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基于电子舌和电子鼻的鲊肉粉风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电子舌和电子鼻对鲊肉粉发酵过程中不同发酵时间产品的风味进行测定,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和雷达图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发酵时间会对鲊肉粉的风味产生很大的影响,电子舌和电子鼻均能够很好地检测出不同发酵时间下鲊肉粉的风味物质的变化情况,且DFA比PCA能够更好地区分出鲊肉粉风味物质的变化,雷达图能直观地反应风味物质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6.
7.
酱卤猪头肉加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一种提高酱卤猪头肉品质及出品率的生产技术,以及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该技术具有很强实用性,对工厂化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以鹅肉和猪肉为主要原料制作发酵香肠,采用响应面分析试验和产品感官品质评定的方法,确定了鹅肉猪肉发酵香肠的最佳配方,得到的鹅肉猪肉发酵香肠质量完全符合理化卫生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鸭肉和猪肉为主要原料,制作复合型鸭肉发酵火腿肠,采用响应面分析试验和产品感官质量综合鉴定的方法,确定复合型鸭肉发酵火腿肠的最佳配方,得到的产品完全符合理化卫生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14.
用于发酵肉中菌种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肉制品发酵剂的基本要求,对植物乳杆菌(Lp)、干酪乳杆菌(Lc)、瑞士乳杆菌(Lh)、嗜热链球菌(St)、乳酸乳球菌(Pl)、嗜酸乳杆菌(La)和德氏乳杆菌(Ld))进行了优选试验.结果表明:当NaCl的浓度达到6%时,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还能正常生长,当耐亚硝酸盐浓度达到150mg/kg时,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还能正常生长.但干酪乳杆菌的产酸性能要优于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所有供试的乳酸菌都没产气、产氨、产H2S的性质,也没有分解蛋白质和脂肪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16.
综述了发酵肉制品中常见的微生物发酵剂的种类和作用,以及肉制品发酵剂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对肉制品发酵剂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以传统发酵肉制品为原料,通过MRS培养基分离、纯化得到100余株乳酸菌。经筛选得到符合发酵肉制品生产要求的乳酸菌4株,又从中筛选出1株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植物乳杆菌,其降胆固醇能力达到24.6%,可将其作为发酵剂应用于低胆固醇类的发酵肉制品中。 相似文献
18.
实验采用常见的发酵肉制品作为采集样品,从中分离得到具有革兰氏阳性和触酶阳性的葡萄球菌。结合菌种的表型特征对5株菌种进行鉴定,并研究了这5种菌的生理生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气质色谱法测定发酵肉风味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提取风味成分,然后通过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GC—MS))对发酵肉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发酵肉制品中的主要风味物质有醛、醇、酯、酸、酮等。 相似文献
20.
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计数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计数法比较了5种乳酸菌在4种培养基(MRS、SL、TJA与酪蛋白山梨酸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选择乳酸菌生长最好的培养基,对其pH值、添加山梨酸和纳他霉素进行改良,检测了5种乳酸菌及6种杂菌在此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并用发酵肉制品样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改良TJA培养基对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计数效果最好,在pH 5.5、添加山梨酸(1000mg/L)和纳他霉素(20mg/L)条件下能排除其他杂菌的干扰,提高乳酸菌计数的准确性.优化后的改良TJA培养基能较好地排除发酵肉制品中的杂菌对乳酸菌计数的影响,可应用于发酵肉制品中乳酸菌的计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