均质处理和经100MPa和120MPa微射流均质处理后时,其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分别为7.08%、17.51%,24.76%;总膳食纤维含量分别为63.87%、72.19%、69.78%;可溶解性膳食纤维(SDF)含量与总膳食纤维(TDF)含量比值分别为0.1109、0.2424、0.3548;由此可见,经瞬时高压处理后,样品的膳食纤维总含量和可溶性的含量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芸豆渣的综合利用,对豆渣进行发酵改性,以改善其基本结构并提高其物化特性。利用复合菌系进行发酵,响应面优化制备工艺,分离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对发酵前后的膳食纤维进行表观结构及物化特性的分析。发酵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17.47%,提高了11.84%,发酵后膳食纤维含量提高了2.81%。发酵后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及膨胀力分别提高了2倍、6倍、1.9倍,吸附性及离子交换能力皆显著优于未处理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发酵后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抗氧化能力也显著提高。发酵后的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微观结构褶皱更明显,发酵后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颗粒明显增多变小且结构呈紧簇蜂窝状,红外光谱图也表明豆渣膳食纤维具有膳食纤维特有组分。发酵后的豆渣膳食纤维微观结构及物化特性皆有较明显地改善,其具备作为优质膳食纤维地潜能。  相似文献   

10.
以豆渣为原料,以可溶性膳食纤维与总膳食纤维的比例(SDE/TDF)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黑曲霉发酵豆渣制备高SDF豆渣的工艺,并研究黑曲霉发酵时间对豆渣膳食纤维(DF)水合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黑曲霉发酵豆渣DF的最优条件为:发酵温度30℃,接种量1.5%、料液比1:3(V/V)、发酵初始pH为自然pH值。在此条件下,发酵后的豆渣中SDF的含量占TDF的37.84%,与未发酵豆渣相比,发酵豆渣的SDF/TDF提高了7.19倍,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半纤维素酶将半纤维素水解转化为SDF是SDF/TDF升高的主要原因。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36 h时,豆渣DF的持水力增加了55.33%,膨胀力增加了60.67%,结合水力增加了21.74%,因此黑曲霉发酵可作为提高豆渣膳食纤维品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好食脉孢霉对小麦麸皮进行固态发酵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通过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法Box-Behnken探究发酵过程中含水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确定培养基的最佳发酵条件。同时对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活性和木聚糖酶活性进行测定,并研究发酵前后SDF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当发酵温度为29℃、接种量为11%(v/w)、含水量为74%(v/w)、发酵时间为83.5 h时SDF得率最高,为13.41%,比发酵前提高了1.05倍。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活性与木聚糖酶活性均与SDF得率呈正相关。发酵后SDF溶解性、吸附葡萄糖能力、吸附胆固醇能力(pH=2和pH=7)和DPPH清除能力比发酵前分别提高了1.14、1.76、5.36、4.61和1.62倍,为麦麸SDF作为食品添加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研究洋蓟膳食纤维经超微粉碎(高能纳米冲击磨)和高压均质改性预处理后,提取洋蓟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高压均质改性工艺,以得到更高的得率。单因素实验考察均质温度、均质压力和物料浓度对洋蓟SDF得率的影响。用响应面法以三因素三水平对洋蓟SDF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洋蓟SDF提取条件与得率之间的模型并进行分析,以得到最优的工艺参数,提高洋蓟SDF的得率。结果表明:经超微粉碎-高压均质复合改性后,洋蓟SDF的得率受复合改性的影响显著,其提取洋蓟SDF的最佳工艺为均质温度41 ℃、均质压力97 MPa、物料浓度2.5%,洋蓟SDF理论最高得率为20.70%。采用该工艺,实际洋蓟SDF得率的均值为20.13%。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图显示经复合改性后,洋蓟膳食纤维的化学成分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以米糠粕为底物,采用黑曲霉对其进行发酵,研究提高米糠粕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提取率的工艺条件以及发酵前后SDF结构、理化性质的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得到最优的发酵条件,并对此条件下制备的SDF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时间77 h、发酵温度26℃、料液比1∶11(g/mL)、pH 5.0、摇床转速150 r/min时,SDF提取率为38.23%,比优化前提高了29.58%。发酵后SDF的膨胀力、持水力及持油力分别提高了84.44%、79.30%和73.25%。扫描电镜观察到发酵后SDF表面结构粗糙、疏松多孔。  相似文献   

14.
以豆渣、麦麸、梨渣为原料,接种安卡红曲霉进行液态发酵,研究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制备工艺及特性。结果表明,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优发酵条件为豆渣发酵时间7d、料液比1∶15 (g/mL)、接种量13%;麦麸发酵时间6d、料液比1∶15 (g/mL)、接种量14%;梨渣发酵时间6d、料液比1∶20 (g/mL)、接种量14%。发酵后SDF的溶解度、持水力及持油力均得到提高,功能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了以灵芝菌发酵紫甘薯渣生产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并且进行了发酵罐放大实验。在摇瓶水平,采用紫甘薯渣4 g,豆渣1 g,料液75 mL,pH 6.0,接种量16%,甘蔗渣2%,KH2PO40.1%、MgSO4·7H2O 0.05%、VB10.005%,发酵4天,可溶性膳食纤维达到15.89 g/L。相同条件下,15 L发酵罐中,通气量200 L/h,转速为50 r/min,装液量65%,可溶性膳食纤维达到14.73 g/L。采用优化工艺,发酵前紫甘薯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提高了10.92 g/L。  相似文献   

16.
令博  田云波  吴洪斌  明建 《食品科学》2012,33(15):178-182
以酿酒葡萄皮渣为原料,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菌为发酵菌种,以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及料液比对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得率的影响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试验优化微生物发酵法制取葡萄皮渣膳食纤维的工艺。结果显示:发酵法制取葡萄皮渣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21h、接种量1%、料液比1:10,在此条件下得到SDF产率为(17.25±0.23)%,所制葡萄皮渣膳食纤维素的膨胀力、持水力和持油力分别为3.38mL/g、4.32g/g和1.87g/g,与原料相比膳食纤维的纯度和理化性质均得到一定提高。微生物发酵法制备膳食纤维的同时能有效提高其品质指标,是一种较好的高品质膳食纤维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采用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与保加利亚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1∶1)发酵刺梨-红枣果渣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SDF),以SDF得率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SDF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DF的最优发酵制备工艺为料液比1∶22(g∶mL)、菌株接种量10%、发酵温度40 ℃、发酵时间65 h、原料粒度0.16 mm。在此优化条件下,SDF得率为11.47%,SDF的持水力、膨胀力和持油力分别为18.22 g/g、13.14 mL/g和3.21 g/g,较发酵前显著提高(P<0.05);经扫描电镜分析,SDF呈疏松、束状多孔的内部结构,较原有的SDF结构更为疏松,渗水性更好,平均粒径为100 μm。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茶叶副产物的附加值,本文以茶梗为原料,采用发酵法制备茶梗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研究绿色木霉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pH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绿色木霉菌接种量为6%,发酵时间为60 h,发酵温度为30 ℃,pH为5.0,该条件下茶梗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为7.15%,持水率为549.20%,膨胀率为5.22 mg/L,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为12.41%,还原能力为14.71%,扫描电镜观测发现颗粒表面凹凸不平,成疏松多孔的结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可溶性膳食纤维含有10种单糖,其中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半乳糖含量较高,分别为2766.23、2721.37、1905.82 mg/kg。该研究为茶梗的综合开发利用拓宽了渠道,为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新鲜豆渣为原料,探究高压均质改性和高静压改性的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得率以及改性后SDF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压均质改性在最优压力110 MPa条件下SDF得率为32.86%,高静压改性在进行高压蒸煮,最优400 MPa条件下SDF得率为7.56%,高压均质改性效果明显优于高静压改性(P0.05);两种改性方式均能不同程度改善SDF的理化性质,促进其对胆酸和胆固醇的吸收,但降低了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