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观察花生蛋白对生长期大鼠脂代谢的影响,以酪蛋白、大豆蛋白、叶蛋白为对照,将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20%酪蛋白、20%大豆蛋白、14%酪蛋白加6%叶蛋白及20%花生蛋白的人工半合成饲料。饲养5周后,测定血清和肝脏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含量。结果表明:花生蛋白组血清TG水平显著低于酪蛋白组(P<0.05)与大豆蛋白组(P<0.01);花生蛋白组和叶蛋白添加组大鼠血清HDL-C水平均显著高于酪蛋白组和大豆蛋白组(P<0.01),LDL-C水平显著低于酪蛋白组(P<0.05);与酪蛋白组相比,花生蛋白和大豆蛋白组大鼠肝脏TG含量显著降低(P分别为<0.05和<0.01),花生蛋白组肝脏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这说明花生蛋白和大豆蛋白均能降低大鼠肝脏TG水平,花生蛋白还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G和LDL-C及肝脏LDL-C水平,提高血清HDL-C水平。花生蛋白具有调节机体脂代谢的营养生理特性,为花生蛋白健康产业的开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酪蛋白为对照,研究大豆蛋白和花生蛋白对生长期大鼠体内锌、铜、铁、锰4种元素代谢的影响.方法36只生长期雄性SD大鼠随机被分为3组--酪蛋白组、大豆蛋白组、花生蛋白组,分别饲喂含20%酪蛋白、大豆蛋白、花生蛋白的人工半合成饲料,28 d后开始连续收集7 d的粪、尿样品,35 d后处死,取大鼠血、肝脏、肾脏和股骨,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其锌、铜、铁、锰含量.结果大豆蛋白组尿铁、锰排量、锌和铁的表观吸收率和表观存留率以及肝锌、肝铜和肾脏锰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肾脏和股骨铜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花生蛋白组尿中各元素排泄量、铜和铁的表观吸收率、铜的表观存留率以及肝脏铁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粪铜排泄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豆蛋白质使大鼠对锌和铁的表观吸收率和表观存留率显著增加;花生蛋白质使大鼠对铜的表观吸收率和表观存留率以及对铁的表观吸收率显著增加,提示大豆蛋白质对改善机体锌和铁代谢、花生蛋白质对机体铜和铁代谢的调节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火麻蛋白质粉对生长期大鼠营养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生长期雄性SD大鼠随机被分为5组,即酪蛋白对照组、大豆蛋白质组、花生蛋白质组、火麻蛋白质组以及亚麻蛋白质组,分别饲喂以不同蛋白质粉制备的人工半合成饲料,各组饲料除蛋白质来源不同外,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和脂肪含量均保持一致.采用对喂技术饲养40d,观察大鼠营养生理功能的变化.结果:各组大鼠体重和食物转化率除大豆蛋白质组与酪蛋白组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火麻蛋白质组体重最低.4个植物蛋白质组大鼠粪便排出量和粪氮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火麻蛋白质组粪排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火麻蛋白质组和亚麻蛋白质组脑指数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4种植物蛋白质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胆汁酸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豆蛋白质、花生蛋白质和火麻蛋白质组大鼠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亚麻蛋白质组.大豆蛋白质既能提高血清和肝脏中的SOD活性,又能降低MDA含量,其抗氧化性最强.4个植物蛋白质组肝脏消脂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火麻蛋白质、亚麻蛋白质及花生蛋白质组大鼠白细胞数量和血小板水平均显著低于其它两组,并能够有效抑制肠道有害菌群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亚麻蛋白质和火麻蛋白质抑菌效果较显著;花生蛋白质和火麻蛋白质能够显著促进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生长.结论:火麻蛋白质具有调节血糖、血脂和血小板水平,促进脑组织发育等作用.并能通过调节体内消脂素水平和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排便和减肥作用,它是一种有益健康的优质植物蛋白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麦绿素对生长期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将20只生长期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含20%酪蛋白(酪蛋白组)和14%酪蛋白加6%麦绿素蛋白(麦绿素组)的人工半合成饲料,采用对喂技术饲养6周,观察大鼠营养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麦绿素对大鼠的正常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而且能够促进粪便排泄,降低血清中肌酐和尿酸浓度,增加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同时降低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并且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表明麦绿素在大鼠粪便代谢、脂代谢、增强肝功能以及抗氧化方面都起到了有益作用,预示麦绿素可能对人体健康具有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研究双歧杆菌菌株BBMN01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动物灌胃108CFU/ml双歧杆菌BBMN01活菌液0.2ml,以小鼠粪便中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为检测指标,研究给予样品后不同时间内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鼠连续灌胃双歧杆菌BBMN01菌液14d,对肠道微生物菌群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灌胃结束7d后,各指标菌数量回复到灌胃前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了鼠李糖乳杆菌DHC32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和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DHC32降低了粪便中氨、水分及pH值,提高了小鼠粪便菌群营养代谢率。与对照组相比,DHC32处理组小鼠粪便中乳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显著提高,而拟杆菌、肠杆菌等有害菌的数量显著下降,并且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大幅提高。本文还证明鼠李糖乳杆菌DHC32通过提高My D88、IL-23及IL-22等免疫因子和抗菌蛋白RegIIIγ,黏附蛋白MUC1、MUC2基因的表达,来稳固黏膜屏障功能,增强宿主的免疫机能而改善动物的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藏灵菇源酸奶复合菌发酵剂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方法:根据大鼠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分组.高脂模型组和试验Ⅰ、Ⅱ组饲喂高脂饲料,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Ⅰ组灌胃脱脂酸奶复合菌发酵剂,试验Ⅱ组灌胃全脂酸奶复合菌发酵剂,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连续8周.结果:对照组大鼠的粪便中乳杆菌、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活菌数量处于平稳状态;4周后高脂模型组大鼠的粪便中乳杆菌的活菌数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6周后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活菌数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大鼠粪便中乳杆菌的活菌数量分别在4周和6周开始极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1),而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活菌数量极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1);试验Ⅰ组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效果优于试验Ⅱ组.结论:藏灵菇源酸奶复合菌发酵剂能够促进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并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具有明显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讨论米糠蛋白对高脂饮食状态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试验设计酪蛋白组(CAS,对照组)、米糠蛋白组(RBP)、糙米蛋白组(BRP)和大米蛋白组(WRP)等4组,饲喂大鼠分别添加了质量分数20%酪蛋白、15%酪蛋白+5%米糠蛋白、15%酪蛋白+5%糙米蛋白和15%酪蛋白+5%大米蛋白的高胆固醇饲料3周。实验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甘油三酯(TG)浓度以及肝脏TC、TG和总脂质的含量,并收集了实验后期3 d的粪便,测定其总胆汁酸和中性固醇的排泄量。采用体外模拟人体胃肠消化道环境试验,测定CAS、RBP、BRP及WRP对胶束溶解度的抑制率和不同浓度RBP的胆汁酸结合能力。结果显示,高纯度米糠蛋白与酪蛋白和其他蛋白组相比较能明显降低高胆固醇饲喂大鼠的血清TC(P<0.05)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P<0.05),肝脏TC水平显著降低(P<0.05),粪便中总胆汁酸排泄量显著增加(P<0.05)。体外实验结果表明,米糠蛋白能与胆汁酸相结合,显著抑制了胆固醇胶束溶解度(P<0.05)。综上所述,米糠蛋白在体内与胆汁酸相结合,抑制其在肠道的吸收,增加其粪便中的排泄量,最后达到降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大豆蛋白和豌豆蛋白对体外发酵特性及微生物蛋白合成能力的影响,以健康成人粪便作为体外发酵的微生物接种物,用体外法研究酪蛋白、大豆蛋白和豌豆蛋白对体外消化产物水解度(DH)和不同培养时间(0,24,48 h)的体外发酵产物pH、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挥发性脂肪酸(VFA)(包括短链脂肪酸(SCFA)和支链脂肪酸(BCFA)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豆蛋白和酪蛋白组DH显著高于豌豆蛋白组。2)发酵24 h时,蛋白底物添加组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大豆蛋白组最低。3)蛋白底物添加组各时间点NH3-N浓度和MCP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大豆蛋白组最高,酪蛋白组最低。4)SCFA和BAFA浓度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大豆蛋白组SCFA浓度最高,大豆蛋白和豌豆蛋白组BCFA浓度显著高于酪蛋白组。食物中添加大豆蛋白和豌豆蛋白有利于MCP的合成,有利于被肠道微生物利用产生VFA,从而有利于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富含燕麦麸皮饲料对正常大鼠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及其对肠道功能、肠道菌群构成、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喂养)和干预组(含燕麦麸皮21.7%饲料喂养),4w实验期间记录大鼠一般生活状况、进食量、体重、血糖、血脂水平、肠道转运时间等指标,第29d处死大鼠,记录盲肠总重、壁重及内容物重量,行肠球菌、肠杆菌、双歧杆菌及乳杆菌特异性培养及计数,测定盲肠内容物氨含量及p H值。结果:喂养4w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大鼠盲肠内容物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上升,盲肠内容物p H值水平明显下降,其他各项指标在2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正常大鼠对干预组剂量的燕麦麸皮安全耐受,燕麦麸皮增加正常大鼠肠道双歧杆菌数量,降低肠道内p H值水平,未观察到其对肠道转运时间、盲肠结构及糖脂代谢水平等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不同脱脂工艺制备的花生蛋白粉的营养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观察不同制备工艺生产的花生蛋白质粉的营养生理功能.实验以酪蛋白为对照(CG),选择3种不同脱脂工艺条件(低温生制(LG)、低温熟制(MG)、传统高温(HG))制备的花生蛋白粉和花生饼粕粉作为饲料蛋白来源,制备人工半合成饲料,采用对喂方法饲喂生长期SD大鼠,进行营养生理及代谢实验观察.结果显示,CG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最快,食物转化率最高;HG组体质量增长和食物转化率均为最低.各组大鼠均处于正氮平衡状态,尤以MG组正氮平衡值最高.所有花生蛋白组粪便排泄量及含水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特别是HG组蛋白质的消化率、利用率、功效比值以及氨基酸评分等多项营养评价指标都显著低于其他各组.HG组大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以及转铁蛋白的含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MG组和LG组则与对照组无差异.由此可见,传统高温脱脂制备工艺降低了花生粕粉的营养价值,不能提供充足的蛋白质营养.低温脱脂工艺制备的花生蛋白质粉,其营养生理功能及在体内的吸收利用程度均能够充分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是优质的植物蛋白质来源,是花生蛋白质开发和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米分离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对因雌性激素缺乏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的影响.方法:将24只Wistar成年雌鼠随机分为4组.3组大鼠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手术,分别喂食添加20%酪蛋白(对照组)、大米分离蛋白或大豆分离蛋白的饲料.另1组进行卵巢伪切除手术,喂食添加20%酪蛋白的对照饲料,喂养4周后解剖,测定血清和肝脏中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以及粪中胆汁酸排泄量和蛋白表观消化率等指标.结果:卵巢切除明显增加成年雌鼠血清和肝脏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与酪蛋白组相比,饲料中添加大豆分离蛋白能显著降低卵巢切除大鼠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及胆固醇浓度(p<0.05),但对血浆甘油三酯浓度无显著影响,同时明显降低肝重、肝脏中总脂、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总量,以及增加排粪量和胆汁酸排泄量,大豆分离蛋白表观消化率也明显比酪蛋白和大米分离蛋白高.大米分离蛋白对血脂没有明显降低效果,但肝脏总脂、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明显低于酪蛋白饲料组,而排粪量、粪中胆汁酸排泄量和蛋白表观消化率则与酪蛋白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抗消化蛋白对因雌性激素缺乏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有明显降低效果,可能的作用机制是由于该蛋白的低消化性干扰,肠道中胆汁酸代谢,增加粪中胆汁酸的排泄量来降低肝脏和血浆中胆固醇浓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高脂饲料诱导建立肥胖大鼠模型,探讨共轭亚油酸(CLA)干预对肥胖大鼠脂质蓄积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ND组)以普通饲料喂养外,其余组均以高脂饲料喂养。其中ND组灌胃花生油1 g/kg;高脂模型组(HD组)灌胃花生油1 g/kg;高脂共轭亚油酸低剂量组(LC组)灌胃0.2%共轭亚油酸1 g/kg;高脂共轭亚油酸高剂量组(HC组)灌胃2%共轭亚油酸1 g/kg,干预9周。于实验末采集大鼠粪便后提取粪便中细菌DNA后进行16S rDNA测序,之后麻醉采血后处死,取肝脏、肾周脂肪和睾周脂肪组织,于?80 ℃保存。结果:HD组大鼠体重、内脏脂肪、血清和肝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显著高于ND组(P<0.05),高剂量共轭亚油酸干预可显著降低大鼠体重、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及肝脏总胆固醇(P<0.05);高脂饲料诱导可使大鼠肠道菌群属水平中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_group(真杆菌属)、Psychrobacter(嗜冷杆菌属)、Corynebacterium_1(棒状杆菌_1)、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高剂量CLA干预可改变肥胖大鼠的肠道菌群的组成,如在属水平上显著增加了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属)、Butyrivibrio(丁酸弧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014(瘤胃球菌科_UCG-014)等的相对丰度(P<0.05),减少了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属)、Corynebacterium_1(棒状杆菌_1)等的相对丰度(P<0.05)。结论:共轭亚油酸可降低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大鼠的体重和脂质蓄积,其作用可能与调节大鼠肠道菌群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酪蛋白(对照)、高温花生粕醇洗浓缩蛋白、冷榨花生饼醇洗浓缩蛋白及高温花生粕为蛋白源制备合成饲料进行SD大鼠饲喂和生长代谢试验,通过对大鼠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分析,研究不同醇洗花生浓缩蛋白的营养价值和生理功能性。结果表明,以蛋白的营养生理学综合指标的排序为:酪蛋白对照组>冷榨花生饼醇洗浓缩蛋白组>高温花生粕醇洗浓缩蛋白组>高温花生粕组;醇洗花生浓缩蛋白较花生粕的营养价值明显提高;冷榨花生饼醇洗浓缩蛋白组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AI)最高(优于酪蛋白组),是优良的食用蛋白资源。  相似文献   

15.
Illumina技术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肠道菌群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婴儿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差异,探讨喂养方式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4份1~6个月内婴儿粪便中所有微生物的16SrRNA-V6区进行测序检测。结果:门水平上,3组均以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科水平上,Enterobacteriaceae在3组中均为优势菌,但在人工喂养组婴儿粪便菌群中所占的比例(50.82%)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28.66%),混合喂养组为41.44%;Veillonellaceae和Bacteroidaceae在母乳喂养组婴儿粪便中是优势菌,相对丰度(21.42%和12.82%)明显高于混合喂养组(3.65%和4.32%)和人工喂养组(3.25%和0.04%);Bifidobacteriaceae在母乳喂养婴儿粪便中的数量仅占总菌数的8.16%,但高于混合喂养组(6.16%)和人工喂养组(1.48%)。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肠道菌群存在明显差异,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为婴儿肠道菌群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准确、科学的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16.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A1~A5),分别灌胃新疆焉耆盆地、伊犁河谷、天山北麓、吐哈盆地葡萄酒、蒸馏水8周后,收集粪便,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大鼠肠道菌群变化,探讨不同产区葡萄酒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共有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A1~A4组中主要优势菌门和菌属的相对丰度之和均比A5组显著升高(P<0.05),其中A2组升高幅度最大,其有害菌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脱硫菌门(Desulfobacterot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有益菌属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艾克蔓菌属(Akkermansia)及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结合多级物种差异判别分析,A2组肠乳杆菌(Lactobacillus intestinalis)的富集最具差异性(P<0.05)。说明适量摄入伊犁河谷干红葡萄酒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长双歧杆菌BB536和乳双歧杆菌HN019组成的益生菌复合制剂对头孢曲松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的改善效果。方法:头孢曲松钠(2 mg/g)连续灌胃小鼠5 d,构建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小鼠,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益生菌复合制剂低剂量组(2×105 CFU/g)、中剂量组(4×105 CFU/g)、高剂量组(1.2×106 CFU/g),另设正常鼠为对照组,第6 d起各剂量组灌胃相应剂量的益生菌复合制剂,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30 d。灌胃结束后无菌收集小鼠粪便对肠道菌群计数,并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菌群的多样性以及结构,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测定空肠和肝脏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结果:给药头孢曲松钠后,血清中IL-2、IL-6、IL-1β和TNF-α水平有上升趋势,空肠中MDA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T-SOD水平显著下降(P<0.05),在高剂量的益生菌复合制剂的干预下,IL-6和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5),IL-2和TNF-α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此外空肠和肝脏中的MDA水平均明显下降、T-SOD水平显著提高(P<0.05),GSH-PX水平极显著提高(P<0.01),空肠中GSH水平极显著提高(P<0.01)。在肠道微生物方面,抗生素造损后再灌胃益生菌复合制剂,与灌胃益生菌复合制剂前相比小鼠粪便中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降低,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提高,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微生物丰富度有所恢复,且中、高剂量组预测的肠道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接近。结论:益生菌复合制剂可以促进抗氧化物质产生,降低细胞因子水平,促进有益菌的繁殖,提高肠道菌群的丰富度,改善了由头孢曲松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peptic undigested fraction derived from soybean protein hydrolysate (UDSP) on lipid metabolism in rats fed a cholesterol‐enriched diet (1%). Eighteen male Wistar rats‐weighing 205–235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20% casein), U2 (18% casein + 2% UDSP), and U5 group (15% casein + 5% UDSP). After 4 weeks, rats were sacrificed, and the lipid profiles of the plasma, liver, and feces were determined. Body weight gain, daily food intake, and liver weight showed no differences among the groups, but the feeding efficiency ratio in the U5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other groups (P < 0.05). There were no changes in plasma cholesterol, LDL‐C, HDL‐C, and liver cholesterol levels in each group. However, the U5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ly lower VLDL‐C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and U2 groups. In addition, the plasma and liver TG content were lower in the U2 and U5 groups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Moreover, the fecal bile acid and total neutral steroid excretions were higher in the U2 and U5 groups (P < 0.05)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