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对低温灌肠加工全程的环境、设备、人员等的卫生状况,加工原料、辅料以及各加工工序后的半成品、成品的细菌总数进行了分析测定,分析了加工全程的微生物消长规律和污染来源,确定了卫生和质量控制环节,制定了HACCP体系,对关键控制点指出了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食品科学》2004,25(11):448-448
最近,《苹果浓缩汁加工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研究与示范》成果通过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3.
《肉类食品》2005,(1):67-67
根据江苏省农林厅向国家农业部申请将“无公害猪肉全程质量控制”列为2005年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2004年11月2日,国家农业部专家组对“天环无公害猪肉全程质量控制生产技术体系试验示范”项目进行验收。经现场审查,质询、讨论,专家们认为:该项目建立了猪肉全程质量控制信息追溯系统,对兽药、饲料、屠宰、冷却、运输等质量关键控制点技术进行了组织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生猪屠宰冷链加工配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猪屠宰厂应该建立全程冷链加工和运输系统,提高生猪屠宰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成品质量和安全。重点分析了冷链系统建设的几个环节及冷库库房和配送环节的控制管理。  相似文献   

5.
绿色原料奶的生产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奶牛的饲料构成,饲料基地的大气、水和土壤的环境监测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饲料种植农户的一体化管理.奶牛饲料的采购、饲料加工工艺、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奶牛场的卫生与消毒,兽药的管理,奶牛常见疾病的防治,牛群的检疫与防疫以及原料奶的贮存和运输等方面,讨论了生产绿色原料奶所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和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生猪屠宰HACCP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冷却肉生产过程中实行对全程质量控制的HACCP质量管理体系,对减少微生物的污染,控制全过程的温度从而更好地延长货架期起关键作用。本文描述了HACCP体系的建立步骤,确定了生猪屠宰加工中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7.
由于低温鸡肉制品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能够保留鸡肉原有的营养,成为我国肉制品发展的一个趋势。低温鸡肉制品水分含量和pH值较高,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极易受到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影响产品的质量安全,甚至引发食源性疾病,因此采用合适的杀菌技术来解决致病菌的污染是低温鸡肉制品贮藏保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热杀菌技术不适合用于低温鸡肉制品的灭菌,非热杀菌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其重要。目前,应用在低温鸡肉制品加工中的非热杀菌技术主要包括超高压、辐照、超声、低温等离子体、脉冲紫外线、脉冲电场和脉冲微波。本文主要综述以上7 种非热杀菌技术的杀菌机制以及在不同低温鸡肉制品加工应用时对致病菌的控制效果,为未来非热杀菌技术在低温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主食加工产品的安全性是怎样保证的?主食加工产品的安全性同样遵循一般食品安全性保障措施,从源头抓起,加强生产过程、销售、仓储环节的控制。原料采购:对所采购的物品进行遴选、比质、确认、验收、入库。仓储:对原料的储存场地和环境进行严格控制,防止霉变、腐烂等。加工:控制加工的生产条件和储藏保鲜环境,推行生产过程的SSOP、GMP和HACCP全程质量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9.
与常规微生物相比, 病毒能在干燥、冷藏和冷冻等恶劣条件下长期存在并保持传染性, 而冷链食品具有全程低温及长途运输的特点, 这使得冷链食品成为全球范围内病毒大面积传播的风险点, 因此, 对冷链食品进行全面消毒也成为控制病毒传播的重要环节。本文围绕冷链食品生产-加工-运输的全链条, 对当前报道的冷链食品病毒传播情况进行了总结, 重点介绍了在低温条件下用于病毒控制的常用化学方法和紫外线照射、电离辐照及低温等离子体等物理方法, 分析阐述了其消毒作用机制、消毒效果及消毒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次生危害, 为食品安全防控领域从微生物污染防控向病毒污染防控的转变提供理论依据, 为采取科学合理的消毒方式实现对冷链食品病毒传播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豆分离蛋白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蓉  王强  林杨 《食品科学》2004,25(6):194-197
将全程质量控制的思想和理念应用于大豆分离蛋白加工的全过程中,对整个工艺环节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影响产品安全和质量特性的关键控制点及其限值,为生产企业提高大豆分离蛋白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售肉及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有效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6年从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市采集5类市售肉及肉制品共10 927份,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9种食源性致病菌检验。结果 10 927份样品的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5.0%(548/10 927),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按样品种类依次为调理肉制品(33.3%,33/99)、生畜肉(24.5%,73/298)、生禽肉(24.2%,67/277)、冷冻肉糜制品(14.4%,14/97)、熟肉制品(3.6%,361/10 156)。检出的主要致病菌为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禽肉中未检出弯曲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调理肉制品中未检出致泻大肠埃希菌,熟肉制品中未检出志贺菌。熟肉制品各年度检出率范围为0.9%~4.9%。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售肉及肉制品受到不同程度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且污染持续多年存在。  相似文献   

12.
320份市售熟肉制品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市售熟肉制品被微生物污染的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一年内分四季抽取320份熟肉制品,依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和评价分析。结果共检熟肉制品320份(城区160份,乡镇160份),合格130份,总合格率为40.6%;菌落总数合格193份,合格率60.3%;大肠菌群合格149份,合格率46.6%;检出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33份,检出率10.3%。结论中山市市售熟肉制品被微生物污染的程度较为严重,总合格率偏低,不合格主要是大肠菌群。检出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提示要警惕熟肉制品引发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吉林省9274份肉及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吉林省9个地市级行政区采集市售6类肉及肉制品样品共9274份,包括生畜肉、生禽肉、熟肉制品、调理肉制品、冷冻肉糜制品和动物血液及制品。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测10种食源性致病菌。结果 全部9274份样本食源性致病菌总阳性检出率为3.9%(366/9274)。检出率最高为调理肉制品 (13.0%,63/483),其次是生禽肉(5.6%,107/1900)和生畜肉(5.0%,71/1428)。检出的主要致病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生禽肉中弯曲菌检出率(7.5%,31/411)和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3.9%,7/180)均高于沙门菌检出率(3.5%,8/231)。生禽肉、生畜肉中未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动物血液及制品未检出单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弯曲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冷冻肉糜制品未检出沙门菌。熟肉制品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志贺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熟肉制品各年度检出率范围为1.3%-4.4%。结论 吉林省市售的肉及肉制品较长时间受到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存在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 分析吉林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2014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方法》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结果 2015年吉林市共监测10类240份食品样本,检出19株致病菌,总检出率7.92%,其中检出7株蜡样芽孢杆菌,8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沙门氏菌;3类食品样本监测到食源性致病菌:流动早餐检出率57.14%,肉与肉制品检出率50%,调味品检出率2%;依据散装和预包装不同包装类型的食品样本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吉林市流动早餐和肉与肉制品两类食品样本中检出食源性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均较高,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此类食品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The increased demand for low‐sodium ready‐to‐eat (RTE) meat products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new strategies to ensure food safety. The application of essential oils (EOs) as natural antimicrobials in the meat industry has been suggested to prevent or control cross‐contamination during meat processing operations. This work aims to quantify and model the transfer of Salmonella Enteritidis during the slicing procedure of RTE turkey products treated with thyme essential oil (TEO) at a concentration of 0.1% (v/w). Two products were subjected to the slicing procedure with slicer blades inoculated with S. Enteritidis at 108 cfu/mL. The Weibull and modified Weibull predictive models were fitted to the transfer data. Twenty slices were sampled and showed positive with bacteria, indicating cross‐contamination. The number of cells transferred per slice decreased logarithmically during the assays. The transfer models, based on the Weibull model, were suitable to describe the bacterial transfer trend on slices in most cases. TEO treatment reduced the transfer of Salmonella on a preservative free RTE turkey product. The predictive model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can help food‐quality staff and managers on the design and assessment of processes to guard RTE turkey products against Salmonella. This work supports the addition of EOs to reduce microbial risk in RTE meat products.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肉品微生物污染来源,畜禽的屠宰加工状况,肉品加工和检验人员素质,肉品微生物法规与标准等方面对我国肉品微生物的污染现状进行分析,阐明我国肉品生产中微生物污染和肉品卫生检验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我国市售冷冻肉糜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运用随机抽样原则,在具有代表性的流通和餐饮环节随机抽样采集冷冻肉糜制品样品共计3 905份,采用国标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结果在3 905份冷冻肉糜制品中,共检出阳性样品536份,三种致病菌的总检出率为13.73%,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5.71%(223/3 905),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8.32%(325/3 905),沙门菌为0.72%(28/3 905)。不同种类样品中,猪肉肉糜沙门菌检出率最高。散装冷冻肉糜制品沙门菌检出率高于预包装制品。经过统计分析,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食品原材料污染;二是冷冻肉糜制品加工过程中污染,如加工步骤较多而质控不严格;三是冷冻肉糜制品运输过程污染,主要是难以保证冷链。结论我国市售冷冻肉糜制品存在致病菌污染,卫生状况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重庆市市售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进行初步风险评估,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19年对全市39个区县的市售即食食品中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监测,并用半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估方法,初步评估重庆市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风险。结果 重庆市2 680份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为1.77%;中式凉拌菜的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显著高于熟肉制品、生食水产品和即食豆制品(非发酵)(P<0.05);超市、餐饮单位、农贸市场、便利店的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大致相当(P>0.05);第四季度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P>0.05);包装形式上,散装食品污染率最高(P<0.05)。重庆市每年预计因食用熟肉制品、中式凉拌菜、生食水产品、即食豆制品(非发酵)引起每百万人口的李斯特菌病的发病例数分别为633.7例、126.1例、2.4例、31.5例。结论 重庆市即食食品中存在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其中熟肉制品致病风险最大。建议对即食食品加工后期采取有效的控制和监测措施,优先开展熟肉制品和中式凉拌菜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定量风险评估研究,以降低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9.
腌腊肉制品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受到真菌的污染,部分丝状真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代谢产生真菌毒素,使肉制品存在毒素污染的安全风险,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本文对腌腊肉制品真菌毒素的来源、种类(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桔青霉素和环匹阿尼酸等)及危害进行了简述,调查了国内外腌腊肉制品真菌毒素污染的现状,并对腌腊肉制品中真菌毒素的防控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腌腊肉制品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Nassar AM  Emam WH 《Die Nahrung》2002,46(3):197-199
Exogenous biogenic amines may present food poisoning hazards, especially when coupled with additional risk factors. In recent years, consumption of poultry meat and poultry meat products has increased. Therefore, the goals of this work were to estimate biogenic amines in chicken meat products and to find a correlation to bacterial quality, pH value and/or NaCl content. A total number of 60 random samples of chicken frankfurter, luncheon and keshta were collected from Cairo and Assiut supermarkets and groceries.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estimation of histamine, tyramine, cadaverine and puerscine. The results were in low levels and varied in each product. The bacterial quality was evaluated with respect to total colony, Enterobacteriaceae, coliforms, Lactobacillaceae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ounts. These amineproducering bacteria were detected in low amounts. Such findings as well as pH value and NaCl content correlated with amines lev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