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料酿酒技术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探讨了生料酿酒技术的有关问题,包括生米糖化机理、生料酿酒用原料、生料酒曲的生产方法与质量标准、生料酿酒工艺及原料出酒率等。  相似文献   

2.
生料酿酒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对生料酿酒工艺进行了研究,生料酒曲含有多种酿酒酶系,活性霉菌,活性酵母,应用于生料酿酒,结果表明,添加0.6%生料酒曲,玉米原料产酒率可达74%(45%酒精度计)。  相似文献   

3.
生料糖化与酿酒研究概述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回顾了生料糖化与发酵的研究历程,阐述了淀粉构造,生淀粉化机理,生料酒曲组分,生料酿酒和生料酒曲在大、小曲酒、黄酒生产方面的应用方法;以及与已酸,酯化酶共酵来提高酒质的技术措施;提出生料酒是一种安全卫生纯净的新工艺白酒。  相似文献   

4.
酒曲微生物菌群对酿造酒产品风味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酿造过程中,酒曲是酿造酒必不可少的辅料,是酿酒微生物的载体,是造就酒体特征风味的关键因素。该文总结了中国以酒曲酿造的发酵酒(黄酒)和蒸馏酒(白酒)中的风味物质及各种酒曲中酿酒微生物的组成,综述酒曲中微生物对酒体风味的影响,以期为酒曲的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料酿酒的优越性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采用生料酿酒的厂家也越来越多。但在众多的采用生料酿酒的厂家中,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有的出酒率高,口感也很好;有的出酒率低,其口感也差。这是何种原因?笔者认为,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生料酒曲的质量和工艺操作的关系所致。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心得和吸取成功地采用生料酿酒厂家的实际生产经验,就生料酿酒有关工艺操作中的若干问题归纳总结如下。本文不是按顺序地论述生料酿酒的工艺操作,仅是选择生料酿酒工艺操作中容易被忽略的和生产厂家经常提问的几个问题加以简要的叙述,以供采用生料酿酒的厂家和欲想采用生料酿酒的厂家在实际生产中参考,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与指正。  相似文献   

6.
生料酿酒工艺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东亮  王启军  张水华 《酿酒》2006,33(6):46-48
论述了淀粉的糖化机理、生料酿酒的原理、工艺过程、酒曲的配方及生料酿酒在我国的发展情况。生料酿酒较传统的酿酒工艺过程简单、节约能源、便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生料酿酒用高糖化及酯化能力红曲霉菌株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料酿酒所用的酒曲是酶制剂、曲霉等的混合物,曲霉生成的酯类是生料酿酒中主要香气成分的来源,其糖化能力也对生料酿酒过程中酒精的产生有重要作用,本实验通过两个实验筛选出了具有较高糖化、酯化能力的曲霉。  相似文献   

8.
玉米生料与大米生料酿酒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料酿酒中,影响原料出酒率的因素除酒曲以外,还与原料的淀粉性质有关。不同来源的淀粉,其性质存在差异。以生料酿酒常用原料玉米和大米进行生料酿酒比较其酿造特性,结果表明大米的出酒率41.8%高于玉米32.1%。为了进一步阐明生料大米出酒率高于生料玉米的原因,对两种原料酶解前后的淀粉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解前两者的淀粉颗粒形态较大,酶水解后大米淀粉颗粒相对于玉米淀粉颗粒较小,说明生料大米更容易被降解和利用。对两种原料进行生料发酵,测定其发酵液中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两种发酵液中的淀粉含量都有明显的下降,而发酵液中的还原糖含量玉米0.99 mg/m L显著高于大米0.41 mg/m L。表明玉米淀粉转化的还原糖比大米淀粉转化的还原糖更难被微生物利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酿酒微生物研究史料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国酿酒历史源远流长,对酿酒微生物的研究始于近代。日本人齐藤在1904年就对我国的绍兴酒酿造的丝状菌进行了研究,我国对中国酒曲微生物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老一辈的科技人员的研究成果及文献,对中国酒曲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菌粪学、酒曲的效用等均作了较详细的记载。这些重要参考史料对研究中国酿酒微生物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中国酒曲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综述了中国酒曲微生物在分离与鉴定、组成、性能和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简单介绍了中国酒曲微生物在酿酒工业、乳酸和单细胞蛋白生产、功能保健食品与食品添加剂、酶制剂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展望了中国酒曲微生物研究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酒界泰斗周恒刚先生连续主持3届评酒工作,涉足白酒香气成分剖析、固态发酵蒸馏酒酿造工艺的查定总结、对生料制曲的功能性研究及通释古书、译注外国文献等方面,对中国白酒所做的开创性研究工作和形成的理论以及在行业内衍生的研究工作和形成的理论,对中国白酒工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促进了中国白酒酒体设计工作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揭示了泸州老窖“四百年老窖产好酒”之谜;确立了中国白酒基本香型;推动了制曲的专业化发展;铸就了中国白酒的文化营销。周老学识广博,对行业后生大力培养和提携,具有注重学术研究而淡化商品化意识的人格品行魅力。  相似文献   

12.
以生料曲为糖化发酵剂,大米、玉米、高粱为原料混合发酵进行生料酒的酿制。研究了发酵温度、pH、水料比、加曲量对出酒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优工艺参数为大米∶玉米∶高粱=6∶1∶3,发酵温度31 ℃,pH 5.5,水料比2.5∶1,加曲量1%,在此条件下,出酒率为75.0%(55°计)。  相似文献   

13.
麸曲白酒是广大消费者非常喜欢的白酒品种之一,其工艺过去以麸曲酒母为糖化发酵剂,随着酿酒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糖化发酵剂越来越多样化。设计了5组试验,探讨了糖化酶-干酵母,麸曲-干酵母,“正中醇”熟料曲等不同糖化发酵剂效果比较,并且对原粮加入麸皮,进行营养调整,使原粮出酒率提高了2%-3%,吨酒可多创效益200元,且对酒的品质和出酒率有所提高,正中醇熟料曲以根霉为糖化菌种,配比多种酶和酵母,是生产麸曲白酒的优良糖化发酵剂。  相似文献   

14.
无蒸煮原料液态法酿酒技术初探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刘义刚 《酿酒科技》1999,(5):49-50,52
无蒸煮液态法酿酒工艺技术是传统酿酒工艺的一项技术突破,它以生原料通过粉碎加水加生料酒曲搅拌后直接发酵蒸馏制酒,与传统白酒生产工艺相比,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少,劳动强度低,投资者,能提高出酒率10%以上,降低能耗30%。  相似文献   

15.
再论生料酿酒技术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简述生料酿酒技术、生料酒曲制备方法、操作规程、注意事项,提出生料酒是一种很好的基础酒,可以通过勾调、串蒸等配套技术使之达到饮用习惯要求.该技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是无污染生物工程,可进入良性生物链循环.  相似文献   

16.
生料酿酒酒曲配方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勇 《酿酒科技》2002,(3):33-34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生料酿酒酒曲的优化配方,并与市售生料酒曲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市售生料曲发酵200g原料的酒精产量为64.328ml,而正交试验曲发酵200g原料的酒精产量是72.539ml,多产酒精8.211ml,且缩短发酵时间1天。试验曲的最佳理论配比为A2,BS,C3,D2,即糖0.6g(5万u/g),液化酶0.6g(1万u/g),蛋白酶0.1g(3万u/g),酶母1.2g(安琪),纤维素酶6g(200u/g)。  相似文献   

17.
自建国以来,我国白酒业在产量,质量和技术进步方面可谓硕果累累,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技术人才,对国家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烟台酿酒操作法”,“四川糯高粱小曲酒操作法”及“代用原料”的应用,对提高出酒率,节约粮食效果显著,糖化发酵剂的商品化生产及固态发酵白酒生产机械化,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茅台,汾酒传统工艺的总结,微生物的分离应用,酒曲,窖泥微生物的研究,大大促进了白酒产业的技术进步,产质量不断提高,分析手段的不断完善,对微量香味成分的解剖和认识,促进了新工艺的白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探讨机压丢糟包包曲的酿酒效果,采用含丢糟质量分数5%、7%、9% 和11% 的机压包包曲与纯小麦机压包包曲进行酿酒对比实验。结果表明:1)机压丢糟包包曲有利于提高糖化、发酵的程度,能提高浓香型大曲酒的出酒率;2)含丢糟质量分数9% 的机压包包曲酿酒效果最优,不仅能显著提高产酒量,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酒品质。因此,机压丢糟包包曲用于酿酒生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卢世明 《酿酒科技》2001,(1):107-110
生料酿酒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近两年发展迅猛。目前,生料酿酒技术及生料曲的制作良莠不齐,影响到成品酒质,对其发展将造成伤害。但生料酿酒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可提高出酒率20%左右,节约燃料30%左右,减少劳动强度50%左右。降低生产成本30%左右。阐述了生料酿酒的工艺特点,指出生料曲的生产必须把好质量关,采用多维复合酶技术,以 确保酒质使 ,使生料酿酒技术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