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书简介     
聂绪昌、田凤雨同志编著的《甜菜育种及良种繁育》一书,明年将由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约二十万字,共十一章。书中阐述了甜菜的生物学特性,品种类型,品种资源及育种目标;论述了甜菜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及其理论;系统地总结了甜菜育种的程序、方法、成果、缩短育种年限的途径,以及良种繁育技术和新品种;并介绍了甜菜田间试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我国甜菜育种及良种繁育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我国甜菜育种和良种繁育的历史,分析了新时期我国甜菜种业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及对策。新时期我国甜菜育种要实现“两个转变”,即由多粒型向单粒型转变,由普通品种向杂优品种转变;甜菜良种繁育要实现“两个提高”,即提高单粒种的单粒率和发芽率,提高种子的商品化率。  相似文献   

3.
良种繁育是巩固和提高良种种性,提供大量良种,发挥优良品种增产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黑龙江省的甜菜良种繁育是通过原种站和采种站进行的,这对良种的迅速推广,良种种性的巩固和提高起着重要的关键作用。在推广品种的良种繁育过程中,对原种生产实行田间去劣选择和原种母根的相关选择,是防止和克服生产用种混杂退化,提高良种种性,延长良种使用年限,充分发挥良  相似文献   

4.
甜菜的单粒性状,为实现甜菜栽培机械化开辟了广阔的途径,为有效地开展品种培育工作提供了直接选择种子的优越条件。单粒种甜菜品种,应用了甜菜育种成果和新技术,综合了单粒性、优良的经济性状,以及因为有效地利用了雄性不育和多倍体育种方法而获得了较高的杂种优势,这是近代甜菜品种选育工作的突出成就。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甜菜种株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甜菜良种繁育体系和良种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6.
甜菜抗(耐)丛根病杂交组合品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甜菜杂交组合品种进行多个性状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甜菜杂交组合以D9016综合性状最好,NA8907次之,宁甜302最差。评价结果与大田生产示范表现基本一致,同时对该方法对综合评估甜菜抗(耐)丛根病品种选育效果方面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获得与选育甜菜aa核不育材料的方法和程序。研究表明:胞核型雄性不育不需另行选育相应的保持系,即可自行保持其不育性状。可用它来改良育种材料和选育杂优品种,也可用它作母本进行杂交制种,在甜菜新品种选育和生产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和我国加入WTO,给种子行业,特别是甜菜种子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甜菜种子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形势下,笔者认为只有建立健康稳定的甜菜良种繁育基地,提高甜菜种子质量,才能保证源源不断地为制糖工业提供优质的良种。因此,笔者对甜菜良种繁育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应建立健康稳定的甜菜种子繁育基地多年来,作为甜菜种子繁育单位,我们在农村以乡、村为单位,建立甜菜种子繁育基地,在各村以户为单位生产种子。以前,有些繁种基地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在甜菜种子供不应求、销售价格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新型甜菜雄性不育aa核基因材料的获得与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获得与选育甜菜aa核不育材料的方法和程序,研究表明:胞核型雄性不育不需另行选育相应的保持系,即可自行保持其不育性状,可用它改良育种材料和选育杂种优品种,也用于用它作母本进行杂交制种,在甜菜新品种选育和生产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甜菜种子繁育经过不断发展,确定了成县,徽县露地越冬采种基地和“南育北繁”的靖远,榆中采种基地,为省内外繁育了十多个二倍体,多倍体品种和雄性不育杂交种,为甜菜制糖工业提供了合格的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利用甜菜aa核不育系选配杂化品种的各种组合方式,分析了这些组合方式的利弊。为了适应我国甜菜种子生产的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制种方法,使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甜菜在世界糖料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为选育提高育种效率,符合人们期望性状的优良品系,增加甜菜糖产量,分子辅助育种越来越被育种家们重视。而对于受到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控制甜菜雄性不育性的分子标记研究是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突破。本实验是以食用红甜菜(工大食甜1号)为实验材料,利用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VNTR)技术对其细胞质和细胞核育性类型进行鉴定,从中选育出了11株不育型甜菜。通过对其田间鉴定表明,选育的11株甜菜不育率稳定,不育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3.
胚珠诱变杂交组合吉2003—8是2003年以本所自育的多胚二倍体雄性不育系吉75—08MS为母本,胚珠诱变四倍体纯系9488—15—1—1为父本,按母、父比例3:1自然杂交育成。经2007和2008两年小区试验:根产量44925.4kg/hm^2,比对照(吉甜301)提高24.4%;含糖率14.42%,比对照提高0.57度;产糖量6480.7kg/hm^2,比对照提高30.2%。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甜菜生产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化精量播种的要求,对甜菜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探讨了甜菜丸衣种的概念,从配方组成、加工工艺、质量指标方面介绍了甜菜丸衣种的加工生产和质量保证体系。经过多年的试验证明,甜菜丸衣种配方成熟,工艺合理,质量可靠,可促进甜菜生产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为了鉴定项目组发现的K326雄性不育自然突变株SK01与生产应用的不育胞质sua-CMS的异同,分析其在烟草育种和生产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以tab1-CMS不育系SK01和其同核异质系K326为母本,分别与4个烤烟品种杂交构建2组F1代杂交种,在两个地点和人工气候室中比较8个F1代以及SK01和K326之间的主要农艺性状和抗病性差异,开展了tab1-CMS特异的DNA标记筛选。结果表明,SK01细胞质增强烟草杂交种F1代对CMV、黑胫病的抗性,对株高、茎围等农艺性状以及PVY、TMV抗性无显著的细胞质效应;叶绿体基因组trnC-trnD基因区间,扩增到可有效区分烟草不育胞质类型的1个588 bp的特异性片段。本研究发现的不育胞质tab1-CMS与生产应用的sua-CMS类型不育系有明显差异,对农艺性状和抗病性无明显的不利影响,是一种有一定应用潜力的不育细胞质新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16.
甜菜二倍体雄性不育多粒杂交种——BHK2号,是包头华资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甜菜研究所育种部与德国KWS公司,自2002年开始合作选育的新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好,含糖稳定,抗褐斑病和根腐病,对丛根病有一定耐病性。在2006~2007年的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块根产量比对照甜研309分别提高22.22%,含糖率比对照低0.27度。在2007年的生产试验中,块根产量和含糖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7.43%和0.62度。BHK2号达到了内蒙古自治区《糖用甜菜品种审定认定标准》,2008年经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简要叙述世界甜菜杂交育种技术和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我所在以雄性不育为母本的甜菜杂交种选育技术上开展的研究工作。论述了甜菜杂交种的亲本类型及选配原则;杂交种亲本配合力的测定;杂交种的形式;隔离制种技术;单拉型杂交种的培育。并针对我国甜菜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杂交种培育和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应用AMMI模型分析国家甜菜区试品种的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AMMI模型对6个甜菜品种(系)的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量糖进行稳定性分析,并以这3个性状的表型值和相应的品种稳定性参数(Di)为指标,综合评价供试品种.结果表明:甜菜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量糖在不同品种和地点的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F<0.01),品种与地点互作效应都达到极显著(F<0.01)或显著水平(F<0.05);综合考虑块根产量、含糖率和产量糖的表现和稳定性,ZM203、KWS9415为高产稳定性较好的品种,D0316、ZM203为高糖稳定性较好的品种,ZM201为高产糖量稳定性较好的品种,2003-8为高产糖量稳定性偏差的品种.在评价品种中,要充分考虑品种"生态型"和"经济型"的统一,科学合理的选择适合本生态区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内蒙古甜菜育种工作为基础,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选育甜菜雄性不育系的各项技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总结了从事此项研究的经验。全文分为5个部分:1.基础雄性不育材料的获得和利用;2.O型系的筛选;3.隔离繁殖技术;4.采用加代措施缩短选育年限;5.雄性不育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栽培的甜菜有四个变种,为糖用甜菜、饲用甜菜、食用甜菜和叶用甜菜,这四个变种研究水平和投入不同,目前国内主要注重糖用甜菜的研究,其次是饲用甜菜,而食用和叶用甜菜研究较少,随着我国研究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根据四个变种甜菜的用途,应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主题,以“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为战略,我国的甜菜研究与发展应采取新的思路和方法,广泛收集资源,充分利用国内外品种资源优势;努力抓好基础,全方位开展甜菜研究工作;加强科企联合,加大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力度,促进甜菜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