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食用菌产品所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农药残留、有毒有害的重金属、甲醛、二氧化硫、病原微生物以及转基因成分等不安全因素,并对上述各种不安全因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逐一综述。涵盖化学分析、极谱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色谱联用技术、免疫分析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现代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存在检测时间较长、精准度较低等问题,已经无法满足检测的需求。本文对无损检测技术、拉曼光谱检测技术以及原位电离质谱技术三种食品质量检测新技术梳理和分析。研究认为,可见光无损检测技术可用于透射比较大的食品检测。以柿子为例,透射光波处于480~520nm和600~670nm区间内时,对柿子检测具有良好的效果;近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具有无污染、不破坏样品等优点,适用于对带有包装膜类样品的无损检测;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质量高的优点,适用于食用植物油检测;原位电离质谱技术具有操作便捷,所需检测材料少的优点,适用于食品中的非添加物质检测。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是一类营养丰富的真菌类食物,食用菌产业在增加种植者收入来源的同时,也丰富了消费者的膳食食谱。近年来,食用菌受到重金属污染的问题逐渐凸显,引发人们对其安全性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方法,分析了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预防食用菌遭受重金属污染的防治策略,以期为相关部门从源头上解决食用菌污染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食用油脂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 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地沟油、转基因油脂等食用油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其相应的检测技术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另一方面, 现有的油脂质量检测技术存在着操作繁琐、耗时、有机溶剂消耗大、对人体和环境影响大等缺陷, 难以满足现代分析快速、便捷、绿色、环保等要求, 也无法实现油脂加工过程的动态监控, 因此具有快速检测和监控能力的近红外检测技术等逐渐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本研究对目前关注度较高的油脂常规质量检测指标的快速检测、油脂中转基因检测技术和地沟油检测方法进行简要概述, 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为食用植物油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质量问题正在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使农产品质量的检测更精、更准、更快。本文综述了PCR、ELISA、生物传感器和基因芯片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农产品中病虫害、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有害物质及转基因食品的质量安全性检测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野生食用菌的中毒情况,农药残留现状、有害重金属的富集规律及标准研究概况,提出保障质量安全的相关对策,为全面提高野生食用菌的食用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牛奶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敦启 《中国食品工业》2007,(7):16-16,18-19
<正>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牛奶制品也已步入全球化时代。人口众多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牛奶制品进出口贸易总量的变化对国际奶类食品贸易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奶类食品质量与安全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奶类人均消费量增长加快,国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国际上也对中国各类出  相似文献   

8.
9.
北京和河北地区食用菌质量安全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北京和河北地区4种有代表性的食用菌平菇、金针菇、香菇(干品和鲜品)和黑木耳(干品)开展污染物监测工作,掌握该地区食用菌质量安全现状。方法在生产基地、流通市场分别进行抽样调查,总共抽取95个食用菌样品,并对农药残留、重金属、甲醛、二氧化硫、硫酸镁等化学污染物进行监测。结果研究发现,在北京和河北生产基地中,生产环节使用农药种类和次数较少,香菇、平菇、金针菇鲜品中农药和重金属等各风险因子超标率较低,只有平菇中氯氟氰菊酯超标率为3.3%。流通市场抽取香菇和黑木耳干品中农药、二氧化硫及重金属超标率相对较高,其中黑木耳干品中多菌灵、氯氰菊酯超标率均为8.3%,铅超标率为20.0%;香菇干品中砷、镉超标率均为20.0%,二氧化硫超标率为40.0%。结论为保证食用菌的质量安全,应加强对加工、贮藏和运输等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的功能也更加全面,计算机软件是保证计算机安全运行的关键,如果软件出现问题,将会对计算机的性能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合理利用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对软件进行检测,保证软件的安全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利用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且探讨了计算机软件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作为人类可食用的大型真菌,种类多达2000种。食用菌产业近几年在全球发展很快,特别是在我国发展更为迅猛,产量已达3000多万吨,占世界比重70%~80%。食用菌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糖、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且具有增强免疫力、抑制肿瘤、抗衰老和降血压等多种生物活性。大量研究表明,食用菌多酚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功能,在食用菌生物活性中起重要作用,另有研究认为食用菌不含黄酮类化合物。本文对食用菌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含量、活性作用进行综述,针对食用菌是否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思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环境的恶化及资源的短缺,世界范围内正面临着一场粮食危机,转基因育种技术也因此得以迅速发展与应用。主要介绍了转基因大米的育种技术,同时对转基因大米的食用安全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食药用真菌的研究已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关注的新焦点。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食药用真菌应用发酵工程的原理生产逐渐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趋势。本文综述了大型食药用真菌深层发酵的历史、发酵的工艺与特点。大型食药用真菌深层发酵的应用包括:制备液体菌种用于食药用真菌栽培、将发酵产物提取后用于制备保健食品和药品、代谢产物生产食品或饲料蛋白、制备保健美容化妆品、培育食药用真菌子实体等。食药用真菌利用深层发酵法生产食用菌菌丝体或者其代谢产物都可以在短期内得到。其生产效率远远大于农业栽培法,此外,深层培养能够更方便有效地从发酵液中提取其代谢产物。因此,深层培养将成为现代食药用真菌生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的几种腌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充分利用平菇增加具有特色的产品,介绍了咸平菇、酱平菇、虾油平菇、酱油平菇和泡平菇等5种产品的配方、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产品特点。  相似文献   

15.
汞、砷作为典型的有毒元素被认为是环境中比较严重的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与维管植物相比,大型真菌对一些特定的金属和类金属元素具有更强的富集能力,包括毒性元素汞、砷等。本文主要对食用菌中汞和砷元素含量水平、在菌体各部位的分布、生物富集及其健康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特别关注了野生食用蘑菇中汞和砷的研究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6.
玉米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类雌激素样真菌毒素,具有流产和雌激素作用、致畸、致癌性以及神经毒性等,其污染严重影响动物源和植物源性食品及原料的安全。高灵敏、强特异性的基于生物传感器的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是近年来新兴的有效检测手段。结合近4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类真菌毒素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荧光生物传感器、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细胞传感器等各种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分析其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等特性,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是一类品种多、营养全、味道美的大型可食用真菌, 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 经常食用对增强体质、优化膳食结构、均衡营养以及调节人体功能都十分有利。但是由于栽培或加工过程中的管理不当可能导致食用菌中农药、重金属、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超标, 长期食用不仅会对健康存在潜在危害, 还会使消费者产生对食用菌安全问题的担忧和恐慌。为保证食用安全, 避免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以及二氧化硫污染对我国食用菌行业的影响, 针对食用菌安全性评价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及预测, 对食用菌栽培管理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因此本文综述了食用菌的污染来源、防控措施, 并对其风险评估进行探讨, 为促进食用菌行业安全生产提供有利支持, 为其产业的良好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食用槟榔加工的安全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食用槟榔消费人数的增加,食用槟榔生产加工企业迅速发展,人们对其安全问题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本文综合论述了近几年来食用槟榔加工过程中常出现的安全问题、安全风险评估现状、检测方法及其发展情况,并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丰富、数量繁多的自然资源。可食性昆虫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已日渐成为人类重要的食品资源之一。通过查阅文献统计,我国可食性昆虫有324种,共分为11个目,其中鳞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包含可食性昆虫种类居多。可食性昆虫不仅可以补充必需营养素,还能够补充微量元素。因此,营养丰富的可食性昆虫资源不仅可以扩大人类对食物的选择范围,还可以作为一种替代食物来源。本文从可食性昆虫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矿物质等方面介绍其营养价值,从食品安全、营养价值以及潜在的环境影响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可食性昆虫的安全性评价进展,探讨可食性昆虫作为新型食品的开发前景及挑战,提出了可食性昆虫食品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为可食性昆虫的后续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天麻是我国的名贵中药材,作为药食同源物质被广泛食用及药用。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批准,将天麻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进行试点管理。随着天麻药食同源在现代食品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关天麻食品、功能性食品、活性物质、复方制剂等天麻制品的研究开发会越来越多。天麻制品的毒理学研究还不够深入,多为急性、遗传毒性试验,而亚急性、长期毒性试验的数据较少;天麻素、天麻复方制剂的临床安全性评估多为联合用药评价分析,缺乏单独使用的安全性数据。因此,探讨天麻的食用安全性对天麻制品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概述了天麻制品的毒理学研究、临床安全性评价及环境污染风险评估研究现状,为未来天麻制品的安全性评价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